书城文学小园月夜:最优美的校园美文(时文选粹)
5568000000007

第7章 散步

文/优游

我不知道妈妈为什么对“饭后散步”乐此不疲,说实话,我有些厌倦了。前天,当她眼巴巴地等着我、期待回答时,我叹了口气:“妈妈,天气预报说今天风力二三级转四五级,很恐怖的,我懒得出去了,你也别出门了,好吗?”

可是,她不听劝,咚咚咚又下楼了。

这就是我妈妈,脾气属牛,一个“犟”人。

北京人管“散步”叫“遛弯儿”。从前妈妈有“遛弯儿”的爱好吗?我不记得了。从前她是湖北某地虔诚的家庭妇女,是家务事、老公、孩子的忠实信徒,偶尔下去搓麻,也不出方圆五百步。武汉人最喜欢赶时髦了,难道散步已成为中老年的新时尚?

去年9月,妈妈被我接来北京的,家门口是著名的皇城根遗址公园,有很长的城市绿化带,妈妈看着这公园便欢欣鼓舞:“呵,我以前在湖北时,只能拉着邻居去江堤上走啊走,黑咕隆咚的,不小心就要摔跤,这儿多好,有花有草,有灯光,北京人真是幸福!”我耸了耸肩,不置可否。

每天,妈妈吃完晚饭,飞快地收拾好碗筷,就开始坐在她的小床上,穿绒毛裤、换球鞋。如果我心血来潮,扬声说句“咱们一起散步去吧”,那喜悦之光便开始燃亮妈妈的脸庞,挡也挡不住,连鱼尾纹和嘴角笑纹都舒展开来,她操着浓浓的武汉口音高声回答我:“好啊。”然后拎着垃圾袋,同我一路晃悠着下楼。

妈妈初来的那一个星期,我还兴致盎然地陪她走,像小时候那样黏着她。还有,我怕她迷路,南方人分不清东南西北,哪怕家门口就是天安门。我们的散步路线大致有四条:路线A是穿过狭长的胡同,抵达繁华的王府井大街,经过永远清仓甩货的宝石商店,到长安街上吸口新鲜空气,然后折返来;路线B是向西投入到遗址公园的“林莽”中;

路线C是到东单,晚饭后那些玲珑的小店都关张了,我们只看得到慵懒的灯光;路线D是往北到美术馆……

我不喜欢走路,我还是喜欢做智力题、读科幻作品、接收最新版本的资讯,不喜欢日复一日左脚贴右脚重重叠叠。妈妈不,她昨天去王府井书店看书,今天去王府井书店看书,明天还要去王府井书店看书,她前天、昨天、今天采用的肯定也是一个步速。

这也许正是年轻人与年老者的区别?

前天,她散步的时间长得让人无法忍受,一小时三十分,我开始紧张;一小时五十分,我起身下楼;两小时整,脑海中思考寻人启事的措辞:“妈妈一老年妇女,武汉口音……”天哪,我竟在胡同口碰见她,她哪里是找不到回家的路径,她自顾自站在蹦极点,与千人百人一样,抬头看蹦极车晃晃荡荡,随人群一起惊呼,仿佛从其中收获无限快乐。于是,我气恼着上前,大声嚷嚷:“妈妈!”来自五大洲四大洋的游客一起回头,看一个母亲情不愿地跟一脸愠色的女儿回家。

昨天,我陪母亲出去散步,心头懒懒。这次采用路线E,上长安街去天安门、故宫门口。毛主席的画像庄严肃穆,远处人民英雄纪念碑洁白如玉,我们俩都屏住了呼吸。回来的路上,我给妈妈讲一个女孩子的故事:这个女孩子,九年前只身来到冠盖云集的京华,被才高八斗的同学压迫,压抑得喘不过气来,女孩子对着校园的白桦林发誓要出人头地。长安街上万家灯火,可没有一扇窗户属于她,于是她发誓要拥有自己的房间。坐公交车因为听不清报站,迟几步下车门,遭到售票员的呵斥,于是女孩子发誓终有一天要想打车就打车……

普通的奋斗故事。我回头看着妈妈,只想让她知道,今天看起来再寻常不过的成绩,包括能天天在王府井大街上散步,也是一个孩子蛇蜕皮后辛酸的代价,没有人可以随随便便成功。妈妈可不可以“懂事”一些?至少下次不再“走失”、不再让我操心?

或许她可以减少散步的次数?

然而,今天妈妈又执意要散步去书店,我无可奈何陪她去。中老年保健书籍在三层。很无意的,我翻起洪昭光的书,他可是著名的健康专家,很无意的,这样一段文字跳啊跳,跳入我眼帘:“走路是世界上最好的运动,而绝对不是高尔夫球、保龄球、游泳,因为人类走了一百万年,从猿到人,整个人的身体结构就是为步行设计的……经过步行运动锻炼,对血压、对动脉硬化、对胆固醇、对体重都很好。”

看到这里,我终于明白了妈妈走路后面的良苦用心。“年纪大了,对健康就特别地执著吧?不仅是为了自己,现在把身体练得好一点,将来好少给你一点负担。”尽管妈妈此刻分明站在那边柜台看张洁的书,可我清清楚楚地听到了这句话,母亲身上肯定有个磁场,发出微弱的倔强的喊声。每一次散步,每踏出一步都是与衰老和疾病作斗争,为了给女儿减轻负担。

这天回家时,我挽起妈妈的胳膊。成年后这一举动因过于“儿童”而被我一度废弃——轻轻地说:“妈,慢点走。”

我终于明白了妈妈走路后面的良苦用心:“年纪大了,对健康就特别地执著吧?不仅是为了自己,现在把身体练得好一点,将来好少给你一点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