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大医之道
5559800000007

第7章 生命的春天

我不能等到别人都认识到了再去做,那就晚了。

——柴瑞霁

2009年冬天,我母亲因脑梗住进乡镇医院。没有锅炉,用开水要把挂在墙壁插座上的“热得快”插进暖水瓶,自己来烧。有人从家里搬来蜂窝炉做饭,烧热水洗脸。厕所在十几米外的院子一角,夜里要打着手电筒出去,而母亲与同房间的患者则全天靠各自的尿桶。我亲眼目睹了那位一切行动靠丈夫的患者并预测到母亲的未来,心比外面的寒风还冷。幸亏还装着暖气,让我们稍感安慰。这就是中国大多数乡镇卫生院的现状。我对弟弟为了新农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就近治疗可以多报销的观点提出不满。因为我知道,中心医院新院的病房有洗手间、洗澡热水、中央空调,饭菜可以送到楼道里,还不说医疗技术、设备的先进以及服务质量的区别。每次扎液体的护士进来我都借故躲出去,我不忍看护士找不到血管的窘迫和老母一次次紧拧的眉头。

医疗资源的分配不公是医改中的大问题。有人千里迢迢跑到北京协和医院,找地方住下等待,还要四处托朋友提前挂号。千辛万苦排到跟前,不过一个皮肤过敏症,抱着两瓶中成药赶火车回家。一个专家一周就那么有限的几个门诊号,不说钱,这是多大的资源浪费?可我们的社区医疗机构有待完善,市一级医院有待增加患者的信赖度,乡镇医院急需改善医疗环境和提高医技。

“如今,有钱人小病可以去协和,没钱人大病也只有在家等死,幸亏有了新农合,才让农民——这个中国民众最大的阶层享受到改革成果。”有人如是说。

据卫生部2006年有关文件显示:我国人口占世界的22%,但医疗卫生资源仅占世界的2%,而这2%的医疗资源,其80%都集中在城市。解决农民看病难已不仅仅是尊重农民起码的生存权的问题,而是怎样建设公平、公正的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2003年,河津市作为新农合试点率先迈出关键的一步,农民每年交10元钱,若生病住院,就可以享受以前从未想过的医疗保险。2005年至2006年,新农合在运城市全面铺开。参合金也由原来的10元提高到30元。“这不跟公家人一样了吗?”对于世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来说,这意义大了,你交30元,四级财政组成的基金给你补贴120元,除5元纳入门诊统筹外,其它都纳入住院统筹。这意味着农民有了大病,如果没钱,不再只有躺在家里等死一条路。

随着新农合的不断完善,如今像中心医院这样的定点医疗机构,农民进来住院可以享受直补。也就是说,不像以前那样让你出院后拿着一些材料一趟趟跑县里的新农合办,而是从这里结算直接拿钱,然后医院再和县里结算。农民方便了,新农合办公室的工作量加大了。

下面一组数字里可以体现出它的意义:截至2007年9月,在中心医院享受直补的患者不到1000人;2008年达到5000人;2009年超过1万。2010年,已经达到1.4万人。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新建的中心医院,只面对迅速发展的新农合,昔日的中心医院就无法适应,更别说即将成熟的全民医保。

“那时候,光一个心内科,楼道全是加床。患者不满意,护理更是有意见,首先不符合医护管理规范。可没办法,你不能把患者拒之门外吧?”一位科主任说。

“作为一院之长,柴瑞霁真的是为老百姓办了件功德无量的大事。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会越来越看到新医院的意义所在。”一位前市委领导说。

也曾经有人说:没有钱,盖那么大干什么?现在,试运营还没有几个月,人们就已经改变了昔日的观点与看法,不仅仅是一座新的医院,也不仅仅是增加了几百个床位和新的设备,而是建筑理念、医疗服务理念的改变与提升。她代表着整个运城市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城市品质、文明程度与人文关怀。她引领着整个城市的时尚和精神追求。仅仅是运城吗?不尽然。

2010年9月10日,纪念运城撤地设市十周年“运城新地标”授牌仪式在电视台演播大厅举行,身披绶带的柴瑞霁代表中心医院站在台上接受匾牌和证书。评介词刊登在11日的《黄河晨报》上:

建筑艺术是人性的一种空间表述,而仁爱是社会大厦的花环。在这里,您能领略到以人为本的时代精神,感受到生存的智慧和对生命的至高尊重。宏阔开放,通体勾连,华北地区最大的单体建筑是她的外部表征;宽敞明亮,安静舒适,一流的设备、人性化的服务,使任何一个走进其内的人,感到家的温馨和人类的博爱。这里是生命的春天。

杨振生先生撰联:

构筑一流服务一流健康播大爱

中西合璧古今合璧医界领风骚

在运城建市十周年表彰大会上,柴瑞霁走上主席台,代表“运城建市十周年十大功臣”发言:

“说心里话,我们只是市委、市政府对运城经济社会发展总体部署和宏观布局中一个领域、一个方面的执行者和实施者。即便这样,个人的能力也十分有限,我深感群体凝聚起来的力量才是巨大的,它真正可以创造人间奇迹!”

台下经久不息的掌声,足以说明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