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大医之道
5559800000005

第5章 匠心独运

我就是想做事,做大事。

——柴瑞霁

2010年3月13日下午,2点40分,新院门诊部前,三辆豪华大巴车上陆续下来130多人。队伍排列好后,站在门阶上的曲沃县人民医院王院长开始喊话。他向自己的员工介绍了身边站着的运城市中心医院院长、党委书记柴瑞霁,副院长令狐路线、郑秀萍,院长助理薛国强等人,又强调自己的员工:“我们要仔细看,看设计,看流程,看管理,看配备,看服务,看每一个细节。”然后把他们的员工分为临床、护理、后勤三大组,分别由运城的几位院长带领去参观。一位年轻女孩瞪大眼睛,忍不住对同伴说:“这哪里是医院啊,我眼睛都不够用了!”

让一个县级医院大开眼界,这不奇怪。其实,这不是第一家来参观,也不是最后一家。从这座新院刚刚完工,她的建筑风格、人性化设计、流程、配置等等,包括每一个细节都已经名声大振。2009年12月,试运营还没开始,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张副院长一行5人就已经捷足先登,看完整个医院后,他们在手术部、ICU、CCU里流连忘返,赞叹不已。这位来自南方的女院长说:“我在北京开会时,山大二院郝副院长听说我们要建新院,建议我一定来运城看看,真是不虚此行啊。我们经常去上海,看过多家医院,你们这哪儿像北方的医院,完全是南方大都市的格局嘛!”院长笑道:“看来我们北方没有给您留下好印象嘛!”

接下来一段日子里,朔州、临汾、忻州、大同、长治等市级医院,纷纷前来取经。这座建筑超前的人性化设计理念使他们惊讶之余不免深思。

“大同拿7个亿,临汾拿5个亿,忻州5个多亿,山西大医院一期工程是10个亿,而我们大部分资金靠自筹。可以说,运城中心医院推动了全省市级医院建设的发展。如今,柴瑞霁和董福松成了建医院的专家,经常有人请他们去为将要设计的新医院把关提建议。在同行们心中,咱们的新院就是标杆,就是样板。”市卫生局局长周迎说,言语中不乏得意之情。

内行人都明白,在中国目前这种医疗体制下,谁先走一步谁就占领了医疗市场,谁就会是最大的赢家。朔州医院副院长看完后在饭桌上说:“这个柴瑞霁不但胆儿大,而且有战略眼光、有实施才能,政府没给几个钱,就敢上如此大项目,就能把这项目做成。省政府投资的山西大医院,资金充足,还要把老柴的基建科长挖走。”

试运营刚开始没几天,一位在国外工作的人来医院,出了电梯惊讶地说:“这么漂亮的洗手间,出电梯就能看到。这可是在国外才有的。没想到咱们一个地级市医院,竟然有这样人性化的设计眼光,不简单。咱们运城发展得太出乎意外了。”

院长介绍道:“洗手间不设计门,就会少一个传染源。里面还设有扶手,老弱患者很方便。其实都是学来的。”

一位病人家属说:“你知道这医院有多少洗手间吗?120间啊,太人性化了。”

我笑笑,很想告诉他,确切的数字是:781个,其中病房洗手间603个,工作人员洗手间108个,公共洗手间70个。如此设计,全国目前也没有。

我还想告诉他:检验中心一角的洗手间以及对面收集大、小便样本的窗口和随手可触的洗手池,可以使患者不再在众目睽睽下,端着自己的“隐私”“招摇过市”。还有妇科诊区,诊断室门口就设有洗手间,专用的B超室里还设置了专用洗手间,妇科检查需要憋尿的患者再不用怕尿裤子而少喝水,下了台子就可以解决问题。这设计多么体贴。社会的进步与文明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只有普通人被这样关怀时会倍感温暖,继而会感恩这个社会、这个国家。因为,普通人太普通了,被忽略了许多年啊!

已被省卫生厅调去建设山西大医院的董福松说:“住院部与VIP大楼之间的6台枢纽电梯,3台访客与3台医用电梯采用了背靠背的方式,这样可以分流访客与医务人员。还有,我们的病房全在阳面,把最大限度的采光给了患者。”

如果你走进去,就会发现,其实很多的办公室都在阴面,医护人员长年就在没有阳光直接照射的环境中工作。因为,在这座建筑里,注定了做奉献的必定是他们。

院长说:“我们的员工在这里工作,让他们享受不到阳光也不合理。所以我们才设计了这种采光井,一共11个,尽量让阳光照进每一个角落。”那一刻采光井里花草葱茏,绿意盎然,疲累了的医生隔着玻璃望一眼,心情顿时舒畅许多。

一个周末下午,从太原回来的董福松带我从住院部一楼看起。大厅里的取款机前有人在排队,董福松说:“这是看急诊、住院的患者,门诊大厅也有取款机,试运营,千头万绪啊。你看急诊部设计了一用一备两套门,有大事件就启动备用门。进急诊部左手是外科,右手是内科,外科急诊配有手术室、X光室、B超室、检验室等,急诊患者进来检查完后,不用大挪动就可以得到诊治。以前哪有这样的条件?”

一个好的建筑必须是管理者和使用者共同认可,当然也是设计者领会这一意图并要把它体现在设计中的建筑,包括每一块瓷砖的颜色。这座建筑毫不张扬的外表并不仅仅因为每平方米42元,与对面建筑的每平米千元相比是最合理的一个选择,而是院长一开始就在追求一种艺术化的内在体现,每一个细节的关注、到位,每一处人性化的设计,外表都要涵盖其中。两者必须是统一和谐的。就连颜色,也费尽心思,新而不艳,久而不旧,这才是院长想要的效果。

“当然,患者想要的不仅仅是这些,他想要最好的体贴与关怀,最准确的诊断和最有效果的治疗,现在新院建起,设备到位,提供这些服务的条件具备了,再加上我们医院这支优秀的队伍,就会逐渐达到这个目标。”院长说。

“我刚调进中心医院时,看到没有床位患者住在走廊加床上挨冻,看到坐在手术室前地板上等候的家属没有了一点尊严,看到医生们为了患者能尽快治疗而焦急上火,看到家属扶着患者在院里来回跑,楼梯里上下挤,我觉得如果不改变这种面貌,就没资格做这个院长。有一个病人曾经当过驻外大使,回到家乡临猗养老,北京的儿女托人跟我说能给老人安排个单间就满意了,我一个院长竟然办不到,惭愧啊!我用了三天时间看完医院的每一个角落,实在找不出可以盖一栋住院大楼的地方,盖新院的念头就在那一刹那间萌生了。”

“这个念头一旦上升到理想的境地,一个常人不能及的高度,你就得找到现实与理想之间最佳的结合点。这样才能使许多人理解和认识你的理想并和你一起为追求这个理想而努力。”深知院长的董福松,在新院引来一拨接一拨的参观者时说。他亲眼目睹了院长理想实现的艰难过程并成为其中最努力的一位。

“他其实是给自己出了一道难题。没有人替他解答。当初确实是这样。”了解这段经历的人们无不感慨。

11年后的今天,答案摆在这里,让看到她的人无不震撼。可人们往往只顾着欣赏结局的美丽,而忽略了美丽背后的并非美丽的东西。杰出的人也是人生父母养,也是血肉之躯。不同的是,大脑,超出常人的大脑。凡胎肉身会在不凡的大脑指挥下,成就非常之举。

有人说,院长不愧是万荣人,思维是,行为更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如今万荣人的这种执拗,执着,撞到南墙不回头,一根筋的精神,已远非那些流传甚广的万荣笑话所能诠释。更深层的奥秘留待人类学家去研究。但人们看到,万荣精神往往会成就杰出的人,譬如,柴瑞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