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三字经(国学启蒙书系列)
5533300000010

第10章

原文

为人子①,方②少时。

亲师友,习礼③仪④。

注释

①子:指人之子弟。

②方:正当、刚值。

③礼:关于天理的礼节。

④仪:人事的法则。

译文

做儿女弟子的,在年少时,一定要和有学问的老师亲近,结交贤良的朋友,学习做事做人的法则和礼仪,懂得尊敬长辈、爱护自己的亲人的道理,明白讲究学业修身的方法,这是做人的根本。

典故

分道扬镳

北魏孝文帝时期,有两个大臣,一个叫元宏,一个叫李彪。有一天两个人为了一件事争吵起来,在没办法解决后,两个人来找皇帝评理。皇帝一问才知道原来是争路。元宏乘车出访,在京城的中心大街上,迎面正碰上朝廷的大臣李彪的马车。李彪是孝文帝身边很得赏识的一个大臣,是汉族人。元宏是鲜卑族人,按官职的等级来说,元宏的官职没有李彪的高,他应当给李彪让路,但当时鲜卑贵族正对孝文帝重视汉族人,实行汉族的风俗礼仪制度感到不满,因此,元宏见了李彪便坚决不让路。两方面的随从宦官,各自看着主人的脸色,跟着争吵起哄,把大路都堵塞了,双方争执了一会儿,毫无结果,只好来见皇帝。李彪认为元宏只是一个洛阳县令,官职比自己低,理应给自己让路;元宏也认为天下所有的人都编户,李彪的户口也是编在京兆籍里头,而自己是圣上委派的首都长官,按理编户李彪也属于自己管制,所以李彪该给自己让路。两个人各执一词,谁也不肯让步,孝文帝一看这种情形,心里也感到非常为难。但北魏建朝以来,已七十多年了,统治者都是鲜卑族,但他们所统治的黄河流域广大地区居住的大多都是汉族人。从文化上说,汉族要比鲜卑族先进。孝文帝的祖先长辈们,曾经推行鲜卑人汉化的政策,取得了重要的成果。但这种改革却遭到鲜卑族的强烈反对,孝文帝执政之后,决心继续改革。为了更快更彻底地推广汉化政策,他把国都从平城迁移到洛阳,连同他们本族的姓氏也改成了汉姓。这些措施巩固了改革的成绩,可另一方面,他也知道不能对本民族的人过分地得罪。现在,他看元宏和李彪都各有各的理由,应该叫他俩谁让路呢?他想了一会儿,于是对他们两人说:"洛阳是我们的国都,你们两位都是我信任的大臣,一起在京城任职,自然免不了在街道上往来,相互碰面,依朕看来,从今以后,京城的大路,你们各走一半,来它个分道扬镳怎么样?"自此后,他俩碰面便各走一半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