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大政治家的故事(古今中外英雄伟人故事系列)
5532400000007

第7章 华盛顿(3)

现在,他所顾虑的是一件事,当初已经公开声明过自己归隐田园,不再参与政治、重返(fǎn)政坛。如今真的接任代表团团长一职会不会有人说三道四?这件事使他陷入了迟疑之中。但是,身边的人是支持的,包括亲友都在劝说华盛顿,即使不为自己考虑,也要为整个弗吉尼亚州或者说为国家的前途考虑,也得接下代表团长一职前去费城,以便利用多年积累起来的影响,促使这次会议的成功。

是的,单从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和维持8年战争的成果,维护共和主义的需要这一点上来说,华盛顿就不该迟疑不决。他决定去了。

1787年5月13日,整个费城都被轰动起来,人们夹道欢迎(夹道欢迎:(许多人或物)排列在道路的两边迎接。)声名显赫(hè)的华盛顿。场面壮观,热烈,报纸上这样写道:“入城时,礼炮轰鸣,钟声响亮,人们高声欢呼,表达他们对这位伟人到来的欢迎。”

1787年5月14日,是原定的代表会议开幕之日。但是,直到5月25日,才有7个州的代表来到费城,即达到了法定人数。会议在大陆会议曾经签署《独立宣言》的独立厅内举行。

可以肯定地说,这次会议完全是因为华盛顿的凝聚力和威望在起着作用。

又过了些日子,另有5个州先后派人来参加会议。这样13个州中共有12个州参加,只有罗德艾兰州没有人来参加会议。

华盛顿担任会议主席,富兰克林为副主席,威廉·杰克逊为秘书。

此时,华盛顿仿佛又回到了独立战争的岁月里,决心竭(jié)尽全力,促使会议取得成功。

制定宪法

1787年5月14日到9月18日,是举世瞩(zhǔ)目的美国费城制宪会议召开之际。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要建立一个全新的政府,史无前例。

最后,会议决定设立总统职位。人们可以肯定地预感到,将来的总统一职,非华盛顿莫属。因此,有一位代表说:“关于总统的权力,许多代表都是根据华盛顿的美德来形成看法。”

1787年9月17日,是制宪会议的最后一天。这一天,参加会议的有代表着12个州的42名代表。

华盛顿是第一个在“宪法草案”上签名的人,没有人知道他当时是什么样的心情。这次谁都没有从他的脸上猜测出什么。接着是一个接一个地签名,整个会场充满着严肃的气氛。

这时,富兰克林对身边的代表说了这样一番富有感情色彩、意义深刻的话。他一直都在凝视着华盛顿座位背后那块布景上画着的太阳,几乎是一字一顿地对身边的代表说:

“我对这次会议的结果有时充满希望,有时又忧心忡忡(忧心忡忡:忧愁的心情。)。我总是一次又一次地凝望着主席身后的太阳,分辨不出那轮红日究竟是在升起,还是在落山。现在我终于高兴地明白了,这是一轮喷薄东升的旭日,而不是一轮西下的夕阳。”

第二天,即1787年9月18日,华盛顿处理好善后事务,又像来时一样,坐着马车驶上了去弗农山庄的归途。

他离家已经4个多月了。来时,弗农山庄万物萌(ménɡ)发生长,而如今已经披上了秋装,等待着收获季节的来临。

1788年9月13日,邦联国会在接到9个州的批准通过宪法草案的批准书后,确定在1789年1月的第一个星期三,由美国人民按照宪法规定推举总统选举人,2月的第一个星期三选举人推举总统。

现在,一切准备好了,整个美国都在按宪法的规章制度运作起来。下一个令世人瞩目、激动人心的事情就是:谁将是美利坚合众国的第一任总统?

“国父”风范

华盛顿的性格中有着不屈不挠的精神,进能攻、退能守。几乎是对待每一件事他都深思熟虑,尽量多地想到可能出现的后果,然后用随遇而安的平常心情来面对现实。越是年老,这种伟人所必须的优秀品质便越明显地表现出来。

再度出山后,重又焕发了他的智慧与进取之心。宪法草案在全国生效后,他的山庄简直成了“情报局”,各种要人显赫(hè)不断光顾,各种资料信息源源不断地汇聚到这里来。

他自己清楚地知道,新宪法的通过,将预示着这会将他引向美国政坛的辉煌顶峰。

1789年2月4日,选举团根据人们的普遍愿望,全票选举华盛顿为美国第一任总统。根据宪法规定,总统将于1789年3月4日中午12点起正式上任,任期4年。

该去上任了,可他没有现金当做盘缠上路。以后两天的时间内,他这位当时美国屈指可数的大富翁、美利坚合众国总统,东拼西凑,勉强借够了前往当时的临时首都纽约的路费——100镑现金。

1789年4月16日,华盛顿安排好弗农山庄的一切事务,满怀深情地巡(xún)视了亲手缔造的家园,然后带上夫人马撒,坐着自家的马车上路了。

一路上,到处是欢迎的人群,到处可见欢迎的盛况。鲜花、掌声、礼炮、民众簇拥……欢呼声响彻云霄(xiāo)。

1789年4月30日,美国举行历史上第一次总统就职典礼。总统是乔治·奥古斯丁·华盛顿。时年57岁。

经过一番紧张的筹(chóu)备,美国历史上第一次总统就职仪式于1789年4月30日在纽约隆重举行。

华盛顿出任总统后,不得不一改往日那种植园主无拘无束、逍(xiāo)遥自在,爱吃喝、爱交际的“习惯”。因为总统是另外一种“形象”,代表着国家,往大一点说,总统在体现着国家的形象。总统的形象跟华盛顿的性格格格不入(格格不入:有抵触,不投合。)。

夫人马撒埋怨道:“这种日子闷死人了。定了那么多规矩要我遵守。我不能干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真让人受不了!”

这种埋怨让华盛顿哭笑不得。对他自己来说,面临着一个重新塑造自我的问题。众多的来访者中几乎都是出于好奇、敬重、求官求职以及叙旧的人……川流不息地出入总统府。这使本来公务繁忙,身体欠佳的华盛顿应接不暇。

但是,华盛顿又不忍做得太不近人情,也不能跟外界隔绝,使他脱离于人民。这使他迅速地制定出折衷(zhōnɡ)的规定,把自己的正式接待日程分为三类:

一、每个星期二下午3点到4点,举行招待会,会见来访者,但仅限于男人。

二、每个星期四下午4点举行一次正式宴会,招待来自政府各部门的有关人员和外国客人。

三、每个星期五下午开始,由第一夫人马撒举行茶会,接待来客,男女不限。

华盛顿主张在招待会上随便自如,不实行严格的礼仪。

1792年,新的一届美国总统选举在即。在华盛顿的脑海里,内阁的纷争历历在目。甚至动用了两家报纸相互攻击。面对左膀右臂的不和,华盛顿非常痛心。他厌倦(juàn)政坛勾心斗角的无聊(liáo)萌(ménɡ)生了返归故里的想法。

这年春天,华盛顿分别向杰斐(fěi)逊、汉密尔顿、诺克斯和伦道夫吐露了自己不再打算竞选连任总统,要回乡下去呼吸清新的空气,去过那自由自在的田园生活。

5月8日,华盛顿回到弗农山庄度假。但是,他的心里仍然放不下国家、内阁、党派纷争。他希望大家从大局着想,在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基础上和睦(mù)相处。5月20日,华盛顿在给麦迪逊的信中强调了这一点:“我们中间惟一的争论就只应是,谁该走在最前面,全力支持和巩固这个国家,以便促进它的发展并最终完成这个伟大的、举世瞩(zhǔ)目的伟业。

“我们都是同一个国家的儿女,虽然在某些地区问题上,在某些小是小非问题上有分歧(qí),但是在最首要、最根本的有关国家大事上,我们的利益是一致的。”

接着,华盛顿又表明了他的隐退之意,并请麦迪逊帮助他起草“告别演说”。

5月23日,杰斐逊给华盛顿写来了一封长信,称:“只要你留任,南北方就会保持统一。”

7月中旬,汉密尔顿两次来信说,总统如果卸(xiè)职,将是“目前降临于祖国的最大的不幸。”

同时,伦道夫的信也到了,他在信中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目前的局势:“倘(tǎnɡ)若爆发内战,你定然无法安居家中。驱散即将酿(niànɡ)这场大灾难的派系,比等到他们荷枪实弹以后再去镇压要容易得多。”

看到这些信件,华盛顿叹了一口气。的确,大家是真诚的,都想着把国家治理好,可是为什么又不团结一致呢?为什么固执己见,毫不考虑对方的意见呢?

尽管弗农山庄景色宜人,安宁清静,仍然不能抚平华盛顿烦乱的心情。

隐退未能带来幸福。真正的幸福在于辛勤地“为人民的繁荣昌盛而工作”,应该“为人民服务”。

华盛顿的连任,众望所归。

11月8日,总统选举人的选举完成。

12月,华盛顿又被选举团全票选为第二任美国总统。

就任总统8年,比战争时更需要他竭诚尽力。一个新生国家政体的确立,外交立场的选择,内阁成员之间的协调,无不困扰着他,激发他施展出更多的智慧才能,也包括令人信服的美德。

华盛顿看到,年轻的美国,已经开始成熟。由他领导的宪法制定会议,1787年早已为它的存在和发展确立了途径和方向。他完全可以心安理得地离去。

他决定离去。他不愿意让权力如此长久地集中在一个人手中。他的理想中的民主社会,应该制约个人的权力,应该让更有才能的人脱颖而出。衰老,已使他渐渐感到体力不支。庄园的悠闲,是那么诱人。他必须回到那里去。那里,才是他真正的归宿。

1797年3月3日,这是华盛顿担任公职的最后一天。在此之前,他已经在报上发表了引退演说,与国会两院议员作了最后会面。3月4日,他该作为前任出现在新总统亚当斯就职仪式上。

宴会上,各国使节和夫人,首都政界名流愉快地欢聚一堂,陪伴华盛顿度过最后一夜。

华盛顿含着微笑,伫立一旁。这是令人陶醉的时刻。想到就要告别荣耀但又喧闹复杂的政坛,他感到难以抑制的喜悦。这种渴望由来已久,现在变成了现实。他频频举杯,与人们交谈。

他将坦然而去。

1799年12月12日上午10点左右,华盛顿冒着刺骨的寒风,骑马到庄园的各处巡视,并且诙谐(诙谐:说话有风趣,引人发笑。)地以“总司令”的口气说:“视察前哨阵地要风雨无阻!”

过了一会儿,暴风雪来临,直到下午3点钟华盛顿回来的时候,暴风雪还没有停。

“您的衣服湿了。”秘书利尔说。

“没事。”华盛顿的头上沾(zhān)满雪花,脖子像是让雪花打湿了,但是,他的大衣挡住了雨雪。

“这有几封信,请您盖上免费邮戳,准备发出。”利尔拿着几封信,递给华盛顿。华盛顿扫了一眼将要发出的信件,然后对利尔说:

“天气太坏了,下午不必派仆人上邮局了。”

“那么……”利尔举了举手中的信件。

“天好再去吧。我要吃饭去了。”说着,华盛顿连衣服都没换就去吃饭了。

这一夜,跟往常一样。

次日的早晨,窗外是大片大片的雪花漫天舞。华盛顿没有起床,忽然感觉嗓子有些疼。他想,肯定是昨天的风雪之行使他着凉了。他没有在意。谁都没有在意。

但是不久华盛顿的病情继续恶化,呼吸越来越困难,利尔扶着他让他舒适一些。

不多久,克雷克大夫进来走到华盛顿身边,华盛顿对医生说:“大夫,我死得真难,但是,我不怕死……我快不行了。”迪克大夫和布朗大夫进来以后,大家把华盛顿扶了起来,希望他能舒服一些,华盛顿对医生们说:“我感觉自己不行了,我感谢你们对我的照顾。你们最好不要再为我麻烦了,让我安安静静地去吧。我活不多久了。”留在房内的克雷克大夫默默地回到壁炉边坐了下来黯(àn)然神伤,华盛顿夫人一直坐在将军的脚跟边默默无言。

晚上十点钟左右,华盛顿几次想同利尔说话,但已说不出话来,最后从牙缝里挤出一句话:“我快不行了,死后葬礼不要过份,3天后再下葬。”然后望着利尔似乎在问:“明白我的意思吗?”利尔见华盛顿脸色不好,忙把克雷克医生唤到床前,这时华盛顿的手已经无力地垂了下来。他平静地离开了世界,“没有一点儿挣扎,也没有一声叹息。”坐在床脚边的华盛顿夫人,抬起头悲怆悲怆:悲伤、伤心难过。地问:“他去了吗?”利尔欲言无语,用手势表示将军仙逝而去。

3天以后,12月18日,波托马克河的流水鸣咽着,弗农山庄寂静肃穆,华盛顿的葬礼在这里举行。在礼炮的悲鸣声中,由骑兵和步兵组成的护卫队走在前面,后面是四名牧师,接着是两名仆人牵着华盛顿生前使用的马匹——驮着将军的手枪、枪套,华盛顿的遗体由军官们抬着缓缓向前,后面跟着几位家属和好友,最后面是送葬队伍。

华盛顿逝世的消息传遍全国,美国全体民众沉浸在极度悲痛之中。为了纪念华盛顿,两个世纪来美国有一百几十个城镇都以华盛顿命名。1885年在首都正式建成雄伟的华盛顿纪念塔。塔高555英尺,内壁嵌(qiàn)有190块经过雕刻的石头,其中有一块是中国清政府赠送的石碑。

噩耗传到欧洲,英国海峡舰队降半旗哀悼华盛顿。曾经兵戎相见的大西洋两岸都在哀悼(dào)华盛顿,英吉利海峡两岸的两个誓不两立的国家也都因华盛顿逝世而悲哀;在名垂青史的许多英雄伟人之中,他应是毫无愧色地占有一席之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