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新华日报华北版:记敌后办报的光辉历程
5478300000015

第15章 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在发展中求巩固(1)

(第一节)争夺华北战场的战略优势

(1940年4日-1941年6月)

这15个月(1940年4月至1941年6月)始于华北解放区战场从发展时期转向巩固时期,止于德国法西斯侵犯社会主义的苏联,第二次帝国主义大战演变为世界的反法西斯战争。

在此期间,我们的报纸宣传了敌我之间为争夺战略优势展开猛烈交通战;宣传了为巩固华北各抗日根据地,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政策,进行的经济建设;宣传了我党为团结到底、抗战到底,领导了艰巨复杂的斗争,打退了第二次反共高潮,制止了第二次投降妥协的严重危机。报纸对于动荡的国际局势及其对我国的影响,作出敏捷的报道和分析,进行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呼吁建立和发展国际反法西斯统一阵线。报社的队伍也随着伟大斗争的进展逐渐成熟壮大,在开拓敌后党报事业的征程上阔步前进,成为华北敌后一座强固的文化堡垒。

1940年,北方局决定了巩固华北抗日根据地的两大任务:一是针对日寇“确保占领区”的新战略开展猛烈的交通战,打击敌人的“囚笼政策”。二是在根据地内贯彻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各项具体政策,建党、建军、建政,发展经济,保障供给,为支持敌后的残酷战争打下坚实的基础。

经历了粉碎敌人回师华北的大“扫荡”,经历了打退第一次反共高潮,八路军从初上抗日战场的4.5万人,扩大到22万人(据《三年抗战与八路军》一文的材料),开辟了广大敌后解放区战场,在大发展中初步形成了华北各个抗日根据地。

******同志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论述了根据地发展与巩固的关系,明确提出了“巩固中求发展”的方针。如果“只知道发展,忘记了巩固游击战争根据地,结果,不但丧失了发展的可能,而且有危及根据地本身之虞”。因之,“应依其具体情况决定,某一时期把重心放在发展方面,另一时期则把重心放在巩固方面”。

1939年,敌人对华北的大“扫荡”失败后,研究和制定了对付共产党、八路军的新战略,也就是敌华北派遣军最高指挥官多田骏主持策划的“囚笼政策”,并在冀中、冀南平原首先实施。面临日寇这一新战略,我们报纸的任务就是要深入宣传什么是“囚笼政策”以及它的特点和毒辣性,唤起对它的警惕和认真研究、解决怎样同它斗争的问题,动员和组织华北军民对敌展开猛烈的交通战,打击敌寇的“囚笼政策”。

一、日寇为夺取战略优势的“囚笼政策”

“敌我相持阶段中,华北交通战是争取我战略优势的主要手段”。1940年10月3日,刘伯承将军一语道出了交通战在相持阶段的战略作用。刘伯承将军在对报社特派员林火畅谈“百团大战”第一阶段正太战役时,对“囚笼政策”作了详尽的说明。刘伯承将军指出,从中日战争的全局讲,日寇兵力不足。1937年冬,敌即提出所谓“只要交通有保证,灭亡中国绝对不成问题”。“战胜中国之重要条件是后方不被截断”(敌议员尾崎语)。据敌《大本营》报道,到1940年初,敌已占领我国领土166万平方公里。从大青山到广西边境,纵贯3300公里,从山海关到宜昌,横跨1650公里,为维系其占领区,敌寇非依赖现代化交通不可,敌寇就以这样的战略思想,苦心经营交通战。以后,针对华北的具体情况,发展成为“囚笼政策”。

所谓“囚笼政策”,就是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据点为锁,装置一个囚笼,把敌占区禁锢起来,确保占领区。对抗日根据地则是以铁路、公路为依托,巩固点线的占领,分割根据地,蚕食根据地,扩大面的占领,最后达到摧毁根据地的目的。

从军事上看,铁路是大运兵线,公路是小运兵线。据点是兵站,敌赖以调动机械化部队,源源接济军事,便于“扫荡”根据地。我方必须与敌进行长期的持久的交通战,力求切断敌人交通,打得敌人身体支离、血管破裂、接济断绝。同时畅通我们的交通。我方所需要的是小道,这样的道路,根据地里随地皆是,到处可走。我们必须一面摧毁敌之交通,一面畅通我之交通,使我们得以自由自在地发扬游击战、运动战的特长,以建设与壮大我军,打击身体支离、血管破裂、接济断绝的敌军,这样很容易做到摧枯拉朽,我军就能在战略上占了优势。

在政治上看,敌人驱使敌占区同胞,用自己的手给自己制造“囚笼”,并且迫使他们“爱护”这个“囚笼”,随着敌人的“治安肃正”,使自己永远处于敌寇残暴统治下的黑暗地狱中。敌寇并据以逐步向根据地推进“治安强化运动”,深入和压缩我根据地。我方砸烂这个“囚笼”,就使敌人无法奴役、压榨、欺骗、腐化敌占区同胞,巩固其殖民统治。而我根据地军民,可以自由自在地进行抗日战争,从政治上完全孤立日寇。

从经济上看,敌为掠夺敌占区的人力、物力“以战养战”,铁路公路就好像无数大小血管,据点好比是淋巴腺,敌人通过这样一个严密的吸血网,吸吮中国人民的脂膏,滋补其资源贫瘠、兵源枯竭的先天不足,调理其由于长期战争消耗巨大的后天失调。我方展开交通战,就是切断敌寇的吸血管,尽量减少敌人的掠夺,而以我自己的人力、物力发展生产建设,支持长期抗战,发挥我以农村包围城市的优势,制敌于死命。

在文化上看,对敌人来说,铁路好比是大毒水管,公路是小毒水管,据点是放毒口。通过“囚笼”,敌寇得以放出“王道乐土”、“新民主义”、“拥汪反共”、“和平救国”以及一切奴化、毒化、赌化、腐化的毒素,磨灭我敌占区同胞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成为驯顺的羔羊。我方则是力求斩断敌寇的交通线,爆破它的大小毒水管,断绝一切妖气毒水的来源,使我们得以自由自在地发挥民族的正气,进行抗日的文化教育,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振奋民族精神,巩固和扩大精神阵地,克服任何困难,坚持抗战到底。

怎样才能有效地打击敌人“囚笼政策”呢?办法只有来自实践。1940年5月15日,冀南军区司令员宋任穷在对记者谈话时,用他亲自领导冀南军民对敌“囚笼政策”进行了几个月斗争的体会,谈到平原交通战的一条重要经验,那就是对敌人密如蛛网的公路作战,如果只是零零碎碎地破坏,敌人很快可以修复。为了收到实效,必须实行群众与武装力量相结合,进行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的破袭。一夜之间,成千上万的群众在武装掩护下,把整段的铁路、整条的公路彻底破坏,平毁路基,横七竖八地挖掘路沟,改变地形,使敌人寸步难行,无法在短期内修复。

1940年4月间,彭德怀、左权、刘伯承、******、聂荣臻、吕正操等高级将领,多次研究打击敌“囚笼政策”进行交通破击战的问题,尤其是破击正太路,为“百团大战”作了思想上的准备。

二、“百团大战”的伟大胜利

“百团大战”的准备工作

在十八集团军总部直接指挥下,一二九师所部于1940年5月和6月,发动了白晋战役和武(安)沙(河)战役,破坏了白晋铁路450公里,并与冀中军民相配合,腰斩了平汉铁路,沉重地打击了敌寇割裂太行区,切断太行和平原联系的毒计,从而,也取得了大规模破击铁道干线的宝贵经验,为“百团大战”进行了预演。

报社记者随军采访,先后发回《南关之战》(李克坚、华山)、《突击漳源镇》(孙健秋)等十几篇战斗通讯,热情歌颂了我指战员旺盛的战斗意志和突袭、打援、军民协力破路的动人情景。5月9日,报纸发表《庆祝总攻白晋路的伟大胜利》的社论,指出,这个胜利不仅打击了敌人割裂根据地的计划,并且直接配合友军破坏了敌寇“扫荡”晋南的计划。晋南敌人被我在腹尾之间大砍数刀,陷入进退维谷的困境,不得不仓皇从晋南后撤。这次破袭战进一步证明了开展交通战的重要性。

经过周密准备,我华北八路军在朱彭总副司令统率下,集中了105个团,于1940年8月20日,发动了抗战史上空前规模的一次主动进攻战役-“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的辉煌战果

据12月15日报纸发表的十八集团军总司令部、野战政治部1940年12月10日公布的《关于“百团大战”总结》,“百团大战”进行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自8月20日至9月10日,中心任务是破坏与切断华北敌全部交通,重点在给正太路以毁灭性打击。

第二阶段,自9月20日至10月下旬,扩大第一阶段的战果,继续破击华北各大铁路,重点在拔除深入我根据地的敌人据点。

第三阶段,自10月6日至12月6日,中心任务是反“扫荡”。

三个半月时间,我军与敌作战1800多次,毙伤日伪军25,000多人,俘日军281人、伪军18,000多名,拔除据点293个,缴获各种炮53门、步马枪5500多支、轻重机枪200多挺,破坏铁路474公里、公路1502公里、桥梁、车站、隧道260多处,拆毁和运回铁轨217,000多根、枕木549,000多根,收电线4244公斤,破坏大小煤矿5座,其中,井陉煤矿1座,造成敌损失1.00亿日元。

报社以全力组织了“百团大战”第一阶段的报道,战前,记者纷纷随军出发,并特派一个报道小组到十八集团军总司令部发布战报。每天报纸以最大篇幅、动人心魄的标题、精心安排的版面,报道了“百团大战”的胜利展开。从大战打响的第一天起,连续发出《华北交通总破击战》的《捷报》15期,随印随发,直接送上火线,鼓舞士气,激励人心。从报纸每天头条的标题,可见“百团大战”是何等气势磅礴。

8月23日,肩题是《保卫大西北,粉碎敌“扫荡”,我总攻正太、同蒲、平汉铁路》,主题是《八路军胜利展开“百团大战”》,副题是《捷报纷传,已切断正太全线,包围阳泉,攻克井陉》。

25日,《百团大战获得惊人发展》:“我克天险娘子关;血战歼敌四百;城头国旗飘扬;切断同蒲正太;山西敌势孤危多;北宁平汉平绥白晋各路均获大胜歼敌2000。”社论《庆祝“百团大战”,正太路上序战大捷》。

27日,《横扫正太路,节节歼敌多》:“冀东我克蓟县威震平津,围攻平定重炮击毁敌营房。”社论《再祝“百团大战”的大胜利-论华北交通总攻击战》。

29日,《娘子关内战况愈烈》:“我连克青泽关狼峪寿阳车站;挺进榆次追歼穷寇;晋西北我军长驱南下进逼太原城。”社论《开展敌占区工作》。

9月1日报道:“大军前锋进抵平郊,胶济线道清路展开破袭;正太线寇屡图反扑被我分头击溃。”社论《厉行节约,响应前线大胜利》。

3日报道:“冀察热我军分头猛进;攻入唐山进袭卢沟桥;长城外铁骑纵横,歼敌沽源赤城,连克平汉重镇,威胁保定。”

5日报道:“井陉煤矿狂燃5日,正太东段获鹿以西续有激战,冀中我军再断平津交通。”

6日报道:“攻克晋北要隘阳方口;‘百团大战’转移重点愈益扩大;反复破击北宁路,猛捣敌寇心脏;大青山豫北陇海东段各线激战。”

9日报道:“冀中展开有力破击战,万千民众参加‘百团大战’,毁敌路基长达200余公里,大青山我军南下东进;攻隆县兴和歼敌数百。”

11日报道:“华北铁道支离破碎,寇损失严重一时难修复;晋南我军出动,展开有力攻势。”

13日报道:“各线健儿再接再厉,鲁南临蒙路,鏖战6日歼敌500,冀晋我破袭愈烈,歼寇千余。”

在“百团大战”中,我作战地区包括冀察鲁全境、晋绥大部区域、豫东、苏北广大地区。遭到我破击的铁道有平汉北段、正太、沧石、德石全线、同蒲路临汾以北各段、平绥路归绥以东、胶济路、邯(郸)济(南)路各一段。华北军民一齐出动,战斗热情空前高昂,打得敌人顾得东来顾不了西。

报纸据敌伪材料摘发的消息,得知敌寇对我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事前毫无觉察,对我急风暴雨的攻势惊恐万状。1940年10月15日,敌华北方面军向日本陆军省报告说:“正太路破坏极为严重,规模之大无法形容。”华北方面军作战记录写着“此次袭击,完全出乎我军意料之外,损失巨大,需要长时期和巨款才能恢复”。日本防卫厅编写的《华北治安战》一文中供认“****突然发动的‘百团大战’,给了华北方面军极大的打击”。

关于“百团大战”的胜利发展及其重大意义,北方局和十八集团军总部领导同志应报社之请,先后发表的文章和谈话有:

8月31日,彭德怀:《关于“百团大战”的谈话》。

9月5日,左权:《论“百团大战”的伟大胜利》。

9月7日,******:《巩固与扩大“百团大战”的胜利》。

10日1日,朱德:《论“百团大战”的伟大意义》。

10月3日,刘伯承:《“百团大战”的正太战役》。

11月15日,左权:《“百团大战”第三阶段的大胜利-从正太破击战到关家垴歼灭战》。

11月23日,彭德怀:《关于“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的两个战例

在《“百团大战”通讯》的专栏里,报上发表了几十篇来自前线的战斗通讯,多方面报道了在八路军掩护下进行惊天动地的大破击的雄伟场面。

正太路西段,我一二九师主力一部在陈赓、陈锡联两旅长率领下,分成左右两个纵队,在晋中7万多群众配合下,于8月20日,在阳泉至榆次100公里战线上,同时发动猛攻。随军记者吴宏毅写的《狮脑山之战》、《我们并没有失掉一支枪》两篇通讯,首先报道了我军攻占狮脑山,紧紧钳制住驻守阳泉的日军片山旅团,对破击正太西段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21日暴风雨中,我某旅1个主力团一举攻占了狮脑山。狮脑山距阳泉4公里。控制了这个要点,我左右两纵队可以在正太路西段100多公里的宽广面上自由驰骋,放手破坏铁道、车站、隧道、堡垒、桥梁。敌人企图以最大力量夺回这个制高点。当天下午起,就调集1000多兵力、20门大炮、10多架重型轰炸机,向狮脑山进行反扑,开始了敌我之间殊死的争夺战。敌人强攻5天,我军顽强地坚守了5天。从前说:“撼山易,撼岳家军难。”那么,我守卫狮脑山的部队比大山还坚固,敌人的炮火和轰炸能够粉碎山上的石头,却不能动摇我军的阵地。坚决完成了刘伯承师长“绝不让敌片山旅团向西越雷池一步”的命令。

敌人为集中夺取我一营阵地,已有32具敌尸横陈在我阵地前沿,敌军督战指挥官的战刀,几次染红了畏缩不前的日兵的血,仍不能突破我军防线。敌兵第五次吼叫着又冲上来,三连机枪手的头部负了重伤,机枪哑了,眼看敌人猛扑上来。我旅政治部主任卢仁灿,带着二班的机枪手顶了上去,一颗子弹飞来,穿透了一个通讯员的脑部,又射进了卢主任的肩胛骨。陈锡联旅长跟着抢上前沿,二班的机枪复活了,狂啸的子弹扫倒了一片日兵,战士们呐喊着,整个营的战士在陈旅长的指挥下蜂拥而下,500把闪亮的刺刀冲向敌丛,敌军狼奔豕突,被我军赶到水深齐腰的河沟里,三面扫射过来的子弹,打得水花飞溅,翻滚的河水成了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