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民族魂
5473000000002

第2章 中国篇(1)

1.什么是民族魂

民族魂是一个民族的脊梁,民族精神。一个人是有魂魄的,所以才是一个特定的人;一个民族也是有魂魄的,所以这个民族才能够生存和延续下去,不被其他民族同化和蚕食掉。在某种程度上说,民族魂是这个民族生存的脊梁。

民族魂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包括民族追求的共同理想、确立的共同价值、形成的共同思维方式和共同品格,是民族意识的最高形式。

(一)民族魂是一个民族特有的,伴随着文明传承的“民族脊梁”。

民族魂是一个民族自历史以来会聚积累的性格、胆量、气节、气质、文化、智慧、能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从此以后它成为这个民族延续下去敢于面对一切困难险阻的脊梁和个性,因此无论风云变换,岁月沧桑更迭变换,他始终让这个民族因此而能永远屹立在世界的民族之林,相互凝聚,永不迷失,更永不消失。同时,这个民族魂魄也支撑和保护着这个民族不断地向前发展,最终能屹立长存。而历史上多少缺少自己魂魄的种族,在历史的长河中被其他民族“灭绝”和“同化了”。

民族魂是可传承的,是伴随着这个民族的特有的文明和文化传承而延续并发展的,也只有这种独特而排他的文明传承才能延续传播自己的民族魂。中国的文明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民族魂,日本由日本的文明传承着日本的民族魂,阿拉伯国家也由他们的文明传播着他们的民族魂……中国之所以是中国,日本之所以不是阿拉伯,就是因为有了自己的民族魂。

同样,民族魂在传承的同时,也是可以迷失和削弱的。这就要求这个民族在传承文化和文明的同时,也要不断地发展自己的文化(精神和物质文化),继承和创造自己的文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这无疑在继承了民族精神魂魄的同时,也提升了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也应该提醒,物质文明是保障,他只有更好而没有最好;而精神文明是促进,他要不断地发展,更要吸收和融进其他民族中优秀的成分,更应该保持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否则这个民族的魂将被融合了。

如今的世界因为现代化的高科技使得地球似乎变小了,密集的楼房和快速的互联网让世界的文明相互交织补充和融合,随着文明的融合,世界似乎也被“同化”了。而就因为民族魂的存在,50亿人口的地球村即使同操英语、同穿西服、共享现代化的科技文明,你仍然可以分清哪个是中国人,哪个是日本人……而历史上多少缺少自己民族魂魄的种族,在历史的长河中被其他种族“灭绝”和“同化了”,渐渐地被迷失而分不清楚是“什么人”了。

(二)发展文明,传承民族魂,我们做得远远不够。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优秀文明和灿烂文化的古国,中华民族也曾是个多灾多难的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铸就了这个民族不屈不挠的坚强性格,近百年来无数列强的侵犯和虎视,都没有也不可能战胜和夺取他,这就是因为他拥有了中华的民族魂魄,炎黄子孙的民族魂魄。如今传承民族魂,发扬光大民族魂,更是我们中华儿女的责任。

在民族灾难到来的时候,民族魂常常是以无数个可歌可泣的英雄方式来彰显出来的,在和平的年代,是以集体方式会聚表现出来的。近一百年来,我们那不屈不挠的中华魂,支撑着我们用“小米加步枪”把祖国的领土从外来列强的手中夺了回来,我们也是在这种中华魂的支持下,把我们的国家从一穷二白逐步建设成为一个世界强国。

但是,我们更应该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国家仍然贫困着,我们似乎只注意物质文明的建设,忽略了精神文明的建设。尽管我们的第三代领导人告诉我们“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可我们目前越来越只顾及经济建设,而忽视了精神文明建设。我们忽略了这一点,相当的可怕。

举例在下一代人的教育方面,我们做得远远的不够。孩子是未来中国的主人。而我们有多少父母,曾经从艰难困苦中走过,反过来却溺爱自己的孩子,从来不注意培养孩子的民族精神——勤俭持家,吃苦耐劳。甚至在教育体系中,我们只关注孩子升学,却忽视了历史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轻视历史就是其中之一,多少孩子甚至不知道我国的“孔孟”,不清楚新中国第一、二代领袖是谁,为什么称其为领袖;城市的孩子对我国的农历知识知道多少?发达的物质文明之下,有多少学生过于追求享乐,张口闭口“进口货”和世界名牌,忘记我们勤俭持家、自力更生的传统;有多少孩子荣领西方的文化,厌恶本国的文化呢?一个不了解自己历史、没有民族自豪感的下一代,怎么能继承民族魂魄,担当未来建设祖国的重任呢?——我们对下一代孩子的民族教育简直是渎职!

而我们身边的邻国日本,他们一边在篡改历史,一边对孩子们暗示着推广那可怕的所谓的“大和”精神,培养下一代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也一刻不停地告诫自己的下一代自己的国家是个资源贫困的国家,一边国家元首也不停地参拜供奉战犯的神社,其培养下一代的“民族精神”的态度,其野心可见一斑。但是他们培养下一代民族精神的态度和决心难道不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吗?

正是因为有这种狼子野心的存在,加强我们的民族精神的教育才尤为重要。如今我们的台湾在搞否认历史的所谓“独立”,我们身边的小“蛇”正篡改历史妄想酝酿着吞掉我们这个“大象”。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之下,我们的子孙是否认识自己的历史、是否保留和继承了我们的民族魂魄、是否在今后的岁月中永不迷失和被外来同化,是很值得我们关注的。记得我说的话,例如美国这个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国家,如果没有特有民族魂魄的话,未来的一二百年中,也会分裂为五十多个国家。

可能我说得有些偏激,但是相对别人来说我们起码做得不够,而我仅仅谈了孩子和某个小国家的比较。其他方面的不足呢?如此下去,我们的民族精神和魂魄何在?我们在留给下一代物质文明的时候,更应该留给我们子孙我们民族的民族魂——那种不卑不亢的精气神!从此以后,无论岁月更迭,时空变换,拥有我们民族魂魄的下一代,将会永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民族精神教育该高度重视了!

(三)牢铸中华魂,永立世界民族之林。

在信息和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的精神文明也跟随发展了吗?我们把我们民族魂传承给我们的下一代了吗?但在我们的身边,又有多少人正处于信仰危机之中呢?我们的国家并不发达,我们的身边并不太平,有多少国家正虎视眈眈地盯着我们,不去团结发展经济建设,不去发展精神文明建设,我们能立足世界而求得发展的机会吗?

在借鉴和学习外国先进文明的同时,弘扬民族精神,开展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牢记历史,传承优秀民族文化,抢抓时机发展经济把国力搞上去,培养民族自豪感,牢铸中华魂,是我们该重视和行动的时候了。让我们为中华民族永立世界民族之林而共同努力吧!

我想没有人会反对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核心的一点就是要树立一种英雄观。用英雄人物的事迹去激励国人,培养国人的自豪感,铸造民族的魂魄。民族英雄就是做这个用的。世界上各国的爱国主义教育都是如此。现在的一些“新观点”不但认为岳飞、文天祥、袁崇焕不能算民族英雄,而且因为是“兄弟阋墙”的“国内战争”,因此也不能贴上“爱国主义”标签去教育下一代。这种论调目前很是风行,更有甚者,在网络上和媒体上更是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翻案风”,主要是靠着捕风捉影的猜测和经不起论证的谎言刻意丑化和诬蔑岳飞、文天祥等等自古以来就在民间大众享有崇高声誉的英雄人物。另一类是大肆替历史上一些叛国投敌的汉奸翻案,美化早有定论的********。洪承畴被“专家们”建议“编入乡土教材,作为对中学生进行”成才之路“和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慈禧以一个忧国忧民的女政治家形象出现在银屏上,和李鸿章一道被视为中国“走向共和”的先驱。

恐怕只有在中国才会出现这样的“怪事”,岳飞、文天祥不能贴上爱国主义的标签,洪承畴倒应该被列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一个有了英雄而不懂得珍惜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一个出了汉奸不懂得以之为耻的民族同样是没有希望的民族。有些人站在本民族的角度认为岳飞的英雄地位太崇高,替完颜宗弼不平,既然都是中华民族,两个人的地位至少应该完全平等。我不知道这些人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岳飞、文天祥在中国人心目中享有这么崇高的地位?发动侵略战争与保家卫国、收复失地的反侵略战争有没有区别?军事上更辉煌的卫青、霍去病、李靖等人为什么影响不如岳飞大?这是因为在岳飞、文天祥等人身上体现出的为国死命、忠贞不屈的精神和气节!这种精神和气节是近现代饱受侵略的中国最需要的!要知道抗日战争的时候,有多少中国青年和士兵是唱着满江红,喊着还我河山的口号奔赴战场和鬼子拼命的。可以说他们已经成为一种信念在中国人身上代代延续,在国家民族危难的时候,才会有袁崇焕、史可法、夏完淳、杨靖宇、张自忠、赵一曼等等英雄烈士的出现,这种信念,就是一个大国之魂!一个没有英雄没有魂魄的民族是迟早要被灭亡的。

如今的一些中国人没有民族信仰,民族道德沦丧。中国人的不团结是出了名的。而我们的邻居韩国和日本的民族凝聚力之强是得到公认的。我认为,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日韩对自己民族的历史文化那种自豪感和自己国家英雄的敬畏是中国无法相比的。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不断地矮化和清算自己的英雄、虚无化自己的历史和民族精神。试想一个对本民族的历史文化和英雄人物毫无认同感的民族,怎么可能会有民族自豪感和信念,更不可能有凝聚力。伊拉克还有一些死硬分子抵抗美军,他们有宗教信仰。中国人有什么?在这一点上,那些用近乎无耻的功利主义历史观否定英雄,美化汉奸的“专家们”功不可没。

忘记了在哪一个网站看到一幅漫画,背景是崖山海战,陆秀夫背着宋朝最后的小皇帝从战船上纵身跃下,宣告着宋的彻底灭亡。画得惨烈而英勇,右上方是文天祥冷静而苍白的面孔和他的那句诗,竟然是日语,这才知道原来是日本人画的。

下一个危急时刻,中国还会有文天祥、史可法这样的人吗?

下一个危急时刻,中国会出现多少洪承畴、汪精卫呢?

2.建国初中国的尊严是靠打出来的

据新加坡资政李光耀回忆说,朝鲜战争之后,西欧国家海关官员见到华人立刻肃然起敬,一改过去歧视的态度,这件事使李光耀大为感触,开始认同中华文化,并认真学习汉语。可见当我们强大的时候,世界人民就会心悦诚服;而一旦我们露出软弱的痕迹,哪怕只是片刻的软弱,都会立刻遭到世界人民的轻视。

汉人在过去三百多年经历了一个尊严和自信的毁灭期。汉人先是在满清种族奴役政策下做了近三百年下等公民,满人在中国各地驻防,汉人在满清社会处于家奴地位。然后是世界列强一次次对中国的凌辱,对我们进行了肉体上的摧残和财富的彻底掠夺。从鸦片战争开始,西方列强只要在中国边境上架上几门大炮,出动几千洋枪队,就能长驱直入,迫使中国割地赔款。后来的日本人更是残暴之至,对中国平民进行极为惨烈的大屠杀,然后再迫使中国割让更多的领土赔偿更多的钱财。甲午战争之前,开展“洋务运动”,已经向现代化迈出了一小步,左宗棠带领湘军收复了新疆,以武力威胁迫使俄国放弃了非法占有的利益;后来中国还跟法国人在海上陆上打了个不分胜负。然而这一切发展的势头被日本一场大胆的军事行动完全摧毁。甲午战争,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日本在旅顺进行了血腥屠杀,然后迫使中国赔偿2亿两白银,割让台湾和辽东。日本对中国的侵略特别与西方不同在于,它非常重视通过对平民的大屠杀对中国进行心理和尊严的摧毁。1937年前,中国又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高速发展的时期,这时日本又一次主动出击,再次阻止了中国。而它采用的手段之一,就是对中国平民进行更为惨烈的虐杀。在南京和其他地方,日本军队有组织地进行了纯粹侮辱性的杀戮。其主要目的,就是从心理上打垮中国,树立起日本人对中国人的优等地位。

这一切,被世界人民看在眼里,形成了人们对中国和中国人根深蒂固的轻视。这种轻视,是无法用金钱弥补的。即使富有的中国人,他们的地位一样低下。华人控制了南洋诸国的经济,但这些国家的劳动人民都周期性地对华人进行屠杀,几年前印尼华人被大规模抢劫、杀害就是一例。有个法国女作家,写了她1930年在越南与一个非常富有的中国青年交往的故事,字里行间读者能感到的就是中国男人的低贱地位和软弱,她宁愿说自己是妓女也不愿承认对那个男人有感情(这个故事还拍了电影《The Lover》)。当时的现实对中国人的基本尊严和人权的压制简直令人窒息。今天,海外中国人一样被人欺侮!当整体缺乏强大意志的时候,个人的勇气和财富无法改变其劣势的地位。

不仅如此,被剥夺者往往对剥夺者产生依赖心理。民族尊严和自信的丧失使很多中国人在外国势力面前表现得低等和依赖。张学良据说是一个看起来很有男人气的将军,可是,当两万日本人向沈阳进军的时候,他却命令三十万东北军放下武器,不准发一枪。为什么呢?张的想法是,如果不发一枪,那么就可以绝对证明中国人没错,是日本人侵略,国际社会就会站在他一边,谴责日本。张这点倒是没有判断错,国联后来是谴责日本侵略,并劝日本退出。可惜的是,日本根本不理会什么国联。结果东三省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全部沦陷,东北人民在日本的统治下遭到极大的摧残,日本人光在各煤矿就制造了数十个万人坑。

满清依赖洋人,张学良依赖洋人,******也依赖洋人,不管是东洋、西洋,他们都觉得自己不如洋人,都想去依靠、依赖。清朝的北洋水师找了一个德国的陆军上尉当总参谋;李鸿章跟各国洋人搞利益均沾,所谓“联俄制日”,就是对俄国人说如果你不压制日本人,中国的利益就会被日本人独占,结果是列强们轮流来获取最大的利益;张学良依赖国联不再重复;******不仅依靠美国人,抗战胜利前夕为了得到苏联出兵的承诺,不惜出卖外蒙,让后者独立,抗战胜利后,还把侵华日军司令请来当顾问。然而,历史证明依靠别人是行不通的,所有这些企图依靠外力的计划结果都落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