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杨柏深秋的乡野
5472300000003

第3章 落叶的智慧

初冬的早晨,冷风阵阵。

我独自伫立在窗前,看着外面那片小树林。青灰的天空下,树木耸立着瘦骨嶙峋的身躯,干枯细黑的手臂向上伸展着,似乎在向天空乞要着光明和温暖。目光落下去,树林下是片片已被泥土浸湿甚至腐烂的落叶。这些叶子是从母体上自然脱落,还是被母亲无情地舍弃?回想每年一度的落英纷纷,既壮观又使人无限伤感。

落叶这种自然现象是如何形成的?

昨晚看了一本书,鼓励人们在遭遇不幸的时候,应该冷静下来看清本质。如果说落叶是结局本身的话,那么落叶现象的本质又在哪里呢?

如此一来,恍然大悟,忽然觉得大自然既残酷又神奇。

每年秋天,当整体温度降低,树木本身的热量不能够保证自己存活时,它们就会果断地做出取舍,即丢掉布满枝头的树叶。这些飘逸舒展的叶子,在平常虽然可以给人带来欣欣然的希望和美好的视觉印象,但如果遭遇到生存危机,终究逃脱不了被抛弃的命运。

抛弃是为了什么?自然是为了在保证自身生存的前提下更好地得到。当寒冬降临,树木们脚下的土地已经被寒流冻结,他们扬着光光的树冠,任冷风在中间嬉戏,任冰雪在身上住宿,他们只是把血脉紧紧地缩成一团儿,统一计划、统一支配着脚下泥土中极其有限的热量和能量。

想起毛主席写的《卜算子·咏梅》这首诗:“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梅在树的世界中,当算一个奇迹,但在梅花争寒斗艳时,细心的你可能早就发现了,没有一片绿叶与她争夺养分与热量,她绽放在孤独当中。也并非是梅孤芳自赏,而是树木在寒流当中实在提供不出更多的热量给绿叶了。

落叶,这个被不幸舍弃的群族,却从来不曾抱怨,依依离了枝头,便缓缓落入树下。它们始终与树木生死相依,即使失去生命,也要化作一片泥土来呵护母体,用自己的身躯为树干争取来一丝丝的热量与温度。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样的道理落叶似乎比人类更明白。

正是这看起来残酷的抛弃,却使得树木的生命在寒冷的冬季得以保全,待到来年开春时,树木便迫不及待地吐出绿蕾,不期然世界已是绿意满怀了。落叶在舍弃的命运中得到了永生。

联想到大象群。以群体为生的大象一但老了,便会自动离开群体,到传说中那个荒凉壮观的象冢去等待死亡。这种不拖累群体的自我舍弃,与落叶是何等的相似!

联想到狼。贪婪的狼一但被猎人的铁夹子夹住,为了生存,它不惜用自己的嘴来咬断被夹的部位,血淋淋地拖着受伤的身体逃走。这种触目惊心的舍弃,却保全了只有一次的生命。

道是无情却有情。动植物界的生灵们用自然选择的生存法则告诉我们,舍弃是种智慧,它不是毫无目的的牺牲,而是为了自身生命的延续。

在生活中,我们也时常会面临这样那样的抉择,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一丝都不舍得放弃自己眼前利益的人,面对的只能是永久的失落与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