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金融巨头:摩根成长日记
5443500000004

第4章 不平凡的家族(3)

与此同时,美英战争还在持续进行,美国军队一度处于劣势,1814年,英军甚至一度占领首都华盛顿。当国家面临危难的时候,美国人民改变了原来反战的态度,开始热心地支持政府的军队。斯普林菲尔德的居民热烈地为政府筹集军用物资,战场形势很快扭转了。这一年的12月,英美签订了《根特条约》,战争结束,美国独立以来一直受到的边境威胁解除了。得到这个喜讯的时候,约瑟夫·摩根表现得异常兴奋,作为一个商人,他敏感地意识到此后美国将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而对他这样亦农亦商的人来说,显然机会无穷。既然已经看出了这一步,那就开始行动吧。人人都想比别人过得更好,比别人早些成功。那就要想别人没有想到的,做别人没有做到的。约瑟夫·摩根看出了未来发展的趋势,他就已经比别人快了一步,当别人还在犹豫,还在为可能的风险而裹足不前的时候,他已经有了更大的勇气和信心把自己的事业向前推进一大步。

最重要的是,这时候,一切条件都具备了。约瑟夫·摩根的生活已经和过去完全不同了,他不用亲身参加农业劳动了,他雇佣的人很好地经营着他的农场,他的妻子已经为他生了三个孩子,而且她已开始厌倦斯普林菲尔德的乡村生活。她不想把自己的余生都奉献给这片土地,她渴望穿上时髦的衣服,坐着四轮马车,到大城市去享受生活,而在这乡村,她的想法总是不能实现。她鼓励自己的丈夫离开土地,到城市里去居住。他的三个孩子都在读书,都有一些见识了,他们也鼓励父亲走出去,对于约瑟夫·摩根本人来说,更是希望到更广阔的地方去做更多更有意义的事情,于是,在1815年,他们离开了斯普林菲尔德。这是摩根家族第一次离开土地,和土地的联系从此弱化了。

最初,约瑟夫·摩根买下了威斯特菲尔德的一家小旅馆,这是摩根家族的第一项实业。他对这家旅馆重新规划,装饰一新之后,重新配备了马、家具以及食品等物品。重新开张的旅馆比以前更舒适了,还为旅客提供多种服务。由于事先规划周全,内部设施时尚,加上经营得当,小旅馆生意兴隆。我们说机会无处不在,就看你有没有发现机会的慧眼。约瑟夫·摩根就具备这样的一双慧眼,并且发现机会就立即抓住,把机会变成现实的利益。

什么机会呢?原来,在这个小旅馆里经常有一些商人留住,约瑟夫·摩根发现他的客人时常有资金周转不灵的情况,开始的时候,他把自己的钱借给这些他认为可靠的客人,客人还他的时候,就附带上了利息。这是一种简便而且风险可控的事情,以后约瑟夫·摩根就准备了一些现金,在客人有需要的时候提供给他们,虽然收取的利息要高于银行的利息,但是因为方便及时,客人们也愿意和他交易。这是两厢情愿的事,彼此都受益。约瑟夫·摩根就用这种方式,把自己以前积累和开旅馆挣得的钱盘活了,当别人用他的钱挣钱的时候,他用自己的钱生出更多的钱,会挣钱的人真是机会到处有。而且随着个人财富的增长,他的自信心也随之增强,所谓财大气粗,就是这个道理。

第一次经营旅馆生意就大获成功,激起了约瑟夫更强烈的欲望。

欲望不是什么坏东西,人不能没有欲望,没有欲望就没有前进的动力,当然,欲望要合乎实际的追求,就像约瑟夫一样,适当的欲望把他引向了一个个高度。这一次,他把眼光放到了更大的城市上,他认为越是大城市,机会越多,也就越容易发展他的事业。就像今天的人们都愿意往大城市里挤一样,因为机会多,也意味着成功的几率更大一些。

约瑟夫·摩根在经营旅馆的生意中获得了不少宝贵的经验,他希望能在这个行业中有更大的发展。于是在1816年11月,他在哈特福德市一条主要街道上购买了一个规模较大的咖啡屋,又在附近最大的镇上开了一家旅馆,这两家经营场所都位于人口集中、交通便利的地方,就像获得天助一般,他经营起来更加得心应手。过去他的不少客人也跟着来这里,成为他的固定客户。

两年后,约瑟夫·摩根把威斯特菲尔德的小旅馆卖给了他的一个堂兄,把主要的资金和精力都集中在新开的咖啡馆和旅馆上。他经营旅馆非常灵活,别的旅馆可能就是解决吃和睡的地方,并不考虑顾客的其他需求,而他给他的旅馆赋予了多种功能,比如,一个音乐厅、一间书房、一间餐厅,等等,客人来到这里,不仅能享受周到的服务,还能享受到更温馨更静谧的环境。

约瑟夫·摩根也许天生就是做商人的料,他爱好交际,在这么多年的经商过程中认识了不少南来北往的商人,由此形成了一个人脉关系网。在今天我们都知道有个良好的人脉关系网有多么重要,特别是像保险、传媒、金融、科技、证券等领域,专业的经营知识固然重要,但人脉是一个人通往财富、荣誉、成功之路的门票。约瑟夫·摩根凭着自己这么多年来的诚实和信誉,把很多客户都变成了他的朋友。特别是他从他们那里得到了很多商业信息,在当时通讯设施还不发达的时候,更早地掌握第一手信息对于一个商人来说尤其重要。商场上机会均等,在相同的条件下,谁能抢占先机,谁就能稳操胜券,而抢占先机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获取并破译有关信息。约瑟夫·摩根恰好就具有一种天生的才能,那就是在海量信息中捕捉到对自己的事业发展有用的信息。

约瑟夫·摩根的咖啡屋拥有一批忠实的顾客,他和他们成为朋友,当然朋友之外也有生意关系,他为他们提供一些资金援助,利息是可观的。他的咖啡馆更是重要的媒介。当时很多大商人和经纪人都到他的咖啡馆洽谈生意,上流社会人士还选择在他的咖啡馆里进行私人聚会,约瑟夫·摩根作为客人的“知己”,也充当了“谨慎的中间人”角色,咖啡馆的生意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的商人和保险经纪人都相约这里作为他们洽谈生意的场所,一些人甚至开始在这里举行私人宴会。一些大企业主和商业人士还在这里举行社交活动。摩根家的咖啡馆成为哈特福德商业和社会活动的中心,约瑟夫·摩根也成为哈特福德上流社会的一员。

约瑟夫·摩根一家都迁到了哈特福德市,斯普林菲尔德的房子和地产还保留着,那是他妻子和儿女们的度假地。孩子们渐渐都长大了,摩根家族一直是十分注重孩子们的教育的,他们到了上学的年龄就都进入学校,在寄宿学校读书,很少回家。夫妻俩难免会感到冷清。但他们并不孤单,约瑟夫·摩根是一个富有的有教养的绅士,摩根家族是一个殷实的令人羡慕的家族,他们的家族成员经常出现在哈特福德上流社会的交际场所。

约瑟夫·摩根依然投资房地产,买地卖地他非常得心应手。他买了不少土地,盖房以后再卖出去,就像我们现在非常熟悉的那种投资方式,地产业给他带来的利益不可估量。

他还购买股票,那时候,购买股票是一种新兴的投资方式,敢于进行这项投资的条件一个是有钱,更主要的还要有胆识,有眼光。他看准了机会,当时铁路、桥梁、航运等行业蓬勃兴起,他认为这些都是美国经济增长期最具有成长性、也最优良的行业,是美国经济的热点,也是他发财致富的希望,于是他用手上的资金大量购进了铁路、桥梁、轮船公司的股票,通过这些投资,使自己的资产规模不断扩大。金钱就这样滚雪球般越滚越多。

信誉是家族立业的基础

房地产生意和股票投资为约瑟夫·摩根带来了相当的收益,但是使他最后一举奠定盛名的还是他对一家保险公司的投资。

1819年,约瑟夫·摩根投资了一家叫做伊特纳的小型保险公司,这是一家从事火灾保险的公司。这里说的盛名并不是他从中赚取了多少财富,而是得到了比财富更为重要的东西——信誉。这是作为一个商人最基本最美好的品质,正是这种美好品质奠定了摩根家族事业最坚固的根基。

哈特福德是全美保险业的发祥地,保险业在当时是一个新兴的行业,保险公司仅仅有屈指可数的几家。而约瑟夫·摩根所谓的投资,也不需要缴纳现金,只要在股东名册上签上自己的名字就行了,靠着收取投保者交纳的手续费,在不发生火灾的情况下稳赚不赔。当然,既然是投资,信用就是必须的。特别是保险行业,假如投保者发生了意外,保险公司就必须给予及时的赔偿,如果保险公司不负责任,不能够按照约定赔偿,或者以各种借口拖延赔偿甚至不给赔偿,谁还会在保险公司投保呢?

话题还是回到伊特纳保险公司吧,这个保险公司的成立大会就是在约瑟夫的咖啡馆举行的,约瑟夫也顺理成章地被推选为新公司的董事。约瑟夫是一个非常敬业的人,他很看好这个新兴的行业,对这个公司投入了极大的热情,作为股东,他也认为自己应该全心全意地投入自己的精力,把这件事做好。于是,公司刚刚成立,他就带着保单,坐着马车到处推销,他的足迹遍布纽约和其他一些重要的城市。

在约瑟夫及各位股东的不懈努力下,他们争取到了很多客户,保险公司的生意一直非常好。而且他的投保户都是优质客户,出现意外的时候很少,理赔占收入中的比重不大,收入当然也不错。

靠着这些年经营土地、房地产、保险业,以及购买前景看好的实业领域的股票,约瑟夫的财富以惊人的速度增长。他的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都接受了最好的教育,这时候他把自己的咖啡馆卖掉了,买了位于城市中心的一个规模更大的旅馆,旅馆拥有50套房间。以前这家旅馆的主人因为经营不善,旅馆关门了。约瑟夫不顾别人的善意提醒,大胆地将它买下来。他对自己的新旅馆进行彻底的修缮,依然像以往一样,在前期投入上,他毫不吝啬,在地板上铺上新地毯,床上放了新床垫,房内全换上了新家具。房间整洁宽敞明亮而时尚,这些地毯和家具大多是约瑟夫·摩根亲自到纽约采购、运送回来的。他对新旅馆投入的心情和心血难以形容。

这笔高昂的装修费用并不是每个人都可出的,也不是谁都有信心有能力拿出的,当别人还在怀疑约瑟夫·摩根的举动时,他的旅馆开业了。开业后不久,丰厚的营业额就打消了人们的疑虑,旅馆生意非常兴旺,效益出奇的好。当地的各家报纸对旅馆的整洁和新家具加以赞赏,为约瑟夫·摩根也做了最好的免费宣传。过往的各种人都愿意到这里来暂住,享受有钱人才能享受到的服务。新老顾客的光顾使约瑟夫·摩根为新旅馆付出的心血得到了很好的回报,他的事业和金钱都由此更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与此同时,他并没有放弃农业生产,农业是摩根家族起家的根本,也是这个家族一直以来赖以生存的生活方式,他不能轻易地就放弃。而且有了钱,就可以把事情做得更好,包括经营农业。他把一部分资金投入农场,引进了更多更好的牲畜,增添了农庄的牲畜品种,增加了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了农场的规模,从农场里获得的收益同时也在增加。道理很简单,有投入就会有产出,大投入也会有大收益。这是摩根家族的后代们一直遵循的基本原则。

有了经济地位,政治地位也随之而来。1826年,约瑟夫当选为哈特福德市议会议长,在接下来的一段时期内,他一直担任公职,可谓名利双收,是当地非常有影响的人物。他参与政治事务,加入了辉格党,但他并不因为政治信仰的不同,就与人家对立起来,天下到处是朋友,政治观点可以不同,但人都要在这个世界上生存,和平相处才是大道理,特别是那些有生意合作关系的人,他一直跟他们保持非常友好的关系。1832年,他去了一趟华盛顿,结识了安德鲁·杰克逊总统。第二年,他就在自己的城市旅馆里接待了杰克逊总统。

约瑟夫·摩根已经是彻彻底底的富人了,但他从不像有些暴发户那样张扬,他做事一向低调,他知道如果沉迷于以往所取得的成就当中,将会失去对未来的判断能力,从而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每一次成功的生意之后,他都会告诉自己,过去取得的一切都代表过去,未来还有很多机会有很多事情要做。既不为过去获得的一切而忘乎所以,得意忘形,也不为短暂的失利而气馁。这也是摩根家族一直以来的行事作风。

1829年,约瑟夫·摩根为自己买了第一辆马车,但只有与家人一起出门旅行时,他们才使用这辆马车。而平时自己要出门时,就坐小马车、乘船或公共马车,这样可以节省不少费用,也免得人家指责他过于张扬。

19世纪30年代,约瑟夫·摩根的家庭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的大女儿玛丽完成了学业后嫁给了一个叫詹姆斯·爱·史密斯的年轻教士,这位教士有着较高的收入和良好的社会地位。二女儿露西嫁到了古德温家族,那是哈特福德市的名门望族,家族经营酒店和剧院业,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露西的儿子詹姆斯·古德温后来成为我们本书的主角皮尔庞特·摩根最好的伙伴、朋友和最初的合伙人。通过这样的婚姻关系,摩根家族的地位更加牢固了。

孩子们都相继结婚或不在身边,夫妻俩的生活未免冷清了许多,约瑟夫·摩根为了排解内心的孤寂,改变现在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状态,开始经常出差,为自己所在的保险公司联系各种业务,大大提高了公司的业务量。

约瑟夫·摩根已经名利双收了,日子本来可以就这样进行下去,他的一生可以说是没有任何遗憾了,但是,谁也没有想到,命运又一次在他无意之中把他带入另一个人生的辉煌。

1835年12月16日,也就是约瑟夫·摩根开始新生活的这一年,纽约市发生了一场灾难性的大火。这场大火和他在这场大火中的表现,使得摩根家族的故事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