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你会教孩子吗(全集)
5432600000006

第6章 让孩子带着兴趣去学习(2)

让孩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父母箴言

独立思考是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主要手段。孩子的头脑里对世界出现的一切都在探索,从不知到知,从孤立的到能把事物联系起来。父母要鼓励孩子大胆探索,独立思考,对于一些难题,父母可以示范,但不可以代替。

有一个淘气的小男孩,他的父亲为了让他保持安静并锻炼他的思考能力,就想出了一个办法。

父亲把他叫过来,拿出100元钱,对他说:“只要你能猜中我心里在想什么,我就把这100元给你。”

“真的吗,爸爸?”小男孩高兴地问。

“当然是真的,只要你能猜中。”父亲得意地说。

父亲心想,这下孩子可以安静一段时间了。果然,接下来的几天里,小男孩都在安静地思考着这个问题。

第三天,小男孩认真地对父亲说:“爸爸,我猜到你心里在想什么了!”

父亲有点惊讶地问:“我在想什么呀?”

小男孩说:“你不想把这100元钱给我。”

真是个聪明的小男孩,他的猜测是正确的。所以,父亲只好把100元给了小男孩。

卓娅的学习成绩很好,虽然某些功课她学得很吃力。有时候她做数学和物理学的功课会做到深夜,可是却始终不让舒拉帮助她。有很多次都是这样的:舒拉早已准备第二天的功课了,可是卓娅仍然伏在桌上。

“你做什么哪?”舒拉问。

“代数。算不出这道题。”

“来,我算给你看。”舒拉说。

“不用,我自己想想吧。”

半小时过去了,一小时过去了。舒拉生气地说:“我睡觉去了!答案就在这里。你看,我放在这里啦!”

卓娅连头也不回。舒拉遗憾地挥了挥手,离去了。卓娅又做了很长时间。在十分困倦时,她就用冷水洗脸,洗完后仍然坐在桌旁。算题的答案就在旁边放着,伸手就可以取来。但是,卓娅连往那边看上一眼也不肯。

第二天,她的数学分数得了“优”,这事并不使班上任何人感到惊异。可是,母亲和舒拉都知道这个‘优’的代价是什么。”这个代价就是付出努力去独立思考。

父母在面对孩子的问题时,要启发孩子去想,去分析,去运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和经验,看书,查参考资料等,让孩子自己去寻找答案。孩子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思维能力就会得到提高。如果孩子实在无法独立解决问题,父母可以示范,或通过请教他人、查阅资料、反复思考等方法,让孩子学习思考的方法。这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引导孩子科学用脑

父母箴言

可以说,只要掌握了科学的用脑方法,孩子的大脑越用越灵活。父母要根据孩子的特点,引导孩子科学用脑,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用有所获。

人的大脑是地球上物质进化的最高产物。它像一部最精密的机器,但与机器不同。它是在使用中发展的,是靠不断的刺激而进化的。美国曾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对1300多位科学家进行过为期5年的调查研究,得出了规律性的结论:这些科学家之所以有超常的智力,都是通过“博学→专深→广识”这条道路获得的。其中勤奋学习是基本的基调。“用进废退”的进化规律在智力的获得和提高上体现最充分。因为大脑的神经细胞只有通过不断学习,不断接受外界环境的刺激,才能保持形态和功能的完整,才能使大脑的潜力得以正常的发挥。

孩子处在大脑功能旺盛发展时期,经常分析问题,解答难题,会使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加强;提出问题,讨论问题,会促进反应能力,使大脑更加灵活;多做造句,常做作文,可以促进大脑的综合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计算算式,解开方程,则会加强脑细胞功能的精确性;音乐、演唱、体育等方面的形体运动,又可使左右大脑的功能更加平衡。因此,勤于学习、善于用脑的人,智力必然会得到加强,超出常人;而少用脑、不用脑的人,大脑细胞得不到锻炼,反而会出现废用性萎缩。

人的大脑中的神经细胞多达140亿个,可以储存5亿本书的信息;一个人如果能将圆周率π值小数点后面的数字背诵到20000位,也用不了他大脑记忆功能的千分之一!人们在一生中,对大脑的使用率怎么也达不到10%,如果有人能将大脑使用率提高到30%,那他的智力必将举世无双。这说明,人的大脑功能有绝大部分处于静止状态,无论怎样拼命使用脑力,也不会全部发挥脑功能的潜力。认为勤用脑会“伤元气”、“损寿”,其实是对养生和长寿知识的无知。从小到老都勤于用脑的人,只要注意保养,营养合理,预防疾病,其寿命只会超过常人。

父母对孩子如何用脑的教育、引导,应掌握孩子的特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要引导孩子聚精会神

勤用脑不等于胡思乱想,用脑学习时一定要聚精会神,思路集中在要学习的范围之内,排除无关杂念。这样才不会损伤大脑功能。而杂念纷纭,学习的时候想到玩乐游戏,会伤神损脑。古人认为:用脑时“戒杂,杂则分,分则劳”,只有专心致志,才能“用而不劳”。

2.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浓厚的兴趣能使孩子在学习时处于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之中。每当孩子们感到知识世界是五彩缤纷、美不胜收时,他们大脑的活动就会灵活异常,产生各种与学习内容有关的联想,从而提高大脑的创造性。这就需要父母采用形象化和趣味性的教学。孔子认为:“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意思是说:有知识的人不如想学习的人,而想学习的人又不如学习兴趣高的人。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

3.提倡孩子学习时五官、手脑并用

大脑与身体是一个整体,可以互相促进。孩子们好动,“动”也是促进大脑功能活跃的一种方式。学习知识虽然以用脑为主,但眼看、耳听、口诵,甚至以手舞之、以足蹈之,可以使大脑接受更多的信息和刺激。因此,父母对孩子进行用脑诱导时,应有意识地让孩子多听、多读、多写、多提问,做作业时不要强迫他们保持单一的姿势,在不妨碍他人的情况下,应当允许孩子们手足活动。

总之,勤用脑还必须善用脑,让孩子们的大脑永远处于良好的求知状态,是健脑益智的最好方式。

最后需要着重指出的是,虽然勤用脑不会损害大脑,但不要过度用脑,尤其是不要让孩子“开夜车”。

“开夜车”是种靠延长学习时间来提高学习效率的笨办法,非但不会增加孩子的智力,反而会损伤孩子的大脑,降低孩子的思维功能。从长远的观点看,这种方法有百害而无一利。人的大脑就像一台极其精密的机器,机器不用,会生锈长斑,运转不灵;但运转过度,又必然会磨损过度,损坏零件。大脑是体内最精细的组织,也是最容易疲劳的组织,少年儿童的大脑细胞发育不完全,更加容易疲劳。经常开夜车,长时间地用脑学习,增加大脑的工作强度,会引起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的倦怠,这时候学的东西不仅记不住,反而会增加大脑的负担,影响大脑的正常功能。脑组织是人体消耗能量最多的组织,脑细胞的主要活动过程是兴奋和抑制,开夜车过久,大脑消耗的能量得不到补充,兴奋和抑制规律被打破,时间长了,脑细胞就会变得反应迟钝,“不听使唤”了。而“不听使唤”的大脑怎么能牢固地记住书本知识呢,更不会灵活地对外来刺激做出极其敏锐的反应。

开夜车对孩子整个身体的发育也有不良影响。因为人的生长发育是由脑垂体前叶分泌的激素来控制的,前叶激素分泌不足,人就会患侏儒症;分泌过多,又会患上巨人症。而前叶激素几乎只在夜间睡眠时才开始分泌。长期开夜车,睡眠得不到充分保证,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就会影响孩子正常的生长发育。

开夜车还会招致疾病。人体各种器官的功能到了夜间开始下降,血液流动变慢,肌体的抵抗力因此而降低,这时候坚持学习,就会被夜间的阴寒之气所侵袭,引起疾病。如果因开夜车而患上疾病,就是得不偿失了。

孩子讨厌学习怎么办

父母箴言

对不愿学习、讨厌学习的孩子,即使很严厉地批评,大动肝火,也提不起她的学习兴趣。让孩子学习,不要只是简单地说“去学习”,而应教会他如何去学习。要让孩子从苦学、厌学变为喜学、乐学,需要父母循循善诱,耐心指点。

讨厌学习就是我们常说的“厌学”,对孩子来说厌学主要表现为:或把学习看成负担,被动地应付学习;或责任心不强、马虎草率;或行为散漫,经常旷课、迟到,甚至逃学。

一些孩子有时会突然对学习失去兴趣,成绩也会急剧下降。这个时候,老师和家长的哪怕是轻微的怨言,都会挫伤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当孩子知道一次或两次考试失败就会失去父母和老师的信任时,不只对学习,甚至学习以外的其他事情也会变得很糟糕。这种现象已屡见不鲜。这时候无论如何批评都无济于事。父母需要做的是信任自己的孩子,暂时帮助他们忘掉学习的烦恼,对孩子所做的一切要大加赞扬:“妈妈相信你,你只要努力下次肯定会把成绩提高的。”

一些平时学习用功、成绩也相当不错的孩子,也不能保证每次考试都能得高分。即使是平常学得很好的功课,如果运气不佳,正好碰上自己感到棘手的问题,也可能会考得一塌糊涂。这时如果父母和老师只关心考试成绩而对孩子大加训斥,那么孩子就会变得垂头丧气,转而对学习失去信心。

当孩子把考得不好的成绩拿回家时,父母往往会不由得大发脾气,指责孩子:“怎么才考这么点分?”这样做会刺伤孩子的心,以至于使他们在做别的事情时也显得不知所措。其实,考得不好受打击最大的应该是本人,孩子会对自己能力不够感到内疚。如果家长这时再火上浇油的话,只能使孩子的情绪更加低落,对自己完全失去信心。

即使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好,也不要过于刺激孩子,要给其留有余地。比如说“妈妈也有过成绩不好的时候,有不好的地方也有好的地方”。即不是以“且喜且忧”,而是以“有苦就有乐”的态度来对待孩子的成绩。如果这样能消除成绩所造成的压力,孩子也就能自己消除心理负担和自卑感了。

对于讨厌学习的孩子来说,成绩单似乎是苦恼的最大根源。因为讨厌就不学习,不学习成绩就不好,因为成绩不好就惹母亲生气,因为母亲生气孩子的成绩就越来越不好。这可以说是最典型的“恶性循环”。

在孩子决定是学还是不学之前,大人对成绩单的评价对孩子是一种压力。为了消除这种压力,即使孩子把成绩单拿回家,如果他自己不主动让看,父母就不要硬去看。如果大人能这样做,孩子一定会主动地把成绩单拿出来给父母看的。

表扬、斥责往往是在与什么对象相对比之后才进行的。一般地,被认为不能成为“表扬”依据的“坏的分数”是什么呢?当然,这也是与什么进行比较之后才认为是“坏的”。这恐怕是与班里的平均成绩或本人平时的成绩相比较,而得出的结论。

然而,这种“坏的分数”决不能说就不能再成为“表扬的对象”。第一,上次如果取得了相当好的成绩,这次很可能下降了。总而言之,得了满分之后,下一次不可能再取得前一次那样的成绩。所以,不管取得多么“不好的分数”,如果这个孩子的成绩急剧下降,在设法对其进行鼓励的时候,也可以选择比这个分数更低的分数作为比较对象,鼓励孩子说:“你总是说不好、不好,可是这与去年这个时候相比,就看出不知好了多少。”孩子考得不好,学习受到挫折时,与其进行不高明的宽慰和鼓励,莫如对孩子谈及与其状况相同的“相同者”,这样更容易被孩子所接受。

即使孩子成绩不好也要说“下次努力”,使其把目光转向下一次机会,这是孩子的特权。可是,总是因为成绩不好不断受到责备而厌学的孩子,就只看到眼前的事。每当考试结束后回家的时候,孩子便又提心吊胆,担心这次又将受到训斥。

为了使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父母有必要消除孩子从考场回来时的心理压力,让其把目光转向今后。当选手在比赛中出现错误时,有的教练即使想发火也绝对不发火,极力忍耐着,而是对选手说“下一次努力就行了”。

如果孩子情绪低落,就对其说“这是下一次飞跃的充电期”。曾经讨厌学习的孩子一心想东山再起,如果硬拼一阵子,成绩也会迅速提高。然而,一旦到了某种程度,就会令人难以置信地突然停止了上升,完全陷入一种停止状态。认识片面的孩子可能容易认为“不论如何努力,自己也就是这种程度”,由于这种停滞,孩子又会再次回到讨厌学习的状态,这种情况并不少见。在心理学上称这种停滞状态为“起跳台”。把这作为下一个飞跃的开端,倒可以对此予以充分肯定,即是进一步前进的一个必然阶段。如果换成孩子容易理解的话说,也可以将此解释为一种“充电期”。所以,当孩子学习成绩停滞不前时,父母就对孩子说“因为这是走向下一次飞跃的充电期,这是必然的过程”这样让其放心。同时,对认定“只有自己不行”的孩子,父母可以说“就是我也曾有过无论如何学习成绩也上不去的时期”。这时,父母应想办法使孩子的目光转向他的长处,增强他的自信心。只要有了自信,那么自然而然地学习的兴趣也会很快树立起来。总之,最为重要的是,无论什么时候父母都要相信孩子的能力。

孩子的才能是无穷无尽的,自己也能把握住重新开始的时机。在此之前,父母不要着急,也不要怪罪孩子,只要父母能对他好好呵护,再进一步引导鼓励,那么孩子讨厌学习的情绪一定会立刻消失得无影无踪。

1.要使孩子看到学习的进步

孩子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他是按照别人的评价去认识自己的。如果别人说他笨,他就会认为自己笨。一个总是失败的孩子体验不到成功的快乐,也就不去努力了。有一对中年夫妇不管工作和家务多忙,每周都要对孩子的作业仔细检查两遍,把孩子的学习情况做出简要纪录,并把孩子做过的作业本收藏起来,过一段时间就拿出来让孩子比较一下,经常告诉孩子学习上有哪些进步,还有哪些不足。这样,孩子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心里有数,信心足,动力强。当孩子在学习时自然地产生一种喜悦的心情,得到莫大乐趣时,学习也自然变得容易而有趣了。

2.鼓励孩子自我激励

如果孩子能够经常自我激励、自我鞭策,他便有可能避免学业上的失败。首先要帮助孩子树立自我激励的目标。其次要让孩子学会自我暗示,经常对自己说一句激励的话,如“我一定能成功”。再次是让孩子在行动中摆脱消极情绪。如果孩子因为怕学习失败而产生恐惧,重要的是告诉孩子采取什么样的行动来消除这种情绪。

3.帮助孩子克服学习中的具体困难

一般来说,孩子逃学、厌学都有一些具体的原因,如有的孩子是因为学习基础太差,怎样用功学习也赶不上去,干脆不想学了;对于这类学习基础差的孩子,要在校内和家里抓紧“补课”,尽快使孩子补齐漏洞。有的孩子受到某一位老师的训斥,对这位老师有抵触情绪,因而殃及对这位老师所任课程的态度。这类孩子,可以通过谈心的方式,与他进行沟通来解决问题。

4.指导孩子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