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青少年文化常识必读(青少年必读常识)
5431000000015

第15章 “纳妾”之谜

中国古代的纳妾制度,是典型的一夫多妻制。也就是说一个丈夫可以娶若干妻子一起生活。其特点是夫妻之间不平等,妻妾之间也不平等,妾往往处于家庭的最底层。“妾”在《释名》中的解释是:“妾,接也,以贱见接幸也。”“次妻”、“旁妻”、“副妻”、“侧室”、“外室”、“小妻”、“小妇”等也被称为“妾”。

中国古代的纳妾制度起源很早,是伴随着原始社会的夫权制的产生而出现的。如我国的大汶口文化(公元前4300~前2500年)就出现了丈夫与妻妾合葬的现象。这说明那时的人已经开始纳妾了。

“三宫、六院、七十二妃”是我们常常看到的一句中国古话,说的就是中国皇帝的纳妾现象。传说周文王就有后妃24人。秦始皇灭六国后,曾将原六国宫中与各地挑选出来的无数美女全部收入阿房宫中。到了汉朝,汉元帝宠幸3000人,东汉桓帝蓄美5000人。到了晋武帝时,后宫美女竟超过了1万。隋炀帝的后宫虽然只有5000人,但加上各地的行宫,宫女人数也超过1万。唐明皇李隆基是最高记录的保持者,当时从都城皇宫到各地行宫的宫女人数竟达4万之众。

帝王们的后宫妃妾开始减少是从宋代以后,再也没有一个帝王挑战“万人”的记录。妻妾成群的风气到了袁世凯时期愈演愈烈。袁世凯不仅一人拥有妻妾16人,而且她们中还有姐妹和姑侄。

除了帝王四处选拔全国佳丽之外,中国古代的民间也是纳妾成风。如《红楼梦》中的平儿、香菱都属于小妾。即使是以刚正不阿闻名于世的海瑞,也在年过花甲之时,买了两个年轻的小妾,以至于妻妾争宠,最终导致两妾同时自杀。

“举杯邀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样的佳句已是我们自小就能背诵的。可是大多数人却不知道唐代大诗人李白也是一位一夫多妻制度的“执行”者。清末红顶商人胡雪岩更是妻妾成群。

中国的纳妾制度不仅是一种风俗习惯,甚至还有法律规定。在明代的法律上就明文规定“凡男子年满四十而无后嗣者”得纳妾。这是因为中国有所谓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古训,娶上几个小妾,其目的是给祖宗延续香火。这也给中国古代男子纳妾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借口,使纳妾变成了一种堂而皇之的行为。自纳妾制形成以来,绵延近千年而不绝,并有着极其广泛而深厚的社会基础。这又是为什么呢?追溯到根本来说,纳妾制其实是一种原始社会形态。在原始社会,男人出门狩猎,女人在家持家守护,猎到食物后,女人不能先吃,而要让男人首先吃饱。纳妾现象更为制度化、普通化,是到了君主****制度确立时候的事。皇帝可以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百姓也可以三妻四妾。夫权统治是封建社会的相应产物和特点,纳妾制度正是适应了封建君主****,才得以绵延下来。直至新中国成立,纳妾制度才被废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