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青少年生活常识必读(青少年必读常识)
5430500000014

第14章 油类的基本常识

菜油异味去除法

菜油中的异味,只要用以炸一次花生米,或烧沸后放少量盐或酱油或投入1~2片青菜叶、少许米饭炸至焦糊后捞出即可消除。

炒菜时忌放油过多

在烹调菜肴时,用油过多,就会把菜料里里外外包裹严实,使其他调味品的味道不易渗入到菜的内部,不仅影响菜的风味口感,而且会影响人的正常食欲,不利于人体健康。吃油过多,体内消耗不完,剩下的部分就会在人体内慢慢贮存起来,当这些油脂在肝脏沉积过多时,便会形成脂肪肝,使肝脏的正常功能受到影响。特别是老年人和脂肪代谢障碍者,血液中脂肪过多就容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引起高血压和冠心病。另外,常吃大量油脂,还会刺激胆汁、胰液大量分泌,从而容易诱发胆结石、胆囊炎和胰腺炎的发作。

花椒增油香法

将植物油倒在锅里加热后,放进几粒花椒,可增加油的香味。

食油增香法

花生油、豆油加热后再放些花椒、茴香,冷却备用,可增加油的香味。

热油消沫法

油热泛起泡沫后,弹入一点水,油沫就消除了。

油妙用法

1.防菜板产生裂纹:菜板用热菜油浸透,使用时木质就不会变色,并可防止菜板产生裂纹。

2.保鲜:生的或已煮熟切好的猪肝、羊肝,一时吃不完,可用豆油将其抹拌均匀,然后放入冰箱内保存,这样可大大延长其保鲜时间。

3.治咳嗽:患有肺气肿、支气管炎者,临睡前喝一小口麻油,第二天早晨再喝一小口,当天咳嗽可明显减少。如每天坚持,咳嗽会逐渐好转。

4.止痛:皮肤被油或开水烫伤后,可用蛋黄油直接涂在伤面,皮肤未破者,一般10分钟即可止痛。

5.止血:牙周炎、牙龈炎、口臭、扁桃体炎、口腔溃疡,以及孕妇由雌激素紊乱而引起的牙龈出血,口含麻油均会有意想不到的疗效。

动植物油宜搭配食用

油脂中含有脂肪酸。脂肪酸的种类很多,总的来说分为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动物油中含饱和脂肪酸多,而植物油中含不饱和脂肪酸。

吃含饱和脂肪酸多的动物油容易导致血脂增高,提高血胆固醇浓度。由饱和脂肪酸形成的胆固醇酯可使动脉壁沉着成斑块,进而可造成动脉粥样硬化;而心血管病绝大多数是由动脉硬化所引起,所以吃动物油脂容易引起心血管病。然而,动物油也并非一无是处,它在胃内停留时间相对较长,吸收较充分,产热也多,同时亦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和神经系统的发育,是体内各组织、细胞新陈代谢必不可少的物质。

过去,人们一直提倡多食植物油。因为植物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可促进粪中类固醇和胆酸的排泄,使胆固醇不在动脉壁沉着,这样对预防心血管病有益。但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人们不可偏食植物油,多食会使人体内有过多的不饱和脂肪酸,导致过氧化物增加。过氧化物会使体内多种维生素氧化分解,失去正常功能,从而造成维生素不足。同时,过氧化物在血管壁、肝脏、脑细胞上形成时,还会引起动脉硬化、肝硬化、脑血栓等症状。

食油的存放

食油存放在无色玻璃瓶内容易发生变质。因为光线能促使油脂氧化,其中紫外线和紫色、蓝色光线尤甚。经实验证实,透明玻璃瓶贮存食油30天即开始发生酸败;油质变味,营养价值降低。

食用油不宜放置灶旁

食用油在高温条件下易变质,放置长了,食用油还会散发出一种难闻的气味。食用油变质后,不仅营养成分失去,而且不易被人体消化吸收。若变质严重的食用油,吃了还会中毒。

植物油种类识别法

1.花生油:沫头白色,大花泡,油色淡黄,口尝有花生香。

2.菜子油:沫头黄,稍带绿色,花泡在阳光下呈五彩,口尝香辣。

3.豆油:沫头白,花泡完整,油色深黄,容器上有黄边,豆腥重,口尝涩。

4.棉籽油:沫头黄,小碎花泡,油色暗黄。口尝无味。

5.麻油:色棕红,花泡碎而多,香味浓郁。

炸过的油如何贮存

炸过的油可以盛在瓶中,置于阴凉处,其中放数颗酸梅,盖紧盖子,可长保新鲜。使用过的油绝不可和新油混合,否则易变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