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巩金瓯
5430100000001

第1章

大火烧了三天三夜。

空中弥漫着焦炭的刺鼻味道,地上积满了一层黑色的细腻的灰。持续的炽热引来了降雨,10月的京城下起了蒙蒙细雨。夷人的装满财宝的马车从圆明园开始挤满了一整条长街。土匪和百姓在地上捡夷人落下的细碎的宝物,嚷着自己拿比让夷人拿去好。这些宝物是从康熙皇帝至今150多年积累下来的,现在已经被洗劫与焚烧一空了。

十日之后,狗剩独自坐在自家院子里抬头看着天空。远处传来昆曲桃花扇的唱腔,母亲李氏突然从堂屋里迈出来抱起狗剩打开门朝外走去。昆曲的声音越来越清晰,走到台下李氏揽着狗剩坐在台下面听了两个时辰的戏。收班时,李氏单手抱起狗剩朝戏班走去。对着年龄最长的人跪下了,按着狗剩说,“狗剩,快跪下。”“师傅,您就收下这娃子,家里实在养不活了。”“您别,这年头在哪里养活都不容易。”班主严肃的望着母女身后的空地。“您要是不收下这个娃子,我们母女就跪死在这里。”“收不收我说了不算,得看老天爷赏不赏这口饭吃。你就把刚才桃花扇里的背出来几段。”唱的好不好班主一听就听出来。“嗡-朗格里格,咚。……”狗剩唱的是伴奏。“啪”的一声,李氏打在狗剩脸上,“叫你唱戏,你唱这个干什么!”“您甭动手,唱的挺准,老天爷赏给他这碗饭吃。”李氏喜得咧开了嘴,按着狗剩的头。“还不快给你师傅磕头!”说着按着狗剩磕了几个响头,眼泪从李氏眼里流了出来。“听师傅的话啊,狗剩。”李氏站起身子就来往回走。狗剩站起来含着泪看着母亲,身子靠着班主,突然眼睛一黑,晕倒了。

“快喝下这碗粥,这是从徐府粥厂讨来的粥。”班主望着刚睁开眼的狗剩说。“你大名叫什么?”“我没有大名,都叫我狗剩。”“狗剩不是名,你爸爸姓李,你就叫李己吧。我姓赵,以后你就叫我赵主。”“赵主,我有名字了。”狗剩笑了起来。“还挺伶俐,你以后就跟着姬爷学三弦,你现在身子弱,先休息吧。”“不,我现在就……”狗剩要起来,被赵主一把按住。“休息要紧。”“睡会吧。”姬爷也开了口。一班戏人坐在骡子车上缓缓的向南方驶去。

李己随戏班一行驾车在山路上,赵班主让马停了下来大家休息。“李己你下来拜师傅吧。给我和姬爷磕三个头。”“师傅,师傅。”李己给赵班与姬爷各磕了三个响头。“好好,起来吧。你今年多大了?”“虚岁一十一。”“进了戏班就要懂戏班的规矩。临场推诿,革除。临时告假,革除。在班思班,永不叙用。在班结党,责罚不贷。临时误场,责罚。夜晚串铺,罚跪。台上笑场,责罚。……”“徒儿明白。”“我让你跟着姬爷学文场弹三弦。三弦姬爷先借你一个,等你挣了钱再还给你姬爷。”姬爷给李己拿了三弦和琴拨说,“这是琴拨,戴在食指和大拇指上。这三弦鼓面是蟒皮做的。”“谢谢师傅。”“右手弹,要灵活。左手按,要稳准。身体立直。这样。”姬爷说道。“我先弹一个《访翠》里的一段。”“这是双弹。”李己跟着学。“这是双挑。”姬爷接着演示。“我再弹《寄扇》里的一段。”“这是轮。”“这是搓。”李己有点忙不过来。“不用着急,慢慢练。但要成为头等文场就要勤练,能吃的苦中苦。你先把《访翠》里的双弹小调练一千遍。”李己一丝不苟的练起来。大家一人一半饼分了吃。饼都是看戏的人给的,还没来得及换成银子。马在道路旁啃着草。“上路喽。”赵班主喊道。“路上再弹吧。”姬爷说道。姬爷准备了一个藤条,李己每弹错一次就要抽打李己的手。初学者难免要出错,不一会李己的手已经肿了。但是姬爷每听到错的时候照样打。

晚上要搭帐篷休息。大家又吃了饼,生火煮了菜。乡民们送的食物都在路上的饭馆换成了银子。菜每个人分的不多但对于李己来说比家里的境况好多了。吃完饭,李己还要练弹三弦,弹奏的声音在夜里能传很远。大家有的吊嗓子,有的练压腿,纷纷的操练起来。李己的弹奏已经比白天熟练多了。双弹小调能差不多完整的弹下来。姬爷知道,李己还是有天份的,一些细节的地方能无师自通。夜里,姬爷与李己睡在一起。姬爷被李己的磨牙声吵醒了,咯咯吱吱的整个帐篷都听的见。突然,姬爷感觉腿部一阵热,用手一探,李己尿床了。姬爷只得把褥子还有被子反过来用。

早上天亮了,姬爷把李己尿过的被褥包在最外面,便于晾干。“昨晚睡得香吗?”姬爷问道。“还行,昨晚梦见妈了。”李己眼眶有点湿润。“昨晚你尿床了,这么大了还尿床?磨牙的声音也很大。”姬爷转移话题。李己看着自己的被褥不好意思起来。“可能是还不习惯吧。”姬爷说道。

路上,赵班主看着李己说,“我看你骨架不错。以后也跟我学生角吧,一旦有什么情况,你也能替上去。”“还不快谢谢师傅?”姬爷说。“谢谢师傅。”李己赶紧说。路过丁庄时,一个丫鬟样的女子走过来,“你们是什么戏班?”“赵氏昆班。”“会唱《长生殿》么?”“一准的会。”“过来我们林府吧,后天我们林老爷庆寿。”“好嘞。您带路。”

走进林府,便是精致的园林。往深了走,便到了客房。戏班一行纷纷卸下行李。马车早被仆人牵到马厩了。丫鬟送来了刚沏的新茶,戏班的人忙接过来品茶去除路途的劳累。李己喝着,觉得这茶真香,咂巴着嘴。场面(戏曲演出的乐队伴奏)们操起了家伙擦拭,调音。角们开始试起了嗓子。午饭六样菜,烧茄子,锅烧鲤鱼,清蒸白木耳,黄焖鱼骨,炒茭白,烹鲜虾。每一样都做的非常细致。饭后丫鬟们又送来了茶。李己独自跑到门外园林边,看见一位和自己差不多大的姑娘在踢毽子,穿着比丫鬟精致。姑娘也看见了李己,便向他打招呼,“哎,你是谁,怎么没见过你?”“我是李己,新来的戏班里的。”“你会踢毽子么?”“我没见过的。”“我来教你吧。”李己学的很快,没多久就能踢五十几个。“你踢的挺好的,你叫什么名字?”“我叫李己。你叫什么?”“我叫林贞。”两个人先比赛一次谁踢得多,后又互相接传着踢,直到姬爷来喊李己回屋。

第二日,李己在客房弹奏三弦,林贞来敲门,手里拿着一只风筝。“己哥哥在吗?一起放风筝去吧。”“我还得练三弦。”“己哥哥教我弹三弦行吗?”“好的。”一个时辰之后,李己与林贞都比较累了。“我们去放会儿风筝去吧。”林贞说。“好吧。”两人来到了园林,林贞端着风筝,李己拉着线跑。“放。”李己喊道。林贞手向上轻轻一抛,风筝升了起来。“好高啊。”林贞高兴的跳了起来。风筝是红色凤凰的形状的,用绢糊在竹篾编成的框子上。凤凰的眼睛,尾巴都是用银彩线秀上去的。风筝与云飘在一起,被手上一根弯弯的线连着。似乎自己的心也被放了出去,在天空中飘荡。“真高兴。”林贞说。“以前都是跟姐姐们一起放风筝,跟和你一起是不一样的。”“我也很高兴。”“己哥哥你也吸雅片吗?”“鸦片么?我不吸的。”“我哥哥吸雅片,都不陪我玩。”“李己,该回去了。”姬爷过来喊道。“我要回去了,你拿着。”李己把线圈递给了林贞妹妹。“好的,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