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40年代以后,涌现了一批用英文写作的毛利族作家,最著名的是霍恩·图哈里(1922~)、帕特里夏·格雷斯(1937~)和威蒂·伊希马埃拉(1944~)。图哈里是诗人,出版过诗集《不是普通的太阳》(1964)。女作家格雷斯则有短篇集《威阿里基》(1980)和长篇小说《月亮睡了》(1980)。伊希马埃拉出版过一部长篇小说和两部短篇集《绿岩,绿岩》(1972)与《新网捕鱼》。
现代蒙古文学
蒙古现代文学是从1921年7月取得人民革命胜利之后开始的。
20世纪20、30年代的蒙古作家主要描写旧社会人民的苦难生活,与新社会的新生活形成对比;也有些作家歌颂祖国的大好山河,表现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博音尼木和(1902~1937)的剧本《黑暗的政治》(1932),通过女主人公的遭遇,揭露了封建制度的黑暗现实。纳楚克道尔基(1906~1937)的剧本《三座山》(1934),描写青年男女牧民为了爱情同封建主所作的斗争。达木丁苏伦(1908~1986)的《被抛弃的姑娘》(1929)是蒙古现代文学中第一部优秀的中篇小说,描写了女主人公革命前后截然相反的命运。策伯格米德(1915~)的著名短篇小说《牧童乃当》(1935)以同名主人公在革命前的痛苦生活控诉了旧社会。
20世纪40、50年代,蒙古经历了战争与和平两个阶段。前一时期出现了大量军事题材以及有关战争与和平的诗歌、小说和剧本。后一时期描写祖国建设题材的作品占主要地位。著名作家那木达嘎(1911~1984)的剧本《哈勒欣河》(1940)表现蒙苏军队与日本侵略者的斗争。达·僧格(1916~1959)的中篇小说《阿尤希》(1948),刻画了一个在对日作战中英勇牺牲的英雄。拉·旺干(1920~1968)的剧本《医生》(1949)再现了蒙古人民和平劳动的现实生活。契·洛道伊丹巴发表的蒙古现代第一部长篇小说《在阿尔泰山》(1949)描写了地质勘察队员们的真实生活。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有文名的仁亲在20世纪50年代又创作了重要的长篇巨著《曙光》3部曲(1951~1955),通过主人公革命前后的生活经历,展示了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30年代近60年间的错综复杂的历史风云。
20世纪60~80年代,蒙古文学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新作家涌现,各种体裁的作品增多,尤其是长篇小说创作出现了繁荣局面。
20世纪60年代活跃于诗坛的后起之秀主要有登·普尔布道尔基(1933~)。他不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草原风光,而且歌颂了牧民的美好心灵,如长诗《蓝布袍》(1969)、《女牧驼人的信》(1969)等。20世纪60年代仍笔耕不辍的老剧作家那木达嘎创作了反映社会新风尚的剧本《在新住宅里》(1965)。20世纪30、40年代就已成名的女剧作家奥云(1918~),20世纪70年代与他人合写了反映工业建设的剧本《瓶中之宝》。
20世纪60年代以后,长篇小说的创作有了大的发展,除那木达嘎和洛道伊丹巴等老作家描写革命历史题材的作品问世外,更多的是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如朝亦吉勒苏伦(1932~)的歌颂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忘我劳动的《汽笛声》(20世纪70年代);图德布(1935~)的以农牧业合作化为题材的《迁移》(1964)、《游牧与定居》(1974)等。
20世纪80年代发表的长篇小说比较有影响的是额尔德尼(1929~)的《生活》(1983)等。
现代印度文学
现代印度文学在南亚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二个时期:
20世纪20年代是现代文学继承近代文学的传统,并继续向前发展的时期。在近代文学史上闻名世界的伟大作家泰戈尔,在这个时期发表了许多重要诗作。作为现代文学的奠基者的普列姆昌德在本世纪之初登上文坛,20世纪20年代发表了许多重要作品,已经成为一位蜚声文坛的作家。
20世纪30~40年代是印度现代文学的繁荣时期。1936年成立的印度进步作家协会,有力地推动了印度文学的发展。在这个时期的创作中,反殖民主义的主题日益深化,并同反封建主义的主题密切结合;这时的创作也更紧密地结合现实生活,取材社会下层,描绘工人、农民的悲惨命运。一些优秀之作,在内容上表现了印度的民族苦难和斗争,在艺术技巧上也具有较高的水平。作为这个时期代表之作的有:普列姆昌德的《戈丹》,安纳德的《不可接触的贱民》和《两叶一芽》。著名作家钱达尔也在这个时期开始从事创作。
现代巴基斯坦文学
19世纪下半叶,巴勒斯坦文学在反抗奥斯曼帝国统治中开始复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了赫利勒·贝德斯、赛福丁·伊拉尼、穆萨·侯塞尼等著名小说家和阿卜杜·凯里姆·卡尔米、易卜拉欣·图甘等著名诗人。他们的作品描写各阶层人们的生活,表达了对殖民主义者的不满。
现代巴基斯坦主要作家有弗·艾·费兹、纳狄姆·卡斯密等。
费·艾·费兹(1911~)是一位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曾在拉合尔学院攻读英语和阿拉伯语,获硕士学位。1936年~1942年做英语教师,1942年~1946年在印度军队中任情报官,1947年印、巴分治后,做了《巴基斯坦时报》和《今日报》的编辑。50年代他曾因参加工人运动而被捕。1956年后多次访华。费兹在30年代就开始了创作生活,曾参加过印度进步作家协会的筹建工作。他的主要诗集有《诉怨》(1941)、《风之手》(1953)、《狱中诗抄》(1956)和《压在石下的手》(1956)等。他的诗作题材广泛,视野广阔,包括反对战争、维护和平、支持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等内容。
卡斯密(1916~)是巴基斯坦著名的诗人和小说家,1935年获文学学士学位。自1942年起,他先后任《花》杂志编辑、《今日报》主编及巴基斯坦进步作家协会书记。1956年访华归国后,曾数次被捕。他的诗作大都取材于现实生活,揭露社会的不平,同情人民的疾苦。主要诗集有《独立以后》、《镰刀》和《最伟大的是人还是真主》等。
现代孟加拉文学
17~19世纪,由于受到西方文学的影响,孟加拉语文学中小说、戏剧、新诗、散文等文体纷纷产生,它们大多摆脱了神话和宗教内容,直接反映社会生活。伊希沃尔·金德尔·古普特是主要的启蒙文学家;拉姆·莫汉·拉伊组织了启蒙社团“梵社”,为现代孟加拉爱国主义文学奠定了思想基础。这一时期孟加拉比较著名的作家还有:散文家伊希沃尔·金德尔·维德亚萨格尔、诗人伦格拉勒·本多巴拉雅耶、迈克尔·默图苏登·德特、剧作家拉姆纳拉扬·德尔格尔登、小说家班吉姆·金德尔·查特吉等。他们都对后来作家有过很大的影响。
20世纪初至50年代,孟加拉语文学最著名、最有影响的作家是罗宾德拉那特·泰戈尔。他一生作品众多,不仅对印度文学,而且对世界文学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20世纪30年代,出现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两派,维普迪·普尚·班纳吉、伯勒孟德尔·米特拉、马尼格本多巴拉雅耶等是前者的代表,布特代沃·巴苏、吉沃纳南德·达斯等是后者的代表。
孟加拉的杰出诗人、作家伊斯拉姆(1899~1976)一生写下了23部诗集、3部长篇小说、3部短篇小说集、4部散文集和5个电影戏剧脚本。
他的作品充分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反帝反封建的心声,洋溢着浪漫主义的革命激情。他的诗歌创作成就尤为突出。代表作《叛徒之歌》,以高昂激越的语言刻画了一个顶天立地、英勇无畏的爱国英雄形象,给被侮辱、被损害者带来了巨大的鼓舞。
伊斯拉姆在泰戈尔之后为孟加拉诗歌开辟了一个新时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现代斯里兰卡文学
斯里兰卡是一个与印度半岛相望的岛国,公元前3世纪,这里曾是佛教中心地之一,佛教对其社会文化的影响,直到今天仍然很深。现代斯里兰卡文学除受佛教影响外,受印度梵语文学影响也很大。1815年英国占领全岛,西方文学影响也相继而入。20世纪初叶,斯里兰卡在继承自己民族文化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吸收了西方近代文学因素,开始建立自己的民族新文学。
比亚达萨·西利塞纳(1875~1946)于1907年发表的小说《幸福的婚姻》,就是一部具有转折意义的作品。这部小说描写一个信仰佛教的青年和一个基督教徒之间的爱情,具有反殖民主义倾向。
玛·魏克拉玛辛河(1891~1976)是一位重要的作家。他出身于一个小康之家,当过店员。后经刻苦自学,掌握了僧伽罗语、英语、梵语和巴利语。他曾从事新闻编辑工作,担任过《太阳报》主编,1946年后专门从事文学创作,共写了80多部作品。他的代表作3部曲《乡村的变迁》(1944)、《争斗时代》(1947)、《时代终结》(1949)反映了斯里兰卡在西方资本主义冲击下的深刻变化。他的中篇小说《神秘岛》(1947),(另译为《蛇岛的秘密》,是一部优秀的儿童读物。小说的主人公乌里帕是一个顽皮而又勇敢的孩子。他的一些恶作剧有时闹得四邻不安,谣传警察要抓他,于是乌里帕和小仆人吉纳连夜逃走,在农民波迪家中帮工。这个村子附近的大湖中有一座小岛,传说岛上满是毒蛇,人们不敢去,成为神秘之岛。乌里帕为探明岛上秘密,只身驾船而往,发现岛上果实累累,土地肥沃。后来他就带吉纳前去开垦,卖掉产品,一年能积蓄200卢比。可是,两年后,村长却以他们私自开垦为借口,企图霸占这块土地。经过激烈斗争,乌里帕才以每年缴纳25卢比的租金,获得岛上土地的开垦权。后来乌里帕发现谣传中岛上的妖怪原来是一个为逃避警察追捕的农民。乌里帕发誓为其保守秘密。有一个家道败落后靠欺骗混日子的公子哥儿,被乌里帕带到岛上,经过几个月的劳动,也能干活了。当乌里帕因父病暂时离开小岛时,那位少年为他料理着小岛。
这部作品反映了农民的悲惨处境,抨击了地主官吏的蛮横凶狠,歌颂了劳动人民的诚实、朴素,赞扬了乌里帕的勇敢和冒险精神。魏克拉玛辛河的重要作品还有《海市蜃楼》(1947)、《禁欲》(1956)等。
现代缅甸文学
20世纪20年代,缅甸现代文学中具有代表性的诗人和作家是德钦哥都迈(1875~1964),他既是投身抗英、抗日,争取祖国独立的社会活动家,又是以文艺为武器,开创反殖民主义文学的旗手。他的长篇小说《嘱咐》(1915),描写了人民的风俗、文化及反帝爱国斗争,非常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被誉为缅甸现代小说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他满怀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的激情,巧妙地写下许多诗歌与散文间杂的文体——“注”,其中尤以《狗注》(1925)最出色。这些长篇诗主要批判、讥讽英国殖民当局和出卖民族利益的败类,歌颂农民起义、学生****等正义斗争。1950年,他被缅甸政府授予“文学艺术卓越者”的称号,并于1955年获苏联斯大林和平奖金。
20世纪30年代初,仰光大学的师生在文学艺术界发动了一场历时10年之久的“实验文学运动”,它是缅甸新文学高涨的重要标志。缅甸文学的代表人物有:德班貌瓦(1899~1942)、佐基(1908~)、敏杜温(1909~)等。由于这些参加者社会地位的局限,“实验文学运动”没有明显的反帝、反殖倾向。但是这些作家热爱本民族的文明,提倡发扬缅甸文学的优良传统。他们冲破了封建思想和旧的创作方法的束缚,写出了许多风格清新、质朴、简练,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佳作,一扫消闲文学的不良风气,在缅甸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其中以德班貌瓦的创作最具代表性。他不仅发表了不少文章批评殖民者轻视缅甸民族文学的政策,而且擅长以一种介乎小说与特写之间的文体来反映社会生活。如描写区长大人乘坐的官船“岗哨号”所到之处,穷苦百姓惊恐万状生怕被抓去法办的《“岗哨号”汽船》;揭露殖民主义教育实质的《失业者》;批判殖民者伪民主手段的《投票之前》等,都是缅甸现代文学中的名篇。
1936年,群众性政党——德钦党为适应反帝斗争的需要,成立了红龙书社。该社翻译、编写并出版了大量进步书刊,如德钦丹东的《新缅甸》和吴努译的《资本论》部分章节等,对缅甸的革命运动有直接的指导作用。又如著名作家吴登佩敏(1914~1978)的《摩登和尚》(1936)是该书社出版的优秀小说之一。这部中篇小说以生动的笔调描述了一些到处招摇撞骗、荒淫无耻的花和尚。作者以他们的卑劣行径影射了宗教的欺骗与伪善。
1942年日本侵占缅甸后,大大摧残和破坏了进步文学,直至日本投降后,才开始复苏。1947年,貌廷(1909~)发表了被誉为反映时代的一面镜子的著名长篇小说《鄂巴》。作品通过农民鄂巴一家的痛苦遭遇,反映了40年代缅甸社会的变迁,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统治的残暴、野蛮与黑暗。鄂巴从忍受、觉醒到反抗的过程,形象地概括了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下的缅甸农民求生存的必由之路。“鄂巴”这个名字自然地成了缅甸农民的代名词。
1948年缅甸独立后,民族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的机会。政府支持并发展了各种整理古典文学,翻译外国文学和研究本国优秀文艺的机构,出版了数量可观的各种丛刊和读物。自1949年起缅甸设文学奖,奖励新创作的优秀文艺作品。
20世纪50年代的缅甸文坛相当活跃,出现了大批深受读者欢迎的小说、诗歌、戏剧等。在优秀的小说中,林勇迪伦的《公仆》(1954)占有重要地位。这部作品通过一雇农自述其在生活中的困苦挣扎和悲惨境遇,控诉了地主对农民的剥削、迫害以及社会的黑暗。女作家加尼觉玛玛礼(1917~)的《不是恨》(1955)描写一个羡慕虚荣的姑娘成为西方文明生活牺牲品的悲剧。还有吴登佩敏的《旭日冉冉》(1958)和八莫丁昂的《鄂奥》(1961)都出色地描写了20世纪30年代缅甸的独立斗争。这些作品笔调清新、刻画细腻、形象鲜明,标志着缅甸现代小说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现代老挝文学
19世纪以后,西方殖民者的入侵,使老挝民族文学遭到严重的破坏与摧残,但随着民族的觉醒和独立运动的发展,老挝民族文学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老挝现代进步文学约产生于20世纪40、50年代之交。当时只有一些诗歌、散文等作品刊登在进步报纸上,作者都是老挝爱国战线的工作人员和爱国战斗部队的战士,其中比较著名的有西沙纳·西山、乌达玛、坎马·彭贡和宋西·德萨坎布。他们的作品大多是控诉帝国主义侵略罪行,宣传老挝爱国战线方针、政策,号召人民抗击侵略,争取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