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培养孩子成功特质的100个强者故事
5355100000028

第28章 郑和——七下西洋,促进发展

郑和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航海家之一。由于信仰******教,幼年时的郑和已开始学习******教的教义和教规。郑和父亲与祖父均曾朝拜过******教的圣地麦加,熟悉海外各国的情况。从父亲和祖父的交谈中,年少的郑和已对外界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

元朝统一云南后,郑和被带到南京,受阉,做了宦官后被分到北平,在燕王府服役。燕王朱棣胸有大志,在守边岁月中经受了磨炼,尤其结识高僧姚广孝后,更是开阔了胸襟。他与父皇朱元璋的海禁政策越来越不合拍。郑和在燕王府期间,因为学习刻苦、聪明伶俐、才智过人、勤劳谨慎,取得了燕王的信任,被朱棣选在身边作为贴身侍卫。在跟随朱棣守卫北平和边陲的日子里,郑和逐步成长起来。

在长达四年之久的“靖难之役”中,郑和跟随朱棣出生人死,南征北战,参加了多次战斗,建立了许多战功,成为朱棣夺取政权即位称帝的主要功臣之一。明成祖朱棣登上皇位之后,对跟随自己多年的武将文臣大都提升重用,其中也包括身为宦官的郑和。

朱棣登基后,为洗清自己的“篡逆”之名,决心直追汉武唐宗,开创一代盛世。登基之初,他悄然改变朱元璋的禁海国策,任命35岁的郑和为钦差总兵官,统率大明宝船队下西洋。

从永乐初年起,郑和按照明成祖朱棣的安排转向航海事业。在早期的航海活动中,郑和已在研究和分析航海图、牵星过洋航海术、各式东西洋针路簿、天文地理、海洋科学、船舶驾驶与修理等知识技能。

1405年,郑和率二万七千八百余人,从南京、太仓一带至福建长乐太平港扬帆出海。庞大的大明船队,从此开始长达28年的海外宣扬国威和寻求贸易的远航。

郑和的船队负有友好往来的任务,带着大量礼品,沿途拜访各国。所到之处,没有战争和鲜血,只有和平和友善。

郑和的船队向南航行,首先到达了占城,然后他们自占城南下,半个月后到达爪哇,这里是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据点,由马六甲海峡去非洲必经此地。在当时,这里也是一个人口稠密、物产丰富的地方。

郑和的船队到达此地后,本想继续南下,但一场悲剧突然发生了。

当时统治爪哇国的有两个国王,互相之间开战,最后是“西王”战胜了“东王”。“东王”战败后,国家也被灭了,“西王”准备秋后算账。正好此时,郑和船队经过“东王”的领地,“西王”手下的人杀红了眼,也没细看,竟然杀了船队上岸船员一百七十多人。

郑和得知这个消息后,感到十分意外,手下的士兵们听说这个巴掌大的地方武装居然敢杀大明的人,十分愤怒和激动,跑到郑和面前,声泪俱下,要求就地解决那个什么“西王”,让他上西天去做一个名副其实的“西王”。

郑和镇定地看着那些蠢蠢欲动的下属,告诉他们,绝不能开战,因为我们负有更大的使命和平的使命。

郑和问明对方是误杀后,把情况向永乐皇帝禀报。永乐皇帝责令西王谢罪,赔偿黄金六万两。西王国力有限,只赔了一万两,永乐皇帝也不再追究。从这件事情上体现出了明王朝和郑和船队的宽容胸怀。

大明船队访问了南洋和南亚的占城、爪哇、苏门答腊、锡兰、古里、旧港等国家和地区。所到之处,均推行和平外交,迅速扩大了大明王朝在海外的影响。尤其和当时的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印度南部海域地区的人民,结成了无比亲密的关系。

船队归来时,郑和并没有为胜利所陶醉。他决心以更加开放的思路,支撑起一个前无古人的大航海事业。郑和先后率领庞大船队七下西洋,经东南亚、印度洋远航亚非地区,最远到达红海和非洲东海岸,航海足迹遍及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七次航行的规模之大,人数之多,组织之严密,航海技术之先进,航程之长,不仅显示了明朝国家的强大,也充分证明了郑和统帅千军的才能。

最后一次,宣德八年(1433年)四月回程时,郑和在船上因病过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