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穷与富·我为什么是富人
5352500000004

第4章 富人阶层的构成(4)

现在城市中的"迷"特别多,什么股迷、彩迷、球迷、网迷、车迷、虫迷、邮迷、歌迷、影迷""五花八门,千奇百怪,你一不留神,就会"迷"住。这就像一个笑话所说的:扔一砖头砸住的十个人中,就有三股迷、三彩迷、三球迷,外加一个网迷。人们之所以争先恐后地加入"迷"的行列,早已不再是出于自己的兴趣或业余爱好,而成了一种快速发财致富的手段,成了实现或制造一夜暴富神话的"梦幻工厂"。从"股市神话"到"体彩神话""福彩神话""足彩神话",再到"邮市神话""传销神话""网络神话",这种一夜暴富的神话热浪,一浪高过一浪。一个故事说,有位股民连发烧住院了,头脑昏昏沉沉的时候,也念念不忘股市行情。护士给他量体温时,他急切地问:"多少度?""38℃。"这位股民一听,马上果断地说:"如果上升到38.1℃,请立即卖出去。"因此,一个从暴富神话的云端"栽"下来,但千百万个"飞蛾"会扑过来。所以,现在人们见面问的最多的就是牛市?熊市?你买了么?股市上的风吹草动,赛场E的风云变幻,有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神奇效果。

尽管"银广夏""蓝田""东方电子"等股市泡沫像染了瘟疫般一个个先后破灭了,但股票确实造就了一批他们虽没有背景后台,也不懂经商买卖,但凭着一种机灵的头脑,再加上一种"赌"性,一个偶然的机会就会使他们暴富起来。再如一个操盘手所描述的:

我最初与其他普通股民一样,也是借钱炒股的。我大学里是学经济的,正好在我们单位旁边就有一个证券所,亲戚朋友拿了一些积蓄交给我,说赚了平分,当时根本就没有什么风险意识,根本没考虑亏钱问题。在一次次盲目追涨杀跌之后,凑来的1万块钱很快就不见了踪影。当时,我月工资也就只有200来块,即使不吃不喝也要三四年才能还上。想起当年惨痛的教训,他至今仍然心有余悸。想来想去,既不服气又不甘心,惟一的希望是从股市上把赔的钱再赚回来。接下来半年多,我就没有再去买卖股票,而是静下心来仔细阅读当时还不多见的炒股的书籍、股市公告、公司材料,与其他股民聊天,了解他们的盈亏。慢慢地就有了一些感觉了,开始模拟买卖了一段时间,效果还不错,就又开始实际买卖,却接连失手,赶紧就停了下来,分析原因,就发现做模拟的时候和实际拿钱买卖的心态有很大的差别。

这之后不久,自己就在证券营业部里小有名气了,大家都知道我虽然不买股票却看得很准,很多人都来向我请教。我就每天公布自己的模拟操作,大群股民跟着买进卖出。营业部的经理请我吃饭,做兼职的投资顾问,给股民提建议,营业部按照每月跟我操作而产生的成交量给予提成。

再之后,由于模拟操作的成功率比较高,不光散户,一些大户、中户也开始注意我的模拟。三四个月后,一天营业部的经理找到我,说有个朋友想认识我,批富人。比如,有这样一位小姐,早先来闯深圳辛辛苦苦干了几年也才赚了几万块钱。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什么都干过,差点没做"鸡"。这时,听说蛇口安达公司发行股票,那时股票还没有像今天人们对它的认识,她像下赌注一样一下将几万元全部投进去,买了几万股原始股。后来安达股票涨到十几块,她一次全部抛出,几万元变成了几十万。加之股市初期是个大牛市,她的运气也好,炒股一下子就赚了好大一笔,她形容说,是翻着番地赚。后来又遇上房地产热,她再一次下赌注似的将几十万又全部投进炒"楼花",结果楼价飞涨,她又全部抛出,几十万变成近千万。她拿这些钱,买了一幢别墅,又买了一辆宝马轿车,银行里还有一笔存款(现在谁也说不准她究竟有多少钱"。当初一个东奔西跑的业务员,如今成了千万富姐。这个人是某证券公司投资部门的负责人,当时正四处物色"有潜质的对象",准备培养做操盘手。双方面谈过不久,我就办理了停薪留职的手续,到了上海。

在上海两年多时间里,凭着勤奋、聪明和独特的思维方式,由一个生手变成了投资项目的负责人,也就是所谓"主任操盘手"。操盘手的经历使我对庄家操作股票的各种手法悉数尽知。

1998年,上海某实力机构找到我,开出了难以拒绝的条件:按获利提成10%,请我策划兼操盘。同时,我还兼着指导大户操作和为操盘手找资金的工作。为了解决一身不能顾两头的问题,我推出了会员制,会员们的资金量要求在50万元到300万元之间,会员每月交纳固定数目的会费,可以获得投资指导。我找了几个信得过的朋友和亲戚,成立了一个投资咨询公司,负责处理与会员有关的日常事务。

没想到,这次项目的运作出了问题,坐庄机构许诺的资金未能全部到位,我不得不在几天之内坐着飞机,转遍半个中国,去找一些朋友和机构借资金,同时由于操作方式、风格等技术性问题,与机构老总闹得很僵。最后又由于坐庄的消息泄漏,争得不可开交,不得不改变原计划,提前出局。结果是不欢而散,没有得到许诺的10%,因为机构坚持认为我对消息泄漏负有责任,但实际上我根本没有向任何人,包括我的会员透露过。

这一次经历更加坚定了我自己组建一个投资基金的信念。1999年2、3月间,当一些市场人士极度悲观,认为沪指将跌破800点时,我根据各方面的信息判断:将有一波冲天的主升浪行情到来,因此加快了招收会员的工作。

5月7日,"导弹事件"引发股市大跌,我指挥各地的会员抢进科技股和网络殷,随后的一个多月,我们基本上享受着天天涨停板的快乐。6月25日,我给各地的会员一个接一个地打电话:"把你们手七所有的股票统统抛掉,把资金划出来,然后回家去睡觉,不要再踏进营业部。"7月1日,大盘高开之后迅速跳水,两天之内,几百只股票一度跌停。

经过这轮行情,会员们已经死心塌地要跟着我了,更多的资金找来,挤破了门槛。无奈之下,我只得将会员的资金要求提高到100万以上,即使如此,我还是很快吸引了数亿元的资金。为了规范运作,我规定资金在每次参与合作前,预先交纳本期的会员费16800元,确认收到钱后,公司统一安排介入某只股票的时间、价位、方式,而这些事先已经经过公司与操盘手详细的沟通,每次合作,公司承诺为会员实现10%的赢利,超过部分对半分成。为了不出现过多资金加入打乱坐庄的计划,我对舍员作了严格要求,发现有违规行为就会处罚,乃至结束合作。这个人是某证券公司投资部门的负责人,当时正四处物色"有潜质的对象",准备培养做操盘手。双方面谈过不久,我就办理了停薪留职的手续,到了上海。

在上海两年多时间里,凭着勤奋、聪明和独特的思维方式,由一个生手变成了投资项目的负责人,也就是所谓"主任操盘手"。操盘手的经历使我对庄家操作股票的各种手法悉数尽知。

1998年,上海某实力机构找到我,开出了难以拒绝的条件:按获利提成10%,请我策划兼操盘。同时,我还兼着指导大户操作和为操盘手找资金的工作。为了解决一身不能顾两头的问题,我推出了会员制,会员们的资金量要求在50万元到300万元之间,会员每月交纳固定数目的会费,可以获得投资指导。我找了几个信得过的朋友和亲戚,成立了一个投资咨询公司,负责处理与会员有关的日常事务。

没想到,这次项目的运作出了问题,坐庄机构许诺的资金未能全部到位,我不得不在几天之内坐着飞机,转遍半个中国,去找一些朋友和机构借资金,同时由于操作方式、风格等技术性问题,与机构老总闹得很僵。最后又由于坐庄的消息泄漏,争得不可开交,不得不改变原计划,提前出局。结果是不欢而散,没有得到许诺的10%,因为机构坚持认为我对消息泄漏负有责任,但实际上我根本没有向任何人,包括我的会员透露过。

这一次经历更加坚定了我自己组建一个投资基金的信念。1999年2、3月间,当一些市场人士极度悲观,认为沪指将跌破800点时,我根据各方面的信息判断:将有一波冲天的主升浪行情到来,因此加快了招收会员的工作。

5月7日,"导弹事件"引发股市大跌,我指挥各地的会员抢进科技股和网络股,随后的一个多月,我们基本上享受着天天涨停板的快乐。6月25日,我给各地的会员一个接一个地打电话:"把你们手上所有的股票统统抛掉,把资金划出来,然后回家去睡觉,不要再踏进营业部。"7月1日,大盘高开之后迅速跳水,两天之内,几百只股票一度跌停。

经过这轮行情,会员们已经死心塌地要跟着我了,更多的资金找来,挤破了门槛。无奈之下,我只得将会员的资金要求提高到100万以上,即使如此,我还是很快吸引了数亿元的资金。

为了规范运作,我规定资金在每次参与合作前,预先交纳本期的会员费16800元,确认收到钱后,公司统一安排介入某只股票的时间、价位、方式,而这些事先已经经过公司与操盘手详细的沟通,每次合作,公司承诺为会员实现10%的赢利,超过部分对半分成。为了不出现过多资金加入打乱坐庄的计划,我对会员作了严格要求,发现有违规行为就会处罚,乃至结束合作。

这种情况下,我实质上已经拥有了坐庄一只股票的基金,不再需要仰人鼻息,联合几个操盘手朋友,再筹集了一些自有资金,玩起"散变庄"的游戏,通过周密的安排和有序的调度,以及充分利用各种舆论工具,坐庄了2000年初的某只引起轰动的股票。

随后,经过筹备和募集,终于注册成立了自己的投资公司。新公司成立后,原来委托操盘的客户与公司订立了代客理财协议,规定了委托的时间、资金量和利润对半分成,公司也拿出10%的资金作为保本的抵押金。双方将资金转到都信得过的营业部,公司享有运作权,客户不能干涉,公司会定期向客户通报资金的市值,但不涉及具体的股票。如果发生亏损,双方协议就此平仓或由公司出资补足。

除此之外,我还自己坐庄,以手中掌握的资金买进股票,由于可以调动数目庞大的高级会员的外围资金,我的运作显得举重若轻。通过各种合作,这个私募的投资公司所操控和带动的逐利资金已接近10个亿。

当然,现在股市中那种一夜成名的机会已经很少了,造富的热炉转移到彩票行当里来了。福利彩票、体育彩票和足球彩票成了新兴的造富机器,一个个幸运儿从这里新鲜出炉,演绎着一幕幕人生喜剧场景。

如外来打工者中奖"上海风采",获得500万。这位幸运儿厉兔生瘦削精干,显出与22岁年龄不相符的老成。谈起此番中奖,厉先生连说:"幸运,幸运。"他的家在山区,父母多病,为抚养他和妹妹,日子过得很艰辛,经常用酱油拌饭吃。在他读初一那年,只有小学4年级的妹妹为了减轻家中的负担,辍学到一家企业打工。当妹妹把第一个月的收入-100多元钱交给父母时,父母兴奋不已。这一幕,厉先生至今难忘。

初中毕业后,厉先生先到邻县一家机械厂当学徒,两年后南下广东,在同乡的小公司里打工。1998年,他又来到上海,在一同乡开的装潢公司从事管理。在此期间,除了必需的开销,他将余下的收入全部交给父母。不久,同乡的公司因经营不善关闭,他重新回到故里,帮父母收割水稻、种植蔬菜。谈及买彩票经历,厉先生说,自"上海风采"发行电脑彩票,他便每期买5注。2001年4月,福利彩票电话投注卡发行以后,他一连买了4张50元的投注卡,并用IC卡电话投注。离沪回乡前,他又购买了一张300元的电话投注卡,期间先后中过几次5元、100元的小奖,奖金均自动转进了卡内。

11月5日下午,他借用亲戚家的电话,使用IP卡拨通了投注电话,像往常一样,投了5注。但左看右看,他对所填的几组数字不甚满意,于是增改两位数字.又投了第六注。11月8日,"幸运7"开奖,开奖号码就是厉先生填写的第六注号码。11月11日,从声扣除税收,厉先生此次实得人民币400万元。对此,厉先生表示:"除了拿出一笔钱,让父母家人生活得好一点,我决不会胡乱消费,也不会靠它来养老。我还年轻,我要用它在上海创业,闯一番新天地。"

与此相似的是一位下岗职工,也因中奖而摇身一变成了百万富翁。

2000年9月,第44期"广西风采"一共产生了3个一等奖得主,各得奖金1585593元。其中一位大奖得主黄先生是下岗工人。他已过不惑之年,憨厚老实,下岗已有一年,靠摆小地摊维持一家三口的生计。他把改变命运的希望寄托在买彩票中大奖上。从即开式彩票开始,他就一直在碰运气,"广西风采"发行后,他更是每期必买,却始终连一分钱都没中过。但他相信只要坚持,总有一天会有好运降临,所以一直都在默默地博彩。最后,他终于等到了这一天。第44期,他像往常一样买了20元彩票,随意划了几个号码。开奖的当天晚上,因为家里的电视机坏了,没看到摇奖结果,直到3天后才知道自己中了头彩。由于没见过多少世面,黄先生不敢自己一个人兑奖,一直等到哥哥出差回来陪着他前去。成了百万富翁的黄先生表示要用这笔钱去经商,再分一部分给家里人,剩下的留给正读初中的儿子上大学。

当然,股票、彩票毕竟属于天上掉馅饼之类的幸运事,绝大多数人是无缘享受到的。近年文艺界、娱乐界、体育界、影视界成了盛产富人的高炉,一批批富得流油的歌星、影星、球星、名导演、名裁判、名记者以及与之相关的经纪人、吹鼓手从这里冒出。这些文体明星早已成了各大城市富人区的一个群落或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如果你运气好的话,可以在上海虹桥的某个私人会所,听到李宗盛的不插电演出。作为华人演艺界明星,李宗盛和妻子林忆莲在上海的第一处房产位于古北新区的美丽华公寓,只是后来那里造了延安路高架,他们嫌那里吵,2001年春天悄悄来到了古北另一豪宅名都城。林忆莲在上海的亲戚很多,她的父母10年前就讯电话里获知中奖号码,厉先生还不敢相信自己已经中奖,后与工作人员取得联系,方知自己真的好梦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