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惊天暴动
5350000000206

第206章 韦志俊三占武昌(3)

塔齐布带领湘军大部死缠着九江城不放,一直在寻找突破口。零星战斗不断,双方互有伤亡,湘军始终也没有跨进城内半步。已经到了最炎热天气,湘军军营大都是芦苇墙、茅草盖,又没有个冷气设备,好多人集在一起热得要命。晚上只好在外面露宿,夜蚊子嗡嗡乱唱,到处乱咬,不仅搅得人难以入眠,而且很容易传染疾病。

塔齐布身为提督,百事都得劳心,刚刚才三十八岁的人,看上去满脸皱纹,双目深陷,就像一个饱经风霜的老头。从去年开始他就常常感到心口一阵阵疼痛,服过随军军医给的中药后才好一些。不过塔齐布认为自己没有什么大病,心口疼痛只是战场上受的惊吓太多而已。他自己又要强,不想让大家知道自己有病,更不愿年纪轻轻就向朝廷提出病退申请,所以他一直硬挺着。

塔齐布觉得打仗随时有可能阵亡,自己得培养一个接班人,他一下子看中了黄明魁。黄明魁不到三十岁,身强体壮,打仗勇敢,去年五月就在城陵矶战斗中刺死了太平军着名老将曾天养。黄明魁因此平步青云,由士兵当上了守备。

曾国藩本来想再培养一个满族人来当湘军将领,可是找来找去就是找不到一个合适人选。如今的满族人大都贪图享乐,有谁来像塔齐布那样玩命打仗?所以也只有按功劳和能力把黄明魁提拔起来。

黄明魁去年杀死曾天养后,当时就得到很大一笔奖赏。银子捎回去家里可是发了财,以后又不断打胜仗不断有战利品捎回家,同时又不断升官,真是荣耀了一把。

翻过年来入江西以后,没有打过大胜仗,没有得到什么奖赏和战利品,有的只是越来越艰苦的战斗。湘军到了啃骨头的时候了。黄明魁现在当了守备还没有以前当士兵时的日子好过,整天在敌人眼皮子底下过日子,不仅自己性命难保,还担心弟兄们的安全。

不过加入湘军时训导官就给大家上课说道:升官发财难得,贪生怕死莫来,大家要随时准备为国捐躯。当兵打仗就是这样今日不知明日事,活着一天算一天。

黄明魁感到现在这种日子活着比死了还难受,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好,还不如痛痛快快死在战场。一八五五年七月二十五日,塔齐布制定了一个作战计划。次日凌晨,副将周凤山领军表明上攻打九江城东门,塔齐布则自率一军、参将彭三元带另一军分两路来打西面新坝。九江镇总兵居隆阿设伏兵于三川岭,采取一个声东击西,虚虚实实,诱敌深入的诡计。

塔齐布在西面新坝打了一阵,双方不分胜负。塔齐布故意装作打不过,率部撤退,西面太平军果然中计出动数千人追击,一直追到三川岭方向。

突然几声炮响,九江镇总兵居隆阿伏兵齐出,塔齐布、彭三元回头反击,太平军中了炮弹立时死伤数百人,顿时反胜为败扭头撤向九江城。

黄明魁率领敢死队冲在最前面,追着太平军屁股后面打,企图跟随着溃退的天兵冲进九江城。不料九江城上的大炮突然打响,一发炮弹就在敢死队中间开花,黄明魁当场炸得四分五裂。

太平军用猛烈的炮火和城内守军的拼杀保住了城门,自己虽然损失上千人,但也让湘军伤亡几百人,尤其击毙黄明魁,给老将曾天养报了仇。

黄明魁的阵亡,让塔齐布忧郁悲愤,他感到这一仗得不偿失,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哪里再去找黄明魁这样的好部将呢?他还不到三十岁,就死在了自己前面,本来是把他当着培养对象的,让他在战斗中多考验考验,可是他的命经不住考验啊!

黄明魁的音容笑貌时不时幻显在塔齐布眼前,有时稍不留神就像平时有事喊他:黄明魁!部下提醒他才回到现实。夜里睡觉时黄明魁会单膝跪在他面前施礼道:“标下给提督大人请安!”

一个幽灵来请什么安啦!让提督大人越来越不安。塔齐布的心口越来越疼痛,军医给他吃了药也不见好转,他已经吃不下饭,连走路的力气都没有了。整天躺在床上陷于昏迷状态,军医使尽办法也没有让他清醒过来。军医说他是忧愤成疾,心悸昏迷。

想尽了一切办法也没能挽救他的生命,一八五五年八月三十日,当炎热渐渐散去,金秋已经来临时,年仅三十八岁的湖南提督塔齐布,病逝在九江城外军营里。

曾国藩一直会同江西巡抚陈启迈,加强南昌防御。听到塔齐布病重消息,他又化装成盐商带一班人,骑马赶往九江军营。塔齐布第一天咽气,第二天曾国藩就到来处理他的后事。

塔齐布卧病在床近一个月,折磨得没有了一点人型。他骨瘦如柴,一双眼睛没有闭上,肯定是心愿未了,似乎还想看看那没有攻下的九江城。

曾国藩轻轻用手合上塔齐布眼皮,面对这个比自己年轻六岁的部下,他一时泪如泉涌,伤心得说不出话来。曾国藩懂得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道理,塔齐布是自己一手提拔起来的,让他三十多岁就当上湖南提督,让他朝野闻名,功成名就。同时也让他过早的肩负重任,劳累得未老先衰,塔齐布才三十八岁呀!就这样心悸昏迷而死,如果让他做一个普通老百姓,他绝对不会这样英年早逝。

曾国藩悄悄嘱咐几个部下:“提督大人虽为一省最高军事长官,但病逝在这种环境、这种时刻,我们要秘不发丧,悄悄找一个隐秘地方将他安葬。不能让粤匪知道此事,走露了风声提督大人在地下也会得不到安宁。待我们消灭粤匪安定天下的时候,再来隆重迁葬提督大人。”

几个部下都表情哀伤的点点头。曾国藩又嘱咐几句:“你们一定要记住安葬地点,免得以后自己都找不到。我们一定会取得最后胜利,不要把提督大人安歇的地方搞错。”

天气仍然很热,尸体不能久留。十几个官兵悄悄把塔齐布埋在了一个山坳里,堆了一个小坟山,也没什么特别的标志,就和老百姓的坟堆一样。地方又偏僻,谁会注意到它呢?

军不可一日无将,曾国藩即命令副将周凤山代统塔齐布陆军。可是周凤山的威望和能力都不及塔齐布,攻九江城几次交战均未取胜,只不过是做个样子给曾国藩看看。

此后两军水师步兵在鄱阳湖地区多次交战,互有胜负,不必一一赘述。曾国藩湘军主力攻九江、保南昌,已被死死的拖在鄱阳湖地区,正好给秦日纲、韦志俊反攻武昌带来了时机。

一八五五年二月十六日除夕下午,前些天才带兵到武穴督战的湖广总督杨霈,在军营里与将士恭贺新年,美酒佳肴摆满了好几桌。酒过三巡,杨霈对老部下已没有了什么新鲜词,倒是对投降归来的捻军首领李士林,大加褒奖:“李首领深明大义,痛改前非,毅然率捻军弃暗投明。浪子回头金不换,从此后便修成正果,为朝廷建功立业,自然前途宽广。”

李士林投靠朝廷后当时就得了一笔奖赏,现在又美酒佳肴,好吃好喝,心里充满了对杨霈的感激:“李某曾误入歧途,承蒙大人宽以待人。李某将戴罪立功,誓死效忠朝廷。”

杨霈立即纠正他:“哎!哎!大年三十,别说这个死字啊!图个吉利,图个吉利!”

就在清军大营图个吉利,好吃好喝时,太平军看准这个时机分几路打来。东面枪炮一响,清军宴席立时炸开了锅,有的组织军队去抵抗,有的忙着逃跑。人们手忙脚乱将宴席上的碟盘碗盏,弄得满地都是。

杨霈身为总督当然是属于保命对象,李士林极力表现自己道:“总督大人您快撤退,卑职带兵去阻击敌人!”

杨霈在一班随从保护之下,很快跑得无影无踪。李士林借着酒劲,大显英雄气概率部迎击太平军,还没有打上几个回合,太平军一阵掩杀,李士林死于乱军之中。

杨霈所部都是杂牌军,战斗力很差,一触即溃,节节败退一直到汉口。杨霈心中有数,靠这般乌合之众守武汉,实在靠不住。杨霈于是以防止贼匪北窜为名,先是到浠水,再到安陆,其实杨霈十分清楚太平军要攻打的就是武汉三镇。他如果去武汉就是去送死。

二月二十三日,秦日纲、韦志俊指挥部队打下汉口、汉阳,这是太平军第四次占领汉口、汉阳。

咸丰帝得报命令曾国藩、官文分别由东西两个方向,派兵增援武昌。曾国藩即刻派李****率水师赶往武昌,同时派湖北按察使胡林翼、都司石清吉带陆军三千多人会救武昌。曾国藩就是自己不愿去守武昌,他知道那个地方易攻难守,死的带兵大员太多了,谁去都凶多吉少。他当时拒绝担任湖北巡抚可能也有这个原因,他的眼光看得很远。

太平军占领汉口、汉阳后很快又夺取了附近州县,免除了后顾之忧,一心攻打武昌。

李****水师和胡林翼步兵都驻扎在武昌江滩,三月中旬突然刮起暴风,损毁船只六十多只;步兵帐篷被风撕裂,生活都成了问题,水陆两军只好撤退到金口。

最能打仗的湘军居然被一场暴风搞得狼狈不堪,西退金口,看来老天爷也在帮太平军的忙。秦日纲、韦志俊占领汉口、汉阳及附近州县以后,陈玉成率部北上夺取应城县。

朝廷最怕太平军北伐,杨霈这下真的要防止贼匪北窜了。相邻的河南清军已是高度紧张,兵力自顾不暇,杨霈只好请调四川兵增援湖北,咸丰帝一概准旨。

为攻打武昌没有后顾之忧,韦志俊带兵一举夺取南面咸宁等州县。武昌城处在四面包围之中,风声鹤唳,人心惶惶,居民为躲避战乱已是迁徙一空。城内几千清兵更无心恋战,随时准备逃跑。

湖北巡抚陶恩培自知死期来临,城外太平军已多出十几倍,要城内几千清兵去硬打,那不是害得人家去送死吗?谁又听你的呢?陶恩培只好顺其自然。他孤独难熬时就去找武昌府知府多山,倾诉满腹苦楚:“知府大人,贼势浩大,你我纵有三头六臂也难守住武昌,横竖都是一死了。我从到任湖北巡抚开始,就知道早晚会有这一天。从三年前冬天武昌第一次失守到前年粤匪杀回马枪,湖北两任巡抚不是自杀便是被朝廷处死。这个倒霉的位置本来是留给曾侍郎曾大人的,可是他滑头啊!他有本事啊!他可以抗旨不遵啊!我怎么能和他比呢?我若说半个不字,我的脑袋可能早就搬家了。我实际上是替曾侍郎当了这个卖命官啊!”

多山同病相怜:“卑职身为武昌知府,自然是城在人在,城失人亡,此时卑职多么羡慕普通居民可以迁往外地。可是我们能这样做吗?私自出逃也会处死,还会连累家人。打又打不赢,跑又不能跑,巡抚大人您说怎么办?”

陶恩培长叹一声:“唉!怎么办?到时候自己了断呗!处在我们这个位置,丢失武昌罪责难逃,活着也是受罪,还不如一死了之。死在自己的衙署内就叫作尽忠,朝廷也不会追究,还可以落个好名声。”

两位湖北高官对武昌防御已彻底绝望,不是讨论如何用兵,而是研究怎样个死法好。多山道:“卑职现在觉得死是一种解脱,就是如何死得更体面一些。三年前巡抚常大淳撞床而死,脑袋开了一个大窟窿,血流满面,太吓人了。还是冯学政的死法好,一绳悬梁保住个全尸。”

陶恩培一本正经道:“用绳子上吊那是老百姓的做法,我们不能太小气,临死也不能亏待自己,起码要用一根上好的绸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