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马云正传:活着 就是为了颠覆世界
5347800000017

第17章 创业时代:在黎明前摸索前行(8)

对于金钱,马云从来都不把它看得太重,从早年做海博翻译社的时候他就体会到:一个人真正想做大事,就要把钱看得很轻。但是,马云也好,他的伙伴也好,大家一起干活就图一个“爽”字。钱给得少些不要紧,但总得说到做到,给大家画了一张巨大的“饼”,却让人家永远都吃不到,这是让人心里很不爽的。在很多场合,马云都提到了当时的“委屈”(其实更多是为伙伴们感到不平):“我们那时候就拿几千元一个月的工资,其他什么也没有。”

另外,除了开发外经贸部官方站点、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两个大项目之外,在马云的带领下,他们的团队又先后做了网上中国技术出口交易会、中国招商、网上广交会和中国外经贸等一系列网站。平心而论,即使以今天的水准来衡量,马云团队干的这些活儿都很漂亮、很出色。尤其是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作为中国政府首次组织的互联网上的大型电子商务实践,其第一年就实现了净利润287万元。但是,这些功劳与成就,绝不会被记在马云团队的名下,因为他们都是无名小卒。在中国黄页的风云时代,尽管最终跟杭州电信弄得不欢而散,但是在1996年之后的杭州城里,从普通百姓到政府高管,很少有人不晓得马云和中国黄页,马云团队也是当仁不让的互联网开创者。如今,在偌大的北京城里,谁认识马云?在大大小小的会议上,又有多少人会把马云放在眼里?即便在各个办事部门里,又有多少人把这群杭州来的十几个人当一回事呢?

所有的委屈、痛苦与无奈,全在这一刻如暴雨般倾泻,忍辱负重的马云,已经压抑得太久太久了……

诚然,马云给大家指的这后两条路都是“明路”,选择后两条道路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绝对算是明智的。实际上,这些人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选择一家知名的企业,安心做个白领,看起来是理所当然的。

马云把那些委屈、痛苦与无奈说出来之后,大家一时仍旧解不开心结:从终点又到起点,不断创业,不断漂泊,这是为什么?业务上,业绩上,从任何角度看,我们都干得不错,没有任何理由一定要重新开始、从零开始啊?

大家舍不得让马云走,在北京虽然很苦很累,但有了马云这个主心骨,大家就会觉得有希望,再苦再累也值。一起上班,一起下班,一起吃饭,这种日子多么值得留恋啊。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人已经习惯了跟马云一起干活的感觉,习惯了按他的吩咐去做,尽管有时也不知道为什么要或者为什么不能那么做。如果是团队中的其他某个成员要走,大家当然也会不舍得,但那更多的是出于大家平日在一起相处的感情因素,舍不得也不至于影响他们自己未来的生活、工作。而现在要走的人可是马云,他们的头儿,意义已经完全不一样了。也许,大家完全没有想好他们离开马云之后在北京还图个什么,也不知道前方的路该怎么走。

马云当然理解大家的心情,也清楚他们的想法,所以,他也给大家留了一条“弃明投暗”之路:“当然,你们要是愿意跟我回家二次创业,也可以,但会很苦,非常辛苦。第一,你们每月将只有500元的工资;第二,未来公司的办公地点就在我家那150平方米里,而你们自己要租房子住,而且不能离我家太远,必须在离我家步行5分钟以内的范围内,不能打的上班;第三,至于将来具体要做什么,我自己还不知道,我只知道我要做一个全世界最大的商人网站。到底是跟我一起回去还是留在北京,你们自己一定要想清楚了再作决定,我给你们3天的时间考虑。”

随后,是死一般的沉寂。所有的人都明白,他们此刻的抉择也许会改变自己一生的命运轨迹,要么是阳光灿烂,要么是坠入万丈深渊……

尽管马云给了3天的考虑时间,可5分钟后所有的人都作出了一致决定:一起回杭州,重新开始!

这是一个合作多年、相知多年的团队,这是一帮情同兄弟姐妹的战斗集体。反对也好,不理解也罢,真正到了作抉择的时候,这些平日里同甘共苦的伙伴们没有任何犹豫,在理智与情感之间,他们还是选择了后者。人心,都是肉长的。

在那一刻,马云的内心发出一声无比强烈的呐喊:谢谢你们,我的伙伴,我的朋友!

在那一刻,他感到了一股暖流在身上涌动,那幸福与激动的泪水夺眶而出……

5.“大不了从头再来”

1998年冬天的一个晚上,寒风刺骨,天空中飘着鹅毛大雪,北京一个普通的小饭馆。

马云和他的团队聚集在这里,举行一场告别宴会。大家冻得直打哆嗦,这群江南才子、西湖丽人,来了一年多了,还是不能适应北方的寒冷气候。

几杯酒下肚以后,热流顿时激荡着这群人。在那场宴会上,大家喝的是地道的北京二锅头。一开始,大家用的是小酒杯。不过,喝了几杯之后,大家觉得不过瘾,就让老板换成了大碗。这群土生土长于江南水乡、西子湖畔的青年知识分子,此刻更像是即将下山的一百单八将,也大有“三碗不过冈”的豪情。就这样,大家一起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大声叫喊……

那天晚上,大家吃了很多,也喝了不少,喝得很痛快,也很痛苦。最后,好几个人都喝醉了,然后大家就一起抱头痛哭。哭完了,大家就一起唱。

1998年的中国,正流行一首叫做《真心英雄》的歌曲。于是,大家就放开了嗓门,用心、用情、用泪地唱:“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

这个晚上,注定是个不眠之夜。

席散之后,已近深夜,外面仍是寒风萧萧,那雪也下得正紧……

最后留下来付账的那位兄弟,就是一年前放弃国企的铁饭碗而跟随马云北上的谢世煌。因为不胜酒力,谢世煌醉得一塌糊涂,他去付账时连找的零钱都忘了拿。大家上前要去扶他,他却口口声声说:“我没醉,没醉……”再加上伤心过度,谢世煌竟然坐在马路边大哭起来,口中念念有词:“为什么我们还是这个样子?为什么我们还是这么迷茫?为什么啊?”

此时,恰巧一位北京老大妈路过,见此情景,便好心安慰道:“小伙子,听大妈一句劝啊,别太伤心了,不就是失恋了吗?这天下好姑娘有得是,大不了咱们从头再来!”

6.好汉坡上的宣言

在马云义无反顾的坚持下,跟着他从南走到北的这群伙伴决定死心塌地跟着他回老家了。但是,大家的心情是很复杂的,相比两年前他们北上时的向往、憧憬,这次更多的是茫然、悲壮、压抑。为了缓解和释放这种压抑的心情,也为了让大家毫无遗憾地离开北京,临行前,马云决定带这帮人一起去爬长城。

在北京工作的这14个月里,伙伴们一直很辛苦,经常加班到深夜,生活更是宿舍、公司两点一线,也没什么周末、假日的概念。再者,马云也从来没带这些人在北京好好转过。当然,他自己也没这个闲情逸致,唯一的一次长城之行,还是几个月之前陪杨致远一起去的。

都说“不到长城非好汉”,现在大家要跟北京说再见了,也该圆一下自己的“好汉”梦了。来北京都一年了,大家总是在工作中度过,也该痛痛快快地玩一场了。

在一个天气并不晴朗的日子里,马云带领这群人登上了八达岭,闯荡京城14个月,这居然是他们第一次上长城。

在长城脚下,大家都很沮丧,心情也特别沉重。对于未来,大家还是感觉很迷茫,也没有人能想通自己为什么落到这个境地。从南方背井离乡来到北京,辛辛苦苦拼了一年多,到头来竟然没有自己的立足之地了?

后来,马云看到长城上有人卖狐皮帽子,便提议几位兄弟一人买一顶。也许是为了“扮酷”,也许是给自己找点乐子吧。不过,戴上狐皮帽子之后,大家顿觉潇洒了一些。至今,大家还保存着那张在长城顶上照的合影,马云也戴着狐皮帽子。

长城的砖墙上,刻满了各式各样的“到此一游”,大家都没在意,对这种陋习已经司空见惯了。可是,马云却如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一般,对大家嚷嚷:“这不就是BBS吗?我们的BBS能做到这样就OK了!”遗憾的是,大家的心情都很复杂,当时也没人注意马云又在“胡说”什么。于是,这个细节便被大多数人忽视了,除了马云自己之外。谁也没想到,这个意外的发现竟决定了将来他们要创办的新公司阿里巴巴网站的设计模型。

站在长城上,让人不由产生万丈豪情,产生一种无比豪迈的霸气、王气。遥想当年,一代开国元勋毛泽东在那首脍炙人口的《沁园春·雪》里,就以长城为点而抒发大气磅礴之情。

时空更替,斗转星移。而此时的马云和他的数十位勇士们,站在这高远而空旷的长城顶上,凭栏远眺,看那起伏的山峦,更是感慨万千,心情亦是空旷而寂寥。然而,他们的头脑却是一片空白,就这样声嘶力竭地尽情狂喊、大叫、宣泄、号啕大哭……

谁也记不清自己究竟喊了些什么,叫了些什么,唯有马云喊出的一句话让他们永远铭记于心:“我们要做一家让中国人骄傲的公司!我们要做一个我们一辈子都不会后悔的公司!”

古老的万里长城,依然宛如一条银灰色的巨龙,盘旋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在苍松翠柏之中,她似乎听清楚了马云那句高亢的壮志豪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