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转折关头:张闻天在1935-1943
5331100000015

第15章 从会合到分离(3)

8月6日的会议主要在这个问题上争来争去。毛、洛等看透张国焘的用心,是企图形成多数来控制党中央(这当然只是张国焘的一厢情愿。事实上沙窝会议吸收为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的同志大多数是党的好干部而不是张国焘的人),所以在增加中央委员的人数上毛、洛口径统一,维持原议。但为了从大局出发,尽一切可能同张国焘搞好团结,在组织问题上还是作了一些让步:最后决定进政治局的两位同志都是正式委员。据1935年8月6日的沙窝会议记录。在组织问题上,还决定恢复红一方面军总部,由******任红一方面军司令兼政委;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由陈昌浩任主任,周纯全任副主任。引自张培森主编:《张闻天年谱》(上),****党史出版社2000年版,第258-259页。

毛儿盖会议前后

沙窝会议以后,为执行《夏洮战役计划》,****中央决定,会合后的两个方面军组成左、右两路军继续北上。右路军由红一方面军的一、三军团和红四方面军的四军、三十军组成,由****中央和******、******、徐向前率领,以毛儿盖为中心集结,向班佑、巴西地区开进;左路军由红四方面军的九军、三十一军和红一方面军的五、九军团组成,由朱德、张国焘带领,以马塘、卓克基为中心集结,向阿坝地区开进,到达后即东进,到班佑同右路军靠拢,然后齐头并进,向甘南进军。

张国焘又一次玩弄两面派伎俩。他在会上赞成《沙窝会议决议》,会后继续同中央的北上计划对抗。他回到毛儿盖后即召开四方面军军以上干部会议,再次提出,西出阿坝,占领青海、甘肃边远地区的方针,而不执行中央经阿坝北进东出的计划。

针对张国焘这一破坏北进战略部署的错误主张,****中央于8月15日致电张国焘,指出:“不论从敌情、地形、气候、粮食任何方面计算,均须即时以主力从班佑向夏河急进,左路军及一方面军全部应即日开始出动。万不宜再事迁延,致误大计。”“目前洮、夏敌备尚薄,迟则堡垒线成,攻取困难。气候日寒,非速到甘南夏河不能解决被服。”“班佑以北,粮房不缺,因此,一、四方面军主力均宜走右路,左路阿坝只出支队,掩护后方前进,五军、三十二军即速开毛[儿盖]。”“目前应专力北上,万不宜抽兵回击抚边、理番之敌”。引自张培森主编:《张闻天年谱》(上),****党史出版社2000年版,第259页。张国焘对中央的耐心说服教育和明确指示置之不理。

为了克服张国焘的新的阻挠,中央决定再次召开政治局会议。

在召开这次政治局会议的前一天,8月19日,张闻天主持召开了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情况与内容均据会议记录。到会者为******、博古,王稼祥列席。******因病缺席。会议讨论了对张国焘错误的方针问题,常委分工问题,宣传工作问题。

会议认为:应该加强常委会的工作,发挥常委会的作用。决定:“常委会每周至少一次,各部有临时发生事件,由各部与书记商量,[必要时]召集临时常委[会]。”会议经过充分讨论,确定中央分工如下:张闻天负总责之外兼管组织部,罗迈副之;******负责军事;博古负责宣传部;王稼祥负责红军政治部;凯丰负责少数民族委员会。这一决定,将领导权集中统一于常委会和党中央总书记手里,军事领导权则掌握在******手里,这在当时张国焘拥兵自重、向党争权,党内矛盾趋于尖锐的形势下,是十分必要的。对日后战胜张国焘的个人野心和分裂活动,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会议决定加强对宣传工作的领导,《干部必读》和《斗争》分别成立编委会。《干部必读》由张闻天兼主编,编委成员罗迈、陈昌浩;《斗争》由博古主编,张闻天、王稼祥为编委。

8月2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在毛儿盖召开,集中讨论红军行动方针。会议内容据会议记录。会议由张闻天主持,******作关于夏洮战役后行动问题的报告。与会者一致同意******提出的以岷州、洮河为中心向东发展,以便取得甘、陕广大地区的行动计划,并指出,目前左路军应迅速向右路军靠拢。******作结论,他说,我们应该坚决向东打,以岷州、洮河为中心,向东发展,不应因为有一些困难而转移向西。最后,张闻天说:“由泽东同志起草一决议,补充上次政治局决议。”会后,发出了《中央政治局关于目前战略方针的补充决定》,对1935年6月28日两河口会议《目前战略方针的决定》作了补充。

张国焘没有出席毛儿盖会议。张闻天等通过各种方式将会议决定电告张国焘,明确要求左路军“迅速出墨洼、班佑,出洮河左岸,然后并肩东进”。但张国焘仍然按兵不动,不执行从两河口会议、沙窝会议到毛儿盖会议再三商讨确定的北上东出方针。这样一直拖延到8月30日,张国焘才命令左路军集结后向班佑前进。但是才走一天,8月31日,张国焘又犹豫动摇,却步不前。

毛儿盖会议后,张闻天带领中央机关随******、******、徐向前率领的右路军行动。8月下旬,从毛儿盖出发,进入纵横几百里,渺无人烟、气候变幻莫测的茫茫草地。走了五天,终于在月底通过草地,到达四川、甘肃交界之班佑、巴西地区。

8月29日至31日,右路军在徐向前指挥下,以红三十军为主,在包座地区歼灭胡宗南部第四十九师,打开了向甘南进军的大门。从这里到西固、岷州只有五六天的路程。如果左路军能迅速向东靠拢,红军集中向东北开进,将能迅速打开新的局面。但张国焘却仍然迟延不前。

对张国焘的等待与争取

这时,中央机关到达包座西北的潘州城。张闻天在这里写了一篇论北上、南下的文章,准备在《干部必读》上发表。写罢,他照例拿到编委会上讨论。参加讨论的有陈昌浩、凯丰、******。文章词句并不尖锐,但观点很鲜明:北上是正确路线,南下是退却逃跑。文章还没有念完,陈昌浩就火冒三丈,强烈反对。张闻天坚持自己的观点,但从团结出发,还是对陈昌浩让步,这篇文章没有发表。据******:《坚持真理,竭忠尽智——缅怀张闻天同志》,见《回忆张闻天》,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5-6页。

不管张国焘及一时追随张国焘的同志怎样反对北上方针,******、张闻天等还是宽容忍让,耐心等待。到达班佑、巴西地区以后,右路军部队就停止前进,进行休整、整顿,等候左路军到来。9月2日,张闻天主持召开了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整顿红一方面军的工作方针。由******作报告。张闻天发言要求政治局的同志需要亲自深入连队。会后,张闻天起草了关于红一方面军整理训练工作的中央指示信。

张国焘对中央的劝告、命令一概置若罔闻。9月2日,他复电中央,借口左路军自阿坝出发在行军途中遇“噶曲河水涨,上下三十里均无徒涉点”为由,停止向右路军靠拢。9月3日,张国焘更变本加厉,不仅决定左路军退回阿坝,而且不顾朱德反对,竟以红军总司令部的名义,发电要****中央和右路军南下。9月5日,张国焘以朱(德)、张(国焘)的名义正式发出退兵命令:“左路军先头兵团决定转移阿坝补粮改道灭敌”。

毛、洛、周等当然不同意张国焘的错误主张和行动,但是他们还是期望能够争取张国焘北上。毛、洛、周就怎样答复张国焘要求****中央和右路军“南下”、红军下一步究竟应该怎样行动这些问题,同徐向前、陈昌浩等多次讨论。毛、洛、周仍然力图通过和缓的商讨劝说张国焘放弃南下主张而取北上方针,他们的表态既不失原则而又留有余地,甚至表示南下如果真有利的话不是不可以交换意见。同时,让徐向前、陈昌浩向张国焘把问题讲透,便于张国焘转圜。

9月8日上午,徐、陈联名给张国焘发了一份电报,从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毛、洛、周争取张国焘改弦易辙的良苦用心。徐、陈的电报说:

中政局正考虑是否南进,毛、张皆言,只有南进便有利可以交换意见;周意北进便有出路;我们意以不分散主力为原则,左路速来北进为上策,右路南去南进为下策,万一左路若无法北进,只有实行下策。

徐、陈要张国焘“即明电中央局商议,我们决执行。”

但是,张国焘一意孤行,竟致电前敌总指挥部,要求“一、三军暂停向罗达前进,右路军即准备南下,立即设法解决南下的具体问题。”陈昌浩、徐向前商议后,即向中央报告。张闻天即于9月8日晚召集******、******、博古、王稼祥、陈昌浩、徐向前等在******的住处开了一个非正式的会议,据1935年9月12日俄界会议记录中******的报告。细致冷静地分析南下、北上的利弊。会议经过充分讨论,决定由七人联名致电劝告张国焘执行北上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