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世界军事百科之常规武器
5315000000008

第8章 战车

战车的问世与发展

战车除运输车辆外,坦克就是最重要的成员了。坦克不仅具有比碉堡更坚硬的壳体,并且还具有强大的机动能力,在冲锋时能够高速进攻,能在极短的时间里原地作360°转弯,还能在高速行进中准确地射击并摧毁目标,因而成为一座活动的钢铁堡垒,具有强大的攻防能力。

现代坦克的主要结构部件有:装甲车体和炮塔、武器系统、动力装置、传动及操纵装置、观察及瞄准仪器、电气和通信设备、灭火和防护装置等。

国外现在装备的主战坦克,炮塔前装甲厚达200多毫米,车体前装甲一般达100~110毫米,车体两侧装甲为70~80毫米,底部和顶部装甲厚为20~30毫米。20世纪70年代后,许多国家采用了复合装甲、爆炸式装甲、屏蔽装甲,抗弹能力进一步提高,可以抗阻威力很大的炮火袭击。

坦克还装有火力强大的武器。一般有一门口径为105~125毫米的火炮,配有40~60发炮弹。还装有两挺机枪和一挺高射机枪,用来射击步兵及空中飞机。有的坦克装有战术导弹,可以击毁远距离的装甲目标和武装直升机。20世纪70年代以来装备的主战坦克有以电子计算机为中心的火控系统,包括计算机及传感器、激光测距仪、红外或微光夜视夜瞄仪、火炮双向稳定器等设备,坦克手能够迅速实施瞄准并且摧毁目标。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坦克生产厂家生产出

大批坦克投入欧洲战场。此外,坦克一般都装有功率强劲的柴油发动机。20世纪70年代以后各国的主战坦克发动机功率达515~1103千瓦。一般在公路上每小时能跑40~80千米,最高时速可达70多千米。强大的动力使坦克成为战场上机动性最好的主战重型武器。

坦克是一位名叫E·D斯文顿的英国随军记者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发明的。在战争中,他看到一批批英军由于没有防护设施而在进攻中死去,突然想到可给拖拉机穿上厚厚的钢甲外衣,使它既不怕机枪和炮火的射击,又能进攻敌人阵地。他建议将一种“霍尔特”型履带式拖拉机改装成战车,投入战场。

英国政府于1915年采纳了E·D斯文顿的建议,这种攻防两用的武器很快就在英国的工厂里生产出来,这就是世界上第一种坦克。为了保密,英国的研制人员称这种武器为“水柜”(Tank),“水柜”的中文音译就是“坦克”。制造出的第一辆样车称为“小游民”。由于该车机动能力不能满足要求,1916年初又制造了第二辆称为“大游民”的坦克样车。该车定型投产后称为I型坦克,分“雌”、“雄”两种。“雌性”坦克装有5挺机枪,而“雄性”坦克火力强得多,装有2门口径为57毫米的火炮和4挺机枪。这种坦克装甲厚度为6~12毫米,最大时速约为5千米,最大行程为24千米,越壕宽度约为4米。

I型坦克是由霍尔特履带式拖拉机改装的世界上第一批坦克。它采用履带行走,就像给坦克铺了一道无限延长的轨道一样,使之可以在满是沟壑弹坑、泥泞起伏的原野上机动作战。履带的接地长度达4~6米,扩大了坦克的接地面积,因此对地面的压强比轮子小一半多,增大了坦克在松软、泥泞路面上的通过能力。坦克发动机工作时,驱动装在车尾部两侧的主动轮旋转,从而带动履带板移动,在诱导轮的支撑下呈四边形形状进行转动,坦克自身重量经负重轮传给履带。履带运动时与地面产生摩擦力,由于履带板上有花纹并有履刺,所以在雨、雪、冰等路面上或上坡能牢牢地抓住地面,不会滑转。又因为诱导轮中心位置高,所以通过壕沟、垂壁的能力较强,一般坦克的越壕宽度可达2~3米,可通过1米高的垂直墙。履带还可以使坦克过河时在河底软泥中行走,若是浮渡,履带可以像螺旋桨一样产生推进力,驱使车辆前进。

坦克

旧称“战车”。是一种具有强大直射火力、高度越野机动能力和坚强装甲防护力的履带武装甲战斗车辆。它不仅可在复杂地形和恶劣气候条件下执行多种作战任务,而且大多数还可在使用核、化学、生物武器的情况下作战。是地面作战的主要突击兵器,主要用于打击敌坦克及其他装甲战斗车辆、摧毁敌反坦克武器与野战工事、歼灭敌有生力量等。

坦克主要由武器系统、推进系统、防护系统、通信设备、电气设备以及其他特种设备和装置组成。乘员3~4人,分别担负指挥、射击、驾驶、通信等任务。武器系统多装有口径105~125毫米的火炮和以电子计算机为中心的火力控制系统及大口径机枪等,炮弹使用长杆式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有的还装备有反坦克导弹。推进系统多采用功率为551~1103千瓦的多种燃料发动机、动液传动装置和扭杆式悬挂装置。有的安装燃气轮机,采用可调的液气悬挂装置。坦克的越野时速达30~50公里,最大行程300~500公里。

防护系统中的车体和炮塔的主要部位多采用金属与非金属复合装甲,并配有性能良好的三防(防核、化学、生物武器)、灭火、伪装等特种防护装置和器材。坦克按战斗全重和火炮口径分为轻型、中型、重型坦克。轻型坦克重10~20吨,火炮口径不大于85毫米;中型坦克重20~40吨,火炮口径不大于105毫米;重型坦克重40~60吨,火炮口径最大为122毫米。按用途分有主战坦克。侦察坦克、空降坦克、水陆坦克,扫雷坦克等等。

主战坦克

海湾战争中的沙漠中行进的M1A1美国主战坦克群。主战坦克是在战场上担负主要作战任务的战斗坦克。是在20世纪60年代由重型坦克和中型坦克发展演变成的一种具有现代先进技术特征的坦克。它的火力和装甲防护力,达到或超过以往重型坦克的水平,同时又具有中型坦克机动性好的特点,是现代装甲兵的基本装备和地面作战的主要突击兵器。

目前世界上装备的主战坦克有美国的M1A2、M1,俄国的T-80、T-72,德国的“豹”2,英国的“挑战者”等坦克。其共同特点是:坦克炮口径大、射程远、射速高、威力大;采用复合装甲、反作用装甲或其他特种装甲,防护能力比其他任何坦克都强;装有先进的火控系统和完善的夜视夜瞄设备,可全天候作战;可在核、化学、生物战争条件下使用;发动机功率大,机动能力强,行驶速度快等。

主战坦克的主要性能是:越野时速达30~55公里,最大行程300~650公里,最大爬坡度约30度,越壕宽2.7~3.15米,过垂直墙高0.9~1.2米,涉水深1~1.4米,潜水深4~5.5米。

水陆两用坦克

简称“水陆坦克”,是可在水上和陆上行驶的两栖坦克。

主要用于在水网稻田地带、强渡江河和登陆作战。一般体积较大,车体密闭后可浮在水面。乘员24人,战斗全重从几吨到十几吨不等,有的达30吨。装甲较薄,通常由高强度合金钢或铝合金制成,可防枪弹和炮弹破片。坦克上装有水上推进装置,利用它可使坦克在水上前进、后退和转向。水上推进装置通常有履带式、螺旋桨式和喷水式。履带划水最大时速3~7公里,螺旋桨式和喷水式推进时,最大时速7~13公里。

扫雷坦克

扫雷坦克是装有扫雷器的坦克。主要用于在地雷场中为坦克开辟通路。扫雷坦克通常在坦克战斗队形内边扫雷边战斗。扫雷坦克上安装的扫雷器有机械扫雷器和爆破扫雷器两类。机械扫雷器又分为滚压式、挖掘式和打击式3种。

滚压式扫雷器利用钢质辊轮的重量压爆地雷;挖掘式扫雷器利用带齿的犁刀将地雷挖出并排到车辙以外;打击式扫雷器利用运动机件拍打地面使地雷爆炸。爆破扫雷器利用爆炸装药的爆轰波诱爆或炸毁地雷。现代一些国家在坦克上安装了挖掘与滚压相结合、爆破与挖掘相结合的混合扫雷器。由于磁感应地雷引信的出现,一些国家已开始研制磁感应扫雷器。

装甲输送车

也称“装甲人员输送车”,是车内设有乘载室的轻型装甲战斗车辆。

装甲输送车有履带式和轮式两种,由装甲车体、武器系统、推进系统、电气设备、通信设备和三防装置等组成。车后有一个可密封的舒适的载员舱。车尾门较宽,便于载员迅速隐蔽地上下车。这种车装甲较薄,只可防普通枪弹和炮弹破片。车上武器主要是机枪或小口径机关炮。装甲输送车主要用于战场上运输步兵,也可运输弹药和其他物资,运输伤员,执行侦察、行军警戒和巡逻任务。

大多数装甲输送车的战斗全重为6~16吨,乘员2~3人,载员8~13人,最大爬坡度25~35度,最大侧倾行驶坡度15~30度。履带式装甲输送车陆上最大速度55~70公里/小时,最大行程300~500公里,越壕宽可达2.7米,过垂直墙高0.5~1米;轮式装甲输送车陆上最大速度可达100公里/小时,最大行程可达1000公里。大多数装甲输送车可水陆两用。

步兵战车

简称“步战车”,是供步兵机动和作战用的装甲战斗车辆。

主要用于协同坦克作战,也可独立执行任务。主要特点是具有高度的机动性、较强的火力和一定的装甲防护力。现装备的主要是履带式,动力和传动装置,位于车体前部,炮塔安装在车顶中部,步兵战斗室设在车体后部。后车门较宽大,多采用跳板式,便于步兵迅速隐蔽地上下车。步兵战斗室两侧和后车门上开有射击孔。

战车全重12~28吨,乘员2~3人,载员8~9人。多数能水陆两用。陆上最大速度65~75公里/小时,最大行程600公里,水上最大速度为8公里/小时。车体和炮塔通常由高强度合金钢或轻金属合金材料制成,最大装甲厚度30毫米,正面可防20毫米穿甲弹,侧面可防普遍枪弹和炮弹破片。车上通常装有口径为20~30毫米的高平两用机关炮、机枪和反坦克导弹发射架。在机械化步兵部队中,装备到步兵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