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发现唐诗之美
5313700000016

第16章 再说炼字

概括并组合数个物象的特征。

字意深厚、辐广,增益诗意。

以上杜甫的炼字大体可归于一类,就是概括事物的特征,这是第一种炼字之法。这一类的炼字,最成功的范例应是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因为以上杜甫的炼字,是概括了具体事物的某一特征,而王维则是概括了整个大沙漠的特征。所以杜甫的诗属于写实,而王维则写出了一种气象。“大漠”的“大”,写出了宽阔,而“长河”的“长”,写出了绵远,“大”和“长”是多么普通的字,却被王维信手拈来,给我们描绘出一片宽广的天地。在这幅大背景下,烟是直的,说明无风,落日是圆的,这两种景物,对得非常美,给我们勾画出了美丽的大漠风光,而且这个“直”字,还写出了天的高度,与“大”和“长”一起,令诗中的空间更阔大了。而还有一个字是王维极度凝练却被众多评家忽视的,就是“孤”字。“孤”字写出了大漠的荒凉,人烟稀少,你想想,在大漠长河这么宽广的境界下,只有一道孤烟,这意味着什么。所以王维概括事物特征的功力较之于杜甫要胜一筹,他的笔力不止于凝练,还达到了化境。王维用“孤”字写烟,可不是只此一处,在他的名作《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中,有“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的句子,也是“落日”对“孤烟”。但两首诗所构画的意象就截然不同。“渡头馀落日”,剪取了落日与水即将相接的时刻,“墟里上孤烟”,则是写了一户人家生火做饭。这一联的炼字功夫值得我们体会,“馀”字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只有一轮落日,渡头已经无人了,都已回家准备晚饭了,故此写出了喧嚣尽去后那种静的境界。“上”字用得也好,写出了炊烟缓缓而上的动态,而“孤”字,则说明有一户人家生起炊烟,这个“孤”字用得好,说明已到了做饭的时候了。“大漠孤烟直”的“孤”是形容大漠无人的寂静和荒凉,而“墟里上孤烟”的“孤”,则准确而富有诗意地点出了一个特定的、所有人都回家准备晚餐的一个时间段。所以王维的两个“孤”字,前者构画了一种气象,后者构画了一种意象。

这是炼字的又一种境界,神而化之,因为一字之功,构造出独特的意境。在这方面,好多诗人都值得我们学习,其中王维的功力堪称绝顶。

我们前面所讲的李白的“雨洗秋山净,林光澹碧滋”,“洗”字和“澹”字,还有“滋”字,都可算是凝练的好例子。与前面杜甫的例子相比,我们就会看到李白炼字后,诗意更加丰富美妙,更多的元素结合组成了层次感和立体感更强的画境。李白所构画出的境界,仿佛是仙境一般。首先,他用“雨洗秋山净”,为我们的眼睛扫除了一切杂质。然后,树林中,阳光透过,那澹荡的绿意,因为被雨水浸透(“滋”字在这里写出了林木的湿润),所以也被阳光穿透,雨滴反射或折射着阳光,于是在光线里面,居然也有了湿润的绿意。李白用廖廖十字,给我们呈现的是仙境般的美。

这又是一种炼字的境界,那就是组合对几个事物特征的凝练概括,让美变得更立体,更多层次。

我们再看另一种炼字的境界,如李白的“白沙留月色,绿竹助秋声”,“白”和“绿”用的是上面杜甫常用的炼字方法,而李白更胜一筹的是“留”字和“助”字,“留”字用得固然好,“助”字就更巧妙了。妙就妙在李白的拟人化,李白是善于运用“物有情”的笔法的,白沙和绿竹,被他写得有情有意,白沙知道留下月色,固然有情,而绿竹却能助秋声,就更加富有灵性了。

杜甫也有一些“物有情”的佳作,接下来我们再看杜甫这首诗:

后游

寺忆曾游处, 桥怜再渡时。江山如有待, 花柳自无私。

野润烟光薄, 沙暄日色迟。客愁全为减, 舍此复何之?

这首诗秉承着杜甫一贯的凝练风格。寺忆,桥怜,语序倒装,算是杜甫别出心裁的招法,虽然这只是个小伎俩,但与下一联相呼应,就显得情意绵绵。这个情意是寺的情意,桥的情意,还是杜甫的情意,我们已经不必分别了,因为在杜甫看来,这寺和桥还有江山和花柳,都是那么地含情脉脉。

“如有待”,“自无私”,这样的字词用来形容山水草木,你可在别人的诗歌里见过?这就是杜甫诗字凝练的结果。第三联的“润”和“薄”,“暄”和“迟”,都是抓住景致的独特特征的字,或许,仔细推究起来,“润”和“薄”字都不够传神,或许并不确切,但确实,我们也很难找到更好的字,来把这景致写得这样独到。

读杜甫的诗,一定要注意他用字的凝练,这是他超人一等的根本所在,也是他造境时最常用的技巧,说杜甫是苦吟诗人,属于功力派,原因就在这里。你领会了杜甫对于字的凝练功夫,你对杜甫就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因为,他取得的艺术成就主要是从这里来的,他主要通过炼字,来将诗歌写得更艺术。

还有一种凝练更加出人意表,那就是在一个字中展现意的辐广。上篇我们所举例子中,对字的凝练大多止于初步,而唐代有些佳作,对字的凝练,艺术上有更加独到之处。如司空曙的“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访频”,其中一个“沉”字,匠心独到,堪称唐人炼字的典范。

这个“沉”字之所以用得好,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这个字是个抽象的字,何谓“沉”?郁郁不得志谓之沉,仕途不顺利谓之沉,人生不如意谓之沉,贫穷困苦谓之沉,司空曙的这个“沉”字,意思辐广,不同心境的人可以有不同的理解,这个“沉”字写得沉痛,是对贫困不顺的人生的一种高度的概括,这个字抽象而凝练,而且,在司空曙所创造的诗境中,这个“沉”字与诗境相得益彰,增益了诗的主旨,读之令人心中产生悲伤的共鸣。

我们来看看他前面的造境: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在这样的一个环境里面,这个“沉”字所蕴含的对于人生的感慨,是极其有力量的。

司空曙这首诗中,炼字的匠心处处体现,第一联的“静”字,写出孤独,“荒”字,写出贫困,“黄”和“白”对比得好,写出了深秋的树,迟暮的人,而雨中和灯下,又倍增了意境上的孤凉。这些字并不出奇,却在平淡中透出深意,恰到好处,是以种种意象共同构造出一幅画卷,而他的第三联炼字和对比就更出色了: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访频。

“独”字对“相”,“久”字对“频”,一个“沉”了这么久,都无颜见人的人,还有一个人对他“相访频”,忘不了他,关心他,频频来看他,这种情意就非常可贵了。这一联的炼字更出色,这都是诗人基本功扎实的表现。至于“沉”字之妙,前面已经说过了。

唐人在炼字上的成功,是他们诗歌境界高妙的根本保障。炼字的境界有很多种,在本书对单首诗歌的讲析里,往往会有对字意的讲解,其中也会体现出炼字的技巧,读者可以仔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