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自私书:写给女人的幸福教唆书
5311800000006

第6章 用自私的方式,好好爱(4)

但豌豆担忧的不是这个,而是前面说到的,不知怎么对儿子做出有效激励。来之不易的儿子,自然被寄予厚望。豌豆从儿子不会说话时就开始教导,以后须得好好学习、力争上游、出人头地,可儿子刚会说话就口齿不清地说“妈妈的,我的”,后来大点,还是这句,说得更加理所当然,不知怎么就认识到,反正将来总是住这房开这车,拿这些首饰包包送女友,何必费事。

“该怎么教育?”豌豆问。

我不会有第二个答案,除了这本书的主题——自私,自私一点。在你的小宇宙中亲缘的层面,在你的子女身边,退后一步。

这一步,比什么都难。但如果你明白两件事,也许你会愿意退后:

第一,你对子女的陪伴,是暂时的。即使百岁高寿,总有一天你会离开,而说不定在离开之前很长时间,你就已无力支持子女的成长。如果届时他们仍然只习惯和你在一起,而没有自己的亲密盟友(或没有能力建立自己的契约关系)、没有独立的模式、没有对于亲缘分离的心理建设,他们会很痛苦。

第二,你的小宇宙再大,也不是整个世界。豌豆的儿子之所以“心安理得”坐等继承,多半就是因为对“外面的世界”没有见识。须知妈妈就算有1家公司、3个职位、5处房产、7箱珠宝,扔到真正的财富轮盘里也不算什么,可能连一张入场券都换不到。以及,你对待子女的态度,绝非整个世界的态度。若你的子女只会与你相处,总有一天,小星星会被嘘声。

这是个残酷的真相:我们亲身诞育的生命,是另一个人——另一个,人。他/她来到这世界,是为了自己的创造与体验,而不是复制我们或实现我们未竟的心愿。你不能神化他/她,生命的感动、成长的惊喜、未来的无限可能,这些固然存在,但他/她不是你的神祇,不应该从此笼罩你的整个生命。每个人都有探索的权利,也有犯错、失败、平凡的权利,你不能因为自己优秀或不够优秀,就期待你的子女是来自氪星的超人,专为解救你一生的遗憾而生。

接受这个真相,退后一步。

“退后……退到哪儿?干什么?”豌豆,以及每个有子女的女人娇嗔质问。

确实,我们习惯了亲密再亲密,哪里知道如何退后。聚会里另一个女人,儿子比豌豆的大,而她与豌豆一样,从坐月子开始和老公分房睡,一晃九年,都没“分久必合”。每晚,她陪儿子写完作业洗完澡,一起躺在床上,用iPad玩化学元素游戏、看《查理九世》、讲睡前故事。老公想参与,母子俩一起轰他:“你才不懂我们玩的呢!”老公走了,母子俩在枕头上说悄悄话:“不要选小欣当女朋友啊,女孩子光卖萌可不行,得爱学习、有头脑,像妈妈这样。小迪也不好,上次把你的脸都抓破了,妈妈绝不允许任何人伤害你……”等儿子睡着,她也沉沉睡去。早上老公开车送儿子上学,她的一长串安全警告直追出家门,仿佛老公不是儿子的爸爸而是人贩子。家中保姆只做儿子爱吃的菜,饭桌上聊天也只聊和儿子有关的事,直到某天,这女人忽然意识到,老公很久不回来吃饭了。

“退后……退到哪儿?干什么?”你说呢?

退回到你的自我,以及你与盟友的亲密关系,给子女健康的示范。这种示范是最好的礼物,可以延续到你无力支持他/她的时候、延续到你离去之后。它包括:

(1)与你的子女以“你”、“我”相称,而不是“宝贝”、“妈妈”。

(2)每天都在你与子女之间,留出独立的时间和空间。没错,爱就是陪伴,但不是24小时的陪伴。

(3)告诉你的子女:我比你更早来到这个世界、更早承担责任,所以我也有权享受我们拥有的一切,甚至优先于你。

(4)与子女分享你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在你做的每件事中,告诉他/她你的标准和方法。在子女做的每件事中,鼓励他/她使用自己的方法。他/她不知怎么做时,尽量讨论而非直接指导。

(5)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量带他/她见识“外面的世界”,即使没有能力,也要告诉他/她自己的局限和世界的无限。

(6)和你的盟友好好相处,这位盟友可能是你子女的父亲,也可能不是,但你要对你的子女证实,这才是你最重要的关系。

(7)父母对子女的爱不应“分别进行”,更不应该展开“爱的竞赛”。只有父母亲密、默契、保持一致、形成整体,孩子才能感受到最多的爱,也得到最积极的示范。

(8)如果要离婚而子女未成年,不要让他/她去做“跟谁”的选择。

(9)不要与你的异性子女过于亲密,尤其不要暗示他/她以你为标准选择自己的盟友。我个人非常厌恶“小情人”的说法,那是一种非常无聊的情感转移,不仅毒害你自己的盟友关系,更影响你子女未来的幸福。要知道,没有一个人愿意充当别人的复制品,你子女未来的盟友自然也不愿意,并且,父母之爱与性爱、与契约之爱根本不是一回事,如果你的子女总是进行错误地对比,那他/她永远不会满足,更不会幸福。

(10)鼓励并帮助你的子女,完成对原生家庭的“绵延与脱离”。

我们能做的,就是这些而已。或许还应该说一点:最好你是幸福的。像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的那样,“一切都让给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所能给予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不幸福的女人,是教养不出幸福的子女的。

请允许我分享一首诗,作为这个段落的结尾:

On Children

致我们终将远离的子女

Khalil Gibran

纪·哈·纪伯伦

Your children are not your children.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They are the sons and daughters of Life’s longing for itself.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They come through you but not from you,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个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And though they are with you, yet they belong not to you.

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You may give them your love but not your thoughts,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For they have their own thoughts.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You may house their bodies but not their souls,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For their souls dwell in the house of tomorrow, which you cannot visit, not even in your dreams.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达到的明天。

You may strive to be like them, but seek not to make them like you,

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For life goes not backward nor tarries with yesterday.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

You are the bows from which your children as living arrows are sent forth.

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

The archer sees the mark upon the path of the infinite,

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

and He bends you with His might that His arrows may go swift and far.

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

Let your bending in the archer"s hand be for gladness,

怀着快乐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中弯曲吧,

For even as he loves the arrow that flies, so He loves also the bow that is stable.

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也爱无比稳定的弓。

更多子女:除非你够强悍

“闺蜜来电话,说二胎生了。”

“哟,喜事。”

“说是二胎,却是三个。”

“三胞胎?那得包多少红包?”

“她没要红包。她哭了。”

“啊?”

“二胎是试管,做了两次,第一次放进去四个没成,第二次又来,还是放四个,活了三个,三个男孩。现在全家抱头痛哭。”

“就是说她有四个孩子了。”

“对。其中一个才三斤多,要在温箱里躺一个月,一天1500元。这还不算什么,她哭着说:‘在上海,生一个男孩,就等于背上了500万元的债,我现在背上了1500万元的债。’”

“真是血淋淋啊——私人订制变批发。”

这是另一段八卦。女人还真是一点同情心也无,人家越生活得人仰马翻,八卦起来越觉得热闹。不看热闹还能干什么呢?祝福这位一女三子之母,不要步上甜蜜的后尘?

生育是个重大命题,其中包涵的社会文化、宗教、政治因素复杂,尤其在这个将“计划生育”作为“国策”长达数十年的国家。从“双独”到“部分单独”,政策逐步松动,被管控了几代的人们,为一线“生机”而兴奋,其实是管制催生的逆反心理。又,张艺谋等明星名人的“超生”新闻屡屡曝光,似乎在向大众作出某种暗示,将“多子”与“实力”、“特权”划上等号。身处这样的生态环境,“更多子女”似乎可以作为一个单独的话题。

我在聚会里问女人们对“二胎”态度如何。她们回答如下:

A.能生当然要生,喜欢孩子,没有儿子(女儿)怎么都是遗憾。

B.不生,养不起(身体受不了)。

C.生吧,老公(公婆、父母)想要,朋友同事也说还是多要一个好。

D.不知道,生了麻烦,不生可惜。

四大选项,人数均等。选“生”的,大多有性别要求(与已有子女相反),而坚决“不生”的仅占四分之一。(其中一位已有两子的,还打算尽快孕育老三)

聚会女人阶层狭隘,无人考虑“养儿防老”,“养儿背债”倒是共识。事实上,每多一个子女,就是一次家庭关系和生活品质的改变,所有家庭成员都被牵扯其中。父亲可能变得更自豪、更有责任感,也可能备感压力、烦躁不安;第一个孩子可能变得成熟、包容,也可能认为“爱转移”而孤独、叛逆;家庭经济状况和生活水准可能保持原状,也可能明显下降;日常生活的节奏与气氛可能更紧凑愉快,也可能混乱紧张。除此之外,身体的付出,职业娱乐社交的停滞,生活节奏的变化,性体验与情感的变化,则只能由女人独自埋单,毫无公平可言。所有这些事可能带来的困扰,远远超过想象。所以,除非你够强悍,或下定决心变得更强悍;否则,不要凑这热闹。

强悍的意思,包含由内而外的自我修复,也包含应付骤然倍增的事务的能力。还有更重要的,它意味着价值观与方法论的再一次壮大,因为每个子女都要带着你的这些东西去成长,枝叶延展越多,责任就越重大。如果女人自身的成熟度能与子女数量成正比,如果每次生育都激励自我提升,那“二胎”也好,“N胎”也罢,都是你的福音。而如果反之——但愿别像甜蜜那样。生育是最私人的事务,仍要自私地处理,但愿承受的同时,也能享受。

每个女人的老后:请勿纠缠,请予尊严

老美人儿若多生几个,多几个人照料她晚年,多好。老美人儿的男人若不是比她年长11岁早早离去,能老来做伴更好。老美人儿若自己管得了自己,那才最好。

身为孙女,这样说话可算自私到家。不过这不是我说的,是老美人儿自己。看,就算是这黏人的美人,对世事人情其实也一清二楚。人生前面的大半段,小宇宙一层层丰盛,人与事与物,谁没经过些热闹;而后面小半段,越接近晚年,越一层层剥离,剥到最后只剩一个自己——最好自己管得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