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李勣:与大佬们过招的日子
5276600000001

第1章 写在出版前

李勣在历史上是个很特别的人物,特别得在他身上表现出来的东西到底是不是优点,一千多年来都说不清。

李勣在叫李勣之前,还有个叫徐茂公的名字。也就是历史演义小说中那个羽扇纶巾军师式的人物,然而真实的李勣却与历史演义小说有着天壤之别。隋末唐初那段如浆糊般的历史,让有着杰出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才能的李勣脱颖而出,并使他最终成为与李靖齐名的一代名将,而绝非一个“牛鼻子道士”,亦或一个“狗头军师”。

李勣的老板很多,先是翟让、李密,再是李渊、李世民、李治和武则天。对于李勣的争议,从李勣走上历史,跟着各个老板打工时就已经开始。

李勣是“盈满则亏、审时度势”理论的完美实践主义者。李勣先与翟让创下瓦岗大业,兢兢业业,使得瓦岗军“资用丰给,附者益众”,进入唐室后,更是为大唐王朝出生入死,立下赫战功,不仅赢得了领导的信任,按唐太宗李世民的说法就是“参经纶而方面,南定维扬,北清大漠,威振殊俗,勋书册府。”而且也让唐王朝给了李勣莫大的荣誉,也让他自己的功名达至人生的巅峰。

但这一切在李勣看来,却是非常让他不安的,他渴望功名,又怕功名,封建社会的惯性注定了给皇帝打工绝不是一件好差事,越出头挨整的机会就越多,所以李勣总是小心谨慎,审时度势着。对于皇家的事情,在李勣看来,那是他们的“家事”,无需询问“外人”。这样,他一方面可以巧妙地避开陷入皇权争斗的漩涡,另一方面,他也可以保全自己。

李勣的眼光是在政治斗争中历练出来的,他总能精准地把握到领导的心思,以及自己子孙的结局,他能让他自己避免于牺牲在官场中,但却不能让子孙不牺牲于官场中。

李勣不喜欢完全地、矢志不移地永远效忠于某个人或某件事。这是他典型的作风。在任何情况下,他从来不泾渭分明的表态,目的就是给自己留有后路,保留改换门庭的可能性。

他从来不表态,其实是表了最大的态:只认老板,其他的人和事跟我无关。

李勣会在惊险时刻做出明智的判断,精确的行动,从来不会留下破绽给对手。

在战场上,李勣所向无敌,在政坛上,李勣不动声色,低调,如井水一样沉静。

李勣的出色,李勣的官场哲学,换来的是隋末义军重要头领能在唐室长时间任职的,且身居宰相之位达二十六年之久的,有且只有他李勣一人。换来的是后世史家对他的争论不休,或毁或誉。

或许不管怎么说,“啸聚声名壮,宏图乱世酬。沙场少奇策,廷庙尽阴谋。且向娥眉拜,争知子弟休。评书千载下,宜配武乡侯”。历史上出了李勣,是大唐的幸运,也是历史的幸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