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穿越之帝国复兴
5243100000237

第237章 反戈一击

平台,位于紫禁城建极殿居中向后的云台门处,与乾清门遥遥相对,当时也被称为“平台”,是崇祯接见阁臣官员的地方。

所谓平台召对,其实就相当于国情咨议。

这本是朝廷的一项固定的议政制度,只是万历中期以后,神宗懈政,此项制度曾一度废止。直至崇祯登基之后,才又将其重新采用,并定期召开。

崇祯元年,大名鼎鼎的袁崇焕便是在七月十四日的平台应对之后,由一名布衣百姓一跃而成为大明的蓟辽督师,可谓是一步登天。

但仅仅过了一年半时间,也就是崇祯二年十二月一日,他便在另一次的平台召见之后,又沦落为阶下之囚,并于崇祯三年八月十五被凌迟于西市。

杨天义与崇祯的茶楼邂逅,便发生在那一天。

而一年之后,杨天义也有幸成为了平台召对的参与者之一。

待百官按班垂首站定之后,崇祯这才龙骧虎步地登上平台,又气势磅礴地向下扫视了一眼,便四平八稳地坐在了龙椅之上。

司礼太监一声高唱:“皇上驾到,百官参拜啦——”

杨天义左右扫了一眼,便学着其他人的样子,齐刷刷地跪了下来,然后耳边便响起了一阵响彻云霄的呼喊声:“臣等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杨天义不懂规矩——因为没有人会想到他居然连这些规矩都不懂,故而也没人告诉过他——生怕自己的声音与其他人不同而闹了笑话,便气沉丹田、吹气如兰地张开了嘴巴对口型,却是没发出一点儿声音。

标标准准的滥竽充数!

曾几何时,杨天义最憎恨的就是舞台上搞假唱的人,想不到,自己今天竟也亲身实践了一回,而且,还是在面对皇上的时候。

真不知道,崇祯若是发现了,会作何感想?

但有一件事是杨天义刚刚才知道的:品秩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与皇上距离的远近。由于平台面积有限,在没有特殊职位的情况下,正三品以下的官员,只能是立于台阶之下。

“大概,这就是崇祯连夜升自己为参将的原因吧。”站在平台之上的杨天义一边假唱,一边暗想。

在接下来的君臣问答召对中,杨天义作为一名旁观者,终于见识了崇祯作为一国之君,其日理万机、掌控全局的一面。

崇祯相继对福建、浙江、四川、陕西、河南、湖广、山东等地的官员发起提问,分别询问了当地海盗、倭寇、赈灾、民变、贪官、粮产、军饷等一系列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

杨天义听着听着,竟是不由得心生感叹:天下之大,治国之难,真的是难于上青天!做皇帝,也实在是一个苦差事!

正在这时,崇祯已是结束了日常政务的处理,便向下巡视了一眼,忽然说道:“杨天义何在?”

杨天义愣了一下,立刻意识到该轮到自己上场了,便赶紧答应了一声,越众而出,来到崇祯面前:“臣,杨天义,恭聆圣训!”说着,便要撩袍跪倒。

“爱卿系有功之臣,可以免礼。”崇祯微笑着说道。

有功无功,功大功小,都是相对而言的。所以,可以免礼,那意思也可理解为,可以不免礼。

杨天义依着卢为亮的榜样,仍然是三跪九叩之后,方才站起。

崇祯果真并未再出声阻止。

“爱卿此次出巡陕西,中途克敌制胜,终将物资安全运抵。又于任山西督抚期间,平叛有功,筹款得力,令山西上下气象为之一新。诸臣工,大家不妨议议,此等功劳,朕该如何赏赐?”

崇祯话音刚落,大臣们中间,便响起了一片窃窃私语之声。

在百官眼中,此时的杨天义,既是一个炙手可热的红人,也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

过不多时,便有一些大臣先后站出,陈述了各自的意见建议,却是逐渐分化为旗帜鲜明的两大阵营:一派主张赏功,一派则主张治罪。

崇祯并不插话,只是静静地听着两派之间的火药味渐浓的唇枪舌剑。

两派官员你来我往,刀砍斧斫,言辞之中也愈发刁钻犀利。虽是各执一词,却都是论点合理,论据充分,论证严密,一时之间,竟是斗了个不相上下。

而曹化淳、郑永平等人却是不动声色地站在原地,一语不发。

现在,还远没到他们出手的时候。

眼看着两派的观点渐已抖露完毕,再没什么新鲜的内容,崇祯便挥手示意暂停,又清了清嗓子,似乎是准备进行总结发言。

“诸位臣工,可还有别的要说的没有?”

“启奏皇上,微臣还有话说。”大臣中又响起了一个声音。

“哦,出来说吧。”崇祯冷冷地说道。

“遵旨!”随着这声话音,便有一人离班而出,在杨天义侧后方跪倒,叩首道:“臣,左副都御史曲怀亮,与数十位同僚商议之后,认为杨天义有十大罪,乃是当朝少有之佞臣。奏折业已呈上御览,求皇上明察秋毫,奋天子之威,将其绳之以法,明正典刑,以儆效尤!”

“哦?有这么严重?今日当着众臣工的面,你就再说一遍吧。”

“是,皇上!”由于崇祯并未让他站起,曲怀亮便只得继续跪在地上,咽了一口唾沫,道:“臣要弹劾杨天义之十大罪,其一……”

“且慢!”杨天义突然打断道:“皇上,微臣有一不情之请,恳请皇上恩准。”

崇祯对待两人的态度明显不同,一脸微笑地说道:“爱卿有何良策,但说无妨。”

“微臣记性不太好,只恐曲大人一下子说完,怕是要忘记大半。为体现微臣对曲大人的尊重,求皇上准许微臣一条一条地听,然后一条一条地辩。微臣以为,这样轮流发言,应该会更加精彩好看。”

“好!准奏!”崇祯不容置喙地说道:“曲大人,你听到了吗?那你就一条一条地说吧。”

曲怀亮心中暗暗叫苦:照这种说法,自己不知要跪到什么时候了!

“臣遵旨。臣等弹劾杨天义的第一条罪状便是:其在身为西北安抚使期间,以捕风捉影之事,妄语构陷,诬告边疆重臣,其心可诛!”

杨天义等了好一会儿,才扭头问道:“曲大人,您说完了吗?”

“说完了!”曲怀亮翻着眼睛说道。

他心里这个气啊:感情,你不是跪着,等了这么久才问,你这不是存心折腾我吗?

杨天义满怀善意地提醒道:“曲大人,麻烦您下次说完之后,加上一句‘陈述完毕’,这我才好接着说话。要不然,我若是贸然开口,打断了您的发言,岂不是很不礼貌?”

好哇,照你这么说,反倒是我的不是了?

曲怀亮一阵倒噎气,双目喷火,却是哭笑不得地说道:“行啦,知道啦!”

杨天义想了一想,又问道:“您刚才说的边疆重臣,指的可是杨鹤杨总督?”

“没错!你在奏折中参劾杨鹤谋掠官银,事后却拿不出一点儿证据,分明就是恶意诬陷!你还有何话说?”

“我确实拿不出证据。”杨天义不慌不忙地说道:“请问曲大人,作为一名御史,您可以风闻奏事,而不会被追究责任。我说的可对?”

“没错。御史只有监督之责,没有调查定罪的义务。”

“既然如此,曲大人,”杨天义说着,话锋一转,眼神也变得凌厉起来:“那你又何必说这些废话!”

“嗯?你,你什么意思?”曲怀亮大惑不解道。

“曲大人,你别忘了,皇上委我为西北安抚使时,亦负有观风官场民情之使命。何谓观风?就是捕风捉影!你风闻奏事便是理所应当,我拿不出证据便是无端构陷,像你这般以双重标准对人对己,如何令人信服?”

曲怀亮万没想到杨天义会在“观风”二字上大做文章,偏又说得无懈可击,一时间竟是无言以对。

“曲大人,你到底是对我不满呢,还是借机发泄对皇上的不满?”杨天义反戈一击,厉声质问道:“我倒要问问你,你如此堂而皇之地指桑骂槐,到底是何居心?”

一席话,只把曲怀亮吓得两股战战,汗流浃背。他此刻才突然发现:杨天义,竟然是一个异常狠辣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