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最有用的心理学全集
524000000168

第168章 破窗效应

第16章第13节破窗效应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一些类似的情况:

一个人带头摘取商店门口摆放的鲜花,其他人就群起而效仿,将数个花篮中的鲜花一抢而空。

桌上的财物,敞开的大门,可能使本无贪念的人心生贪念。

有些人犯了错误,通常都是这样为自己辩解:“XX都是这样干的!”或者说:“上次就是这样做的!”

这些生活中常见的情况向我们道出了一个著名的效应:破窗效应。而破窗效应的产生基于一项有趣的实验。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詹巴斗曾做过这样一项实验:他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一辆停在比较杂乱的街区,一辆停在中产阶级社区。他把停在杂乱街区的那辆车的车牌摘掉,顶棚打开,结果一天之内就被人偷走了;而摆在中产阶级社区的那一辆过了一个星期仍安然无恙。后来,詹巴斗用锤子把这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

以这项试验为基础,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破窗理论:如果有人打破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增长。破窗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是:必须及时修好“第一个被打碎的窗户玻璃”。

推而广之,从人与环境的关系这个角度去看,我们周围生活中发生的许多事情,不正是环境暗示和诱导作用的结果吗?

比如,在窗明几净、环境幽雅的场所,没有人会大声喧哗,或“噗”地吐出一口痰来;相反,如果环境脏乱不堪,倒是时常可以看见吐痰、便溺、打闹、互骂等不文明的举止。

又比如,在公交车站,如果大家都井然有序地排队上车,又有多少人会不顾众人的文明举动和鄙夷眼光而贸然插队?与此相反,车辆尚未停稳,着急的人们你推我拥、争先恐后,后来的人如果想排队上车,恐怕也没有耐心了。因此,环境好,不文明之举就会有所收敛;环境不好,文明的举动也会受到影响。人是环境的产物,同样,人的行为也是环境的一部分,两者之间是一种互动的关系。

在公共场合,如果每个人都举止优雅、谈吐文明、遵守公德,往往能够营造出文明而富有教养的氛围。千万不要因为我们个人的粗鲁、野蛮和低俗行为而形成“破窗效应”,给公共场所带来无序和失去规范的感觉。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平时一直强调的“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就不仅仅是一个空洞的口号,它决定了我们自身的一言一行对环境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在社会其他领域,同样存在着“破窗效应”,关键是我们如何去把握环境的这种暗示和诱导的作用。

学校是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破窗效应”在其中体现得尤其充分。

在一位教师讲述了这样一个事例:

有一年,他的班级接受了一个留级生,在他的记忆中,这是他从事教育工作六年中唯一碰到过的一个留级生。

这次留级对这位学生的触动很大。进入新的班级后,他处处积极主动,勤奋学习。班里一些原本想混日子的人,看到学校动了真格,受到了震动。在他的带动下,同学们上课开始记笔记了,作业也主动交了。

甚至出现了这样一种情况,老师在上课时反复强调的重点,有的人或许会不以为然,但该生以过来人的身份提醒:“这个内容是要考的。”他的话立即引起同学们的高度重视。留级生的话竟然比教师的话还有效,这是许多人都未曾想到的。

杰克刚刚接手一个新的班级,他意识到“破窗效应”对良好学风的形成大有裨益。他发现,许多学生一开始就没有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想要将这些散漫的学生整合起来,使之遵守学校的行为规范,就必须在发现违纪现象时及时加以制止和纠正,修好“第一扇被打碎玻璃的窗户”,使“破窗现象”终止于萌芽阶段。

相反,很多教师上课时对违纪学生不给予及时的批评制止和引导处罚,仍按部就班地按教学进度和教案上课,违纪的学生实际上受到了暗示性的纵容,愈演愈烈,违纪者也由点到面扩散开去,最终课堂违纪一发而不可收。这时再要整顿课堂纪律,往往是顾此失彼、事倍功半。

人们的日常生活同样也存在“破窗效应”。

如果你住的地方卫生干净,没有人会忍心来污染它;如果你住的地方污染严重,那么谁都想来污染它——这就是生活环境的“破窗效应”。从“破窗效应”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启示:即要选择一个环境良好、卫生、干净的小区居住,因为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总是能自觉地维护环境。

有一个高污染项目需要在美国某市兴建,市政局同时报了该市的两个街区(A与B)以备选择。A街区绿化好、环境优美、卫生干净、规划层次高,相当于那辆没有被破坏窗户的汽车。自然而然地,市民到了该地以后行为都会变得文明一些,在一个干净漂亮的环境里吐痰总归是不自在的。

而所报的另一个地方B街区虽然环境也很优美,但因为已经有了电厂、污水处理厂、高压线,相当于那辆已经被打破了玻璃的汽车。

在最终表决的时候,所有的项目组成员和市政局官员无一例外地选择了B街区,因为他们都想:既然已经如此了,多一个污染源也没什么。

一些好的社区总是很干净,居民的行为也很自觉,他们一起自觉地维护小区的环境。可还是这些人,到了杂乱的环境中,就开始乱丢垃圾、随地吐痰。

可见,不要轻易去打破任何一扇窗户,一旦一个缺口被打开,后面的结局似乎可以预料。如果一不小心“打烂了第一块玻璃”,也必须及时修补,防微杜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