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出轨的盛唐:武后
5213200000040

第40章 一朵复仇的妖花(2)

一味地纵容,换来的却是更深的侮辱。从一开始,贺兰敏之就在杨氏的庇护下向武后接连发出了挑战。他明白,凭自己的实力根本拔不下武后半根毫毛,不拔毛也要让你心疼。面对这样一个在外形上偏阴(美人),心理上更阴的人,武后知道,自己早晚会使用非常规手段。贺兰敏之用自己的疯狂,不断地挑衅着武后的忍耐底线。

越是武后亲近看重的人,贺兰敏之就越要碰、越要动。不管是春心不死的杨氏(他的姥姥,武后他娘),还是武后为太子李弘选的准太子妃。贺兰敏之见一个拿下一个,不为别的,就是为了报复这个待他不公的世界。只要与武后有关系的人,都有可能成为他的下一个目标。

他活着的全部意义,就是为了报复武后,他所有的生存目标就是要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对方痛苦的基础之上。

就在武后拿贺兰敏之毫无办法的时候,贺兰敏之已经确定了下一个目标。这次他把手伸向了自己的表妹,武后的掌上明珠——太平公主。年过40的武后在埋头一口气为高宗生了一堆儿子之后,终于迎来了一个女儿,这也是她的最后一个孩子——金枝玉叶的公主。

第一个女儿,成了自己的政治牺牲品。对于太平公主,武后一直有更复杂的情结和最深的爱怜,可以说太平公主得到的是双倍的宠爱。

当时太平公主只有三四岁,经常由宫女们陪着到外祖母荣国夫人杨氏的住处玩耍。贺兰敏之见到那些水灵灵的宫中侍女,犹如狼入羊群。对于那些肉体的欲望和心理的苦闷无处安置的宫女们而言,能够遇到绝世美男贺兰敏之,并从他这里享受到神仙般的快乐是她们这辈子最奢侈的一场春梦。

不久之后,武后就知道了这件事,宫女们受到了严厉的处罚,贺兰敏之的色胆包天让武后大为震怒。

武后之所以没有治罪于他,是因为贺兰敏之这只小狼身边有一个护着他的狼外婆——荣国夫人杨氏。有姥姥罩着自己,他就不用怕武后。对于杨氏而言,除了武后生的四个皇子外,他是唯一的外孙,又加上没有父母,她对他当然别有一番怜爱在心头。

杨氏很疼爱这只狼崽子,疼爱到什么地步呢?史料记载:“敏之韶秀自喜,烝于荣国。”也就是说,九十岁的老太太与二十来岁的漂亮外孙的关系极度不正常,有乱伦的迹象。如果这个说法成立,这完全超越了人性伦理的底线。

外甥爬上姥姥的床,我宁愿相信他是为了给自己姥姥冬天取暖。可白纸黑字的历史,不会因为你相信,就存在;也不会因为你不相信,就不存在。这真是一个疯狂家族,上演的疯狂事件。

越是这样,武后灭贺兰敏之之心更甚。这真是丢人丢到姥姥家了。自从韩国夫人死后,武后就觉察到贺兰敏之对自己的态度发生了巨变,可她暂时还没打算将这个外甥除掉,因为贺兰敏之有姥姥杨氏的宠爱。想到母亲悲伤的神情,武后对贺兰敏之就下不了重手。

咸亨元年(公元670年)八月初二,荣国夫人杨氏病逝于九成宫,享年92岁。狼外婆杨氏死了,将狼崽子贺兰敏之丢在了人世间,而他的疯狂却没有任何停下来的迹象。

玩火者必自焚,疯狂的贺兰敏之终于引爆了自己。他从来到宫里那天起就没有把自己当成一个人,而是一颗人体炸弹。作为复仇者,他是成功的;作为人,他又是可怜的,甚至是可鄙的。

上帝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就是到这时候武后对这个外甥还是抱有幻想的,希望他能悬崖勒马。

杨老太太死后,武后曾经赐贺兰敏之钱财,让他造一座佛像,为自己的外婆祈求冥福。

谁知道这些钱大多被贺兰敏之挪用,天天买醉,日日寻欢,开销太大,钱从哪里来?如果杨氏还活在人世间,他要提出挪用这笔钱,他相信老太太不会不答应。

贺兰敏之用自己的疯狂一次又一次挑战着武后内心的承受底线,他不愿意停下来反思自己的人生,不愿意好好打磨自己的才华。武后给他安排的工作,他毫无兴趣,没有一天在岗。他忙着和京都的贵族少年们赛马,忙着寻花问柳,忙着挥霍自己的青春时光。就连在杨老太太发丧期间,他也没有片刻闲着,这边刚刚脱去丧服,那边就跑到娱乐场所和一帮小流氓厮混。

咸亨二年(公元671年),武后向高宗上本,将贺兰敏之流放到雷州。

武后为贺兰敏之量身打造了五条罪状,让他永世不得翻身。这五条罪状分别是:

第一条,私自挪用为荣国夫人造佛像追福的瑞锦和钱物;

第二条,在姥姥杨老太太居丧期间穿着漂亮的衣服,依然寻欢作乐;

第三条,爬上姥姥的床,与姥姥行云雨之事;

第四条,勾引并强奸准太子妃——杨思俭的女儿;

第五条,用下三烂手段逼淫太平公主及随从宫人。

贺兰敏之被流放到雷州(在今广东),剥夺他先前得到的武姓,恢复其本姓贺兰氏。

提出这份罪状的时候,是在咸亨二年(公元671年),高宗对武敏之也有一份顾念之情,但是很快有诏下,将武敏之流放到雷州(在今广东),恢复其本姓贺兰氏。

贺兰敏之的行为确实为人不齿,因为多才与风流往往是伴生物,不足为怪,恐怕远没有罪状里说的那么非人类。武后所列的指控,极有可能是夸大之词,而高宗皇帝,大约也是迫于武后的压力才进行了制裁。

不管怎样,这流氓分子的帽子,贺兰敏之就算戴上了。巧合的是在流放途中,贺兰敏之真就没有扛住,自己死了。贺兰敏之,从一开始就在用一种幼稚而绝望的方式反抗,带着一点自暴自弃的快意上演了一场自我放逐。而他的死亡也有两大疑点。

一是上吊自尽。我并不支持这个说法,自杀的人除了有畏罪感,还有羞耻感。贺兰敏之什么都没有,只有一颗疯狂的复仇之心。他绷紧了全身,等待着武后亲手毁灭他的一瞬,迸溅她满身的鲜血。他要让对方明白,她手上一点一滴的斑驳血迹全是刻骨铭心的仇恨。

二是途经韶州时被武后的使者以马缰勒死,这种死法符合武后的行事风格。贺兰敏之不会知道,他所做的一切犹如一场顽童的恶作剧,陪上的是自己的性命。而高高在上的女皇,也早已不是自己梦中的姨娘了,更不会因他惨厉的疯狂而有一丝一毫的后悔。

不知道九泉之下的杨氏知道自己最为宠爱的外孙贺兰敏之落得如此下场,会做何感想。而这时候距离杨氏离开这个世界还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已经物换星移了。

贺兰敏之垮台,那些经常跟在贺兰敏之后面吃花酒、惹是非的人,后来大都被流放到岭南荒僻之地。自从贺兰敏之被流放后,不觉又匆匆过了三年时光。

武后在整日繁忙的政务之余,经常会把李唐皇室的皇子拿出来和武家儿孙相比较。她最大的人生遗憾是,今生不是男儿郎。她会想起死去的父亲武士彟,如果自己是武家儿郎,武家的命运将会发生天翻地覆的改变。

贺兰敏之是亡母杨氏的血统中唯一的男子,本来她也有心栽培。这孩子天资聪颖,是个可造之材。可是最后却陷入疯狂与死亡泥沼。在他死后,武后便想从自己异母兄的儿子中,选一人为武士彟的继承人。经过综合考量,她选择了武元爽的长子武承嗣。

武承嗣曾经因为父亲武元爽之罪遭到连坐,流放于振州,父亲死后他仍和部分亲眷留在原地。这次突然奉诏回到长安,让他感觉一切恍如隔世。

武后看到眼前站着的武承嗣,一副精明有余的模样,在武家儿郎中算是相当不错的。更为重要的是,他和其父在岭南度过一段艰辛的日子,与那些没有经历任何风雨的官家子弟相比,他有超越同龄人的成熟和稳重,眉目间隐隐有知忧知愁的神情。

从南海那个远在天边的荒僻之所回到长安,在长久的绝望中突然得到这么优厚的待遇,武承嗣对武后始终怀有一份感激。武后也待他不薄,提拔他为宗正卿,正三品。这时候的他应该在30岁左右。经过苦难岁月磨砺的他,得到这意外的幸运,让他已经慢慢流逝的青春又回到现实中。

时间也终将证明,武承嗣也同样是个让武后不省心的主。武承嗣的归来,绝不仅仅是武承嗣与武后之间的事,而是武后与整个娘家之间的事。在武承嗣归来以后,接着便是武三思和整个武氏家族的归来。

武承嗣的归来,意味着武后与武氏家族的全面和解。

武承嗣是武氏家族中的第三代人的代表,武氏家族第三代人与第二代人迥然不同。第二代人是旧日家族矛盾的当事人,他们对旧怨耿耿于怀。

像武承嗣这样的武氏第三代人对旧日矛盾没有切身体会。他们有切身体会的是,在岭南的痛苦生活。那种体会在他们的心灵深处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们受不了那种生活。他们现在的唯一愿望,就是迅速摆脱那种生活,回到安富尊荣的境遇中来。他们愿意和武后合作,至于将来会有什么后果,那全是将来的事,他们顾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