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所有苦,因为放不下
5208600000006

第6章 生命如花易凋零:活在当下,不悲不喜(2)

这一天,佛陀光临了这座寺庙,趁香火甚旺之时,就问蜘蛛:“我们今日相见总算是很有缘,看你在此修炼了这五百多年来,有什么真知灼见。”蜘蛛遇见佛陀很是高兴,连忙答应了。佛陀问道:“世间什么才是最珍贵的?”蜘蛛想后,就回答道:“世间最珍贵的东西是‘得不到’和‘已失去’。”佛陀点头后便离开了。

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了,这只蜘蛛一直在寺庙的横梁上加强修炼,转眼间又过了五百年,它的佛性大增。一日,佛陀又来到寺前,对蜘蛛说道:“你可还好,五百年前那个问题,你可有什么更深的认识吗?”蜘蛛依然认为世间最珍贵的是“得不到”和“已失去”。佛陀摇头走开了,并对蜘蛛说:“你的佛性没有进步,并没有达到我想要的境界,以后我还会再来找你的。”

五百年又过去了,有一天,忽然间刮起了大风,风将一滴甘露吹到了蜘蛛身上。蜘蛛望着甘露,见它晶莹透亮,很漂亮,顿生喜爱之意。蜘蛛每天看着甘露很开心,它觉得这是一千五百年来最开心的几天。有一天,大风又刮了起来,不料大风将这只甘露吹得不见踪影了。

在少了甘露的日子里,蜘蛛感到非常无聊。看到蜘蛛难过的样子,佛陀又问蜘蛛说:“世间最珍贵的是什么?”蜘蛛想到了甘露,便对佛陀说:“世间最珍贵的是‘得不到’和‘已失去’。”佛陀说:“你还是没有增进悟性,就让你到人间走一趟吧。”

佛陀把蜘蛛投胎到一个做官的家庭,成了一个富家小姐,名唤蛛儿。这时佛陀赐予了她美丽的容貌。一日,新科状元甘鹿中士,皇帝决定在后花园为他举行庆功宴席。来了许多妙龄少女,其中还有蛛儿,席间甘鹿表演诗词歌赋,大献才艺,在席的姑娘们无不被他的容貌所折倒。但蛛儿知道这是佛陀所赐予自己的姻缘。

等过了两天,佛陀便安排她们在寺院见面了。蛛儿与甘鹿便在走廊上聊起了天。那日蛛儿很是开心,但甘鹿并没表现出对她的爱慕。蛛儿对甘鹿说:“你不记得十六年前在寺庙中的事情了吗?”甘鹿感到很惊奇说:“蛛儿姑娘,你的想象力未免太丰富了吧。”说罢,就离去了。

又过了两天,皇帝下了命令,命甘鹿与长风公主完婚;蛛儿与太子芝草完婚。这一消息对蛛儿来说如同晴天霹雳,她怎么也想不通,佛陀竟然这样对她。几日来,她不吃不喝,生命危在旦夕之时,太子芝草赶来了,对奄奄一息的蛛儿说:“那日在后花园中我对你一见钟情,于是就苦苦求父王,他才答应。如果你离我而去了,那我活着还有何意义。”说着就拿起了宝剑自刎。

就在此时,佛陀出现了,对奄奄一息的蛛儿说:“你可曾想过,甘露(甘鹿)是风(长风公主)带来的,最后也是风将它带走的。甘鹿是属于长风公主的,他对你不过是生命中的一段插曲。而太子芝草是当年寺庙门前的一棵小草,他看了你一千五百年,喜爱了你一千五百年,可是你从来没有低下头来看一看他。”

“蜘蛛,如果我再问你,世间最珍贵的是什么?”佛陀又将一千五百年前的话题问她。蜘蛛经历了人间大喜大悲后,终于一下子大彻大悟了。她对佛陀说:“世间最珍贵的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而是现在能把握的幸福。”于是,她与太子走上了幸福的道路。

由此可见,我们活得不幸福,是因为我们不懂得珍惜当下我们所拥有的。我们总是想着未来更美好的东西或者只将眼光放在失去的东西上面,而忽视我们当前所拥有的,殊不知,你本身所拥有的东西是你能够真正把握住的,只有认真享受当下所拥有的,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幸福。

美国著名作家斯宾塞·约翰逊有一本书叫作《礼物》,大概内容是这样的:

一位充满智慧的老人告诉一个孩子,世界上有一个很特别的礼物,它可以让人生充满成功和快乐,而这个礼物只有靠自己的力量才能找到。这个孩子就想,如果找到了这个礼物,这一生就不白活了。于是,他从童年到青年,几乎用尽所有的办法四处找寻,越是拼命地去寻找,越是感到不快乐,而他生命中那个最珍贵的礼物始终都没有出现。到后来,年轻人决定放弃了,不再这样漫无目的地寻找下去。到后来,他才赫然发现,那份礼物原来一直在他的身边,这个他生命中最好的礼物——“此刻”。

在生活中,也有多数人一生都在寻觅一些有形的“礼物”,却往往忽略了自己早已经拥有的礼物——无形的“此时此刻”。在这个充满焦虑和烦恼的时代,这份“礼物”更能帮助我们重新发现我们幸福生活的真谛。

天地万物,自然轮回,我们生活在这样的一个空间内,必然要遵守生老病死、稍纵即逝的规律。历史不会为我们守候,生命的年轮总是随着日出日落而辉煌、消遁,而幸福的生活就在此刻,只要你能珍惜当下所拥有的,便能享受到生命永恒的快乐。为此,劳累一天,精疲力竭还要加班加点的我们,是否也应该尽快地停下脚步审视一下自己,这样的忙碌是为了什么?我们生活的意义究竟是什么?生命的价值又在哪里?当你的脚步慢下来,也许我们就会翻然醒悟,在当下的这一切,享受当下所拥有的东西,才是上天赐予生命的重要意义。

5.放空心机,尽享当下的快乐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每天把自己弄得很累,想很多东西,从前的、现在的、将来的,需要多深的城府?需要多重的心机?难道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就是利益?就需要所谓的机关算尽?有的人不会工于心计,待人处事表现得不识时务,似乎很愚蠢,其实,可能是太善良,太天真。过去社会经验太少,总感觉人应该单纯点好,至少年轻时是这么认为。因为这个社会太功利,太复杂。于是,善良被认为是愚蠢,甚至是不识时务,逼着很多人效仿工于心计。

假如人性的善得到最大的张扬,恶得到最大的抑制,诚实、信用、友爱、互助成为生活的常态,或许就没有那么多“深于城府,工于心计”,就会减少许多烦恼和愤怒,每一个人脸上都是纯真的笑容。

每个人不需要违背良心,只要靠自己的才能和品德就可以找到合适的位置,那样的生活该有多么惬意!只可惜,这仅是一种奢望。社会上鱼目混珠,善恶难辨,工于心计的人表面都是笑眯眯的,却总让人感觉不可靠,不敢贸然相信。

或许,工于心计是人的成长标记。一次次挫折之后,必不愿再忍受痛苦,只好想办法绕道而行,于是就长了心眼,添了智慧,可贵,也可悲。最可悲的是,不仅要在办公室用心计,在社会交际中用心计,还不得不对朋友用心计,对心爱的人用心计。现实中适者生存的自然规律,必然淘汰一辈子学不会工于心计的人。所以,要学点本事,应对工于心计,分辨变幻莫测的世界,把握摇曳多姿的季节,把纷扰看清楚,让自己活明白。然而,雾里看花,水中望月,工于心计不可以搞阴谋走极端,弄得“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在心理学中,把“太能算计”这种品质定位为“吝啬”,它是个人对自己的金钱、财物、力气、能力、时间、知识等过分爱惜的一种特殊态度,是一种极端自我中心主义的表现,吝啬者表现为爱个人的金钱、财物如命,当用而不用;在工作中,也不愿把自己的力气包括智力和体力、时间、知识奉献给社会、集体或别人,有些人甚至对自己都舍不得恩赐。“太能算计”与“吝啬”者一切围绕着个人的狭隘利益转,是—种不良的品质。

威廉自己曾经就是一个极能算计的人。他知道华盛顿的哪家袜子店的袜子最便宜,哪怕只比其他店便宜几分钱;他知道方圆30里内,哪家快餐店比其他店多给顾客一张餐巾纸;至于哪辆公共汽车比哪辆公共汽车便宜5分钱,什么时候看电影门票最低等等,威廉可以说是全美之最。

正因为这样,威廉得了一身病。30岁之前,他总与医院打交道。当然,他也知道哪一家医院的药费最便宜。不过那时他没有一天好日子过,更不要说快乐了。物极必反,威廉在他32岁那年终于醒悟了。他开始了关于“能算计者”的研究。追踪了几百人,得出了惊人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