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和一棵树说了一下午话
5197800000002

第2章 生命与故乡

故乡是什么?

第一次背着包裹到远方的城市求学时,我的心中便蓦然漂浮起这样的问题。但当时并未真正很在意。列车启动的刹那间,许多同学都对着父母嘤嘤地哭起来,我却微笑着向亲人挥了挥手。那时刻,我觉得自己很坚强,很伟大,伟大得有种鹤立鸡群的感觉。

当我真正踏入异地开始生活时,却一时坚强不起,伟大不起。

在那座陌生的整夜整夜都闪烁着霓虹灯的现代化城市,我同大多数农村来的孩子一样,产生了一种无法说清的失落和孤独感。城市与农村的巨大反差,像一种无形的冲击波,促使我对生活和生命以及人的价值、伦理观念开始了新的探索和认识。但这个过程是相当艰难的,因为它包括着对旧的事物、旧的观念的摒弃与改变。我是在鲁中那个小山旮旯里出生并渐渐长大的,家乡那浓浓的人情味,虽穷却乐观的精神,常常在深夜向我走来,使我为之感动。但在这座城市,那些从父辈身上继承下来又被乡村文化浸染的某些东西却总显得那么苍白无力和格格不入。故乡淳朴、真诚,但闭塞、落后,甚至原始,原始得如同那盘用旧的石碾。

逢年过节,在我风尘仆仆回到老家又行色匆匆地返回城里的短短几天里,我还能听到质朴淳厚的乡音,喝到浑浊甘甜的米酒。故乡的原始和城市的文明,将我塑造成一个复杂的矛盾体。我无法以现代的理论说服原始,也无法用原始的概念批判现代,更无法将这种原始与现代统一到同一个高度上来。回到故乡,我便是家乡人;走进城市,我俨然是城市人。一切都是那么自然,不需要任何做作。

如今,我已在城市的灯红酒绿中奔波了二十余年。二十多年的风风雨雨中,我以大山的坚韧顽强和城市的世故人心兑现着生命。

从农村到城市的距离看起来是那么遥远,实际于我来说,已不再有任何感情的排斥。鲁中大山褶皱里的家是我的第一故乡,栖身的这座小城无疑在我心中已成为了生命的第二个故乡。第一个故乡养育了我,第二个故乡成熟了我。也许随着世事的沉浮,我还会到另外一些地方去生活,身在哪里,我就会把哪里当作生命的又一个故乡。

故乡是生命里无法诠释的驿站。在生命的旅途中,我们常常从一个驿站走到另一个驿站,每一个驿站都温暖着我们,成长着我们。

而对于我,最温暖梦境的依然是鲁中山区的那个小山村,因为那里有我爱的和爱我的亲人。

夜深人静的时候,正是想家的时候。想家的时候不说话,心里温馨又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