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梦续红楼之溶黛心
518600000098

第98章

黛玉点点头,心里一片祝福。

没了声息,紫鹃再看黛玉,已有了睡意,便为她拉上被子,叹息一声,姑娘才醒,调理了这些日子,睡眠比起从前来,好了许多。

其实紫鹃心中也有疑问,黛玉究竟是何故不省人事,而少王爷水溶为什么安排了迎春关注黛玉的行踪,而他们入王府里,连水溶也是昏迷不醒?

王夫人唯恐黛玉是不祥之人,拖累了宝玉,出言要放弃黛玉。紫鹃趁此安排好诸事,带黛玉出府,被北静王老王妃接到王府。

紫鹃说完贾府诸事,见黛玉已然睡去,自己也睡去。

第二日,黛玉稍有了体力,可以下床缓缓走动,有心叫紫鹃扶她去谢过少王爷,那少王爷水溶却从未露面。黛玉也并不多想,而在冥界的经历,水溶对他的呵护与奋不顾身,让她不知该如何去面对现实中的水溶,她感激水溶的挺身相助,却不知自己该如何报答,她一无所有,这份恩情,只得藏在她心里,因而对水溶的不出现,她反而有些暗自庆幸。不过,早晚要面对的,早晚要相见。

而她的心却如秋风般凄冷。原本对宝玉的情意淡作兄妹之情,心中对他安危牵挂,深情不在,还有恩义在,岂料宝玉滥情,也许她在宝玉心中是最珍爱的,可惜却不是她期待的一生一世一双人;总以为还有一丝亲情可依,却被亲人弃之若敝履,她的心紧紧关闭,一片冰冷。

逸云道长每日除了给黛玉调理身子,便与黛玉谈些药草,逸云道长不由赞赏对黛玉关于花草的认知与见解,暗中掐算,算到黛玉非寻常女子,他与她也是有缘,又见黛玉虽清高,却是虚心诚挚的女子,便不知不觉间教起了黛玉医药,黛玉本就聪明,一一记在心里,只几日,就有些像模像样了。

这一日秋意正浓,放眼望去,天碧云淡,黄叶满地,紫鹃挽着黛玉散步,逸云道长嘱咐黛玉闲时多到院中走动走动,会恢复得快些。

黛玉头一次走到阳光里,玉手遮住阳光。深秋的风起了寒意,不由打了个冷战。刚从生着暖炉、暖融融一片春意的屋内出来,她一时还不能适应。

稍微适应了气温,黛玉展眼望去,好一处幽静的院落,院落不算十分阔大,却是极别致,依自然天成,一山一水都含着韵致。说不出的随意、清雅秀丽,让人如入仙居幻境,如画如诗,顿有忘忧的轻松。

黛玉舒口气,走到水石相映的湖边,抬头看,亭中“雨荷亭”三个字强劲有力之外,却是刚中有柔,柔中带刚,又潇洒飘逸,落着水溶的名字。看这字,想写这字的人,也当是贵而不骄的人品。

黛玉坐下来,出神地看着亭下流水,水绿得见底,轻轻漾着,映出水上人面如芙蓉,清眸流盼,面带着愁思。正是粉面芙蓉羞碧水,半带思忧使人愁。

雪雁手持了件湖兰色斗篷走来,边为黛玉披上,边道:“少王爷刚送来些衣物,说秋天天凉了,要姑娘穿暖些,若有什么需要,他若在,就和他提,若不在就和水棠、印菊他们说一声。”

水棠、印菊是水溶安排照顾黛玉的侍女,二人对黛玉极细心周到。

黛玉回神,回首凝眉,不经意间望去,却见远处一个白影闪了出去。

黛玉轻蹙峨眉,启朱唇,轻声言道:“我们住在王府,本就打扰了人家,哪还能提什么要求。少王爷对我们周到,我们却不能不知深浅。”

她虽然感激水溶相助,却不免感伤自己又是这般寄人篱下,只等身子好了,要辞了他离开才好,到那山水之间,忘却世间纷扰,清清静静度一生。

紫鹃心疼道:“姑娘心里想的什么,紫鹃知道,姑娘这一生,离了家乡,到了外祖母家,主不主,客不客的,查抄时就当姑娘是自家人,其他时就当姑娘是外人,如今离了那里,到王府来,是纯粹的客人,只能尽客人的本份,不能多行一步路,多说一句话,免得被人笑话了去,这是姑娘有教养。可是,姑娘这样压着本性,屈着傲骨,也不是长久之计,姑娘还是放宽心怀,早日养好身子,到时,姑娘去哪里,紫鹃、雪雁跟到哪里,即使过苦日子,也过得舒心。”

黛玉淡然一笑,紫鹃说得有道理,不再作声。如今的黛玉,唯有紫鹃、雪雁、王嫲嫲守在身边,难得紫鹃如此贴心,知心知意知她所想。她需要的不是能对她体贴入微,关怀备至的使女,她需要的是心意相投的姐妹。

良久,黛玉才道:“我也只想念一下外祖母罢了,我还有一点心思,可惜了那屋子的书,我们带不走。”

紫鹃叹一声道:“知道姑娘爱惜那些书,可我们实在带不走了。”

黛玉微微颔首,展开若有若无的笑容道:“我不是在怪你,不过我确实想念我那些书。”

一旁的印菊笑道:“姑娘若想看书,王爷这院子里也有书房,姑娘想看,我带你去,王爷此时不在院子里,姑娘可以随时去看,只是王爷吩咐不要让姑娘劳累到。”

黛玉不由心动,她本嗜书如命,片刻离了书,心里如没着落般空落落。有心想去,以礼而论,只得摇头道:“主人不在,私进书房,只是不妥。”

印菊摆手道:“王爷吩咐过,这院子里的任何角落,姑娘都去得。”

黛玉却是想念那些书籍,想想道:“不如我们先去了,等王爷回来,我再告罪。”

当下请印菊带路,紫鹃扶着黛玉的手,一行人缓缓行至院子尽头,几间宽敞的红木房前。

印菊推开门,黛玉走进去,书香气扑面而来,令人眼前一亮,。这书房比起潇湘馆里黛玉的书房,大了不知多少倍,一架架的书,堆得整齐,看得出主人极爱书籍。

看见满目书本,闻到书香,黛玉心里顿常觉舒畅起来,连日来的忧郁也暂时一扫而空。

黛玉挨架看过去,经、史、诗、词、兵书战策,无所不有,无有不含,黛玉心中感叹,少王爷真正是博学,与他比起来,黛玉觉得自己实在所知甚少。

黛玉称步到古曲架前,随手取了本,回身边走边看,直至触到宽大的紫檀木椅,不知不觉坐下,专心看起来。

正看得入神,却不料听到紫鹃咦了一声道:“这不姑娘绣的那幅翠竹图吗?”

原来紫鹃无事,四下打量,看到正面墙上挂着幅绣图。

紫鹃惊觉打扰了黛玉,忙以手掩口。

印菊笑道:“我们少王爷自得了这幅绣图,宝贝似的挂在这里,只要来了这里,就要打开欣赏欣赏。”

黛玉并未责备紫鹃,顺紫鹃目光看去,见窗旁墙上,挂着一幅绣图,图上覆着素纱,隐隐可见一片挺拔秀丽的竹林,原本坚挺有节的瘦竹,在素纱之下,似雾中掩绿,似含羞的婵娟,正是她绣的那幅翠竹图,她曾送予二舅妈作为贺礼,原来舅舅又送给了他,被他挂在这里。

看来书房的主人十分珍爱这幅绣图,郑重地挂在这里,还遮上青纱,想必是时常在此欣赏。

黛玉一颗冰心一动,原来少王爷水溶也爱竹,少王爷竟喜欢这幅绣图。

“花逞春光,一番雨一番风,催归尘土;竹坚雅操,几朝霜几朝雪,傲就琅矸。”

黛玉凝望这幅绣图,心中便想道:当初她绣的时候,是因她爱竹,喜那竹的君子之德,想着竹的清高,虚心,与竹的气节,一如她自己,如今它竟到了这里,那少王爷平素为人是否也如青竹般挺韧有节?

与他几次相遇之缘,虽相处甚知短,却可看出他是心胸坦荡的谦谦君子,这幅图倒也与他相配。

人不由痴坐下来,想起居住了十来年的潇湘馆,想起潇湘馆窗外风来时如笑声,如呜咽声的竹叶,想着那竹映风窗数阵斜的竹林,想起自己独坐窗前,临风洒泪的日子,想起了相伴自己多年爹爹留给她的书籍,想起窗外念着她诗的鹦鹉,想起母亲留给自己的玉瑶琴。

那瑶琴如今摆在别院的室内,她却没有力气去抚。

想起姐妹们大观园里写诗斗清新,想起外祖母慈心怜爱。

唯独刻意略过了宝玉。

痴痴念念了半晌,黛玉收回目光,看到绣图下,一架太古遗音静静摆在书案旁,不由想起公主水濛的话,水濛极赞水溶亦琴艺超绝,只是无缘听到。

黛玉轻盈盈举步,移步到琴旁,伸纤纤素手,隔着青纱,手抚琴弦,那琴上一尘不染,想必他主人是极珍惜此琴的,黛玉心下想道:平日他也是独坐琴旁,借琴声舒心事?

黛玉心下乃想道:水溶原来也是颇有雅趣的,比起宝玉来强出许多。真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看罢,轻叹一声,走回坐下,自又捧了书,静心来看,看了一阵,方想起紫鹃等枯守在她身旁,便对几人道:“你们且去忙吧,我一人在这里静一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