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梦续红楼之溶黛心
518600000068

第68章

黛玉起身,素手轻抬,接过银票,低眉垂首抽出五十万两,福一礼,贾政伸手虚抚道:“外甥女儿要愧煞舅舅吗?”

黛玉婉转的声音道:“舅舅,这五十万两交与府上,算作是这十来年,黛玉在府里的花费,爹爹当日也嘱咐必要给了的。”

贾政沉吟道:“这怎么说,外甥女儿无依无靠,由舅舅养大本是天经地义的事,自家骨肉怎能在钱上计较?岂不显得生分。”

黛玉轻声道:“还请舅舅收下,全当是维护了玉儿的尊严,玉儿也可安安心心长住下去。”

贾政无奈道:“你这孩子就是刚强,既如此,就交与你舅妈吧。”

黛玉轻移步,来至王夫人面前,递上银票,王夫人伸出手,又放下,犹豫再三,但听贾母发话道:“你就收下吧,不然林丫头心里不舒坦。”

黛玉起步来至贾母身前,取了二十万两放于贾母手上道:“外祖母,这是玉儿的一片孝心,给您奉养天年。”

贾母点头道:“好孩子,我知道你有孝心,外祖母先替你收着,等你出嫁时,我再添些,一并给你作嫁妆。”

黛玉羞涩一笑,全不放在心上。一切做罢,黛玉便把钱票交给紫鹃,自己重归座位。

黛玉坐回贾母身边道:“前些日子我已说过,舅妈交还了林家的财物,从此我潇湘馆的一切用度,就由我自己承担。”

贾母摇头叹道:“你这又何必?外祖母也不是养不起你。”

黛玉轻笑道:“黛玉已经大了,不能让舅舅、舅妈为难。”

贾政不由暗自赞许黛玉明理,又对王夫人道:“钱是还了,还有那些古董玉器的,你打算怎么办?”

王夫人面上为难,真的是无计可施,说道:“那些东西都进了皇宫,我确是不能还了。同原来一样不差的东西这世上也实在找不出来第二样,宫里的东西又不让带出来。”

贾政捻胡须思虑半晌方道:“那也不能就这样罢了。”

转身对贾母道:“母亲,我们不能欠了外甥女儿的,外甥女儿明理,是我们的福气,但我这做舅舅的不能昧着良心。儿子想着不如把省亲园子过到外甥女儿名下,虽抵不上那些珍玩的价值,总算补上些。”

贾母想了想道:“就这么办吧,若娘娘再省亲时,也不差什么,就还在那园子也没什么。”

当下贾母取出大观园的地契,贾政改到林黛玉之名,方舒出一口气。做妥即出府公干,并到府衙办理红契手续。

不提贾政出府公干,却说王夫人是打碎了牙往肚里咽,面上不露,心痛得紧。怎奈贾政不为她作主,心向着他的亲外甥女儿,她只有生气的份儿。再者老太太说的明白,此事若被人拿住把柄,少不得毁了娘娘女儿与老爷的前程。

独坐在那里一语不发的湘云心里却是一乐,如今林姐姐总算是扬眉吐气,还有人敢对林姐姐说三道四,轻视于她?

又坐了阵子,黛玉与湘云方告辞出来,往潇湘錧而来。

湘云笑道:“林姐姐,如今腰杆最硬的是你了,看谁还敢小瞧于你?”

黛玉以指点湘云道:“你呀,我看你是嫌贫爱富,钱物并不能抬高人的身份,一个人的尊严不是别人给的,而是自己给的。若不自重,怎么可能期望别人尊重于你。”

湘云一笑道:“我们知道这个理,有的人不知道,那些势利小人,从来只识衣服、银票,不识人心。”

湘云挽着黛玉,一路说说笑笑走回来。

回潇湘馆,二人斜在竹林之下,摇椅之上,背起古人诗句来,你一句、我一句的说的不亦乐乎,正与不可开交之际,鸳鸯推门进来道:“两位姑娘好兴致,不过却要打断了,老太太叫出门子呢。”

湘云一脸兴奋坐起来问道:“去哪里?”

鸳鸯笑道:“南安王府,南安太妃下贴子请姑娘们到王府一叙。”

原来南安王太妃因着退亲之事,便觉十分歉意,为免两府生了隔阂,便邀贾府女子过府一聚。

湘云笑道:“是她呀,我当然要去,林姐姐换衣服去。”

黛玉侧了侧身子道:“你去吧,我不去,又是梳头,又换衣服,大动干戈的。”

湘云摇着黛玉身子道:“走吧,你不去有什么意思?”

黛玉躲了她的手道:“好了,怕了你了,我去就是了。”

说罢坐起身,下地走到镜前坐好,紫鹃来至黛玉身后,放下黛玉的秀发,梳了莲花髻,系好过腰长发,髻下压上一枝梅花,鬓边插一枝碧玉簪,耳边是玉色水滴,随风轻动;雪雁便展开了玉色暗竹底纹上襦,黛玉轻穿在身上,围上翠罗裙,腰间系上淡绿色玉带。

那边翠缕也为湘云梳了海棠花髻,戴上一朵笑迎春,耳边八宝点缀,摆摇不定,项下金麒麟在阳光下明晃晃,穿上了杏黄色长罗裙,慢转身,裙底飘起。

二女互望,不由怡然一笑,走出院来。

来至贾母上房,探春、惜春已在,探春一身明亮的颜色,惜春却是浅衣淡色。

王夫人也派人去请宝钗,去的人带信回来说,宝姑娘身子不舒服,出不了门,请姑娘们不用等她。

王府已备了车等在门外,黛玉姐妹便举步上车,放下车帘,一路无话,直到王府。

车到了南安王府大门没有停,直接入了南府。

南安王府气派非凡,自是贾府比不了的。府里一派峥嵘景象,粉墙黛瓦,别有洞天。

南安王妃与南安王的女儿等在宽大的会客厅里迎接贾府女子,那厅宽敞敞,明亮亮,镂花木窗,看过去,几件古老的坐地花瓶,几件古器在侧,还觉视野宽阔。

南安王妃已有四月的身孕,还未显怀,脸露温和,沉静安祥。南安郡主萧挽筠笑盈盈看着贾府诸艳,两眼晶莹雪亮,她见过湘云一、两次,对贾府其他女子却是初见,姑娘们相互见过礼,道过寒喧,南安王妃与南安郡主萧挽筠引姐妹们同到王府花园之中。

南安王太妃已等在花园里荷花湖上八角亭里,备好了香茶、水果、点心,见姑娘们缓缓走至眼前,笑请姑娘落坐。

王府王园自然比贾府要大得多,正盛开着秋季常见的桂花、菊花、茶花、百合、黄花槐、秋海棠、月季花,阵阵飘香,秋风习习,扑面微凉,甚是惬意。

南安王妃带着温和的笑意,一脸温柔,笑看着小姑萧挽筠与贾府姑娘们说笑。

南安郡主萧挽筠年纪比惜春还要小上二、三岁,却是淘气得紧,活脱脱湘云当年,南安太妃显然极宠于她,有时薄嗔于她,也是一脸和煦阳光。

大家叙了闲话,那南安太妃稳坐八角亭内,两眼不离黛玉与探春、惜春,说不出的欣赏。

坐了一阵,南安太妃便安排姑娘到湖上泛舟,姑娘们小心上了轻舟,轻舟载着姑娘们飘飘荡荡于碧水间,莺莺娇声笑语不时传来。

那湖里荷叶田田,芙蓉花开在绿水间,姑娘们彩衣鲜艳,衣袂飘飘,便如水上仙子一般,令人悦目。

回到岸上,萧挽筠便嚷着没有尽兴,南安太妃脸现嗔容道:“筠儿,安分些。”转首笑对姐妹道:“你们不用陪着我,自己找乐子去吧,筠儿你陪着姐姐们。”

又对南安王妃道:“你也和她们过去吧,多走动走动。”

南安郡主萧挽筠闻言先一手拉了黛玉,一手拉着湘云,回身对探春、惜春道:“我们去那边看花。”

说着自顾的走在前面,到桂花树下,绕树跑开去。南安太妃端丽和善,微露笑容,却与探春、惜春同行走去。

正是桂花盛开的季节,桂华树上开满黄黄的桂花,入眼一片黄色,微风送香,星星点点的花瓣,似雾飘落。黛玉立于桂花树下,淡绿衣衫,仰头看桂花,伸手接了飘落的桂花,拈于在手内,于俏鼻前轻闻那淡淡的清香,心中一片平静。

南安郡主萧挽筠停步回首,蓦地惊见黛玉便如画中仙子轻落凡尘一般,不由张大小口,喜不自胜,一时兴起,悄声吩咐侍女拿纸笔来。原来她极擅丹青,看到心动的景致,必要画了下来。少顷笔墨备好,便在最近的石桌前铺展开,对着黛玉凝心画起来,不大功夫,桂花树下拈花含笑的黛玉俏生生立于纸上。虽不十分相像,也有五、六分韵致。

黛玉陶醉于花香中,并未注意萧挽筠在做什么,待到看到,她已画完。黛玉恼也不是,怒也不是,跺脚伸手向萧挽筠讨要,萧挽筠偏又不给,萧挽筠扬着画纸跑开,围着树转,黛玉跟了半天,到底黛玉身子弱,只有倚在树上气喘的份儿,而南安郡主太过得意,一不留神,摔个倒仰,赖在地上不起。黛玉心中忍笑,最后还是笑不可支,一旁静立的南安王妃便笑道:“林姑娘,不如你把她的样子画下去,让她自己对着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