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梦续红楼之溶黛心
518600000041

第41章

水溶望着妙玉的背影,想道,这样一个灵秀的女子,却要长伴青灯古佛,一生孤寂,实在可叹,只是似乎她已看透,却是难得,口上道:“我非大悲,也非大悟,更非大笑。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妙玉沉默半晌,点头复道:“冤孽原是自招,也有前世因缘,躲是躲不掉的,灵物也只能镇一时。”

水溶动容问道:“可有解救之道?”

妙玉抬头看佛像道:“施主心已尽到,一切要看事主修行,若是吉人自有天相。我劝施主,你该多担心的是另一人。”

水溶便明白,仍问道:“是一女子?”

话已尽,妙玉点头道:“施主请便吧。”

水溶施佛礼道:“多谢师傅。水溶还有一句,‘镜明而影像千差,心净而神通万应’。”

妙玉低头,挥佛尘道:“送客。”

宝玉见妙玉下了逐客令,悄悄拉了水溶衣襟,与水溶一同告辞,便有小尼送出来。

宝玉走出来,看见园子里的阳光,听庵门关上的声音,方松口气,与水溶往园子外走,道:“终于可以自由了,在她那里,我连大气也不敢出。”

水溶微微一笑道:“宝兄弟,你心不静。”

宝玉一楞,惊讶水溶目光独到,不过如今他早放下了那心思,摇头一笑,又对水溶道:“少王爷,你们打的什么哑谜,我怎么听不明白?”

水溶道:“到明白时自然明白。”

宝玉便不再多问。

水溶这才放心离了贾府,回府于次日远行赴边关巡视。

凤姐劝止了黛玉、湘云、探春,免得她三人怒气之下找宝钗问罪,只图一时痛快,却让玉钏受王夫人的责备。

而水溶因宝玉之事,到栊翠庵请妙玉画道灵符。妙玉前晚占星之时,感到曾预测到的事越来越临近,恰水溶来访庵,便与水溶问禅,各自托了心中之事。水溶放下心来,离开回王府。

却说贾府里,夕阳西下,日近黄昏,人寂园静,贾府映在残阳光晕下,满园秋色说不尽,无限美好。

黛玉、湘云等姐妹们连同凤姐一路逶迤,沿着游廊,同到贾母房里晨昏定省,只见红彤彤的大红灯笼,曲曲折折高挂了满院,喜气扑面。

邢、王二夫人都在屋内,李纨也在一旁侍奉着。姐妹们裙带飘飘一一进来,似有意似无意,目光掠过王夫人,见她面色阴郁沉沉,显然心情欠佳。王夫人听到她姐妹有说有笑进来,微睁目撩开眼看向黛玉、湘云,目光里隐着一丝怨毒,却转瞬即逝,又一副木无表情的样子。

宝钗端坐在贾母下方,怡然大方,安安稳稳,与老太太说着话。

一番礼节过后,姐妹们依次挨着贾母坐下,黛玉与湘云贾母之意,分坐在贾母两旁。

凤姐先与老太太见过礼,与王夫人打过招呼,忙来与邢夫人施礼,见巧姐倚在邢夫人身上,心上一笑。

原来凤姐已有了回邢夫人身边之意,又深知自己一直慢待了婆婆,与婆婆感情疏远,只怕邢夫人一时难以回心转意,要冷待于她。前日她立下心意,牵了女儿巧姐亲自回贾赦院,与邢夫人承色陪笑,却如所料,邢夫人并不理睬她,凤姐少不得跪在邢夫人面前求婆婆接纳于她,纵是邢夫人冷言讥讽,她也忍下了。邢夫人恨恨的,疾言厉色撵她走,在一旁的巧姐儿本来见娘亲伏在地上,心里害怕,又听邢夫人出言声高,早吓得哇哇哭了起来。凤姐跪在地上,抱着巧姐儿落泪。邢夫人看巧姐儿身子软软细嫩,清如水的眼泪一串串,到底心不忍,自己走下座位来,从凤姐手里抱过巧姐儿道:“你回去吧,别吓坏了孩子。等她不哭了,我叫人送过去。明儿你再送她过来,以后由我来看着她,你可听清楚,不是我想看见你,我是怕你把孩子带坏了。”

于是凤姐每日叫巧姐儿过去陪邢夫人,那祖孙二人相处甚欢,巧姐儿也总找奶奶了。

凤姐与婆婆施过礼后,摇着步子到老太太身边,一串笑声道:“老太太,方才我去林妹妹房里,才知道她姐儿几个离了那湖边后,都到了林妹妹那里,商议着要再开诗社呢。”

老太太感兴趣道:“那赶情好,她们也有日子没起兴做诗了,二丫头嫁出去,宝丫头也搬出去,她们就显得冷清了多。这么多日子了,可别让她们闷出病来。你就张罗着,筹划筹划,让她们写写诗,散散心也好。也省得你整日呆在房里躺着不动,赶明儿脑子都生锈了。”

王夫人闻言眼皮一跳,心下暗思:怎么她们姐妹离开湖边后聚在潇湘馆了吗?

黛玉娇俏的面容望向正襟危坐又美丽大方的宝钗道:“宝姐姐,我们议了一下午,还没定下题目、韵脚,等你有空过来,再提几个。”

湘云转身对黛玉接道:“林姐姐,你非这阵子去打扰宝姐姐。宝姐姐现在哪里有空?我们也就是在老太太这里才能见到她,等过了宴会再说吧,”

宝钗听见,不禁想起下午与王夫人说的话,便有些尴尬,余光一扫王夫人,好似王夫人并未在意。再一想既然连探春、惜春都在,自己不好再圆与湘云、黛玉相遇之事,轻了嗓子,堆起笑容来道:“云妹妹说的对,我这两日正忙,不过那点子时间还是有的,你们叫人传个话,或是我们路上遇到,顺便说了也就定下来了。”

正看到王夫人手里加快了捻动念珠,若有所思地撩一眼宝钗。

说话之间,宝玉大步走进来,给老太太请了安,又与王夫人见过礼,转到宝钗身前笑道:“宝姐姐,你们要定什么事?”

宝玉面色自然,装作并不知宝钗曾到他房中之事,心里却对她更加疏离。

而王夫人自宝玉进来,就心弦紧绷,注视着黛玉、湘云的动静,原是宝钗几番言语,让她更防了二女。见黛玉、湘云与老太太说话,只一点头算是与宝玉打招呼,而宝玉走来与宝钗说话,心才一松。

探春笑道:“二哥,我们下午在湖边商议宴会之事,偏你领人进园子,我们就散了,到林姐姐那儿又议开诗社的事。”

宝玉笑道:“还不是北静王少王爷喜欢老爷送去的绣图,特来府里谢过,又想到栊翠庵求一道灵符,以保平安。他和妙玉又说了一通莫名其妙的话,我也不大明白。”

王夫人听罢眼睛闪了闪,看一眼黛玉。

宝钗笑道:“必是他们说什么禅理的话,你听着没趣。”

眼前站着想见又怕见之人,不能不让她想起她与他相近得没有了距离,不由心慌意乱起来。此时宝钗不得不面对宝玉,见宝玉面如满月,面上含笑,一双眼睛晶亮有神,暗告自己切莫乱想,露了心事。她也暗愧那日之事,面上稍带出不自然,再想当时宝玉正睡,并不知情,自己何必不自在,倒让人看出端倪,随即面色平和,一如平日。

宝玉暗佩服宝钗镇静,真如那日伏在他身上的不是她而是别人一般,一晃头摆手道:“管他呢,还是说开诗社的事,林妹妹最爱写诗了,题目拟好了没有,算上我一份。”

凤姐轻轻拍了宝玉的肩笑道:“又来一个凑热闹的。宝兄弟,你的诗也拿不出手,就凑一份子吧,论精巧、新颖,你林妹妹的诗谁也比不上的,干脆就叫林妹妹诗仙算了。”

宝玉笑道:“我看可以。”

贾母一手揽了黛玉,一手揽了湘云笑道:“凤哥儿偏心乱说,宝丫头的诗不比她们几个的强,少在这里老在王卖瓜。”

凤姐笑道:“老祖宗才是偏心,只顾夸宝丫头。”

贾母便一笑,王夫人扯动嘴角,勉强笑出来。

一时之间,晚饭时间已到,丫环、婆子们送进饭菜来。邢、王二夫人、凤姐、李纨布菜摆碗,侍候用饭,姐妹们一一让过,才坐下来静静用餐。

老太太上了年纪,用不多少饭,才吃了几口,执银筷看着一个个如花一般娇的孙辈,心里说不出的欢喜。她七、八十岁的人,期盼的就是儿孙满堂,家人平平安安,和和睦睦之象。儿子贾政又有了升迁之喜,真是锦上添花,喜之不尽。

用过晚饭,贾母便叫众人都散了,自己歇下,养足精神,明天晚宴还要与贵客命妇们会面。

道过别后,黛玉、湘云、探春、惜春各自回院,凤姐送邢夫人过府,才领巧姐回去,宝钗带了香菱与莺儿回薛府。

宝钗三个女子行在通亮却少人迹的院子里,秋风飒飒之中似又听到若有若无的哭泣声,香菱与莺儿对望无语,转眼看宝钗镇定从容,面色不变,可她脚下却加快了步子,二人也加快脚步跟上,进了薛府心才落地。

次日,正是宴请宾客的正日子,一早黛玉、湘云到贾母处请安回来,一路见府里人更加忙碌,薛姨妈带着莺儿与香菱来来往往于大观园与府里之间,把宴会的用品,鸡、鸭、鱼、肉、鲜、果、蔬菜,一应俱全送过来。连王夫人也出了房门,与王熙凤坐在厅里,指挥着下人做事,听着下人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