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明贼
5179400000014

第14章 高阳再挫

李信登上高阳西城门敌楼,只见自西向东一条黑线愈来愈近,仔细看竟是拖家带口的难民,足有千人之数,顿时脸色大变。

“立即阻止他们靠近高阳!”

教谕周瑾站在鲁之藩身侧亦是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他先李信一步到了城楼。周瑾由于轻率令民壮出兵被歼一事曾提出引咎请辞,但高阳正是用人之际,县令又弃官而逃,鲁之藩坚决不同意,孙承宗也主张令其戴罪立功,李信更是从专业角度分析,无论是谁当夜在西门执勤,遇到那种情况一样会下令出城,而鞑子骑兵的战斗力之强悍有目共睹,有了第一次吃亏的教训,由谁指挥都难免吃败仗。

所有人都在为周瑾留在高阳教谕和民壮监军的位置铺设台阶,周瑾坚辞几次之后便同意暂且留任,待高阳战事结束再向朝廷请罪。不过李信的主动示好并没有换来周瑾的回应,相反他对待李信的态度比以往更加恶劣。李信组织难民靠近高阳城的言语立即引来他的斥责:“胡闹!百姓无家可归哪有驱赶的道理!此乃民政,教习请勿越俎代庖!”

李信耐心的解释道:“教谕明察,咱们发现了难民,城外的鞑子也一定发现了他们,城中是否能养活这许多人且不说,一旦开城唯恐鞑子趁乱而入。还有最要命的一点,万一鞑子驱赶难民冲击地雷阵……”

话音未落鲁、周二人骤然色变。鲁之藩此前仅仅是出于担心难民安全的考虑,却没料到李信竟然想的如此深入。细一思量,的确有此种可能……

几个人商量对策的功夫,难民队伍距离高阳城更近了。对面的情况也能瞧的更清楚,但真实情况还是让李信心惊肉跳,在难民队伍后面竟然坠着为数不少的骑兵,更为扎眼的是高高擎起的三角黄龙旗。

“鞑,鞑子……”

鲁之藩也看到了难民队伍后的鞑子骑兵,没想到竟是最坏的情况,鲁之藩只觉得自己如万丈深渊旁一脚踏空,无力感充斥着全身。再看周瑾已经面色如土,显然也乱了方寸。

“李教习,可,可有对策?”

两个人异口同声。李信直咧嘴,他能有什么办法?清军这几日按兵不动,他就已经有了不好的预感,鳌拜这货一定是憋着想主意。答案在此刻揭晓,事实证明日后鳌拜能成为掌控大清朝廷的权臣悍将,绝非浪得虚名,只一招便高下立现。

李信默不作声,鲁之藩双手一摊,周瑾则色急道:“难道就眼睁睁看着我大明百姓被驱赶进地雷阵吗?”

还能怎么办,出城把百姓撵回去吗?这根本就不现实。为今之计只有一个办法还可以一试。李信将城上的民壮都集中到一起,令他们齐声下城外难民喊话,让难民朝两侧跑,西门已经堵死无法打开,可以在北门或者南门进城。

数百人齐声高喝阵势果真不同,声音洪亮而浑厚,可有多少难民百姓能听见,又有多少听见的可以照做就很难说了。上千难民被清军如赶牲口一般撵着,走的稍慢点便被一阵乱箭射死。人们生怕走的慢了丢了性命,是以都不要命的向前冲着,谁都不敢人后,因为落后就等于死。

可百姓们却不知道,冲在最前边也等于死,而且要死的更加惨不忍睹。冲在第一位的壮汉已经可以看清高阳城头站着的人,他们再冲自己大声呼喊,可太紧张了根本就听不清城上在喊些什么,也许是喊自己快些跑,他们好开成放自己进去。脚下加快了步伐,却不料一阵气浪将他掀翻在地,紧接着伴随震耳欲聋的爆炸声是腿部钻心的剧痛。他蒙了,弄不清到底发生了什么,低头看去,却惊恐的发现,自己的双腿已经齐膝断掉,而断掉的哪部分则不翼而飞,只剩下惨白的腿骨支在外边,格外渗人。

从那壮汉开始,爆炸接二连三,越来越多的百姓被炸的血肉模糊。更悲剧的是,百姓们还以为是城上在向他们开炮,咒骂声,惨嚎声不绝于耳。人潮开始退却,鞑子骑兵则搭箭张弓,箭簇暴雨般进人群,便是一群人倒下。大明百姓如潮水撞上堤岸又往高阳城方向卷回。

残酷的事实很快就证明,喊话根本无效,没人能听得见,即使听得见又有谁能跑的了?瞬息间,城下已经成了人间的修罗地狱,李信不忍再看,扭过头去,鞑子何其歹毒竟以无辜的百姓作为他们攻城的踏脚石。战争时代人命贱如蝼蚁,此前仅从书本上看到,如今亲眼所见,切身的感受到这种几乎难以承受的压力让李信如鲠在喉。

城下,屠杀在进行,或许有一半的百姓是被他们亲手一颗颗埋下的地雷所害,但这不是一道非此即彼选择题,可以轻松的做出选择,然后总有一个正确的答案在前边等着。

“典史大人,不如李信带民壮老营出城,能救下一个算一个!”

鲁之藩内心矛盾煎熬,出城营救难民百姓,很可能就会被裹挟进乱民中,没等和鞑子接战就得被百姓冲击乱了阵型,即便可以阵型完整的与鞑子接触,野战之中又有几分把握取胜?可如果不加理会,试问又如何忍心看到人寰惨剧的接连发生?

“李教习可有全身而退的把握?”

鲁之藩不问取胜,只问李信可否保全民壮,是希望他尽量保持克制,不要把辛辛苦苦带出来的民壮毁于一战,这些可都是高阳赖以守城的精锐!李信如何能不明白?

等李信带着民壮老营出城列队之时已经有百姓难民冲破地雷阵抵达城墙下,民壮齐声高喊,让幸存的百姓奔向横队两侧。这回他们总算听的清,也开始往两侧聚集。

民壮老营在城门前半里许的位置列开了三列横队,三门小铁炮被置于木质的炮车之上,推至横队前方,黑洞洞炮口直指前方。张石头手握火枪,双目中喷吐的除了怒火还是怒火,鞑子恶行唤醒了被他压制在内心深处一直不愿面对的回忆,只恨不能立即冲上去与鞑子拼个你死我活。但鞑子骑兵并没有纵马冲阵,而是又朝残余的难民百姓中射了几轮剑雨便缓缓退去。

至此,千余百姓被鞑子用箭雨驱赶为其扫雷,能抵达高阳城下的不过十之二三,这其中又有半数人人带伤。仅仅半个时辰,上至鲁之藩下至普通民壮,几日来由地雷阵所催生出的自信彻底土崩瓦解。

西下的太阳将战场涂的一片血红,苍黄的大地萧瑟一片,枯枝败草间若隐若现着倒毙的尸体,食腐的野鸟盘旋于上空,哑鸣连连。李信带着人将数百尸体草草掩埋,由于担心鞑子偷袭,距离高阳城太远的则只好暂时放在原地,引来了不少野狗野鸟。

临撤入城中的一刻,李信回头看了一眼刚刚清理过的战场。他第一次觉得自己力量的渺小,以一隅抵抗拥有全局优势的鞑子是何等的力不从心,刚刚穿越时爆棚的信心是何等的无知无畏,鳌拜区区千把偏师散骑他们都束手无策,一旦对方大军到来,全力攻城之下又该如何应对?

鳌拜手中捏着一封信,是睿亲王、皇太极亲封的“奉命大将军”多尔衮写给他的亲笔信。信中所言,涉及各种策略与战术都在他意料之中,唯独却提到了一个他从未听说过的人,让他百思不得其解。但很快他便将心思转移到高阳城的城防上,高阳的防守的确严密而周全,拥有很强的防守攻击力,经过第一次汉军旗的攻城试探,他明白自己这几个人绝不适合强攻。

越过边墙进入大明朝腹地这不是第一次,清军一直以来奉行重要关隘强行攻破,弹丸小城则打得下就打,打不下抢一番周遭就撤的战略。不过睿亲王多尔衮这回入塞显然与此前所执行的策略相悖,除了南朝京师几乎每城必克,每克一城则必毁其城,掳其民,如此一来不但汉军旗损失颇大,就连八旗甲兵同样存在不小的伤亡。

再者人畜俘虏队伍越聚越多,他们在后勤安全上投入的兵力愈发多,而应对明军主力时,兵力则越来越少。他对此颇有微词,更对其信中催促自己不惜一切代价攻陷高阳的指令不以为然。

八旗甲兵乃是大清柱石精锐,岂能用于消耗战?即便是汉军旗的使用也不能一味的狂攻猛打。所以,他对高阳一战不克后,采取的策略仅仅是不断骚扰,逮着机会便狠狠咬上一口。今日下午驱赶南人百姓排雷已经让他们自食了自己种下的苦果,想必将沉重打击了南人的守城信心。不过这还不够,他还要落井下石,让这些南人彻底断了守城的念想。

“来人,阿克济阿可以下床了吧,让他带人去烧城西的木料,连带没有完工的城墙,能毁多少便毁多少。今夜星斗满天,不当会再有大雨,告诉他烧不光就别回来见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