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家的故事(之一)
5156200000004

第4章 邓中夏的故事(1)

邓中夏(1894-1933),湖南宜章人。1920年3月发起并参加马克思学说研究会。9月成为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成员。1922年7月,出席中共二大,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8月和10月,先后领导了长辛店铁路工人、开滦煤矿工人大罢工。1923年2月发动并领导了京汉铁路工人二七大罢工。6月在中共三大上当选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1925年3月参加领导上海工人大罢工。6月,领导省港工人大罢工。1927年在中共五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并在八七会议上当选为临时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任中共江苏省委书记。1928年初任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后去苏联参加中共六大,并当选为候补中央委员。撰写了《中国职工运动简史》。1930年7月回国。1933年5月在上海被捕,9月21日在南京牺牲。

创办劳动补习学校邓中夏是在中国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之一。他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目的是为了实践,为了救国。因此,他很重视宣传和组织工人群众。早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他就在李大钊的指导下,创办了长辛店工人劳动补习学校。

那是在1920年。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成立后,李大钊派邓中夏以"提倡平民教育"为名,到长辛店创办劳动补习学校。

邓中夏来到钳工史文彬的家。他已和史文彬交了朋友,便直截了当地提出,想在当地办一所劳动补习学校。

史文彬不明白,问:"办那个干啥?"邓中夏办学校是为了接近工人,以便帮他们组织工会,但一开始工人还没有觉悟,明说了就会把他们吓回去。于是邓中夏说:"现在社会上都在提倡平民教育,工人能认点字,是大有好处的。"史文彬低头想了想,憨厚地说:"认字是好,可眼下什么也没有,厂里再不赞成,可怎么办?"邓中夏见他这样为难,就说:"你先找几个人合计合计,我过几天再来。"两天后,邓中夏又来找史文彬。

史文彬说:"我跟大伙合计了。他们说,这么大的事,光我们几个工人,怕弄不成。"史文彬找来几个热心的工友跟邓中夏一起商量。最后决定,由邓中夏去拜访翻砂厂的工头邓长荣,先取得他的支持。

这天傍晚,邓中夏换了一身比较考究的衣服,来到邓长荣家。

邓长荣四十多岁,天津人,由于在当地有些势力,所以待人很不客气。见到邓中夏,也不让进屋里,站在高台阶上,张口就是:"嘛事儿?"邓中夏取出一封信交给他,回答说:"我是北京大学的,有点事,想求先生帮助。"邓长荣接过信一看,是铁路方面一个上层人物写来的,连忙挤出一脸笑容,点头哈腰地把邓中夏让进堂屋。

宾主落座之后,邓长荣细细地看了看信,说:"哦,您要办平民教育。"邓中夏说:"是的,我们听说先生热心社会事业,因此特来登门拜访,请助一臂之力。"邓长荣撇了撇嘴,说:"一帮穷工人,学习有什么用。"邓中夏忙说:"读书,不单可以使工人增长见识,也可以改造社会风气。目前一些社会热心人士,纷纷赞助此举。如果先生对于此次办学,能够慷慨相助,我们想请先生也当一个发起人。""当发起人?"邓长荣一时想不出这有什么好处。

邓中夏补充说:"我们还准备登报,发启事。""是的,也登报。"邓中夏肯定地说。

邓长荣好虚荣,听到这儿,便咧开大嘴,连连说:"可以,可以,这是个好事。"经过一番努力,劳动补习学校在1921年1月1日正式开学了。

学校设在长辛店大街当铺口胡同的一个四合院里。校内设备比较简陋,只有几十张用募捐来的钱买的木制桌凳。讲台是工人用土坯垒成的。

学校分为日班和夜班两部。日班主要招收工人子女入学,课程和教材与当时的国民小学一样,夜班专收工人。入学者一律免收学费,经济困难者,学校还酌情补助书籍和文具费。

但一开始,来上夜校的工人并不多。有的人勉强来了,听课也不起劲。他们说:"耍手艺的人,学这有什么用?"还有的说:"我也不想往上巴结,费那个事干什么?"积极分子到一些工人家里去动员他们上夜校,他们说:"要给窝窝头,就去。"办呢?邓中夏采用了容易被工人接受的教育方法。

一天,他在夜校给工人们讲了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地主,家里雇了一个长工。这个长工苦了大半辈子,四十几了,才娶了媳妇,生了儿子。儿子长到十二岁,长工回想自己吃了一辈子苦,一个大字不识,就要儿子去念书。这事让地主知道了,他把长工找来,问:"你想让儿子念书?"长工说:"是的,穷人认几个字也好,不念书没记性啊。"地主冷笑起来,说:"穷人有气力不就行了?牛不是不念书吗?牛不认字,不也一样耕田?""听到富人把穷人看成牛马,工人们都激愤起来。回到厂里,一传十,十传百,大家都很气愤。于是许多工人自觉地来上学了。

夜校开设了国文、科学常识、社会常识、工场和铁路知识等课程。教材是教员根据工人的生产和生活实际编写的。教员有共产党员,也有进步学生。他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工人宣传马工人团结起来,就举了一些通俗的例子说明:"一堆沙子是散的,用石灰和水一搀和,就粘在一起了。""五个人团结是只虎,十个人团结像条龙,一百人团结起来,就如比一座泰山,推也推不倒,摇也摇不动。"邓中夏每星期要去夜校讲两次课。在教员们帮助下,工人们迅速提高了觉悟,建立了许多工人小组。

1921年5月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之际,长辛店一千多工人举行了一次中国空前未有的真正的工人群众的示威游行。长辛店工人俱乐部也宣告成立,这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最早建立起来的工会组织之一。

血与火的洗礼1922年5月,邓中夏作为长辛店工人俱乐部的代表,出席了在广州召开的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7月,他到上海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委员。会后,他就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总部主任。

从此,他更忘我地投入工人运动的洪流之中。为了推动北方工人运动的发展,他亲自发动和领导了长辛店工人的八月大罢工。

一天晚上,邓中夏来到长辛店工人俱乐部。

俱乐部的屋里,坐满了穷苦的工人。他们衣衫褴褛,在昏暗的灯光下,显得那么疲惫。

邓中夏向工人们介绍了其他地区工人运动的情况,并让大家提提改善生活的要求。

史文彬首先站起来说:"伙友们!咱们工人是太痛苦了。每天累死累活,得了些什么呢?没的吃,没的穿,连说话的权利都没有。不能再忍气吞声地下去了,咱们得要求过过好的生活。"一位被生活重担压得驼了背的老工人,激动得嘴上的胡须直抖,他颤巍巍地说:"我也不要什么好生活,我也不要吃香的、喝辣的,你看,我一个老翻砂工,一天只挣两毛小洋,一家七八口,够吃不够穿,够穿不够吃,每天能加一毛,我也松口气??"人群里有人喊着:"真活不下去了!"这时,又有一个工人站起来说:"光加钱也不行!一天价顶星星来,顶星星去,孩子长大了,连爹都不认得,要不减少钟点儿,累也得把人累死!"邓中夏也激动地告诉史文彬:"还有什么话,让大家尽量都说说。""唉!"史文彬答应一声,站起身大声地说:"大伙还有什么要求,都站起来说说。"一个小伙子用拳头捶着胸口喊:"加钱不加钱,先不说。我给总管干了半年活,才让我上了工,这会儿两三年了,还是个短牌(即临时工),好歹得给我换个长牌(即正式工)呀!""对,要求换长牌!"人群里有人响应。

工人们争先恐后、七嘴八舌地提出各种要求。邓中夏一边认真地听,一边用笔写着。

一会儿,他把一张纸交给史文彬,说:"你给大伙念念。"史文彬接过纸,站起身,摆摆手,让大家安静下来,开始念:"伙友们,现在我把大伙提的条件,念给大伙听听:第一,要求每人每天加一毛钱;第二,要求短牌换长牌;第三,要求开革五强,把总管郭长泰等五个当头的刷了;第四,要求改八小时工作,一月歇四个礼拜天;第五,工人退休、死亡,子女可以上工;第六,要求厂方给工人盖官房。还有其他要求吗?"这时,门外一个工人大声说:"我让上边刷大伙异口同声地喊:"对!再加一条,俱乐部可以荐人。"这时,邓中夏举起手,大声说:"伙友们,我提议第一条还该加两个字---把"要求每人每天加一毛钱"改成"要求全路每人每天加一毛钱"。天下工人是一家,我们不能光为自个儿,要吃,大家都有得吃。"工人们响应说:"这话对!加上!加上!"一个工人小声对旁边的工友说:"看,人家邓先生心眼儿就是细!""好!"邓中夏接着说:"现在已经有了七条,大伙要没说的,我再添一条:承认俱乐部有代表工人的权利。有了这条,那七条就不会落空了。"工人们用一片掌声表示同意。

一位年老的工人担心地问:"邓先生,咱们工人就凭一个头,一把钻子,又没洋枪,又没大炮,上边要是不答应,怎么办?"邓中夏握紧拳头往下一砸,坚决地说:"不答没有大炮么?可是他们一罢工,资本家就傻眼啦!上边要是不答应,咱们就罢工给他看看!""对!要给就给他个厉害的!"工人们一致赞成。

第二天,大家就把八条要求递了上去。要求递出后,一直不见答复。

这天,俱乐部发出最后通牒,限京汉铁路局局长二十四小时之内答复。

8月23日深夜,邓中夏又来到俱乐部。

为了使罢工取得胜利,邓中夏已经几次召集史文彬等人开会,商量罢工方法和斗争策略。

这时,邓中夏站在工人中,大声地宣布:"伙友们,上边到现在还不答复我们的条件,为了达到我们的要求,明天,我们就要开始大罢工了!"工人们喊着:"罢工!罢工!"等工人们安静下来,邓中夏继续说:"这次罢工,不单是为了我们长辛店三千多工人,更重要的,是为了全京汉路两万多工人的利益。因此,第二天,长辛店三千多铁路工人在工人俱乐部的一声号令下,同时举行大罢工。

尖厉的汽笛声响着,工人们丢下工具,晃动着小旗,涌出了工厂大门。

早已组织好的工人纠察队把所有的电话、电门都卡死了。在重要部位,纠察队都站上了岗,不让一个工头、总管出入。

车站被罢工工人占领。

这时,从远处轰轰隆隆开来了一列火车。

工人们举着旗子,站在铁路两边高喊:"停车!停车!"只见火车毫不减速,飞驰而来。

有人惊慌地喊:"车头上有人拿着枪!"原来,这是一辆军车。

"什么车也不能让他开过长辛店!"史文彬大声命令。

纠察队长扬起胳膊大叫:"冲啊!就是把咱轧成几截,也不能放过它!"身后躺倒了一大片。

面对工人以死相拼的精神,敌人终于退让了。火车缓缓地停住了。

京汉铁路是全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长辛店工人罢工,断绝了南北交通。军阀和官僚极恼怒,调来大批军队,妄图强迫工人复工。但工人们毫不畏惧,表示不接受条件绝不复工。

经过两天两夜的斗争,铁路当局被迫接受了工人俱乐部提出的条件。

长辛店罢工的胜利,鼓舞了全国工人的斗争热情,随后,掀起了全国的罢工运动高潮。

在邓中夏主持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工作期间,我国工人运动出现了第一次高潮。仅在1922年9月至12月间,全国就发生了四十一次罢工,罢工一般都取得了胜利,工会组织得到迅猛发展。

为了把全京汉路的工人联合起来,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决定1923年2月1日在郑州成立京汉铁路总工会。

州。

1月28日,史文彬和几位代表正在住处交谈。

忽然,从外面走进来一个人,神色慌张地对史文彬说:"老史,刚才郑州警察局长黄殿辰到会里来,说吴佩孚有命令:郑州是军事区,禁止开会,要开,必须换别的地方。"代表们都一愣。

有人说:"通知发了,报也登了,代表也到了,怎么改?再说,民国约法有规定,平民有开会的自由。别理他!"有人说:"这简直是捣乱!他耍的是什么花招?"30日,吴佩孚让总工会筹备处派人到洛阳去商议此事,史文彬等五名代表据理力争,吴佩孚仍不同意工人在郑州开会。总工会决定会议如期举行。

2月1日清晨,代表们冲破军警的阻拦,进下午,全副武装的军警包围了代表的住地,封闭郑州分工会,并捣毁了总工会会所。

总工会召开紧急会议,决定2月4日实行全路总同盟罢工。

2月4日上午9点,罢工开始了。长达一千多公里的京汉铁路完全瘫痪。

敌人调来大批军警镇压罢工。

2月6日,敌人捣毁长辛店分工会,逮捕了史文彬等十一人。

7日,包围江岸分工会,开枪扫射工人纠察队,打死打伤多人。共产党员林祥谦、施洋被杀害。同一天,保定、郑州和京汉铁路各车站的罢工工人都遭到敌人的武装镇压。这就是中国革命史上有名的"二七惨案"。

罢工失败后,北洋军阀政府下令封闭设在北京的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总部,通缉邓中夏。

由于环境险恶,邓中夏只能在晚上出去活动。一位同志痛心地说:"我们这回的损失实在太邓中夏说:"是的,我们苦心办起两年的工会,多不容易!但是,也要看到:这次罢工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说明中国的职工运动开辟了一个新的阶段---从改良生活的经济斗争转变到争取自由的政治斗争。共产国际致中国铁路工人书里说得很对:"你们的行动,是已经走到世界无产阶级的队伍里"。我们中国的无产阶级,从今以后就要在世界革命中做一员能征惯战的战将了。"接着,他又沉痛地说:"当然,我们一定要好好接受这次血的教训。我们领导这么大的罢工,还不到五十个党员,看来,党员发展得太慢了。工会组织也不完善。士兵运动没有好好着手。特别是我们有的领导人(指陈独秀),对吴佩孚还存在着不切实际的幻想。"安排好各项善后工作,遵照党的指示,邓中夏于2月底秘密离开北京前往上海。

他身穿一件灰色长袍,拿着一个包裹,化装成商人,绕到丰台车站登上南去的列车。

想到敌人的凶残,想到被捕的战友,他在心中吟诵着:军阀手中铁,工人颈上血,头可断,肢可裂,此志不可灭!组织省港大罢工1925年6月至1927年10月,中国共产党在香港和广州成功地发动了一次大罢工。这次罢工规模大、组织严密、时间长、影响深远,在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这次罢工就是著名的省港大罢工。作为罢工的主要领导人,邓中夏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为了支援上海"五卅"运动,打击五卅惨案的制造者英帝国主义,全国总工会决定发动省港大罢工,并派邓中夏去香港做准备工作。

到达香港的第二天,邓中夏召集党内同志秘密集会。

邓中夏说:"几十年来,我们受着帝国主义的压迫,实在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这次为了向英帝国主义表示最强烈的抗议,为了推动这个革命高潮,全国总工会和广东区委决定:要在香港发动一次全面的大罢工。"当时全香港的共产党员还不到十个人,共青团员也只有十几个人,凭这么薄弱的力量,能不能把香港几十万工人发动起来,大家心里都没有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