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天门传奇
5143200000039

第39章 晒盐

第三十九章晒盐

有了康倩的支持,王冲终于下定决心,准备自己制盐了。在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里,一个人要满足温饱需求,大部分可以靠自己来解决,但唯独盐很难靠自己解决,必须依赖外来的商人供应。

古时交通不便,而盐只有沿海和少数内陆地区的岩盐,虽然产地不多,但盐不但不稀少,而且并不难得。在政府眼里,盐需求量虽然不大,但却绝对不可缺,是专卖牟取暴利暴税最好的商品。通过控制盐运,还能起到控制和镇压的效果。而且盐的生产非常集中,便于垄断管理,只要控制了盐的供应和价格,就可以向所有消费者征收食品消费税,而盐是代价最低的征税手段。

其实盐的成本是很低的,人们买盐的钱绝大部分是交税了。古代的历朝历代都非常倚重于盐税,是政府收入中最大的来源之一。因为管控严格,很难弄到原料,做不开生意。就像毒品那样,在产地很便宜,但是运输到各国需冒很大的危险,人们才不惜以身犯险获取极高的利润。

为了自己的发展,在这个三不管的乱地,王冲准备华丽地转身为私盐贩子。在他的计划中,盐分为两个档次,一个是高档的盐,他准备经过多次过滤后,再用木炭处理,最后结晶,这类盐主要给非常有钱人和有地位的人准备;另外一个就是仅仅通过沙石竹木过滤,再经过晾晒结晶。这两者的最大区别就是高档盐是使用木炭吸附处理过的。

第二天一大早,王冲就带着雷诗雅出发了,他这次准备比较充足,从护卫队调了十几个人搬运东西,而其他人,王冲从内宅找了20多个健壮的仆妇和年经妇女,甚至连申秀英都跟来了。一行人浩浩荡荡,颇为壮观,他们带足了各种装备,木炭、锤子、各种用于过滤的布、盆子等工具,甚至还有一副石碾子和牲口。

走了有一个多小时,王冲他们到了目的地。到了地点,王冲先安排人砍树,搭起个凉棚,作为休息的地方。一些拿工具的人,开始平整土地,把这里变为一块块的平地。

王冲让人把石碾子架好,开始从山崖上用锤子砸盐石,毕竟是盐石,比较松脆,还是比较容易砸下来的。这些盐石随后交给一些拿小锤子的妇女,让她们把它们敲小点,放到石碾子上,等到磨细了之后,再把粉末分装在桶里,装上水,开始搅拌。王冲计算了一下,食盐的溶解度在这个温度下,大约是30多,这些盐石的含量大约是在50%左右,所以他告诉大家每次装粉末的数量,以免浪费。

王冲先做了几桶,单纯用布过滤后,晾晒在石头上;随后他又用沙石过滤了几桶;第三个批次,他用布过滤后,再用木炭过滤,这又作为一个样本。忙活了半天,终于把这几个批次的样品放到那里晾晒了,王冲招呼大家休息下,看着大家乐呵呵的样子,他暗自想,这真是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啊。

大家坐在凉棚下喝着水,吃着东西,护卫队的人开始缠着王冲,让他讲故事。王冲想了一下,可不能再讲那些长篇的了,省得大家没听完,心里老惦记着。这次,他讲的是“聊斋”,这里边都是短篇故事,王冲的恶趣味顿时泛起,讲的都是鬼故事,听得一堆人大白天都开始疑神疑鬼的。在大家不断要求下,他后边只能讲些曲折的爱情故事,这下,让一堆男男女女倒是听得津津有味。

由于王冲要做实验,也不急于一时,他跟着大家边聊天边讲故事,一行人倒也其乐融融,迅速拉近了和大家的关系。

王冲这次采用的是晾晒制盐法,并没有采用蒸煮法。在华夏国,晾晒是从清朝末年才开始推广的,以前大都采用的是蒸煮,相对于蒸煮,虽然晾晒的成本低多了,但古时的海盐晾晒,只能在土地上进行,导致浪费严重,并且品质很低,所以并不流行。按照王冲的计划,下一步,他就准备小规模试制水泥,水泥造出来后,把这里变为一个大盐场,就有了可靠的物质保证,并且蒸煮太浪费资源,这可是在山里啊,搬木材和煤,成本太高了。

时间在大家聊天中不知不觉地过去,到了晌午,边上的人告诉王冲,水份已经蒸发完了,让王冲去看看。到了晾晒盐的地方,王冲看到白花花的一层盐,他到了跟前,仔细比较起这三种办法制作的盐。用木炭过滤后的盐品质最好,颜色几乎和地球时代的盐不分上下,只是粉末稍微大了点。其他两种盐品相也不错,只是比用木炭过滤的稍微差点。

“王冲,这些盐都是极品啊,卖起来应该很值钱的。”申秀英说道。

“是啊,”王冲接话说道,“我在想,既要保证盐的品质,还要降低成本。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要不我们先用布过滤2遍,然后再用沙石过滤,这样的话,布可以随时洗干净继续用,沙石也不用频繁更换。最后嘛,水里的杂质已经很少了,也不会浪费木炭了,我们再用木炭过滤一遍。你觉得怎么样?”申秀英说道。

“可以,这个办法很好。没用的木炭,你们在这里烧水做饭也可以直接用了,还不浪费。”王冲说道。

“那好,我们就按照这种办法来做了,你在一边休息下,我来指挥他们做。”有了申秀英的协助,王冲的工作量一下子小了很多,他最后成了纯粹的监工了。这个时代的人还很纯朴,很少有偷奸耍滑的,王冲也没有了什么事情,只好坐在凉棚下给雷诗雅讲故事,打发时间。

“王冲,你看下这些盐怎么样?这是用新办法制的。”申秀英跑了过来,问道。

“哦,我看下,”王冲接过了盐,用手搓了搓,说道,“不错,非常好,你的这个办法不错,木炭消耗怎么样?”

“木炭基本没怎么用,经过前边几遍过滤,水已经很清澈了,木炭基本吸不到东西。”申秀英说道。

“那就按照这个办法大量开始生产,我们以后家里和大家都用这种上等精盐。不过这个办法要保密,所有今天来的人,除了护卫队的人,你都要注意,防止我们的秘密泄漏出去。”

“你放心,我知道的。不过,现在有个问题。”

“什么问题?”

“那就是晾晒的地方太小了,出不了太多的盐,大家只能在这里干等着,这个问题不好解决。”申秀英说道。

“也是,你有什么办法吗?”王冲问道。

“也没什么好办法,无非就是我们自己架火烧,还有就是扩大晾晒面积,把家里能用的木板什么的,全拉过来,铺上油布,先凑活着用。”

“蒸煮暂时先不考虑,那样太浪费资源了”王冲摇摇头,继续说道,“先考虑第二种办法,你让那些小伙子开始平整土地,我想办法尽快搞出水泥来,把这个地方全打成水泥地面,到时候情况就会好很多。”

“那我就这么安排了,这几天,我就在这里呆着,监督他们干活。”申秀英说道。

“你也不用在这里呆太久,下边还有事情要你安排呢,你注意看下,给你找个副手,平时让他来管,有什么事情了,及时找你报告。还有,你计算下产量,看现在一天,和铺上油布晾晒,大约一天能出产多少盐?”王冲说道。

“现在一天最多一百来斤吧,全部油布木板什么的都用上,我估计一天能出个七八百斤。啊,我们这样一天能挣几十贯钱。”申秀英惊讶地说道。

“这还多?多的还在后边呢。”王冲看了眼申秀英,继续说道,“你等我下,让我计算下。我们这个地方,长大约有200多米,宽也有100多米。”

王冲停在那,拿出笔和纸,开始回忆起自己以前看过的数据,他记得一篇文章上写着一个水的蒸发量计算表,那个数据是按照100平方米的面积,温度大约是15度,风力按照1级,还有好多数据,都取一般情况下的普通值,最后算下来,差不多每小时水的蒸发量是15。6公斤。现在这天气,差不多有30多度,山里的风比较大,应该有个20多公斤没问题吧,那这些地方全部打成水泥地面,一小时,至少可蒸发掉3吨,按照这里的时间换算,一天可以产出十几吨盐,就按十二吨算,这里一斤是600克多点,那就是每天至少产出两万斤食盐。

王冲沉浸在数钱的喜悦之中,假如一天正赚个一千多两银子,那日子就好过多了。他下定决心,回去后就立即投入到制水泥的大业当中去。只有水泥造出来了,制盐的事情才能完美解决掉。

把自己心中的设想告诉给了申秀英。申秀英张着嘴巴,半天没说话,这也太疯狂了吧。不过,王冲可不这样认为,他拉着申秀英,带着雷诗雅,开始规划起这块地方。首先是水的问题,必须把下边的泉眼挖大,保证有足够的出水量,再就是石碾的安防地点,他也做了安排。

等到申秀英明白了自己的计划,王冲计划从村里招人,先平整土地、挖泉眼。至于步骤,王冲分解成5个部分,并画成图纸交给她。虽然前景喜人,但这事也急不得,只能一期一期慢慢来。

随后的工作,更没王冲什么事情了,他也乐得清闲,在一旁研究自己的事情。一晃眼,太阳已经西斜了,王冲让大家加把劲,在晾晒的地方多灌点水,等明天来再处理,随后就带着大家一起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