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把你放在心上
5141600000003

第3章 爱情满天星(3)

短暂的令人眩晕的幸福过后,她开始品味到了一种难以言说的失落,尤其是丈夫常常在外面飞来飞去的时候,一个人呆在那阔大的房间里,那无边的落寞如影相随,挥之不去。

当她跟丈夫谈起心中的感受时,正被轻松的成功鼓荡得居高临下的丈夫,不以为然地冲她挥挥手:“别胡思乱想了,过这样什么都不缺的生活,你还有烦恼,那不是没病找病吗?”

她想说他们的生活的确是缺少一点儿什么,比如夫妻间和谐的沟通已经越来越少,她已感觉到了丈夫身上有不少她陌生的东西,但一看到丈夫那不耐烦的脸色,她把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在丈夫面前,她已习惯了忍让。

似乎一切都那样地自然而然,她丈夫有了外遇,他开始还有所顾忌,在她面前掩饰一下,后来干脆大言不惭地吹嘘自己多么有魅力,让许多女人都心甘情愿地投向他的怀抱。他那张炫耀的嘴脸,在她眼里一下子变得那样地丑陋起来。但她又无可奈何,她悲哀地感到自己已柔弱成了一根依附于他的藤蔓。于是,她的心开始隐隐地疼痛起来,就像当年的头疼,不时地发作,却让无数药物无能为力。她那锦衣玉食的生活,也由此变了味道。

极其偶然地,她得知他已是那个县城一中的有名气的语文老师,有了贤惠的妻子和可爱的女儿。无数次,她默默地面对着连通他的那七位数字,一任青春的往事如潮地涌来,让幸福和伤感一同把自己包裹起来。

犹豫再三,终于在一个寂静的午夜,她颤抖着拿起了话筒。当那熟悉的一声自然而亲切的问候,隔了千山万水传来时,她已泪流满面,几乎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了。

“怎么了?是不是头疼又发作了?我还记得那个偏方,你听着,我慢慢念给你。”他急切的语气中,依然是当年的那份温暖的呵护。

“谢谢你的偏方,有些痛苦,我是能忍住的。”她想说这一回不是头疼,而是无法言说的心痛。

“有些痛苦是不能也不应该忍受的,因为总会找到摆脱的办法,比如某些简单而实用的偏方。”聪颖的他已察觉到她心中藏着的忧郁,委婉地提醒她。

“你说得有道理,可是……”她想说有一种浸润心灵的痛苦,注定要伴随一生了。

“但不管怎样都不应委屈了自己,都要听从心灵的召唤。”他的果决中,透出一种命运在握的自信与从容。

“我还会找到当年好用的偏方吗?”她不禁有些疑虑。

“肯定会的,只要你用心去寻找,总会找到的。我还要告诉你,世间有一剂最好的偏方,其中有一种必不可少的最重要成份,那就是——爱。”他真诚的话语,犹如一缕清风拂过她幽闭的心头,让她有一种肩头被猛击一掌的畅快。

一年后,她一个人去了另外一座城市,开始了另外一种生活。在她简单的行囊里,装着他那天告诉她的那个好用的偏方。尽管她的头疼早已治愈,只是偶尔会心痛,但她还是愿意在心底久久地珍藏那个偏方,珍藏青春岁月中的那份至真至纯的爱。

因为味道鲜美的爱情,再拙劣的手艺,也能烹制出生活的芬芳。

爱情的味道

也许是因为母亲的宠爱,直到大学毕业的二十多年里,她从未自己动手做过饭菜,甚至连煮方便面这样的小事,也是在结婚前夕才偶尔一做的。

恋爱时节,一次夜里和男友看电影回来,已很晚了,大大小小的饭馆都打烊了,这时偏偏两人的肚子同时喊饿了,只得敲开一家小食杂店,拎回一口袋方便面、火腿肠之类的简易食品。

到了男友的单身宿舍,他搬出电炉子,添好水,插上电源,像往常一样,又开始忙着为她做夜宵。也许是受了刚刚看过的电影里那位贤妻良母的感染,她冲动地让男友坐在旁边,让她来为他煮一次面。

男友欣然同意了,看着她笨拙地用小刀切火腿肠,看她手忙脚乱地撕开一袋袋佐料包,用筷子搅动裹着沸汤直往外扑的面条,男友一脸灿烂的笑。

很快,香气散满了小屋里,两碗有些粘成团的面端了上来。虽说火候大了一点儿,面条有点儿煮烂了,但俩人吃得酣畅淋漓,男友好边吃还边啧啧赞叹:“好吃好吃,你煮的比我煮的味道还好。”

“别鼓励我了,恐怕是你今天饿坏了吧?”她嘴上谦虚着,心里却满有成就感。

“不是鼓励,是事实,你煮的面有一种特别的味道,真是好极了,能一辈子吃你做的饭,肯定是幸福的。”男友的赞美恰到好处。说着,他将最后一滴面汤也喝了下去,还一副意犹未尽的样子。

“看来,我还不算笨,将来还能拴住你的胃,也就不怕拴不住你的心了。”她竟有些飘飘然了。

后来,男友变成了丈夫,她竟真的喜欢上了厨房,先是跟母亲学艺,像模像样地鼓捣那些家常便饭,让很少挑剔的丈夫一坐到餐桌前,就像是享受中西大餐那样吃得红光满面。于是,她大受鼓舞,开始向更高的厨艺进军。她开始留意电视上的那档《天天美食》节目,不时地抱着一本菜谱,照着上面介绍的配料和操作程序,像一个小学生似的,认真地学而不厌,直到桌子上摆满了自己劳动的成果,仍兴致不减地跃跃欲试。

她发现,做饭其实是一件快乐无比的事情,终于理解了母亲一辈子扎在厨房里为什么依然满怀欣喜,无怨无悔。当然,给自己心爱的丈夫做饭,是女人最大的快乐了,尤其是听到丈夫那一句句“味道好极了”的夸奖,再看看他那痛快无比的吃相,看着他那日渐鼓起的肚腩,所有烟熏火燎的辛苦顷刻间便消失了,只有由衷的幸福,在心底荡着涟漪。

一日,约了几位知心朋友到家里小聚。丈夫陪着朋友在客厅里海阔天空,她则欣欣然钻进厨房,打开从超市疯狂采购回来的大包小裹,舞动大勺小勺,一番煎炒烹炸,把自己颇受丈夫推崇的几样拿手菜一一做来,将美味大餐大碟小碟地摆满桌子。

朋友们先是惊讶一向喜欢时尚的她居然热爱厨艺,接着便开始对她的手艺评头品足。因为都是特别熟悉的朋友,大家开始还给一些客套的赞美,待酒过两巡,他们一个个便直言不讳地放肆起来,像一群挑剔的批评家,把她近两个小时的劳动成果批得几乎“惨八忍箸”了,若不是丈夫在旁边借着劝酒打圆场,她真要跟他们好好理论一番了。

“这一群不懂美食的家伙,这么有味道的菜,愣是品尝不出来,还自以为是地挑剔呢。也好,多给我留下一点儿,好让我尽情地享用。”送走了朋友们,丈夫安慰有点儿失落的她。

接下来的两天,丈夫津津有味地帮着她消灭了那一大堆的剩菜。

她感动地依偎着丈夫:“以后我要努力,给你做味道更好的。”

“现在,我就已经品尝到了最鲜美的味道。”丈夫满脸的骄傲。

原来,很多时候,味道好极了的,是那烹制者和品味者的相通、相印的心情,跟那饭菜并无过多的关联,就像粗茶淡饭里的爱情,有时远比那山珍海味中的爱情,还要有滋有味。

因为味道鲜美的爱情,再拙劣的手艺,也能烹制出生活的芬芳。

既然爱情和婚姻幸福的内核,只有一个字——爱,那么,爱与爱的组合,就永远是最般配、最幸福、最持久的。

爱与爱的组合是最幸福的

那天,《爱情心理学》选修课上,老师给同学们出了这样一道颇有意味的思考题——

背景材料——有四对未来的婚姻组合:同样才华横溢的高校在读的男女博士;事业有成的男企业家与漂亮、温柔的幼儿园老师,海外归来的合资公司的女强人与精明干练的机关干部,大报社的副总编辑与高中毕业的商场售货员。

思考的问题——他们哪一对的婚姻组合是最般配、最幸福的?

老师的话音刚一落地,课堂上的气氛便立刻活跃起来,同学们不假思索地争抢着各抒己见,有的以“志同道合”为由,赞成博士与博士的组合是其中最般配的,有的以“男才女貌”的传统联姻,倾向企业家与幼儿园教师的组合,有的抛出“强强联合”的新思潮,极力强调女强人与机关干部的搭配最佳,有的则根据“优势互补”的原则,坚持副总编辑和商场售货员的婚姻是最幸福的。为了证明自己所持观点不容置疑的正确,许多同学引经据典地找来许多实例,彼此间展开了激烈的辩驳,你来我往、互不相让地争论不休。一时间,四种组合都赢得了各自热烈的赞同者和激烈的反对者。

标准答案到底是什么呢?无法取得一致意见的同学们安静下来,将渴望的目光投向了始终微笑着一言不发的老师。

“其实,哪一种组合都可能是最般配、最幸福的,哪一种组合都可能是糟糕的。”老师一语平静的回答,不禁让同学们先是一阵惊讶,继而又让大家不由得陷入深深的思索中,有的同学很快悟出了老师话语中的深刻内含,有的同学悟出了一点点,有的则仍心存困惑。

这时,老师做了令同学们信服的诠释——最般配、最幸福的爱情和婚姻组合,与年龄、相貌、学历、社会地位等等外在的东西,的确有着一定的联系,有时甚至有着很重要的联系。然而,影响爱情和婚姻幸福的,最最关键的,却是两个人的心中时时装有纯洁、真挚的爱,是爱与爱的叠加与融合。如果缺乏持久绵长的真爱的滋润,外表看似再般配、再幸福的爱情和婚姻,也只能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生活中,许多被人羡慕和赞叹的爱情和婚姻,实际上并无多少幸福可言,倒是那些不被看好的、似乎很不般配的爱情和婚姻里面,往往藏着许多让人感动的美丽情节。

既然爱情和婚姻幸福的内核,只有一个字——爱,那么,爱与爱的组合,就永远是最般配、最幸福、最持久的。

这世间,只有傻瓜才愿意让爱成为一柄伤及自己又伤及爱人的双刃剑,一个愿意为他人付出真爱的人,首先应该学会爱自己……

爱的伤害

他才华横溢,25岁便拿到了美国名牌大学的博士学位。

他事业成功,轻轻松松地,便当上了某大公司的副总经理。

他一表人材,走上街头,常被人误认作某位正红的电影明星。

毫无疑问,追求他的女孩络绎不绝,其中不乏优秀者,但他一律微笑着拒绝,因为没有一个女孩能够让他心动。

极其偶然的一次西部之行,他在那个著名的贫困县城的招待所,他遇见了那位来自偏远的山村的一位女孩,女孩文静、清纯的举止中,透着一份难以琢磨的美。一见钟情,没有更多的了解,他就那么不可思议地爱上了她。

他在女孩工作的宾馆住了一周,一再向女孩坦陈了与她牵手人生的渴望。面对他如火的热情,女孩倒显得颇为冷静,出身卑微的她在省城读过四年中专,目睹了许多与金钱联系紧密、与心灵相去甚远的爱情,她清楚自己不过是一个县城招待所的服务员,她与他之间的差距显而易见——尽管她也相信有许多与资历、家庭、财富无关的超越世俗的真爱,但她不敢贸然接受他的爱。她读过许多灰姑娘遇到白马王子的美丽爱情故事,但那些毕竟是故事,她不敢相信那样的故事会发生在自己的身上。

没想到,女孩的拒绝,反倒让他变得更加执著起来,他又多次借故到那座县城,到她所在的那家宾馆,为她送花,为她写情诗,为她买漂亮的衣服,浪漫的、现实的、物质的、精神的……种种示爱的方式都用上了,女孩仍未交出小心翼翼呵护的爱情。她心里纳闷:他为什么会爱上她呢?他的爱是不是一时的冲动?他的爱会持久吗……总之,她无法判断他的爱是真是假。

多次遭遇求爱挫折的他,并没有放弃,仍在努力证明自己对女孩的爱真挚得如清风流水,纯洁得白璧无瑕,连他自己都被自己的那份纯情深深感动了。

某日,他又下榻女孩工作的宾馆,向她倾诉自己的心声,女孩有些心动了,但她仍微笑着问了他一句:“我怎么能相信你是真心地爱我呢?”

他认真地:“我可以把整个心都掏出来给你。”

女孩嫣然一笑:“我的一个姐姐就因为相信这样的誓言,有了至今仍无法摆脱的不幸婚姻。”

“但我说的是每个字都是真的,我可以证明给你。”他扔下这句话,抑郁地回到了自己的房间。

突然间,女孩感觉自己可能误解了他,有点儿懊悔自己的话伤害了他,她想向他道歉。这时,正好有投宿的客人,她忙前忙后地去接待。

晚餐时间过去很久了,仍未见他出来,她便有些愧疚地去扣他的房门。往常只要她轻轻一扣门,他准会满面春风地出来迎接她。这一回,任她一遍遍报着名字,急促、用力地扣门,他仍没有回应。她预感到某种不妙,忙掏出钥匙,推开门,她惊呼了一声,便昏了过去——他正倒在血泊中,身边是他蘸着鲜血给她留下的殷红的情书……

没错,他选择了割腕这种自戕的方式,表白了对她的忠贞之爱。

此后,她陷入了深深的懊悔、遗憾、自责中,精神几乎完全崩溃了。很快,她便离开了那个让父老乡亲们羡慕的好单位,悄然来到了一座寺庙。寺庙长老听完她一泣三叹的哭诉,平静地安慰她:“孩子,那不是你的过错,你不必为那样不负责任的男人伤心。”

她非常生气:“长老,您怎么能亵渎他的真爱呢?”

长老阅尽沧桑的目光里透着从容:“如果他真的爱你,他就不该给你留下一生的痛苦。一个连自己最宝贵的生命都不懂得爱惜的人,怎么能将一生托付给他呢?与其说他给了你爱,不如说他给了你爱的伤害。”

“可是……”她想说如果不是因为自己的猜疑,就不会有那样结局了。

长老止住她:“这世间,只有傻瓜才愿意让爱成为一柄伤及自己又伤及爱人的双刃剑,一个愿意为他人付出真爱的人,首先应该学会爱自己……”

是的,应该先学会爱自己,然后才能好好地爱别人。渐渐地领悟了爱的真谛的女孩,终于走出了痛苦的泥淖,又开始了振作的人生。

爱的美好与绚丽,需要心灵深处源源不断奔涌真爱,更需要懂得用爱的智慧,握好真爱之刀,悉心地一点一滴地削出精美、芬芳的爱。

真爱如刀

某日,随手翻阅一本女性杂志,目光被这样一个调查吸引住了请用最贴切的比喻,形容一下你心目中的真爱。

真爱像什么呢?我的思绪开始飘动,像水,像花,像钻石,像琉璃……无数个答案跳跃而来,似乎都很贴切,似乎又都有些缺憾。后来,我又问过许多人,搜集到的比喻五花八门,虽说大多新颖别致,却没有一个让我击掌叫绝的,直到遇到朋友亚宁。

亚宁是一个很优秀的脑外科医生,他平素不善言表,说一句话似乎都要经过严格的推敲,严谨得无懈可击。那天,他刚刚做完一个高难度的手术,听了我的那个问题,他又拿出了一贯的认真,蹙眉沉思了一会儿,然后掷地有声道:“真爱如刀,对,真爱就像刀一样。”

“真爱怎么会像刀呢?”是不是他握手术刀握出了职业习惯?

面对我一脸的困惑,亚宁给我讲了下面这个故事有这样一对老夫妻,他们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在婚后的50年里,他们似乎一直没有停息过争吵,有时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也要吵得拍桌子、摔东西,分居数日,互不理睬,婚姻一度亮起红灯。然而,年近八旬时,妻子突然病瘫在床上后,做丈夫的竟出奇地变了好脾气,习惯的大嗓门变得细声细语起来,妻子身上原来不能忍受的毛病,也视而不见了。妻子也不再挑剔丈夫,看他笨手笨脚地做什么都很顺眼了。耳闻目睹两位老人那种种相亲相爱的感人细节,许多人都羡慕不已。

亚宁曾问老头:“怎么到了老年,才开始恩爱起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