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山东威海海滨北路。《法制晚报》记者逢甲子两度轮回,一睹“定远”的陨没与重生,感应甲午亡魂的铮铮铁骨与叹息。距“定远舰”景区尚有1500米,即能望见停泊在码头的巨舰,首位两根黄色桅杆直刺苍穹,彩色旗幡随海风飘摆不定。越往前走,巨舰越显巍峨、敦实。
这便是定远舰的复制舰。
而回眸,不只是为了铭记。
重生
“复制”武器 再现当年勇
“眼前的‘定远’号纪念舰是目前国内的第一艘纪念舰。定远舰诞生于19世纪后期的洋务运动,清政府用150万两白银在德国建造,被称为亚洲第一巨舰。舰长94.5米、宽18米……”通过悬于腰间的扩音器,讲解员开始带领游客登舰游览。
作为战舰,定远舰的武器都位于甲板之上的三层。游客们迫不及待地爬了上去。
登上武器层,首先看到的是4门75毫米口径的克虏伯舢板炮,船身两侧各两门,成矩形分布。这种火炮主要供海军陆战队上岸后使用,也可临时布置在舰上的适当位置。
沿舢板炮看向船尾方向,是舰上射程最远的克虏伯150毫米口径火炮。定远舰首尾各装备有一门。大炮有效射程1.1万米,被安在一个可以转动的封闭炮塔内,火炮的转动、弹药装填完全依靠12名水兵完成。
值得一提的是,黄海海战中,定远舰尾炮的弹片,击中了日本赤诚舰舰长长坂元八郎太头部,使其当场毙命。
游客跃跃欲试 转动舵轮却纹丝未动
从船尾沿甲板往前,在头顶上方悬挂着两艘小艇。
其中一艘红黑相间的是交通艇,艇上装有烧煤的锅炉,因而涂成耐脏的黑色。底部的红色则是船底防锈漆的颜色。另一艘是白色救生舢板,没有动力,可搭载15名水手。
在交通艇往前,头顶即出现一座4平方米左右的露天指挥台,上面装有辨别方向的罗经、传话筒等设备。1895年2月5日凌晨,日本鱼雷艇发动偷袭,外籍顾问戴乐尔就在这里目睹了“定远”被鱼雷击中的全程。
继续向船头行进,即能看到与指挥台配合使用的备用人力舵轮组——3个被串在一起的直径1.9米的轮盘。
“它的作用,是在军舰上的水压舵轮失效后,由6名强壮的水兵分列两旁转动人力舵轮,从而来扳动水底巨大的舵叶操纵军舰。”讲解员说到这里,不少游客都上前试图转动舵轮,却纹丝未动。
舵轮前方,是黑色的37毫米口径的哈乞开斯五管速射炮。这种射程2778米、射速每分60发的武器需要3个人操作:一人摇动把手,一人装填炮弹,第三人射击。
有游客饶有兴致地用肩膀顶住速射炮后面的木制炮托,指扣扳机,朝着大海的方向做瞄准射击状。
继续向船头行进,登上一架短梯,出现一个长廊般的甲板层,便是军舰上的指挥所——飞桥。
“甲午海战中,提督丁汝昌就是在飞桥指挥作战而身负重伤的。”讲解员向游客介绍。
站在飞桥向两侧张望,左右两侧各一块圆形炮塔下,分别伸出两杆车轮般口径的炮管。这就是定远舰的4门主炮,在军舰两侧成斜对角布局。大炮可以240度旋转,射程7800米。而操作4门炮,共需128人。
沿飞桥继续向前,即是与尾炮一样的克虏伯炮。
揭秘
重建去掉奢侈感 “别冲淡教育意义”
复制定远舰,其实源于偶然。
据定远舰景区所属的北洋水师旅游公司副总经理李松介绍,威海市发改委原副主任钟云飞,偶然看到一篇有关打捞定远舰的报道,获悉定远舰因被日本拆解运回,已无打捞可能,于是策划了复制方案,上报威海市。
威海市对此批复:“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于是威海港务局(后改为威海港集团)投资5000万元,接过了该项目。
复制舰于2003年年底开建,一年后船体合拢,又用了半年来制作船体的细节和各式火炮的设计。2005年4月底,定远舰景区开业。
“造船之前,我们就按照每门火炮的大小、位置等问题进行了论证。也曾想给船加上动力设备,但是很快就否掉了,因为这么大的船,让游客上去玩感觉太奢侈,另外也会冲淡教育意义。”李松说,复制定远舰最初只想单纯作为一个博物馆性质的战舰,但考虑到后期的维护支出,在当时威海旅游业的带动下,便转型成了景区。
在复制定远舰之前,威海港务局将“靖远”“致远”等8大远字号的北洋军舰都进行了商标注册,试图将北洋水师整个舰队全部复制出来,但项目并未获批。
屈辱
船舱列甲午历史 优越感瞬间化为耻辱
甲板上的枪炮让人啧啧称赞,但船舱内的展厅却让人心情沉重。
“定远舰作为中国海军实力的象征……激扬了民族尊严,为中国航海史和海军史写下了光辉的篇章。”站在展厅内定远舰一个木制模型前,讲解员介绍说。但话锋一转,讲解员直接切入甲午战争后,日军对北洋海军军舰破坏性打捞和拆解。
从日本香川县知事小野隆助以两万多日元购买了定远舰残骸,修建“定远”馆,到定远舰管带刘步蟾的办公桌被截去桌腿,成为日本光明禅寺盛放捐款箱的供桌;从定远舰舵轮被日军改成舵轮咖啡桌,到日本神奈川小田原高中内用于上下课响铃的定远舰船钟。
泱泱大国的优越感,瞬间坠入战败国的屈辱回忆,在场游客无不收敛起先前的笑容,面色凝重。讲解员接着说道:“这些物品在日本的存在,成为国人耻辱的象征,也是日本侵华的有力罪证。”
“对,就是!”游客中有人小声说了一句。
紧跟着,讲解员带领游客参观了定远舰军官生活舱,并讲解了定远舰官兵编制、待遇和生活情况。
对于甲午战败,讲解员也在之后的展厅中进行了讲解分析。
“北洋海军成军后,慈禧太后为了庆祝六十大寿,不惜挪用大量海军经费修建颐和园,致使北洋海军建设趋于停滞。从1891年开始,户部下令停止一切进口军火活动,北洋海军没有再能增添任何新式舰船、火炮。而这一时期,世界舰船发展日新月异。”
“而日本以天皇为首举国捐款,扩充海军。到甲午战前,拥有舰船50多艘,实力已在中国之上。为了对付定远舰,日本专门设计了的桥立、严岛、松岛三艘新式舰船。”
讲完这些,许多游客都在一块“甲午战争前的北洋海军”的展板前驻足、阅读。
展板上写着:“北洋海军曾计划添配18门120毫米口径速射炮和更换3门105毫米口径炮,需用银60万都难以筹措……”
讲解员避提定远残骸 免得游客“失控”
“很多人听到定远舰的造价是150万两白银,而当时一个普通家庭年生活费只要2两银子时,非常震惊。”见惯游客在定远舰景区游览各种反应的实习讲解员张华伟介绍,在讲到甲午战争时,游客的表情都比较阴沉,在昏暗的展厅里,能看到他们眼角的泪光。
据讲解员王晓洁介绍,当她讲到丁汝昌下令撞击日舰的时候,有游客当场落泪。但在一次带高中毕业生的旅游团时,也有女生在听到丁汝昌时激动地说:“终于看到我的男神了。”
对于定远舰残骸被送运日本这段历史,为不影响游客情绪,王晓洁表示自己一般不会讲太多,但偶尔也会遇上爆粗口的游客。
“但所有人最后看到辽宁号航母都是兴奋的,感叹中国的进步。”张华伟说,他们的工作是通过历史来警醒世人,比其他单纯售卖快乐的游乐景区多了一层责任。
铭记
“辽宁”号入驻 提升士气强我海防
对于定远舰的下落,讲解员也特有交代:“日军海陆合围刘公岛后,曾夜派鱼雷艇偷袭并击中‘定远舰’,为防止军舰落入敌手,提督下令将‘定远舰’自行炸毁,当晚管带刘步蟾也自杀殉国,履行了生前所立‘苟丧舰,必自裁’的誓言,年仅43岁。”
在甲午战争讲解结束时,讲解员也说出了重建“定远”号的意义所在。
“我们建造了这艘“定远”号纪念舰,为的是警示后人——铭记历史、强我海防、兴我海权。”
定远舰纪念舰位于船首的船舱下,设有忠烈祠。正中的排位上,供奉着237名海军将士。牌位上方,立有一块横匾,上写“碧血千秋”四个金字。
游览渐近尾声,游客顺着讲解员的指引,进入现代海军展厅。跨进展厅,首先看见的则是左侧墙上我国海军五大兵种展示,右手边是按照1:50比例制作的136“杭州”号导弹驱逐舰模型。展厅尽头,则是一架长约6米的“辽宁”号航母模型。
“这是为了提升游客士气,虽然当年落后挨打,但是现在我们的力量还是有了长足发展。”李松说。游客们显然对航母展现出极大兴趣,几个孩子趴在航母橱窗许久,在讲解员的一再提醒下才离开展厅。
如今,定远舰景区每年都吸引着数十万的游客,在游客量最高的2010年,达84万人次。电影《甲午大海战》和《举起手来2》均有在景区的拍摄场景。
在威海,定远舰复制舰的教育意义更甚。每逢甲午战争周年、纪念日,定远舰景区会联系当地部分学校进行讲座。当地媒体每年也都会组织千人左右的“小记者”团,来景区聆听专家学者讲述有关定远舰的历史。
而当地多所高校与景区签订协议,开展各式教育活动。部分机关党委,也在景区举行入党宣誓仪式。
据山东大学(威海)马克思主义教学部主任吴文新介绍,对于全校大一必修课《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都会利用两个课时,带领学生去定远舰复制舰参观并写成考察报告。
这意味着,山东大学(威海)的每名大学生,都会接触到定远舰背后沉重的历史。
曾经的“定远”虽已沉没,但记忆并未远走。它仍将激励后人,驾驶新的“定远”,劈波斩浪,护我海疆。
重塑定远舰 奉祭水师魂
警钟长鸣——定远舰“重生”,还原的不仅仅是当年的风采。
出自德国的定远舰,百年前,“受弹百余而不沉”,威震敌胆。而百年后,“复制”定远舰启示珍视和平。2009年,德国多特蒙德LWL工业博物馆首席馆长埃克哈德·辛克尔博士来华,随行赠送了1883年德国海军部绘制的定远舰图纸复制件,又打开了一扇借以深入研究“定远”的窗口。
接受《法制晚报》记者专访时,辛克尔博士称,“亚洲第一巨舰”重建象征着更多:骄傲与悲伤,恐惧和希望。
FW:您是如何获得定远舰的图纸的,能讲讲这其中的故事吗?
ES:关于定远舰原图纸“重新发现”的故事可以追溯到15年前,可以说定远舰与我的工作息息相关。作为LWL工业博物馆首席馆长,在对全球升船机发展的科学研究中,我“遇到”一个名为鲁道夫·哈格的人。1892年,普鲁士工程部派遣他去调查垂直升船机的概念。因为在19世纪末建造一种新型的大型升船机是一大挑战。这将成为德国土木工程高标准的优秀里程碑。所以,公共工程部寻找创造这一里程碑意义的,具有高声望的土木工程师,鲁道夫·哈格就是其中之一。
从某种程度来说,历史研究能够成为一种激情。我的激情就在于找到那些“无名英雄”的光芒,而土木工程师鲁道夫·哈格就是其中之一。而谁是鲁道夫·哈格(1833-1909)?知道他的人少之又少,他没有房产留下来。所以对于他的历史科学研究从某种程度上像是一种“侦探”的工作。我搜寻档案馆和博物馆以便能够找到更多关于哈格工作以及他妻子更多的信息。我和我的同事一起探讨,希望能够搜寻到一切可能的蛛丝马迹,努力还原哈格的造船传奇。
鲁道夫·哈格1833年生于波罗的海岸附近的沃尔加斯特小镇。他最初的教育是学习成为一个传统的造船匠。在当时,船还是由木头制造,铁造的船在当时的德国还未出现。在学习之后,他来到英国访问了伦敦、利物浦和格拉斯哥的大船厂。看到眼前由钢铁打造的大船,感到无比的震撼。因此,英国的造船工业成为了哈格的“老师”。在回到德国之后,他获得了参与到位于什切青镇(当时位于德国,该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划归波兰)造船厂的发展工作。而大型的英国船厂成为了他们发展的模板。
随后,1856年,伏尔铿造船厂(The Vulcan ship)诞生了。当时的威廉四世国王亲自签署了成立文件。而18年后,首艘由钢铁打造的“战舰”在德国造船厂正式启航。
不妨让我这样来描述。哈格本身非常清楚自己非同寻常的一生。无论何时他谈论德国造船业的历史,他同时提及的是他的人生。哈格是推动德国造船业的引擎之一,也是主要的推动者。造船业对于德国经济越来越重要,也因此让德国享有与英国和法国一样的国际声誉。
在上述的这些“历史踪迹”中,有一天在翻阅历史资料时,我“偶遇”了定远舰的简单草图。这些草图是哈格1896年在德国定远舰上做的研究。该船由德国打造并出口到中国。我对此产生了很大的好奇。不久我就对定远舰的造船计划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我进一步搜寻关于定远舰造船计划的资料。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我在汉堡的国际海洋博物馆找到了两张定远舰的原图纸。当然,我在汉堡的同事给予了非常大的帮助。他们提供给我复印件,随后,允许我将这些复印件作为礼物带到了中国威海。
FW:您当时是如何得知中国正在重建定远舰的?
ES: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让我有机会搜寻到新的信息,但是很不幸的是,我无法阅读中文。而这时,在德国的中国留学生在语言上给我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2009年,我在网上看到了威海重建定远舰的消息,感到非常意外和兴奋。在这世界上,还有谁和我一样对定远舰有这样浓厚的兴趣呢?我对此感到好奇。此外,我也想知道他们重建定远舰的原因。
尽管当时很多信息能够在网上找到,甚至能够在视频网站Youtube上观看到影片,但这些信息需要判断而且其可靠性和传递信息的目的性也值得怀疑。而对于作为历史学家的我来说,最重要的信息来源是档案馆和博物馆。而最好的“改善知识”的做法就是知识的“国际交流”。
因此,看到定远舰在中国重建,我感到非常兴奋。
FW:中德间都买卖了哪些舰船?
ES:1881年12月28日,当时的中国驻德国公使李凤苞参与了在什切青举办的定远舰启动仪式。当时来自中国的政客和专家都对这艘舰艇感到非常的满意。而且李凤苞和其继任者随后从德国火神船厂预订了更多的战舰。从1881到1887年间,德国伏尔铿(Vulcan)造船厂向中国交付的船只如下:
重型战舰:定远,镇远
轻型战舰:经远,来远,济远
13艘鱼雷艇
1艘蒸汽式挖泥船
1艘小型蒸汽游艇
FW:在您对定远舰的研究中,中德关系有什么让您印象深刻的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