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世界历史很有趣:袁腾飞讲日本史
5138000000014

第14章 源平两家结梁子(1)

处决老爹不手软

保元之乱虽然是后白河和崇德俩人争夺皇位之战,但是天皇家都是文人,手里没有兵,平时腰里插的是扇子,而不是刀剑,交战双方依靠的都是忠于自己的一批武士。

崇德一方依靠的武士主要是源氏的一支。这支源氏的祖先是日本第五十六代清和天皇。也就是从清和天皇开始,日本皇室男子的名字后面大都有个“仁”字。这种命名方法,从9世纪到现在,将近一千二百多年,还在沿用。

源氏当年的首领是老将源为义,源为义虽然年岁已高,但是他的下一代,年轻的源家将个个勇武超群,忠义无双。源为义的第八子源义朝,因为曾深受鸟羽上皇赏赐之恩,所以没有追随父亲在崇德一方,而是投到后白河一方。

双方对阵前夕,崇德阵营里的源为义的儿子、源义朝的哥哥源为朝,久经战阵,他分析一旦打起来,后白河肯定是起用自己的弟弟源义朝做主帅,而源义朝必然会采取夜袭的战术,因此建议先下手为强,出兵夜袭。话音刚落,就被左大臣藤原赖长给否了。藤原赖长说:“现在是两位天子争天下,应该用堂堂之阵,正正之旗,堂堂正正地见个高下,哪能半夜偷偷摸摸地去讨便宜呢,咱又不是贼,天子之争,得有天子样。”迂腐书生的一段话断送了良机,这哥们儿整个就一个日本版“宋襄公”。

事实的发展果然不出源为朝所料,源义朝被后白河起用为帅之后,果断地采取了夜袭战略。趁月黑风高,三路人马直扑崇德驻扎的宫殿,顺风纵火。源家将虽然拼死抵抗,但是崇德没见过这阵势,吓得手忙脚乱,慌了阵脚,以致全军溃散。

藤原赖长被流箭所伤,落荒而走,其他人纷纷投降。支持崇德的源家将,一家七武士都被斩首了,连老将源为义也被自己的亲生儿子源义朝亲手处决了。看来日本武士没有什么父子亲情,眼里只有权力地位。

平定保元之乱,立首功的还是源家,相当于源家父子兄弟内斗。当时以平清盛为首的平家武士也出了力,但功劳远远不及源义朝。

保元之乱以后,武士的气焰就越发嚣张了,文官越来越靠边站了。在武力能决定一切的时候,耍嘴的当然干不过耍刀的,连天皇都少不了要武士们的支持。

日本开始重武轻文,逐渐进入武家时代。此后一直到明治维新,将近七百多年的时间,日本武人掌握国家政权,国家大政方针都是武人说了算。

被宠臣连着扇嘴巴

保元之乱后,后白河天皇的位子算是坐稳了。坐了几年,他觉得天皇的权力受到摄政关白和武士的制约,不能算是治天之君,不如像自己的曾祖白河天皇那样做上皇,真正地掌握权力。于是,他让位给自己的儿子二条天皇,退位做了上皇。

后白河上皇最宠爱两位大臣,一位叫信西,一位叫信赖,但这两个人不和。信西一介翩翩文士,满腹经纶,王佐之才。相比之下,信赖有点儿心浮气躁。信赖一心想当近卫大将,却被信西力谏阻止,没能当上,从此信赖更是恨得牙根痒痒,图谋除掉信西。

信赖选中了对信西最不满的源义朝。源义朝在平定保元之乱中,论战功应该是第一,但是因为源家跟摄政藤原氏关系很深,而信西为了打击藤原家的气焰,故意压低源家,只给了源义朝一个从五位下左马头的官职。这个官很低,相当于弼马温。而平清盛论平乱之功远不及源义朝,封的官却比源义朝大,确实有点儿不公正。

源义朝为了巴结信西,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信西的儿子,但信西说文官之子不娶武士之女,拒绝了这门亲事。然而信西说归说,做归做,很快让儿子娶了同样是武士的平清盛的女儿,等于扇了源义朝一个大嘴巴子。

源义朝堂堂武士,经此连番侮辱,哪能忍得下去?恰好信赖来勾搭源义朝,俩人一拍即合。俩人考虑到此时平家势力已经很大,忌惮如果发动政变除掉信西,平家不好对付,只好暂时隐忍不发,静候佳机。

平治元年(1159年),平清盛带着一家五十多口到熊野去参拜神社。源义朝和信赖等得花儿都谢了,哪里肯放过这么好的机会,马上率兵发动政变,除掉了信西。

信赖俨然觉得自己是清君侧的功臣,自封为大臣大将,任命源义朝为从四位播磨太守,源义朝的儿子源赖朝为右兵卫佐,源氏一门个个加官晋爵。日本史称此次政变为“平治之乱”。

别看不起初中生

事变爆发的第二天,还在赶赴熊野途中的平清盛父子接到了京都使者的急报。

平清盛大惊失色,他原本打算到了熊野之后再做打算,但是长子平重盛才识不凡,力劝父亲说:“武臣的职责在赴天子之急,应该立刻赴难,不要赶着去熊野了。”好在这帮人都是武士,日常携带的行李里面就有盔甲兵器。于是披挂整齐,拨转马头,回到京城三下五除二,果断地平定了信赖之乱。

信赖被活捉之后,听说上皇在仁和寺,就赶去想祈求上皇的宽免。但是二条天皇不答应,平清盛更是不答应,首恶必办,胁从可以不究。这时候武臣的一句话,分量相当重,信赖就被兵士拖出去宰了。

源家将在保元、平治两次战乱中几乎全军覆没。保元之乱就是源家将互相残杀,到平治之乱,更是平家打败了源家。源家主帅源义朝出逃,一路之上不断地遭到通缉和拦阻,最后被部下杀害,首级送到京师。

长子源义平本来已经逃脱,听到老父被害的消息,哀痛欲绝,乔装改扮,潜回京都,到了平家居住的六波罗附近,准备刺杀平清盛,为父报仇。结果被发觉了,父仇未报,自己先身首异处了。

源赖朝被俘的时候只有十三岁,眉清目秀,气宇不凡,押到平清盛面前的时候,毫无惧色。平清盛下令把源赖朝处死。也是源赖朝命不该绝,平清盛的继母——出家的池禅尼一见源赖朝,心生怜悯,就跟平清盛讲,源赖朝的长相很像你夭折的弟弟,你看在我的面上,饶他一命,别杀他了。

平清盛一看,继母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给源赖朝求情,不好意思再说啥了,觉得源赖朝不过初中生的年纪,也翻不起什么大浪,就同意把源赖朝由死刑改为流放。这样一来,源赖朝捡了一条命。平清盛放虎归山,再要擒虎,可就难了。

平清盛绝对没有想到自己当年一念之仁,留下的阶下囚日后竟能成为平家灭亡的掘墓人。二十二年之后,当平清盛得知源赖朝举兵反叛、攻打平家时,后悔不已。平清盛死的时候,唯一遗嘱就是斩下源赖朝之头,到我的坟前祭奠我。

当然这是后话了。当年四十三岁的平清盛放了十三岁的源赖朝一马,从此改写了日本历史。

也是白河留的种

保元、平治之乱后,源家将基本上被打垮了,身为武家的平家一家独大,再无敌手了。

当时的后白河上皇,自从信西、信赖两位谋臣互相争斗,致使信西被杀、信赖被斩首,身边也缺乏能人辅佐。此时的二条天皇羽翼越来越丰满,要从上皇手中分权。

后白河上皇觉得儿子不听话,越来越难对付,身边急需一个辅佐的人,只能重用平清盛。平治之乱被平定后十个月,平清盛就被起用为正三位参议。在等级森严的日本,做官要当到三位以上才算是公卿,三位以下只能算是中层贵族,不算公卿。

平清盛以武家身份做到参议,这是空前的创举。在此之前,武将地位很低,主要担任天皇和朝廷要员的警卫职责,连升殿的资格都很少有,不能上殿朝见天皇,更别说位列公卿。

平清盛做了公卿之后是要武力有武力,要官职有官职,根本就没人管制他。再往后,他更是以火箭速度升官,做了参议还兼任检非违使,这个官职权力很大,相当于纪委,他可以利用职权,把异己一网打尽。后来,他又升任中纳言、大纳言、兵部卿、内大臣,然后直接跳过了左右大臣,升到了人臣的顶峰——太政大臣。

平清盛从平治元年出任参议到位极人臣,不过短短八年,五十岁就做了太政大臣。平清盛官运亨通的原因,一个是他很会做人,在没做大官的时候极力巴结权贵,又舍得花钱,仗义疏财。特别是他看破了法皇跟天皇之间为了权力钩心斗角,坚决地站在了法皇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