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细节成就孩子一生
5137100000007

第7章 如果不是特别忙,最好每周抽出一天专门陪孩子

每周一定要抽出一天的时间陪孩子。记住,无论再忙,也要挤出一天来。如果一天不行,也可以每天抽出1~2个小时来陪孩子。当他得到你全身心的关注时,平静的几个小时比你许诺的一整天要好得多。

每一个孩子都喜欢父母关注他,但有时很难得到关注。

看看你能否一星期抽出一天来陪孩子,不要去管理许多家务事,只是完全陪他,用这些时间与他一起玩、冒险,称赞他最近取得的成绩,谈谈人生。这是掌握他一星期情况的好机会,可以知道他是否有困难,更好地了解他,可以向他慢慢灌输你希望与他分享的价值和哲理。如果你不能花一天的时间陪他,那就半天好了。

有这样一句格言:一个好父亲胜过于一百个老师。马克思就是这样一位父亲。尽管他一生都在为人类的解放事业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却一刻也没有忘记作为一个父亲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女儿爱琳娜在回忆父亲时深情地说:“他是儿女们最理想的朋友和最可爱的、最愉快的同伴。”

在马克思的家庭里,父母和女儿的关系真挚融洽,充满了人生的乐趣。在孩子们还很小时,马克思常利用工作的闲暇和孩子们一起做各种游戏,孩子们兴致勃勃地把椅子摆成“马车”,然后把父亲“套”在车前,孩子们挥舞着“鞭子”,“车”上“车”下一片欢腾。“爸爸是一匹好马”,这是女儿们对父亲的评价。

在马克思家里,星期日是属于女儿们的。每逢星期天,即使马克思再忙,他也总是放下紧张繁忙的工作,听孩子们“指挥”。他带着孩子们出去尽兴而愉快地游玩,让孩子们接受大自然的熏陶,既增长他们的见识,又锻炼他们的意志和体魄。

一次,恩格斯来到马克思的家里,见他正在聚精会神地伏案工作,便赶忙提醒他说:“喂,你忘了今天是什么日子吗?”

马克思一听,愣了一下,拍了拍脑门,微笑着说:“啊,对了,今天是星期日,星期日应该属于孩子!”于是,马克思放下工作,和恩格斯一起,有说有笑、高高兴兴地领着孩子出去郊游了。

有个星期日,孩子们在山冈上发现一棵高大的、果实已经成熟的毛栗树。他们要求和爸爸比赛,看谁用石子打下的野毛栗多。马克思虽然不是打毛栗的能手,但还是兴致勃勃地参加了这一游戏。他用石子和孩子们玩了一会儿,又找来一根棍子去打,直到大多数毛栗子掉下来才罢手。回家的路上,他感到胳膊有些酸疼。第二天早上,他胳膊的肌肉疼得更加厉害,右胳膊疼得七八天不能动弹。但是,下一个星期天,他照常和孩子们一起玩耍。

马克思的女儿们永远不会忘记,她们和父亲一起度过的那些愉快的星期日,尤其是去汉普斯泰特荒原远足,成为她们记忆中最快乐的事情。在郊游的路上,孩子们欢快地奔跑,采来各种野花。到达目的地后,孩子们在花丛里捉迷藏。有时,大人和孩子们一起跳舞、唱歌。马克思常常全神贯注地为孩子们背诵《神曲》,或者背诵莎士比亚的名剧。在回家的路上,当孩子们感到疲倦时,马克思就给他们讲故事。他的故事讲得非常生动、有趣,使得孩子们不断地请求他:“再给我们讲一个吧!”在他绘声绘色的讲述中,大家不知不觉走了一程又一程,忘记了旅途的劳累……

马克思经常和孩子们一起外出游玩,当然不仅是为了满足孩子们好动爱玩的特点和对外界事物好奇的心理,而是有意识地让孩子认识和了解自然与社会,为他们的成长提供一片自由的蔚蓝天空。

作为父母,我们从马克思对待孩子的做法中受到有益的启示:无论自己平时工作有多忙,每周一定要抽出一定的时间与孩子在一起。不仅仅是享受天伦之乐,重要的是让孩子知道,你很在意他。

父母要渗入到孩子的生活空间中,积极参与孩子的活动,是极为重要的。特别是在孩子成长中的转折点,尤为重要。如第一天上学,第一次参加体育比赛,第一次考试不及格,第一天上班……总之,从走出家门,一直到成家立业,孩子的生活都离不开父母的参与。

父母要多花时间与孩子在一起,做孩子活动的参与者,认真完成生活赋予父母的神圣职责。父母不仅要在时间上、物质上投入,更要在感情上、精神上投入,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真心的爱,从而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