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童心永在
5127200000001

第1章 爱的回音壁(1)

公主与花儿

邓笛编译

竞选公司副总裁失败,我只得到了一个部门经理的位置,心中一直闷闷不乐,整日丢了魂似的。

一天,我下班回到家,刚下车子,邻居家的小姑娘蹦蹦跳跳地朝我走来,高兴地对我说:“阿姨,我们班要排演一个音乐剧,下个月在全校演出。节目里有一个天仙一样的公主,头发长长的,还发着亮光,有两只漂亮的翅膀,穿粉红的连衣裙,拿一根金光闪闪的魔杖。还有,她在这个音乐剧里唱的歌最多。”因为喜悦,这个可爱的7岁小姑娘天使般的脸庞显得生机勃勃。“我一定要演这个公主!”

“哇,天使一样的公主,真好!”我被她的热情感染。

几周以后,还是在家门口,我又见到了这个小姑娘。她蹦蹦跳跳地朝我走过来。“阿姨,”她热情洋溢地说,“明天我们班就要在全校表演音乐剧了!”

她说话时兴高采烈,我自然地以为她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公主角色。“哦,太好了!”我说,“那么你就是那个天仙一样的公主啦!”小姑娘摇了摇头,纠正道:“不,我演的是一朵花!他们让我演一朵花!”

“花?”我觉得很意外,但竭力没有流露出来。

“是呀,”她笑嘻嘻地解释道,“我要穿绿色的紧身衣,还有紫色的花瓣呢。”她说这些话的时候,和上一次向我描述公主的造型时一样充满喜悦和美妙的想象。

“太好了!”我祝贺她。知道她喜欢唱歌,我又问:“你演的这朵花唱什么歌呢?”

“哦,”她睁大天真的眼睛答道,“花儿不能大声唱歌,但是有时我可以摇晃着身子,就像风吹在花身上一样。”她说着轻轻地把她的食指竖在嘴巴前面。这是一个活泼又懂得感激的孩子。突然,我想到了自己,不禁惭愧起来。

生活当中,我们有时会被选为一个可以唱好多歌的天仙一样的公主,有时会被选为一个不能吱声的花儿,但是无论是怎样一种情况,我们都应该保持快乐。我们可以努力争取去演公主的角色,但是却不要将这当成衡量是否幸福和快乐的标尺。不管别人怎么看,我们正在做的事情都是很重要的。

意林札记

公主是众星捧月的中心角色,花儿是一声不吭的配角。选择公主,当然无可非议。人总是希望好,更好,但公主角色并不能作为衡量一个人成功或幸福的主要标准。相反,能为理想的偏差而镇定、知足的人才是高素质的人,最有权利获得幸福。小女孩渴望饰演公主,但她并未因只能饰演花儿而自暴自弃,相反她仍然活泼、上进,因为她知足。知足才能常乐啊。幸福的阶梯在于知足,在幸福中做好该做的事,谁能否认不会成功?(朱朝敏)

最厉害的微笑

游睿

老板不在。

店里冷清得像乞丐伸出的手,很难讨到几个人的目光。无聊!我们三个伙计站在店里,都严重感到无聊。幸好,工资照拿;幸好,我们有三个人在一起。

我们找点乐子吧,太无聊了。我提议,没想到这一提议立即得到其他两个人的拥护。可是,找什么乐呢?望着从店门口来来往往而不屑一顾的行人,我们木然。打扑克,俗气;下象棋,不刺激;唱歌,破嗓子,丢人。难。

后来我终于有了个好主意:做一个笑的游戏,保证刺激。我们三人一起,对着从我们面前经过的某一人一起笑,看他有什么反应。

这主意一拍即合。

第一个从我们面前经过的是一个妇女,打扮得花枝招展的,还有几分姿色。她刚从我们店门口经过,我们就对着她笑起来。哈哈哈,我们笑得前俯后仰。他们两个还故意指着她笑。

妇女赶紧停住脚步匆忙看了我们一眼,接着把目光收回去,把自己由上到下的仔细地看了一遍。她看看前胸,又扭过头,看了看自己的背后,好像她身上贴了什么东西一样。

我们接着笑,而且越笑越开心。尤其是看到她那慌忙的样子,更加好笑了。

妇女把自己从头到脚看了一番,大概没发现什么异常。她接着拉开包,转过身从里面掏出一面镜子照了照。当她把镜子放回去的时候,我们的笑声就更大了。妇女的脸腾地红了,她十分不好意思地几乎小跑起来,边跑还在边看自己的身上。

哈哈,看看,我们的笑声多厉害?刺激,太刺激了。其实她身上并没有不对劲的地方,怎么在我们的笑声中就那么不好意思呢?接着玩。

第二个过来的是个中年男人。穿着一身笔挺的西服,手里提着一个公文包。头发也梳得一丝不苟。

看他走近,我们看着他故意大笑了几声。

他瞥了我们一眼,我们立即收住笑声,然后又故意地大笑几声。他再看我们时,我们仍看着他笑,而且我们还专门假装把声音压低,用手蒙住嘴笑。

中年男人注意到了我们在笑他,就放慢了脚步,然后边看我们边打量自己。他先看了看自己的皮鞋,再看了看自己的裤子,甚至他还弄了一下皮带。

他那样子就更好笑了。于是我们的笑声大了些。

中年男人又看了看自己雪白的衬衣,摸了摸自己胖乎乎的脸蛋,还理了理本来就梳好的头发。

我们继续笑。中年男人赶紧翻来覆去地看了看手中的包,似乎也没发现什么。最后,他对着我们丢了句,有病!然后逃一样离开了。

看着他不安的背影,我一边忍不住笑一边低声回了他一句,你才有病,我们笑我们的,你怕什么?

刺激吧,呵呵,接着玩,接着玩。

接下来,我们对着来往的行人都这样笑。我们发现,每个人面对这笑声都很慌乱,甚至很害怕,最终都不知所措地跑开。他们越是这样,我们就越觉得开心,就越想玩。

又过来个八九岁的小姑娘,胸前飘着很鲜艳的红领巾。为了刺激,我们决定小孩子也玩。开心嘛。

待小姑娘走过,我们和前面一样对着她大笑起来。我们等待着她和其他人一样,看她慌乱的样子。

小姑娘听见我们的笑声,果然就停住了脚步。她看着我们,愣了。哼哼,她开始怕了吧。

接着,小姑娘举起了右手,竟然行了标准的队礼。她微笑着说,叔叔,你们笑什么啊。

没,没什么。面对这突然的变故,我们竟有些不知所措,立即停住笑声。

哦,我知道了。叔叔,你们一定是遇到什么开心的事了。咯咯,叔叔,我上学了。祝你们天天开心。小姑娘笑着走开了。

好半天,我们都没回过神来。但我们都感觉到,自己的脸烫烫的。

她的笑才是最厉害的笑呀!

意林札记

人的心虚是因为对外界存在物质需求,女人对自身行为美丽优雅与否,需要外界的评价来判断。男人对自身魅力稳健成熟与否,需要外界反应来自我评价。所以,无聊、寻乐、不经意的笑总在不经意间瓦解他们的自信。惟独无所需求的小孩用她最纯洁的微笑和最真挚的祝福瓦解了世俗的无聊与势力。正所谓“无招胜有招”,活得最自信最快乐的人恰是不追逐名利的人。(朱朝敏)

爱在左,尊严在右

苏小蝉

周末下午,小朋友崽崽缠着我陪他去逛商场,买奥特曼影碟。

走出商场后,在马路拐角处,我又看见了那个小乞丐,衣着褴褛,脸上抹得黑不溜秋,和所有流浪在街上的乞丐别无二致,他大约十岁左右,拖着一条残腿,眼巴巴地望着面前来来往往的人,嘴巴很甜地说些“恭喜发财,好运当头”之类的吉利话。我不止一次将零钱投到他面前破破烂烂的陶瓷缸子里。可是当我再次从他面前走过的时候,他还是一副谦卑地但又是理所当然的样子伸着手,端着他的陶瓷缸,示意我将钱给他扔进去。

人情凉薄,连乞丐都这么势利,说实话,我见多了马路上餐馆前形形色色的乞丐,特别是那种用牌子或红纸写着自己不幸身世及优良的学习成绩请求资助的小乞丐。虽然我并不太相信他们,因为他们的乞求方式和风格几乎千篇一律,流水线制造一样让人怀疑。但我还是愿意扔给他们一些零钞。一是我相信如此年幼的他们过早地饱尝人世的艰难酸辛,哪怕是骗局,背后一定也有不为人所知的悲惨真相。更何况几块钱对我来说,算不得什么。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需要施舍来保持我高贵自尊的感觉,或者说来证明我的内心还是善良柔软的。我愿意这么相信。

这一次我没有从兜里掏出钱来,是因为施舍并没给我带来意想中的快乐。因为这个小乞丐,确实有些——不知道好歹。不指望他感恩戴德,但是最起码,他能念点好,哪怕仅仅能记住我。更让我生气的是,他看我没掏钱的意思,接着非常迅速地将目光锁定在下一个更可能的目标身上,一脸谦卑或者是谄媚。那一瞬间,我发现自己非常地讨厌憎恶他,像对那些你把他当成了朋友他却将你利用完了踢到一边的人一样,恨不得将原来施舍他的钱给要回来,如果他能给的话。

这时我听到了崽崽喊他:“小三子,今天又挣了多少?!”

这个被唤作小三子的乞丐抬直了上身,黑黑的脸上一团惊喜。“是崽崽!今天没上学吗?”

崽崽很有兴趣地靠近他的陶瓷缸:“今天收获不小吧?哟,还有二十元的?!”

小三子非常自豪地捻住那张二十元纸币:“这一张顶上我半缸子了......”转而又一脸满不在乎:“反正那人有的是钱,他牵的狗比我吃的还好呢。”

我在旁边听得心惊肉跳。而我更不能释怀的是我三番五次施舍小三子钱,他竟然没印象或者说是觉得理所当然,而没给他一分钱的崽崽却让他记住了。崽崽告诉我,小三子说那些给他钱的大人们一扔下钱就捂着鼻子走,他知道,那是嫌他脏,嫌他臭。“而我不嫌弃他,他当我是他朋友呢。”崽崽补充道。

原来一个乞丐,并且是小孩子,也有尊严。尊重他比给他钱要重要得多,虽然他靠这些钱生活。我虽然施舍了他很多次,但没有一次不是把他当成一个可怜的乞丐的,我眼里的怜悯是廉价的,甚至是子虚乌有的,因为上面还遮盖着一层浓浓的鄙视,甚至轻贱。施舍,或许仅仅是提升了自我高贵良好的感觉。对小三子来说,我和数以百计,千计,万计的人,没有什么不同,只是随便地,冷漠地,故作慈悲地将一点零钱扔进他的破缸子。所以,他不需要,也不可能记住我。而崽崽不一样,在他那里,小三子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尊重。他是他的朋友。

我很难忘这次小小的经历给我心灵上的触动,它告诉我,如果你想让一个人记住你,接纳你,尊重你,甚至是爱上你,首先你要给他尊严。尊严不当饭吃,但它对于活着确实很重要,哪怕他是一个乞丐,或者仅仅是一个小孩子。

意林札记

看到文章的标题,我想到的仍然是冰心曾经赠给葛洛的一段话:爱在左,而情在右,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茶香弥漫,使得穿花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挥,不觉得悲凉——冰心老人在右的情被作者换成尊严,少了些缠绵,但多了分肃穆。爱在左,而尊严在右。爱在左,是存在的理由也是在帮助他人中产生的幸福感。尊严在右,是理解是尊重是真正的感同身受。爱在左,尊严在右,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毕曼)

真正的慷慨

佚名

一场龙卷风侵袭了附近的小镇,不少家庭遭受灭顶之灾。随后,当地所有的报纸都刊登了很多富有人情味的报道,特别报道了一些受灾最严重的家庭。

那个星期天,报纸上一幅特别的照片格外触动了我。一位少妇站在被彻底摧毁的活动房前,面容因痛苦而扭曲。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站在她身旁,目光低垂。紧紧拽着她的裙子的,是一个小丫头,大大的眼睛直盯着镜头,眼中满是困惑和恐惧。配图文章中给出了每位家庭成员的衣服尺码。我注意到他们的尺码和我家人的很接近,不由兴趣渐增。这是个好机会,能教育孩子们帮助比自己不幸的人。

我把这母少子幼的一家人的照片贴在冰箱上,向孩子们解释他们的困境。我有3个孩子:7岁的双胞胎儿子布拉德和布雷特,及3岁的女儿梅甘。“我们拥有那么多,而这些可怜的人现在一无所有,”我说。“我们应该把自己的东西与他们分享。”

我从阁楼上拿下三个大箱子,放在客厅的地板上。小女儿梅甘表情严肃地注视着我和两个男孩子把罐头、肥皂和其他各种洗漱用品装满第一个箱子。我一边挑拣衣物,一边鼓励两个男孩把自己的玩具筛选一遍,把不太喜欢的捐献出来。梅甘静静地望着哥哥们把淘汰的玩具和游戏堆在一起。“等我忙完这些,”我说。“就帮你找点东西送给那个小姑娘。”

男孩子们把要捐的玩具装进第二个箱子,而我则往第三个箱子里填衣物。梅甘走了过来,胸前紧紧地抱着露西——一个褪色磨损的她极为心爱的碎布娃娃。她在装玩具的箱子前停住脚步,把圆圆的小脸紧贴着露西扁扁的娃娃脸,和她吻别,然后把她轻轻摆在其他玩具上面。“哦,宝贝儿,”我开口道。“你不必把露西捐出去,你那么喜欢她。”

梅甘认真地点点头,眼里闪烁着强忍的泪花。“露西让我快乐,妈咪。也许她也能让那个小女孩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