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不生病的思维
5120800000008

第8章 这样想,就易生病(5)

对于那些必要的痛苦,我们还必须学会接纳它、与它和平共处。人们遭到重大精神创伤时,如空难、地震、水灾等,我们去给那些人做危机干预,这时我们去做什么?并不是像别人想象的那样去对他们说“你要节哀,要看开一点”、“死者已矣,生者要好好活”等,实际上说这些是没有用的,那个时候就必须让他痛、让他痛出来,如果不痛出来,就会憋出毛病。

痛苦是不可能没有的,相反,它还必须要有,如果有人祝你天天快乐 !永远快乐 !千万别当真,千万别那样,因为真是那样的话就麻烦了。所以我们要学会和必要的痛苦相处,真的有了这个胸怀,管理自己的情绪就不成问题了。

一位30多岁的男病人,他说他整夜失眠,他尝试过很多办法,到很多地方去求医,但总是没法彻底摆脱。他问我:“你能不能找一个彻底的办法,帮我永远摆脱失眠之苦。”我对他说:“你跟失眠斗了10多年,既然斗不过它,干吗不向它投降?给它写一个投降书,说‘我斗不过你,我认输了,你爱什么时候睡就什么时候睡’。别人一天24小时有8小时要睡觉,你一天24小时都是清醒的,爱想什么就想什么,多好!今天晚上你就别与它斗了,打算一晚上不睡了。”结果第二天他来告诉我,昨晚是他睡得最好的一晚。

在面临不良情绪的时候,你越是害怕它、越关注它,就等于在不断给它能量,它就会越厉害,对于一些不良的情绪要忽略它。

总之,任何情绪都是有必要的,都有它存在的合理性,即使是一些糟糕的情绪。如愤怒的情绪可以使我们调动能量,克服我们达到目的的障碍;恐惧的情绪有些时候可以使我们回避危险,避免我们受到伤害;高兴的情绪则可以促使我们重复让我们得到快乐的行为,这些对我们都是有意义的。

有情绪并没有错,错的是如何转化情绪!

7、带着怒气想——一位教授发火时脑溢血死亡

怒气,本是怨气的升化,只不过怨气暴发的强度小一点,而怒气暴发的强度大一点而已。

带着怒气想,则时常会失去理智,任由思维往负面方向发展,而且在内心寻找施暴的原因,在外强化施暴的力度和对象。如此一来,必将使双方冲突迅速升级,小则造成对立局面,重则造成打斗场面,更严重的会造成死伤。

更何况,作怒气想时,人的火气上升,必将迅速打破体内平衡,导致气血失衡而立即恶化疾病。

许多人都曾有这样的人生经历,在大怒或极度生气时,人会有头晕脑胀、头重脚轻的飘浮感觉,甚至见到有很多人发怒导致心脏病发作,心肌梗塞而当场死亡的实例,这都是作怒气想的结果。

去年,我去医院看一个朋友的爸爸,我那朋友的爸爸是一个固执的老人,体态高大,脸色红红,一看便知是有心脑血管病的人。

老人有一儿一女,他对儿子还算满意,但对女儿就十分恼火。因为老人是一个北大的教援,有地位有身份的人,他女儿也是一重点大学的高材生,女儿长大后,居然和中关村的未读过大学的农材小伙子谈起了恋爱,老人一听就十分生气,多次跟女儿谈都谈崩了。后来,女儿人家中搬出去与那男儿同居了。半年都没回家了,老人更是有火无处发,心里弊了一肚子气。

我与他儿子刚落座一会儿,他女儿跟他哥来了个电话,电话里说她也想看看爸爸,现在就在医院门口。

他哥在走廊里电话中交待了几句就叫她进来。

女儿十分亲切地喊着爸爸,但老人一见女儿打扮得十分时尚(他看不惯流行的东西),半年没见,人已大变样,而且心中积压了半年的火就立即暴发出来了。

老人叫她滚出去,他不认这个女儿,而且破口大骂,越骂越升级。

女儿也是火暴脾气,被骂了一会后就顶了几句。

这下老人就不得了了,他抄起床边的水果蓝就向女儿砸去。女儿气呼呼地走了。

老人火气升级,刚站起欲大骂,实然白眼一翻,人一僵,倒在床边休克了。

医院急诊是脑溢血死亡。

女儿看父亲本是一件好事,老人作怒气想却琅成悲剧。

究竟是谁导致老人死亡的呢?

显然是他自己。他自己有心脑血管病,不能动怒,更不能作剧烈运动,自己没有顾忌自己的病,任由负面思维控制,结果自然不会好。

人世间有多少悲剧,都因带着怒气想而造成,无论是身体还是事业,都因一个“怒”字而失败。

一个长期发怒的人,如果是领导,那么,他必将成为孤驾寡人;如果是朋友,朋友必将逐渐弃他而去;如果是夫妻,能忍的则虽然留下了,但日久天长也易得大病,不能忍受的则必然劳燕分飞;如果是恋人,恋人则必会“逃之夭夭”。

总之,一个人若不能制住情绪,则必然事业难成,而且身体也会生出疾病。

要想少发怒,就得学会换位思考。

进行换位思考,就是把自己放在对方的位置上,从对立的角色体验中纠正偏见。换位思考是一种生存智慧,它能消除偏见、构建和谐。

人生是一个大舞台,每一个人都在这个舞台上担任着一定的角色。时间久了,就容易形成角色意识。心理学家认为,这种角色意识具有片面性,容易产生成见效应。

德国有一户人家需要在城里找一栋房子。他们一家三口,丈夫、妻子和一个五岁的孩子,跑了一天,终于在傍晚时看到了一则称心如意的公寓出租广告。

他们满怀希望地跑了去,房东仔细地打量了三位客人,“实在对不起,我们的房子不打算租给有孩子的住户。”

丈夫、妻子听了不知如何是好。踌躇了半天,只好遗憾地离开了。

那个五岁的孩子,把一切看在眼里,走了没多远他又一个人跑了回来,并用那双小手敲开了房东的门。小孩很有礼貌地说:“老爷爷,这个房子我租了,我没有孩子,只有两位老人。”

房东一听孩子的话,笑了起来,他们本意是怕孩子吵,一看孩子如此懂事、会说话,就欣然同意把房子租给他们了。

换位思考打破了房东老人的角色局限,使他们自愿放弃了原来的成见。

还有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两座庙。甲庙的和尚经常吵架,生活得很痛苦;乙庙的和尚相处得十分融洽,生活得很快乐。于是甲庙的主持好奇地前去取经。

行至乙庙前,他看到一个和尚匆匆从外面走进来,刚进大门不慎摔倒了。正在拖地板的和尚见状赶紧跑过去,迅速扶起并连声自责:“都是我的错,地板拖得大湿了。”站在门口的一个和尚也紧跟着跑过来,歉意地说:“都怪我没有及时提醒。”被扶起的和尚则说:“还是怪我太粗心。”前来取经的主持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从那以后,甲庙和尚之间的关系也融洽了。

宋代大儒朱熹说:“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换位思考使人际和谐,社会安定。

有这样一副对联:

你无法改变天气,却可以改变心情;

你无法控制别人,但能够掌握自己。

横批:操之在我。

张扬的脾气特别暴躁,情绪大起大落,经常和人发生冲突。轻则污言秽语,吵得面红耳赤,重则大打出手,拳脚相加。其实,都是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因为脾气暴躁情绪不稳,很多人都不愿意跟他打交道。

张扬感到很痛苦,其实他也很想改变自己,但不知怎么回事,一遇上不顺心的事,就总是克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他该怎么办呢?对此,心理医生给出脾气暴躁的人一系列,“标签”,当感觉“情绪”即将出现的时候,不妨一试。

提醒——在卧室或在课桌上贴上“息怒”、“制怒”一类的警言,时刻提醒自己要冷静。

转移——当发觉自己的情感激动起来时,为了避免立即爆发,可以有意识地转移话题或做点儿别的事情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把思想感情转移到其他活动上,使紧张的情绪松弛下来。

灵活——很多事情可以有多种处理办法,遇事要灵活行事,不要那么僵硬,有时可以退让一下,给对方改变主意和态度的机会,选择方法要考虑事情的效果。

换位思考——俗话说;“将心比心。”当别人触犯自己时,可以站在对方的角度想一想,可能就会觉得对方的行为情有可原。这样,不良情绪就会减弱,甚至烟消云散了。

升华——所谓升华,也就是将消极的情绪与头脑中的一些闪光点联系起来,将痛苦。烦恼。忧愁等其他不良的情绪,转化为积极而有益的行动。例如,当我们工作的成绩不是很理想时,我们可能会情绪低落,但如果我们不甘心落后与失败,能振作精神,奋起直迫,这样就把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的行动了。

本书到此,共讲了七种负面思维,都会不同程度导致我们产生疾病。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这七种负面思维是如何导致疾病产生的呢?

只有一个原因,身体的平衡被打破。

七种负面思维都是负向的气,都带着负向的能量,这些强大的邪气,必然会导致衡被打破而造身体失衡而生出疾病。

在此,我用中医生病原理在此给您作些解释:

中医讲生病是体内正气邪气的斗争结果。正气旺,则不生病;邪气旺,则病至。

那么,什么是正气?

正气就是调节体内平衡和防御邪气上升,共同构成的一种抵抗和适应内外刺激的能力。它是维护人体内在平衡的主导因素。只有正气足的人,人体才难生病,才会保持健康状态,中医称这种现象为“正气内存,邪不可干”。

什么又是邪气呢?

中医学上称造成机体内在平衡失调的内外因素叫“邪气”。

这就是说,人得病,必然是正气与邪气之间的力量交锋的结果,若正胜邪,则不病;若正负邪,则生病;若正负相抗,则处于亚健康状态。

而本书前面的七种负面思维,都不是一般的思维,而是带有强大负向能量的思维,因此,在负向思维一步步升级负向的威力时,就会导致体内邪气盛行,同时,体内在邪气盛行时,无法同时升级正气,那么,相对而言,强愈强,弱愈弱,于是造成正不压邪的局面,于是,病就这样产生了。

当然,导致体内失衡的因素有许多,如错误饮食,运动等,但我认为最关键的思维,许多心理学家正在说是心里造成疾病,我也认同,只不过所谓的心理学实际上所有真正解决问题的方法都得从思维着手。

没有思维的认可和引导,体内的负面情绪、动机、欲望、兴趣、情感等都无法导入正常轨道。因为思维是更高一级的智慧。

当然,思维也有级别之分,最低级虽的思维是思维与负向能量接轨的思维,这种负向思维,对身体会造成很大的伤害。

那么,怎样才能拥有不伤害自己的正向思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