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亚特兰蒂斯之谜
5119200000001

第1章 关于作者

诺姆·沃尔科特(Norm Wolcott)

(其实这是诺姆·沃尔科特在寄往古腾堡的项目发言稿中的一篇内容。诺姆提出了亚特兰蒂斯项目论题,这个历史悠久而又充满神秘色彩的史前世界自然是一个人们百说不厌的话题。诺姆称自己已经征得伊格内修斯·唐纳里本人的同意,在会上作一篇与《亚特兰蒂斯》同名的发言。下面就是这篇发言稿中非常有意思的内容。)

我或许是尚能记得参观过的尼尼格尔——那个坐落于密西西比河岸边,在明尼苏达的海斯汀斯木桥下的农庄的为数不多的人中的一个吧。在我印象中,我记得在20世纪30年代,我的父亲曾想驾车驶过那座桥,不过他怕那座桥会因承受不住汽车的重量而坍塌,鉴于此,他宁肯和一些教师朋友绕远路,向南又行进了数英里才抵达要参观的古文明遗址。唐纳里曾于19世纪50年代造访过明尼苏达,从此便把这个静谧悠闲的尼尼——格尔小镇当成了自己闭门静思的居所。这个小镇的古怪的日耳曼语名字也许是为了迎合迁徙到南明尼苏达来的德国移民吧。1856年,一本特意介绍尼尼格尔的方志史略分别用英文和德文在费城出版。实际上,这座小镇更像是一个乌托邦式的乡村;我记得曾经有一幅从空中的鸟瞰图专门向人们展示小镇街道的布局,但我已经记不起这街道的名字了,确信无疑的一点就是它们应该是按照字母顺序排列的,在每个街头的拐角处都能看到路标。这里唯一的房子就是唐纳里的,那是一幢很大的宅第,恰好在我们穿过的那条河流的对面。它直到唐纳里先生去世(1901年)的30年后,仍旧完好无损地矗立在那里。

直到现在我还能清楚地记得唐纳里先生那灰色的猪皮手套,高顶礼帽以及他那支有个精致的象牙把的手杖,像雨伞一样立于休息室的门口。这幢房子很明显仍保留了它原有的家具布局风格。尼尼格尔因为成为密西西比河上从圣保罗和海斯汀斯到红翼和弗隆特纳克过往商船必经的停泊驿站而大受其利。但好景不长,由于在整个大陆修建了全天候的铁路线路,小镇赖以营生的原本独具特色的优势也荡然无存。我相信今天那里的一切早已物换星移,面目全非,没有人会想在自己生活的这块土地上保存早已满目疮痍、饱经风霜的历史陈迹。(在尼尼格尔的发展史略中,可以轻易找到1932年至1948年间人们曾经试图拯救唐纳里的故居并将尼尼格尔的周边建成一个国家公园,但可惜的是,最后均以失败而结束。)至今在明尼苏达州历史协会中有一个专门的网址,其中较为翔实地介绍了唐纳里的作品和相关资料。

当我还在念高中的时候,我就偷偷地从图书馆翻阅了唐纳里的另一部作品《戏剧和碑铭中的隐语》,当时这本书还是人们排斥的不入主流的作品。这本书收录了许多当时的文学和文艺作品中的行话隐语,甚至一些只能见诸黄色小报上的奇闻野史,譬如“培根是莎士比亚、格林以及马洛作品的真正作者”等等。但尽管如此,这本书并没有被审查部门列为禁书。这也许要惠赐于唐纳里的政治贡献。但他通过亚特兰蒂斯的确开创了以后的“伪科学”的写作风格,并且把它发挥得淋漓尽致,这些作品包括后来的《天地大冲撞》等。同时,它也促使人们对于莎士比亚神话的痴迷追逐——延续了此后的一个多世纪。

至少有一点人们不应对唐纳里过于苛责:《亚特兰蒂斯》确实是他那个年代的科学作品。随着谢里曼在特洛伊和迈锡尼(希腊南部古城)的发现,表明古希腊的神话传说很有可能就是真实的历史。那么,对于柏拉图描述的亚特兰蒂斯,我们又该抱有什么态度呢?随着现代科学日新月异地飞速发展,谁都无法预测下一个世纪的地质学和人种学又会向人类揭示哪些惊天秘闻。无论如何,虽然唐纳里的诉说有夸张的成分在内,但它确实能引起人们对我们这个星球上那些已经消逝了的文明的兴趣。同时也越来越引起学术界诸多专家对它的重视,近来已经有数位从事这方面研究的博士表示对唐纳里具有浓厚的兴趣。也许在将来的某一天,唐纳里对人类所作的不可磨灭的贡献终将会伴随重新荡起的历史尘埃而焕发出夺目的光彩。

世界飞速发展,如彗星横扫星空,

今天的科学,值得我们期待。

在我们尚未老朽前,必须学习,

从了解昨天襁褓中的自己开始,只要我们存在。

所有存在过的文明,都曾伟大;

只要我们睁开双眼,从那些沉没的遗迹中寻找。

古人的文明,就像附着在大洋深处的岩石,

筑就了这个世界所有辉煌的根基。

——费什特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