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历史之HR杂录
5112300000007

第7章 没事去钓鱼

看标题大家就应该知道所要描写的主人公了吧?没错儿,就是姜子牙。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故事一直被大家津津乐道,我们今天再老生常谈一次,说说太公钓鱼的这件往事。容许在下不敬,在下文中就呼他为“不老姜”吧。

不老姜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地位极高,影响力广大、深远,在很多方面都有创造性建树。他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藏文武于胸中,观古今如掌上,有经天纬地之奇才。儒、道、法、兵、纵横诸家皆视其为本家鼻祖,被尊为“百家宗师”。不老姜有这么高的成就固然和自身所具备的能力是分不开的,但是如果没有周文王在渭水之滨的知遇之恩,他的抱负和理想怎么实现,能力怎么去施展?这一历史性的相遇,让不老姜彪炳千秋,万代敬仰,和他的治世之道,攻伐之略一起大放异彩。

不老姜父亲早亡,与母相依为命,少有大志,勤奋好学。长大后做过小本生意,后在朝歌做过官,游说过诸侯,很不幸的是,所经历的过往因自身和环境的原因,屡屡受挫,生活举步维艰,仕途坎坷无望。六七十岁了还没能够出人头地,对于这样的人生,一般人就只有开启混吃等死模式了。还折腾什么呀?命已老矣!所有的理想只能等下辈子了实现了。下辈子也不折腾了,还是过普通人的生活吧,早点娶妻生子,过那种农妇,山泉,有点田的幸福生活。

但是不老姜注定不是普通人啊!打小家境贫寒却依靠自己的能力勤工俭学,天资聪慧,苦心求知,文成武就。多次死里逃生,受尽冷嘲热讽,八十岁开始新工作,一百三十九寿终正寝,哪个普通人能做到这么与众不同。上面的都是皮毛,其实最不普通的是他心怀天下,胸有大志,立志要推翻商纣暴虐不仁的统治,让普通人都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就是这种坚定不移的信念和伟大的灵魂一直在支撑着不老姜战斗不止。

那么不老姜有经天纬地之才,从小又声明远播,有丰富的职场经历,这些别人怎么没有发现呢?答案是有发现。比干发现过,推荐给纣王,纣王以小官许之,后来因直言,险些被纣王取了性命,不老姜明智,选择偷偷的溜了,开始踏上了游说诸侯的跋涉之路。吕国、莱国、齐国、良国..“一国不成,尚有其余。既为游说,无遇何羞之有?”这是不老姜的原话。多么执着,多么的“不要脸”。几轮面试下来,由于这些国家的战略发展问题、领导的自身能力问题、小人捣乱问题,一波三折之后,不老姜还是没能成功就业。

经历过这么失败的人生历程之后,我想不老姜心里也会有凄凉的怀才不遇之感。心里也会暗骂一句:你们这群瞎子!不识货,总有一天让你们知道我的厉害,呜呜呜..老泪横流。

天下还是有识货的明眼人的,文王来了,不老姜的伯乐来了,辉煌的职业生涯来了。

文王出游,在渭水之滨,磻溪之畔遇到怪老头不老姜无钩之钓,由此开启了两位的接触与谈话。什么样的对话内容使得文王认定不老姜能够辅佐自己开疆扩土,兴周灭商呢?

一:不老姜以钓鱼比喻招聘人才,提出三权之术。

1,禄等以权。用高官厚禄吸引人才,就像钓鱼用鱼饵诱鱼上钩一样。舍不得鱼饵,鱼就不会上钩;舍不得赐予官位俸禄,就不会吸引到人才。大家出来混,是要生活,要吃饭的。

2,死等以权。用重金招揽敢死之士,如同用香饵诱鱼冒死来食。“芳饵之下,必有悬鱼,重赏之下,必有死夫。”只要肯下本钱,就会有勇于冒险的人为你两肋插刀,为你挡子弹。死就死了,死了后起码会有大笔的抚恤金留给父母双亲、老婆孩子。

3,官等以权。不同的官位授予不同能力的人才,好似用不同的鱼饵钓不同的鱼。根据能力安排岗位,老鼠打洞恶犬看门儿,骡马拉车公鸡打鸣儿。各司其职,各谋其政。

文王进一步询问招揽人才,笼络人心,信服于天下的方法,不老姜是这么说的:

天下不是一个人的天下,乃是天下所有人之天下,即使王侯将相,概不能外。能够与天下人共享天下利益的人,就可以得到政权,反之,则失去政权。所有的好东西都往自己家里搬,最终会失去所有,包括人心。

天有四季变换之时,地有万物生长之序,能与人共享其间物质的,这是仁;具备仁念之心,天下人就会归顺你。能够宽恩厚德,免人之死,解人之难,救人之患,济人之急,做大家的及时雨,大救星,这是德;具备厚德之情,天下人就会归顺你。能够与众同忧同乐,同好同恶,这是义;悲你所悲,喜你所喜,好你所好,厌你所厌,与大家一条心,你们的事就是我的事,心存大义,天下人就会归顺你。只要是人,就讨厌死亡乐于生存,喜欢宽厚仁德,喜欢追求利益,喜欢跟随能为人民谋求利益的人,这是道;能够有谋利之道的能力,带领大家过安定幸福的小康日子,天下人就会归顺你。仁、德、义、道都有了,何愁天下不取。

这就是不老姜对招聘人才,任用人才,诚服天下的理念阐述,深得文王信服。立即拜求不老姜为国师。在回宫的路上,俩人继续深入探讨了一系列的治国方略。

不老姜又提出了治国三常,对外三计。

三常:一是君以举贤为常,二是官以任贤为常,三是士以敬贤为常。若君臣选贤任能,士子敬贤如宾,以贤理政,远其亲戚,何愁周室不兴?”

三计:一用攻伐之计,攻戎灭崇,建立自己的基地;二用韬晦之计,往商国派遣能工巧匠,大搞各种工程建设,筑台建苑,消耗其国库财力,贡献大量的美女,迷乱纣王心绪,使其君臣离心;三用离间之计,往东夷暗派使臣,鼓动他们闹革命,若商纣出兵征伐,后方定然空虚。到那时,起倾国之兵进军朝歌,定能一战而下!

当日到了文王府,不老姜又连夜撰写了《兴周策》,中心思想就是纣王太坏,离灭亡不远了。文王太好,离灭商立周很近了。但是,我们的实力现在还不足以与商抗衡。所以,我们要爱惜我们的百姓,尊敬我们的领导干部,做到国富民强。在发展中等待商纣慢慢的腐烂,然后我们伺机攻其不备。

随后又提出了韬光养晦文伐十二策,以配合实现《兴周策》的大计方针。内容较多,此处就不列举了。

每一次的建议都得到文王的大力支持,使得周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最终带领诸侯,推翻了商王朝的残暴统治。

这里再补充一下不老姜对文王提出的在宽仁政策之上的管理方法:“杀一人而千人惧,杀二人而万人惧,杀三人而三军振者,杀之。赏一人而千人喜,赏二人而万人喜,赏三人而三军喜者,赏之。令一人而千人行者,令之;禁二人而万人止者,禁之;教三人而三军正者,教之。杀一以惩万,赏一而劝众,此明君之威福。

从上面内容可以看出姜子牙老太公的能力体现,由此可见一斑。真正做到了思之有策,言之有略,行之有效。此段要结束了,恢复对先贤的正称。

姜子牙与周文王的这次邂逅,不得不说是一次非常成功的郊外面试。一个成功就业,找到了自己满意的、穷其一生追寻的理想工作;一个成功招聘了梦寐以求的顶级员工。一个在于伺机等待,姜子牙早就预料到在渭水会遇到求贤若渴的文王;一个在于目标的寻找,游猎不是目的,目的是求才。最终两强相遇,开启了周王朝持续统治天下八百年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