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篇故事和上篇发生在相同的时间——春秋末期,相同的空间——晋国,相同的事情——选继承人。不同的是选择的方法和结局。历史就是这么的具有戏剧性,具有可读性,为我们提供了两种泾渭分明的不同版本,让我们吸取教训,引以为戒。
这次的开场人物是赵简子,同样也是晋国六卿之一。他对自己未来继承人选择的方式和智宣子究竟有何不同之处?导致最后两个家族有了截然不同的命运。
说是赵简子的两个儿子,长子叫伯鲁,幼子叫无恤。我猜测肯定还有其他儿子,只是赵简子已经确定了候选人——伯鲁,无恤,二选一。其余的直接给否了,根本没有资格参与继承一事儿,或是因为能力,或是因为出身。作为卿大夫,家大业大老婆多,就俩儿子,战斗力也太弱了。
对于这两位候选人,赵简子迷茫了,到底选谁呢?剪刀、包袱、锤?不行!抓阄?也不行!要慎重啊,置后岂能儿戏。赵简子终日苦思冥想,终于计上心头。哎,有了。
赵简子做了两块竹简,上面书写了一些具有教育、训导、警示意义的内容分别交给两个儿子并嘱咐说:“认真读,好好背啊。”内容估计大概也许都是些低调做人啊,高调做事啊,睦邻友好啊,团结互助啊之类的吧。其实,究竟是什么内容,一点儿都不重要。一块竹简,能书写记录多少文字。关键是两位对于这件相同事情的不同态度和不同结果。
过了三年,赵简子检查作业了。《资治通鉴》记载“三年而问之,伯鲁不能举其辞;求其简,已失之矣。问无恤,诵其辞甚习;求其简,出诸袖中而奏之。于是简子以无恤为贤,立以为后。”
先检查伯鲁,伯鲁支支吾吾、磕磕巴巴,背不上来,再问竹简,早不知去向。检查无恤,一字不落,倒背如流,问竹简的下落,无恤规规矩矩的从衣袖中取出献给老爹。这孩子随身携带啊这是。由此,赵简子判定无恤是个靠谱的贤德之人,决定立他为继承人。
这位无恤就是赵襄子。继位执政初期没少让智瑶欺负,但是最后还是凭借自己的贤能和智慧联合本来属于智瑶的盟友——韩、魏,灭了智瑶,并瓜分了晋。
看似简单的一件事情便确定了继承人,从后来的事情结局看,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听起来让我们有点不寒而栗。赵简子利用一件很容易让人忽略的事情去测试自己的两个儿子,而且一隔就是三年之久。所以说有些事情,看似简单,其实不然。简单中往往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也许关乎你的未来,关乎你的命运。 “三年而问之”,是别有用心的。时长日久,谁还能记得这么一件不起眼、无关痛痒的事情。伯鲁最初可能也背诵过,只不过时间久了忙于别的事情给忘记了。而无恤呢,不单单能够背诵,而且“求其简,出诸袖中而奏之”,可见无恤对待这件事情的态度是极其认真的。对,赵简子要的就是一种态度,一种对上级的重视与尊敬,一种执行力的体现。上司交办的事情一定认真执行。如果一次没落实好,也许以后就没有重来的机会了。
在工作中,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小”事情,因为疏忽没有重视而与自己心仪已久的职位失之交臂呢?可能不多,但是有一次就够倒霉了,这一次可能会有很深远的影响。即使没有这么严重,或许在领导心中你已经被放弃了。千万不要把领导的话当做某种无用的气体,否则你就是无用的气体,随时会被领导无情的“放掉”。
在面试中,你有没有设计过一些类似的小任务考验一下求职者,检验一下他们的尊上意识和执行力呢?或许会有意外的收获呢。灵不灵验,自己多多的验证吧。
不管领导还是被领导,只需要记住:职场中所有的工作和事情只分缓急,没有轻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