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旅影游踪
5104400000001

第1章 游迹(1)

九寨看水

"黄山归来不看岳,九寨归来不看水。"此话极言黄山山秀,九寨水美。黄山松,棵棵均独特;九寨水,池池皆神奇。

九寨是九寨沟的简称,位于四川西北部,介于川甘边境,入选《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是著名的世界级风景区。

九寨沟因沿沟有藏族古老的九个村寨而得名。九个村寨自下而上沿沟分列:西七东二,坐落在南坪县城40多公里的岷山之中。昔日偏僻地,现今成热土。

九寨沟由树正、日则、则查洼三条沟组成。称它为沟,实是指介于两山之间,蜿蜒而下的湖泊、水池和海子。我们重点游了树正和日则洼,则查洼只是顺路看五彩池。

太阳出来,九寨沟经过一夜的稍息,容光焕发地再现出迷人风姿:水平如镜,清澈见底。沿沟的树倒映水中,展示出一种难以言喻的静态美,美得令人发颤。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见。摄影、录像、诉诸文字都难以真正传其神韵,唯有亲临其境方体味得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水是九寨沟的眼睛,美不胜收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偏僻的地理位置,高寒地带积雪的融化,草木高密度的覆盖,构成九寨沟水源的清纯。九寨沟,有满山披绿,无半点纤尘。

九寨沟的水,美在"自然"二字:浑然天成,没有人工雕凿的痕迹。

自然景观连成一片,一景一个样。观景有栈道可通。在水上搭一条约一米宽的栈道,人在栈道慢行,水在脚下流淌。置身于自然景观之中,犹如融进画景里。这里,中外游客都下意识地参与环境保护,吸烟的连烟灰都用纸接住,到垃圾箱才丢弃。心灵得到净化,环保意识自觉形成,这是美的魅力。

山不动,水悠然流淌:湖静止,瀑奔涌扑腾。九寨沟山水以动衬静,动静结合,各得其所,自然地构成一幅超凡脱俗的山水画。

水是九寨沟的精髓、灵魂,活脱脱、湿漉漉,荡涤心灵、陶冶情操。九寨沟由100多个海子组成。据我观察,流动的称为海,不动的叫做池。这海不是一般概念上的海,而是藏人喜欢海,把湖泊都叫做海。这同贵州十八怪中"湖泊叫做海"是一样的。海有卧龙海、天鹅海、芦苇海、芳草海,熊猫海""顾名思义,每个海都有特色,令人目不暇接,赏景思名。我最喜欢的是树正群海。九寨之中有个树正寨,树正群海因寨而得名。

何以叫树正?导游说不晓得。把它理解为"树正不怕影斜","树立正气",似也可以。把情感融进水里,水也有了灵性。

树正群海星罗棋布,大小不一的达几十亩,小的不足半亩.形态各异,海海相通。

树正群海的水随海变幻,缓流急湍,轻漫重注,但自始至终保持清纯。海与海之间,虽海堤连接,活水同源,但水色分呈有异,泾渭分明。顶海是柠檬黄,漫人下海即为淡蓝色;左海是橄榄绿,注入右海便成了紫红色。更为奇妙的是,有的池呈多色:浅蓝、粉红、淡绿、橙黄、墨绿""池幻五彩。赤橙黄绿青蓝紫,犹如绝妙画师在调色。同是一样源头水,五色分呈因海异。尽管水千变万化,但流到最后仍是晶莹透澈,不变颜色,质本洁来还洁去。导游说,因海水深浅不同,水下积土有异,加上太阳照射角度有别,各个海子颜色就起变化,五彩分呈,蔚为奇观。"人间瑶池",名不虚传。

这是大自然创造的奇迹,水的杰作。更为神奇的是水中生长的柳树,一棵棵巍然挺立,不屈不挠。就是斜着的,也是身姿直挺,昂然向上。长年泡浸在水里的树,非但没被扼杀,反而越发生机勃勃,如中流砥柱,傲世挺立。就是水中的小树,也任由流水日夜冲,咬定大地不放松,虽骨瘦如柴,仍无怨无悔地直立着,成长着。我惊叹水中树生命的顽强,更赞叹九寨沟造化的功能。

水树挺立让人惊奇,倒下的树更为神奇。水中躺着不知年代的巨树,皮虽腐去,但树干直挺挺,亮晶晶,透出白玉般的色彩,不腐不烂,这是水中绝妙之景。我说九寨水能化腐朽为神奇,同行说是神奇的腐朽,形成共识是不朽。

树正瀑布和诺日朗瀑布、珍珠滩瀑布宽度和长度均是全国罕见的。你看,树正瀑布义无返顾,勇往直前,如银河奔泻,似雷鼓轰鸣.激流飞溅,滚珠喷玉,纵使粉身碎骨,也要清白在人间,幻化成彩虹,留下亮节。

九寨沟被誉为"人间瑶池"。它斑斓绚丽,色彩纷呈,都是水的造化。有人说,九寨美,在于水,此话对,但不全。应该说,九寨美是整体结构之美:五颜六色的彩池,清纯晶莹的海子,飞流直下的瀑布,如若没有山峦、草树、溶洞的烘托,还是美中不足。而大自然的赐予巧夺天工,无与伦比地水乳交融构成了九寨沟质朴的自然美。

九寨沟的美,在于和谐,在于统一,而水,永远是精灵。

五台登山

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嵋山和安徽九华山,合称我国四大佛教名山。四山供四菩萨:普陀观音、峨嵋普贤、九华地藏、五台文殊。五台山以其建寺历史悠久、规模庞大以及国内外知名度高而居于佛教圣山之首。

五台山在山西省东北部,地跨晋、冀两省。顾名思义,五台山由五座顶如平台,屹立环抱的山峰组成。五台山以台定名:东台望海峰、西台挂月峰、南台锦绣峰、北台叶斗峰、中台翠岩峰。五台之外称台外,五台里面叫台内。台内以台怀镇为中心,从南台往北看,前面环列着东台、北台、中台和西台。五台山的名字,由此而来。

我们是从太原乘车由南门进入台怀镇的。南台距台怀镇不远.每年春天,北面四台还是冰天雪地,南台却是春色盎然,繁花似锦,故名锦绣峰。

台怀镇是五台山的中心地带,这里高山环绕,泉水清冽,绿树成荫,花香鸟语,除一些自然村落外,都是寺院,是五台山佛教寺院最集中的地方。

在四大佛教名山中,五台山是印度佛经中唯一有记载的名山。其影响遍及日本、印度、斯里兰卡、缅甸、尼泊尔等许多国家,在国外颇具知名度。

五台山传播佛教始自东汉,至清朝最为隆盛。五台山邻近蒙古,清皇朝自康熙起对五台山情有独钟。康熙五次、乾隆六度登临五台山,其行为是礼佛,而深藏不露的目的是以身体力行来鼓励蒙古佛教徒到五台山礼佛,以加强民族团结,把蒙古族同汉族扭在一起,加强蒙古同中央政权的联系,这种政策史称"以黄教绥柔蒙古"。尊崇菩萨顶是其行为的注脚。有喇嘛官之称的菩萨顶是黄庙的代表寺。黄教是西藏宗喀巴创立的宗教,因戴黄帽而称黄教。五台山寺院分为两种:住和尚的称为青庙,住喇嘛的叫黄庙。

菩萨顶是满语的意译,意指文殊菩萨居住在灵鹫峰的山顶上。"文殊"在满、藏、蒙语中同清皇朝原来的国名"满洲"读语相同,因而受到了清皇朝的殊遇。在大雄宝殿里,文殊专司"智慧",与右边司"理"的普贤菩萨立于释迦牟尼两旁。文殊是梵文"文殊师利"的音译,意译是妙德、妙吉祥。文殊的雕像,多骑青狮,表示智慧威猛;手提如意钩,表示智慧锐利。

菩萨顶是五台山最大最完整,雄伟壮观的喇嘛寺院。从山下仰望,菩萨顶金碧辉煌,富丽堂皇,极似西藏拉萨的布达拉宫。而喇嘛教是蒙藏两族"所尊奉的宗教。在汉地佛教圣山上构置喇嘛庙,在佛的感召下,各族人民在此礼佛和睦相处。这同承德狩猎会见蒙古王公大臣有异曲同工之妙。承德狩猎是安抚蒙古上层王公大臣,而五台山礼佛是和睦蒙古平民百姓。为江山永固,康熙皇帝确是用心良苦。

秦筑长城,历代完善。万里长城,挡不住蒙古忽必烈的元兵,也阻止不了清代多尔衮的铁骑。"城防"不如"心防",统治者有了共识。元世祖忽必烈封藏族的胆巴为帝师,命他住在五台山的寿空寺,五台山喇嘛教自此兴起。清圣祖康熙则说,修筑长城,实属无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嵋山和安徽九华山,合称我国四大佛教名山。四山供四菩萨:普陀观音、峨嵋普贤、九华地藏、五台文殊。五台山以其建寺历史悠久、规模庞大以及国内外知名度高而居于佛教圣山之首。

五台山在山西省东北部:地跨晋、冀两省。顾名思义,五台山由五座顶如平台,屹立环抱的山峰组成。五台山以台定名:东台望海峰、西台挂月峰、南台锦绣峰、北台叶斗峰、中台翠岩峰。五台之外称台外,五台里面叫台内。台内以台怀镇为中心,从南台往北看,前面环列着东台、北台、中台和西台。五台山的名字,由此而来。

我们是从太原乘车由南门进入台怀镇的。南台距台怀镇不远.每年春天,北面四台还是冰天雪地,南台却是春色盎然,繁花似锦,故名锦绣峰。

台怀镇是五台山的中心地带,这里高山环绕,泉水清冽,绿树成荫,花香鸟语,除一些自然村落外,都是寺院,是五台山佛教寺院最集中的地方。

在四大佛教名山中,五台山是印度佛经中唯一有记载的名山。其影响遍及日本、印度、斯里兰卡、缅甸、尼泊尔等许多国家,在国外颇具知名度。

五台山传播佛教始自东汉,至清朝最为隆盛。五台山邻近蒙古,清皇朝自康熙起对五台山情有独钟。康熙五次、乾隆六度登临五台山,其行为是礼佛,而深藏不露的目的是以身体力行来鼓励蒙古佛教徒到五台山礼佛,以加强民族团结,把蒙古族同汉族扭在一起,加强蒙古同中央政权的联系,这种政策史称"以黄教绥柔蒙古"。尊崇菩萨顶是其行为的注脚。有喇嘛宫之称的菩萨顶是黄庙的代表寺。黄教是西藏宗喀巴创立的宗教,因戴黄帽而称黄教。五台山寺院分为两种:住和尚的称为青庙,住喇嘛的叫黄庙。

菩萨顶是满语的意译,意指文殊菩萨居住在灵鹫峰的山顶上。"文殊"在满、藏、蒙语中同清皇朝原来的国名"满洲"读语相同,因而受到了清皇朝的殊遇。在大雄宝殿里,文殊专司"智慧",与右边司"理"的普贤菩萨立于释迦牟尼两旁。文殊是梵文"文殊师利"的音译,意译是妙德、妙吉祥。文殊的雕像,多骑青狮,表示智慧威猛;手提如意钩,表示智慧锐利。

菩萨顶是五台山最大最完整,雄伟壮观的喇嘛寺院。从山下仰望,菩萨顶金碧辉煌,富丽堂皇,极似西藏拉萨的布达拉宫。而喇嘛教是蒙藏两族所尊奉的宗教。在汉地佛教圣山上构置喇嘛庙,在佛的感召下,各族人民在此礼佛和睦相处。这同承德狩猎会见蒙古王公大臣有异曲同工之妙。承德狩猎是安抚蒙古上层王公大臣,而五台山礼佛是和睦蒙古平民百姓。为江山永固,康熙皇帝确是用心良苦。

秦筑长城,历代完善。万里长城,挡不住蒙古忽必烈的元兵,也阻止不了清代多尔衮的铁骑。"城防"不如"心防",统治者有了共识。元世祖忽必烈封藏族的胆巴为帝师,命他住在五台山的寿空寺,五台山喇嘛教自此兴起。清圣祖康熙则说,修筑长城,实属无益。以"心防"推崇蒙藏喇嘛教,菩萨顶因而显赫。

菩萨顶有殿堂楼阁100多间。山门外的石阶上雕刻着九龙吸水。在九龙吸水下面用石砌成108级石阶。走完石阶便见四柱三门七檐的大彩绘木楼,上有康熙所书"灵峰胜境"4个大字。牌楼鲜艳夺目,彩绘龙凤栩栩如生,造型优美,牢固精致,堪称工艺美术和建筑艺术的完美结合。

前院有东西禅院。西禅院也叫行官院,是因康熙五次登临五台山四次住在这里,乾隆六次到五台山也有两次住行宫而得名。

到五台山有大朝台与小朝台之分:大朝台就是五个台的文殊菩萨都参拜;小朝台则到黛螺顶参拜五位文殊菩萨。我们说去五台山,其实就是去寺院林立的台怀镇。

黛螺是一座山峰,青山如黛,形状似螺。寺院建在山顶上故名黛螺顶,也称大螺顶。相传,乾隆来五台山,屡要到五个台顶拜文殊菩萨,都为风雪所阻。乾隆四十六年(1781)春,乾隆召黛螺顶青云和尚到行宫,问他怎样才能走上五台。青云和尚禀告乾隆:五台山虽由五峰组成,但其中东、北、中、西四台为起伏相连的一道山峰,南台为另一山峰。五台山环基500里,每年除夏季,很少有人能登台顶。因台顶地势高,冰封雪盖。一年中除夏季五、六、七3个月外,有9个月降雪。就是夏天登北台,也要带足衣服。开始穿单衣:爬几里路就觉凉爽,增穿绒衣;到半山腰,要穿棉衣;到达目的地时,须披大衣。到山顶便经历了春夏秋冬四季。五台都登,真难!

其实乾隆多次到五台山,也知道五台山气候变化多端,难圆大朝台之梦,但他在既要朝拜五台文殊又气候恶劣的两难选择中给青云和尚出一难题:五年后来五台,既不登顶又能朝拜五台文殊。皇命不敢违,青云和尚虽满口答应却一筹莫展。挨到第五个年头.这道难题还是解不开,欺君之罪非轻呀!事有凑巧,寺院里有个叫拴柱的小和尚偷吃供品被抓住。小和尚犯了偷盗之戒,应受惩罚。但青云和尚没有按寺院的戒律治拴柱,而是限他三天内解答"不登五个台顶能朝拜五台菩萨"的难题。

下下人有上上智。拴柱终于想出了办法,就是在黛螺顶上模仿五个台顶的五尊文殊合塑于正殿。现在我们看到的便是五方文殊殿。从南到北的顺序是:东台聪明文殊,北台无垢文殊,中台孺童文殊,南台智慧文殊,西台狮子吼文殊。这样,登黛螺顶就是上了五个台顶,进五方文殊殿就朝拜了五个台顶的文殊。

五年后乾隆践约而来,龙颜大悦,到黛螺顶朝拜了五方文殊,并亲笔题诗。这首诗现刻在黛螺顶碑记上,落款日期是乾隆丙午年春月。距上次登五台刚好五年。

秋风萧瑟,阴雨绵绵。我们坐缆车上黛螺顶,幸得带绒衣方不挨冻。游览了五方文殊殿,也算是小朝台吧!

站在黛螺顶,俯视台怀镇:台怀尽是青黄寺,隐约显现烟雨中。下山走了1080级石阶的"大智路"。路名为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所题。拾级而下,感触良多:菩萨顶建喇嘛黄庙,"心防"绥蒙藏;黛螺顶塑五方文殊,一峰替五台。菩萨顶是大皇帝之"智",黛螺顶为小僧人之"智"。"双顶"、"两智",比聪明文殊若何?柱头、门窗精工雕刻。寺内壁画生动逼真,千姿百态。殿里塑有释加牟尼佛和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尊身像。是传统的藏式寺院。

古城松潘

神秘的宗教场所,并不影响无神论者的正确决策。内部南下北上的争辩,国共你死我活的拼搏,毛儿盖寺提供了场所,见证了历史。神佛无言,强者胜利。

******判断红军必到川陕建立根据地+遂决定三面追击,把红军逼到松潘大草地。他说:"松潘草地乃北面天然地障,飞渡不易。因此北堵南追,集中主力封锁,红军插翅难飞。"在松潘地域上,国共两党在斗智斗勇。统帅们运筹帷幄,务在必胜。一方调兵遣将,追截并举;一方面审时度势,把握战机。******与******,都以自己的智慧,创制奇谋妙策,进行着谋略战。历史星空,闪烁英雄,兵无常法,兴衰有凭;凭顺应历史潮流,凭正义之师,凭代表广泛人民性,更凭统帅的谋略。革命史诗在松潘谱写,奏出强音。******颇具战略才能,敢下断言;******知彼知已,料事如神。******估计******断定红军必东出四川而不敢冒走大草地的危险,于是,他决定走******认为红军不敢走的路。

横跨草地,北出陕甘,是******的一步险棋,也是一步妙棋。两军对垒勇者胜,敌强我弱善迂回。******在"死地"踩出活路,以果敢的行为把"不能"实践为"能",真的是致于死地而后生。这里常规与反常规较量,判断与实践分野,红军硬是跨进了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