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游戏网游之创世重生
5068100000014

第14章 安全距离

吴铭心中犯起了嘀咕,心中又再次重温了一遍艾瑞克所透露的那些信息:

嗯……最开始那个向女王的致敬,其实已经指出了大致的方向,只是不清楚有多少人能注意到这点。(原因很简单:主城之外不可能直接就是森林,期间必定有村落乡镇——其中很可能就包含目标人物所在的村庄。)

“按女王陛下的意志,为了完成我们的夙愿,所有新苏醒的族人都必须尽快熟悉你们所处的环境,适应你们的新身体!……”

这句话的重点就在后半截。也就是说,所有的玩家都必须在测炼中仔细观察所处的环境(言下之意即有陷阱,需要通过观察躲避);同时很可能会出现需要大幅度动作的场景——甚至是搏斗(这样才符合尽快适应身体)。

“……战场上不需要废物来当炮灰,而我们更不愁没有更替品!……”

这句话其实交代得很清楚了:千万别挂,死了活该!(死了就证明你是废物,将来正式进入游戏,你也是炮灰的命;而游戏恰恰最不缺的就是玩家,你被淘汰出局,自然有其他的玩家来填补你的名额。届时你就只有乖乖地重新申请排队等候吧!)

“……所以受护卫队的指派——我,艾瑞克?疾影,将作为你们这批新生儿的领航人,指引你们通过即将开始的测炼。……”

“护卫队”说明领航人也是其中成员之一;而能有“疾影”之类特殊称谓的,无一不是至少达到60级、并且有过人之处的精英(这点当然只有吴铭才清楚)。这样一来,证明此次测炼其实规格很高,那么对应的结果也一定很重要受人重视——自然是成绩越突出越优秀为佳!

而且,他说的是“指引”,并非“带领”或是“协助”、“指挥”之类,说明艾瑞克本人并不会参与到测炼之中,一切都要靠自己完成了!

“……下面是测炼的内容,我只说一遍!……”

注意,是“内容”,不是“规则”或是“条件”。说明什么?

没有规则就是最大的规则!

这次测炼,无任何限制条件;只要通过达成目标即可,不限任何手段!

也可以引申为:无论团队合作还是孤军奋战,无论借助外力还是自己奋斗,只要最终能够站在目标前报道就算通过测炼!

“……从这里出发,穿过你们眼前的这片斯蒂法诺森林,抵达卡洛斯村,向预备役军需官迪尼尔森报道。”

这是关于测炼内容最直接的一句话。看上去没什么问题,实际上依然透露了一些讯息:

首先,是“穿过”,不是“走出”或是“绕开”。

这说明斯蒂法诺森林是将众人包围住,无论什么方向都无法避开,只能从圆圈中心向外穿越,而且没有明确的道路或出口可循。

其次,目标人物的头衔是“预备役军需官”。

对这个头衔……吴铭不置一词,心中却已经有了底。

“这样的话,我就更加不用担心有人比我先赶到,找到目标了!”

“只是这条最近的道路,貌似并不好走呢……”

随着足迹的渐渐深入,时间的慢慢流逝,这个想法也越来越明显。

因为吴铭感觉自己已经接近了森林的腹地——树丛灌木的数量开始明显增多,彼此的间距越来越窄,视野距离也越来越短了。

这无疑是在警告着吴铭,不断提醒他:他的心理安全范围已经被压迫收缩,触碰到了他的神经。

这种感觉很微妙。现实中并没有类似的参考教材,而且这种空间感貌似从未被人提起过……但,却是确实存在的!

现在的磁浮技术很发达,电动悬空车几乎不可能出现碰撞之类的安全事故。

但若是放到上世纪初,回到昔日的汽油柴油动力时代,每个学车者都会从教练那里听到类似的话:

“你的车速是多少,你与前面的那辆车就得保持多少的距离,这是车与车之间的安全空间!”

换句话说,如果在限速100公里的高速公路上奔驰,你就必须得和前车保持100米以上的车距;这也是为何每个高速公路出口处,都会立上标注车距参考标牌的原因。

那么,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多少才是安全的呢?

如果舒姝此刻在考场遇见这道题目,她会用清脆又不失温软的语音,给出试题答案:“没有一个明确标准,只在于你和他(她)之间的关系亲密程度;也可以说,它是社会文化和习惯的必然反映。……”

事实上,心理学家曾做过类似实验,测量出在不同场合下人与人之间应该保持的合适距离,并将其划分出四个等级:亲近、一般、社交和公众。

“亲近”的距离为45cm。这是恋人之间、父母与年幼子女之间、小孩子之间以及在一些场合中朋友之间应该保持的距离。在这一距离中,一个人有可能感觉到另一个人身上的热气、皮肤散发出的气味和呼吸声。

“一般”距离(如在节日中两个闲聊者之间的距离),它还要再细分为45-75cm的“较亲近”距离和75-120cm的“较疏远”距离。注意:75厘米的距离不是随便确定的——在这个距离中交谈的人可以伸直手臂触摸到对方。

120cm以上,直到350cm,则是人们应保持的所谓“社交”距离,是职业环境中的典型。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大型企业设立的无隔断办公间,距离都是3。5米的原因。

超出350cm都属于最后一个等级——“公众”距离,即大学教授在课堂上与学生、参加群众集会的政治家与群众、音乐会上歌手与听众的距离,也是华夏相关安全条例所规定的最低标准。

“……总之,”舒姝继续答到:“我们每个人就像被一个无形的气泡包围着,这个气泡依各人的年龄、性别和心理特性的影响而膨胀或缩小。”

“而这个气泡,我们赐予了它一个更容易理解的名词——安全感。”

这份答案或许会得到满分。要是遇见骨头容易酥软的叫兽,听完后说不准后面的试题都不用看,往“大拇指”图标上一点直接就全卷通过了。

但是,舒姝忽略了一个问题,或者说她从来没有想过:

如果只有一个人,在面对特定的环境时,他的安全感又值几何呢?

这就是吴铭现在面临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