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于康:吃好每天3顿饭
5062300000001

第1章 前言

吃好每天三顿饭

人这辈子从一出生开始,都要和食物打交道,如果以活到70岁的男性为主计算,那么一辈子吃下去的食物一共是50~60吨,也就是说一辆可以运2.5吨的卡车一共要运20~30车才能把你一辈子吃的食物运完。

人这一辈子要吃多少次饭呢?

平均算下来,人一辈子吃饭的次数是75000顿。男性平均有70岁寿命,而女性比男性还长10岁,女性要活到80岁,可能要吃8万顿,还不包括消夜。食物被我们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吃掉,进入我们的身体,并且变成构成我们身体的一部分,我们的身体就像是一个湖,上游是我们每天吃的东西,下游是每天死亡的细胞和代谢的废物,如果上游的水源不好,每天流进大量的泥沙,还能维持湖泊的清澈和通畅么?

这么大的食物量流进人体这个湖泊当中,当然可能引起身体的变化。你在1小时以前吃下去的食物,就在你体内发生着作用。而你在2小时之后又要进食,新的作用又会产生。所以可以这么说,人就是人所吃的食物塑造的结果。国外所说的“YOUAREWHATYOUEAT”,就是说“你就是你吃的结果”,也就是说人就是人这一辈子吃下去的60吨食物所塑造出来的结果。

从极端一点的例子来讲,一个70年都在吃素的人和一个70年都在吃肉的人相比,不仅是健康程度不一样,他们连性格都会产生巨大的差别。现在科学已经发现食物可以改变性情。比如香蕉中含有5-羟色胺,可以引起人体快乐兴奋因子的增加,所以有些学者说香蕉是快乐食品。而有些肉里可能含有一些性急、急躁等情绪的因子,这些都可能对情绪造成影响。

有人会说,我已经吃下去这么多食物了,现在还来得及吗?当然来得及。营养的好处在于从任何年龄段开始都来得及,当然越小越好。

因为工作的关系,我每天接触到大量关于生病了应该吃什么、应该怎么吃、能不能吃一些昂贵的补品这类问题。作为一名营养医生,我深感人们对营养知识需求的迫切和一些营养误区的贻害。在吃这件事上,人们往往特有主张又特没主张。有主张在什么地方呢?专吃贵的、好的、难找的、不常吃的。没主张就是容易被误导,轻易相信什么灵丹妙药、吃一种东西能解决所有问题这类的说法。不客气地说,在中国,营养盲比文盲还要多一倍。

如何健康地吃,营养地吃,吃出一个健康的身体而不是有病的身体?尽管有的人花了一辈子的时间也不见得能真正弄懂,或者真正做出改变。但是相信只要我们认真地学习,吃好每一口饭,吃好每天三顿饭,积少成多一定会产生质变。

大自然造就人,同时也生发万物,人和食物相处了几百万年,共同进化,共同生存,其中自然有很多不言而喻的道理。所以人不仅仅应该懂得食物的营养,更应该尊重其中蕴含的道理,一辈子都要善待食物,要跟食物打好交道。

于 康

2012-3-18

编辑推荐

有这样一个故事,父子俩牵着驴进城,半路上有人笑他们:真笨,有驴子不骑!

父亲便叫儿子骑上驴,走了不久,又有人说:真是不孝的儿子,竟然让自己的父亲走着!

父亲赶快叫儿子下来,自己骑到驴背上,又有人说:真是狠心的父亲,不怕把孩子累死!

父亲连忙叫儿子也骑上驴背。谁知又有人说:两个人骑在驴背上,不怕把那瘦驴压死?

父子俩赶快溜下驴背,把驴子四只脚绑起来,用棍子扛着。经过一座桥时,驴子因为不舒服,挣扎了下来,结果掉到河里淹死了!

这多么像我们在各种健康言论中的选择。

国人好吃,有吃的文化,吃的规矩,吃的节气,比如立秋贴秋膘、冬至补一补等,凡此种种,讲究颇多,就是缺了吃的科学。生病之前是胡吃,什么都敢吃;一旦生病,又什么都不敢吃,或者连普通常识都不讲究了,就像那对骑驴的父子。

一个人要有主见,具备判断是非的能力,才不会被别人的意见左右走自己的路。这种思考从哪里来呢?来自正确的科学观念。

我们大部分人,总是在营养健康方面追求灵丹妙药,一招灵,一招鲜,殊不知这一招未必是适合你自己的那一招。

有个高手参加比赛,自己以为一定会夺冠。出乎意料,在最后的关头遇到了一个实力强的对手,于是败下,他愤愤不平地找到自己的师傅,要求师傅教他一招绝技。师傅笑而不语,在地上画了一条线,要他在不擦掉这条线的情况下,设法使其变短。高手百思不得其解,最后不得不再次向师傅请教。没想到师傅却在原先那道线的旁边,画了一道更长的线。两者比较,原来的那条线,就短了。

健康与疾病的关系亦是如此,此长彼消,你自己变得更强壮,疾病就会弱下去,直至消失。如何使自己更强,吃的学问不可少。

于康教授的这本新作,不是一本教给你灵丹妙药的书,而是告诉你如何在众说纷纭的健康观念中树立自己正确的营养观念,不被错误的方法忽悠。

编辑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受益颇多,发现了自己在营养观念方面的误区:比如瘦人不得高血脂,比如生吃蔬菜营养更高,等等。真心希望能与读者朋友们一起分享这些心得体会,使广大读者朋友和我一样树立正确的营养观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决自己的营养问题,才会少留下一些原本可以避免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