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实用文艺鉴赏
5045700000006

第6章 民间文学鉴赏(3)

民间歌谣的历史几乎与人类语言的历史一样悠久,它是人类文学的起源。我国早在公元前六世纪就产生了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其中有一半是收集的各地民歌,称为“国风”。象魏风《伐檀》、卫风《静女》等优秀民歌,至今还受到人们的喜爱。《诗经》中的民歌,多采用复沓的方法反复咏叹,“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反映了人民的生活。这些民歌的现实精神和艺术特点,对后代民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些著名的民歌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不朽的篇章,如汉末的《孔雀东南飞》和北朝乐府《木兰诗》等等。至今,我国许多少数民族还保持着传统的歌节,如蒙古族的“敖包会”、壮族的“歌圩”和白族的“三月街”等。

我国的民歌自《诗经·国风》起到今天流传的新民歌止,有两千几百年的历史,种类繁多,数量浩瀚。从民歌形式上分,有“信天游”、“四季歌”、“五更调”、“十枝花”等等;从民族上分,有回族的“花儿”、壮族的“欢”

等等;从风格上分,有豪放粗犷的北方民歌,有轻柔委婉的南方民歌;还可以按歌词内容分或按方言语区分,等等。限于篇幅,本节主要讨论对民间情歌的鉴赏。

我国民间歌谣中,情歌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历来受到人民群众尤其是广大青年的喜爱。这类民歌在漫长的流传过程中,经过不断的丰富、提炼和加工,形成特具魅力的诗歌形式。它以其炽热、健康的情感,生动的比喻,洗练的语言,表现了青年们对爱情的追求,对幸福的憧憬,对封建礼教的蔑视,对封建婚姻的反抗。在封建社会里,情歌被视为“伤风败俗”的“淫奔之词”,而受到压抑。

今天,我们正确地鉴赏反映人民群众爱情生活的情歌作品,将有助于我们了解人民群众的高尚情操及其坚贞的爱情。优秀的民间情歌的基调是健康的,它能给广大青年以美好的艺术享受,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我们在鉴赏民间情歌时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而去品鉴。首先,要注意情歌中表现的反抗封建礼教束缚、反对封建婚姻制度的斗争精神。这类情歌,一般都反映了旧社会中广大劳动青年对美好爱情生活的大胆追求,表现出他们忠于真正爱情的坚强意志。例如:

嘱咐情哥切莫慌,天大事情妹抵挡;走到官厅妹会讲,使了银钱妹也帮!

铁打链子九十九,哥拴颈子妹拴手;哪怕官家王法大,出了衙门手牵手!

当我们把这类民间情歌置于严酷的封建制度之下,就能感受到封建社会劳动青年对爱情大胆的表白、挚着的追求和蔑视封建礼教的大无畏的精神。再如情歌《生爱郎来死爱郎》:

生爱郎来死爱郎,哪怕家中八大王;砍了头颅还有颈,挖了心肝还有肠!

这首情歌更是把生死置之度外来追求爱情的自由,炽烈的情感象一团烈火,烧向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

其次,在鉴赏情歌时要注意品味其中健康、质朴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民歌中有很多新鲜和纯朴的地方,而这就足够我们的美感来欣赏。”当我们鉴赏优秀的情歌时,会觉得一种清新之气扑面而来,炽热的爱慕之情给人以健康的美感。这些民歌或大胆表白,热烈奔放;或含蓄委婉,娓娓动听,表现出劳动青年高尚的恋爱观。如《诗经·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这首情歌讲述了一对青年男女约期相会的经过。女青年在城边等候男青年,看到他后又与他捉迷藏,使男青年焦急不安。女青年送给男方爱情的信物,男青年在劳动之余欣赏把玩,爱不释手,并不是信物本身有多美,而是因为它是自己女友送的。这首两千多年前产生的情歌,使人领略到劳动青年之间深厚的情感,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处于热恋之中的青年男女的心理状态,含而不露,一往情深,如醉如痴。再如佤族情歌《我找最勤劳的一个》:“森林中树木这么多,我挑最笔直的一棵。山坡上鲜花这么多,我采最美丽的一朵。寨子里姑娘这么多,我找最勤劳的一个。”

以及江西情歌《哥哥哇事太气人》:“哥哥哇事太气人,老妹不是吊钱绳;万贯家财我不爱,只要哥哥情意深。”这两首情歌,都表现了劳动青年选择情人的标准,表现出朴素、高尚的恋爱观和道德观念。前一首是男青年选择女友的标准,他把勤劳放在第一位,喻为最美丽的鲜花;后一首是姑娘选择男友的标准,她不贪万贯家财而追求忠贞的爱情,把买卖婚姻比作吊钱绳。他们冲破了当时社会择偶的陈规陋俗,什么郎才女貌、门当户对等等,都抛到九霄云外。他们追求的是真正的爱情,并把爱情的花朵植根于劳动生活坚实的土壤之上。总之,情歌以其形象的比喻,生动而富于生活气息的语言和坦率、热烈、奔放的感情,给人以美感享受,并使人得到情操、道德上的教益。

最后,我们在鉴赏民间情歌时,要注意它与作家创作的爱情诗歌在风格上的差异。由于文化教养、爱情观念和审美趣味等方面的区别,优秀的作家爱情诗歌,一般追求深沉的意境,含而不露地将炽热的爱情暗示出来,适合于文化层次较高的人的鉴赏习惯。例如陆游为了怀念前妻唐婉所作的《沈园》:“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陆游对于在封建婚姻制度重压下被迫离异的唐婉,是深深地怀念着的。诗中表现出一种缠绵悱侧、柔肠寸断,被压抑的爱情。

而汉乐府民歌中的《上邪》,则表现出一种截然不同的风格: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这首民间情歌似一篇爱情誓言,坦率、热切,感人肺腑,表现出人民群众对待爱情的朴实无华和情真意切,贯穿着一种炽热、滚烫的感情。

这两类爱情诗歌有着不同的风格,我们在鉴赏时要体验、品味它们各自独特的艺术魅力。

另外,民间歌谣在长期流传过程中,也受到各种社会影响,内容上也是良莠混杂的。例如:“砍柴要砍竹子柴,竹子去了笋子来;连妹要连两姊妹,姐姐不来妹妹来。”

这类情歌浮浅、轻薄,带有不健康的思想情调,我们要注意鉴别。

民间情歌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熠熠发光的瑰宝,是优美的艺术结晶,是历代作家优秀爱情诗歌的肥沃土壤,至今仍给人以美好的艺术享受。

第五节民间说唱文学的鉴赏民间说唱文学也称之为“曲艺”,是具有悠久历史的口头表演艺术。它有着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和繁多的种类,并有着很强的表演性和鲜明的地方色彩。

我国曲艺中多数曲种是将文学、音乐和表演三者结合在一起的,细分起来有近三百种,大致可分为说故事、说笑话、唱故事三大类。说故事主要是以散文形式来表现的,如北方的评书和南方的评话等;也有韵散结合、说中带唱的,如北方的鼓书和南方的评弹等;说笑话是一种口头讽刺文学,指北方的相声和南方的滑稽。唱故事是以韵文形式演唱,其中一种是有腔有调,并使用鼓板、丝、弦等乐器伴奏,具有一定的音乐特征,如大鼓、坠子、琴书、弹词等,另一种是韵诵的,如北方的快板、山东快书等。

民间说唱文学作品一般具有生动、活泼、通俗易懂、含蓄幽默、富于节奏感和动作感等特点,它的众多体裁各具魅力,有着独特的艺术特色,由于篇幅有限,此处仅就相声艺术的鉴赏做一些探讨。

相声是一种具有综合表演性质的口头艺术,讲究“说、学、逗、唱”,重讽刺,有幽默诙谐的艺术风格,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相声又分单口相声、对口相声和群口相声等几类。相声是一门“笑”的艺术,一部分传统相声是从民间笑话发展而来,既有讽刺、嘲笑的一面,又有轻松、逗趣的一面,它引人发笑的原因,是因为它常常艺术地揭示生活中的矛盾现象,使人在笑声中得到审美愉悦,受到启发和教育。

我们在鉴赏相声时,首先要注意把握“笑”声中蕴含着的严肃、深刻的思想。相声的讽刺具有人民性的传统。

优秀的相声,总是把讽刺的锋芒指向黑暗的社会制度,指向社会中各类丑恶人物和落后愚昧的习俗。例如《改行》。

将旧艺人的一把辛酸泪融入笑声之中,艺人被迫改行,放弃舞台去卖青菜、西瓜,这是社会的悲剧,但相声却以戏剧性的情节、风趣的语言赋予它以喜剧的形式,使人在轻松的笑声中品出一种苦涩,感受到一种血的控诉。

再如《关公战秦琼》,以喜剧的情节揭露了旧中国独霸一方的反动军阀的愚昧无知和蛮横霸道。汉代的关公与唐朝的秦琼居然在舞台上格斗起来,在这荒诞的情节之中,饱含着对于旧社会的批判和对旧艺人的同情,具有深刻的社会含义。

如《帽子工厂》、《如此照相》、《闹而优则仕》等作品,都表现了人民的积忿,具有严肃的思想内涵。下面是《帽子工厂》的一小段:

甲凡是粗腿抱得紧,报告打得勤,谎话说得多,马屁拍得响的都戴不上。

乙拍马屁呵!

甲他们要说煤球是白的……乙煤球是白的?

甲就冲这质问的态度,也得戴个小号帽子。

乙那……甲得顺着说。

乙那煤球,我看跟元宵一模样。

甲她要说皮球是方的……乙凡是球都见楞见角。

甲“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亮……”

乙一个地方一个月亮。

甲“说得多准确呀。”

乙(旁白)我亏心不亏心呵!

我们从这段相声中可以感受到深刻的揭露和痛快淋漓的讽刺。相声就这样以其敏锐的洞察力、明快犀利的语言,将那些丑类的言行再现出来,使我们痛定思痛,在笑声中受到启示和教育。

其次,我们在鉴赏相声时要把握住相声的艺术特点,才能正确地进行鉴赏。俗话讲“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要想从一门艺术中获得美的享受,就必须知道它美在哪儿。相声之所以使人发笑,是因为它使用了独特的艺术手段——“包袱”。一则优秀的相声可以不必具有喜剧的情节,但必须具有精心组织起来的“包袱”。“诗有诗眼,板有板眼”,相声的“眼”就是“包袱”。通过“包袱”,我们就可以品味出相声艺术的魅力。

“包袱”是相声艺术的术语,它是由表演者利用生活中的各种矛盾现象,精心组织而成。如果一篇好的文章讲究“起承转合”,那么一个好相声就在于安排一连串“包袱”,前后呼应,相互铺垫,待时机成熟后突然抖开,把笑料呈现给观众,引起哄堂大笑。如《夜行记》中的一段:

乙五分钱买个纸灯笼,点好了骑上车,一手扶着把。

甲你怎么一手扶把?

乙一手拿灯嘛!

甲瞧,干这玄事。

乙我刚骑上了,蹬三轮的冲我嚷嚷:“喂,下来,下来:”我心里说,你老实呆会儿好吗!他还嚷嚷:

“灯,灯,下来,着啦!”废话,不着那叫灯呀?

“你瞧。”我一瞧,赶紧下来了。

甲不是着了吗?

乙连袖子都着了。

这段相声把从生活上中提炼出的可笑的东西,通过艺术手段“包”起来,设下引人发笑的伏笔。“我”不守规则,打着灯笼骑车,还自鸣得意,以至于别人提醒他,他还理直气壮。突然,“包袱”抖开了:“连袖子都着了。”使听众出乎意料之外。然而。再一琢磨,提纸灯骑车,燃着袖子,又在于情理之中,于是捧腹大笑。相声将“我”的理直气壮铺垫得越扎实,听众的笑声越大。相声在笑声之中揶揄了不守交通规则、自以为是的愚蠢行为,并从而在笑声中得到美的享受,受到交通安全的教育。

从以上两方面去品鉴相声艺术,就能站在时代和历史的高度,去领悟优秀相声作品中深刻的思想意义,就能够品味出相声作品的艺术美,获得审美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