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永远的情怀:粤海知青散文集
5044500000006

第6章 育苗

冯家琼乐光农场(三师十六团)

一个星期的学习班结束了,我们都分到生产班里劳动,每个班好几个人。生产的工具是一把锄头,一条扁担,一对箩筐,一顶竹帽。这顶竹帽挡阳光,也挡雨水。

学习班结束的那天晚上,司机开着车到连队卸橡胶籽,卸下几百斤,又马不停蹄到别的连队分发橡胶籽。一位老工人说:“橡胶籽从落地的那一刻开始,它的成活期只有7天。”怪不得司机和老工人都配合得那样默契。

天亮后我们每人用箩筐装着橡胶籽挑到苗圃地,育苗的苗床长5米,宽0.8米,同农民的菜地没有什么区别,苗床有十几块。把土翻松整平就放种子。同班的老工人说:“摆放种子是有要求的,光滑的一面朝上,种子稍平带一条槽的朝下放,一颗一颗地摆好。行与行之间要保持4-5厘米的距离。”工作真的做到一丝不苟,然后铺上一层薄土,再浇上水。

几天后,我们再来到种橡胶籽的地方,已经长出两片嫩叶,十分好看。亲手培养的种子已经生根发芽了。连续一个星期每天都要浇一次水,胶苗长到8-10厘米要把它移出来种到苗圃地。班长给每个人的任务是800株。这天我移了1000株。胶苗长了几个月还要嫁接。

连续几天进行移苗。开工时我没忘记戴上那顶竹帽。海南的天,孩儿的睑,说变就变,先是乌云密布,电闪雷鸣,接着就是倾盆大雨。这顶竹帽根本挡不了大雨,全身湿透了。班长说:“回去换衣服吧,要不然就感冒了。”这时还没有雨衣发,1970年后才有雨衣发。就是穿上雨衣也无法工作。后来我填的报表中就有雨天一项。

这个工作才做了十天,完全享受这个过程。写这篇文章时旁边还摆着一颗橡胶籽,这是1991年8月回农场在公路边的林段捡的,直到现在种子依然光亮如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