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厚灰学大智慧全集
5044300000013

第13章 厚是适当自夸,灰是量力而行(1)

1.把自己适当看高一点

在进行自我推销时,可以适当抬高自己,比如多说一些如何让特长在实践中发挥作用,就是一种抬高自己的方法,这种抬高不会让对方觉得虚伪。

抬高自己是为了引起别人重视,而不等于自吹自擂,炫耀自己,如果你说出来的话“前言圆不了后语”,自相矛盾,这是不可取的。恰到好处地突出自我的优点,展现自我的长处,不等于吹牛。要注意把握说话的分寸,不要给人一种不诚实、玩虚假的坏印象。

两个大学生前往同一个公司应聘同样的业务经理职位,老板看了两人的简历,都非常优秀,名牌大学毕业,专业也对口,一时难以取舍。转念之间,老板问了个问题:假如你被录用,一年可为公司带来多少销售额?有多少利润?”

第一个人拍着胸脯回答:“我有信心每年为公司带来1000万元的销售,利润率在50%以上。”

第二个则回答:“本人估计能给公司创造200万元的销售,至于盈利嘛,大概在20%左右吧,但也不可能亏本,亏本确保不超过5%。”

第二个人被录用了。老板这样解释:两人都算得上是高才生,笔试的成绩也差不多,但是第二个求职者的回答简单明确,数据相对比较实在,在一定条件下实现的可能性比较大;而前者明显在“自我炫耀”,夸大其辞,几千万的销售额难以达到不说,现在这市场行情哪能保证50%利润空间,而没有亏本的风险呢?

类似的故事还有一则。

几个求职者同时去应聘销售经理的位置,招聘官让每个人谈谈自己的社会关系。销售就是与人打交道,如果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工作自然容易开展得多。几个求职者侃侃而谈。

甲不无得意地说,本人已在这个行业干了8年,关系广泛、网络深厚,朋友遍天下,只要自己一发话,没有办不成的事。

乙说,自己口才十分了得,可以将死马说成活马,把活马咒成死马。因为自己口才一流,多次应邀出席某某论坛活动,即兴演讲大受欢迎,某某名人对其评价甚高,两人曾一起合影留念,如若不信,可以查阅本人简历附件里面的复印件啊。

丙不屑地接过话头说,其他也不用多说,就挑主要的说几个吧,某某大领导是本人姑夫的二表哥,某某知名人士是本人二姨妈的远方亲戚的堂兄,够高规格了吧。说完洋洋得意地看着其他面试者。

其他人都介绍完了,还剩下一个小个子中年人没说话,招聘官不动声色地看着他。小个子男子望着招聘官,平静地说,看来我真应该感到惭愧,本人既没有做高官的亲戚朋友,也没有能吐莲花的口才,而且本人从事销售工作时间也不是很长,仅仅两年时间。两年的工作经历是应聘的基本条件,其他所有求职者都好奇地看这小个子男人,心想,既然这样,还来凑什么热闹,岂不是浪费时间?这时小个子男人从随身携带的文件袋里掏出一叠资料,双手递给招聘官,认真地说,不过我确实对这份工作充满兴趣和信心,这叠资料里有两样东西,一份是在下对新工作的设想和计划方案,另一份是我在原公司的业绩报告,不是最好的,不过在所有销售人员中也能排在前五名吧。

招聘官翻阅了资料,脸上马上大放异彩,心想机会来了。原来小个子男人以前供职的公司在业界赫赫有名,里面的业务骨干是所有同行挖墙脚的首选。现在送上门来,焉有不用之理!而其他几个面试者,口才确实不错,吹牛皮也有一套,只是缺乏有说服力的硬件,公司不可能冒险录用。对于求职者而言,充满自信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可是如果一个人“自信”过了头,还在当士兵的时候就开始指点将军们该如何打仗的话,他的结果必将是惨遭失败。

应该明白,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年代,如果一味地做“谦谦君子”,就可能成为阻碍自己发展的一大缺点。竞争就要适当地表现自己。当然,自我表现与自我吹嘘有着本质的区别。自我表现者是靠真才实学,靠实实在在的行动,靠看得见的成果来证明自己的价值,而自我吹嘘者则拿不出什么实实在在的东西,是靠谎言和欺骗等虚假的东西来表现“自我价值”。自我吹嘘、天花乱坠,对他人只会起一时的迷惑,一旦真相暴露,这种人就将被人们所唾弃。

自吹自擂、说大话,与假话的性质接近。所以要记住,世界上本没有多少值得自我吹嘘的事,如果有成绩不自夸,别人也会来称赞;如果自己说过头了,别人就自然瞧不起你了。

2.谦虚过头是压低身价

现在有一些人,总不敢在人前说出自己的优点,总是“谦虚”地说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最终的结果只能是一事无成,默默无闻地度过一生。

古代的有识之士常把自己比作千里马,当碌碌无为一生后,却埋怨世上的伯乐太少没能发现自己,无奈只得“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我们不禁要问,既然你认为自己是千里马,那么为什么不主动去找伯乐推销自己呢?

每一个人,无论是才识平庸,还是才华横溢,他们都有一种渴望别人了解自己、承认自己、尊重自己的愿望,以自己独特的个性、气质、优势,让人了解,让人关注。然而几千年的中国文化却教导人们做“谦谦君子”,因此“毛遂自荐”听起来总不如“三顾茅庐”那样入耳,使得有才华的人不敢表现自己,只得默默地等待伯乐的到来,期盼着早日得到赏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民族文化的悲哀。

诸葛亮是千里马,但他很幸运,碰到了刘备三顾茅庐,才使得他能够运筹帷幄,鞠躬尽瘁。更何况,诸葛亮得到被重用的机会,也不是等来的,而是运用了很高明的炒作手段。他没有去找刘备“毛遂自荐”,而是让自己的老师、岳父、同学等帮忙介绍。这就免了“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嫌疑。他还故意装腔作势,要等人家“三顾”之后才肯出山。因为他知道,太容易得到的往往就不珍惜。所以他要让刘备多费一些周折,以显示自己与众不同的价值。可以说,他把自我推销、自我炒作发挥到了极高的水准。

有些人总是说什么“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试问:从不露相,“真人”又有何用?

今天的时代,是快节奏、高效率的时代,需要的是干脆利落、敢断敢行;时间那么宝贵,人们忍受不了那种吞吞吐吐、羞羞答答的“谦逊”,不愿听那种婆婆妈妈、“弯弯绕”式的“自谦之辞”。你行,就来干;不行,就让开。故作姿态的“谦虚”是最招人烦的。

在现实社会中,精明的企业家招聘员工、聪明的领导者挑选下属,并不是首先看你怎样言辞周到、谦恭有礼,而是首先看你有多少真才实学,你有什么长处,有哪些才能,想做什么,能做什么。

有一位女大学生去一家中外合资公司应聘求职。她通过了一道道关卡,最后只剩下她和另一位男性求职者。经理是外国人,他在与这两位求职者的闲聊中,极为随便地问了三句话:“会打球吗?”男的说:“会。”女的其实她在大学校园里是个不错的羽毛球选手,她却答道:“打得不好。”

经理又问:“给你俩一部小轿车,限在一星期的时间内,有没有把握学会驾驶这辆小汽车?”男的说:“有。”女的其实她曾经学过开汽车,她却说:“不敢保证。”

经理再问:“厨房里有的是蔬菜,你俩能不能给我做几样拿手好菜,我这人不挑剔。”男的说:“没问题。”女的其实烹调技术不亚于一个三级厨师,可她却不好意思地说:“做得不好。”

你认为这两位应聘者的答话,哪一位更能受到面试官的欢迎?这位男应聘者的答话更能受到主考官的欢迎,想知道原因吗?这位女大学生墨守“谦虚是最大美德”的古训,不敢表白自己的工作能力。如果从更深一层来讲,她的身上郁积着自卑心理,不敢面对机遇、迎接挑战。

谦虚是我们民族的美德,我们不能丢弃,但也不该曲解“谦虚”这两个字,否认自己的才能,把自己贬得一钱不值这不叫谦虚,这是愚昧。

3.不要打肿脸充胖子

爱面子本来没有错,这是人之常情。但如果过分地在乎面子,甚至打肿了脸也要充胖子,无疑是一种自我附加的心理负担了。不管什么,别人有的,自己也要有,不知道量力而行,只能是自欺欺人,这绝不是厚灰之道所提倡的为人处世的做法。

北京某著名高校因为考虑到校内有很多来自贫困山区的学生,所以特意为贫困生开了一个特殊的售饭窗口,提供一些便宜的饭菜。社会各界也都对这一“善举”给予了高度评价。大家认为这件事,带有补助的性质,能帮助很多贫困学子更好地完成学业。但结果却并不如人所愿。几乎没有同学到特殊售饭窗口来买饭,即使偶尔有人光顾这个窗口,也绝对不是贫困生。

让学校没有想到的是,贫困生也是很要“面子”的。在这种专卖窗口买饭,就等于在众目睽睽之下承认自己是“特困生”,有伤自尊心,很没“面子”,说不定还会被人骂作“穷鬼”。

也许有人会说,这些学生是“不食嗟来之食”,但他们却为了保住面子而失去了应该得到的补助和更好地完成学业的机会。无论是从长远考虑,还是从现实出发,都是得不偿失的。

贫穷虽然并不可耻,但也绝对不光荣。所以,很多穷人为了维护尊严,而在人前显富、挣面子。他们没有能力改变现实,就改变自己,尽量把自己伪装得看似强大,看似阔绰,以便从中获得心理上的补偿。

现实生活中,最能为自己挣来面子的事,可能就是红、白喜事。为了在众人面前露一露脸,办一场婚礼或者葬礼,往往要动用一个人一生的积蓄,甚至还要透支欠债。

有一个农民,是个爱面子的人,手头虽说不宽裕,可总是爱“露露脸”,今天东家要嫁女,明天西家要娶亲,前面的邻居生小孩,后面邻居的小孩过生日,无论谁家遇上红白喜事,不等人家来请,他就怀揣“礼包”登门了,他说:“礼多人不怪,关系就是靠这打下来的。”但是,并不厚实的家底哪经得起这番折腾?到了春天,家里连买化肥、农药的钱都拿不出,他只好四处借钱。

其实,在一般来说,婚礼是否有“面子”,往往要通过当天的热闹程度、酒宴的规模、来宾的数量来确定,而为了满足这些面子,花的钱肯定不会少。婚宴花费虽然很大,但当事人毕竟还可以从中得到或多或少的好处,如心情舒畅、来客礼金等等;而奢侈的葬礼则纯粹是一种为了做样子给别人看的活动,死人是没有机会享受了。其意义与其说是表达孝心,倒不如说是为了不使儿女“丢面子”。

深谙厚灰之术的人,绝不会在大庭广众之下,炫耀地掏钱,他生怕会引起歹徒的邪念。而“面子”则是套在穷人脖子上的枷锁,穷人为它付出的代价太惨重了。

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小伟的母亲临死前怕送葬花钱欠债太多,叮嘱小伟在她死后不发丧。小伟依嘱行事,偷偷葬母。不料走漏了风声,众亲戚纷纷而至,指着小伟的鼻子破口大骂:“混账东西,连母亲的丧礼费都不肯花,养你这个不孝顺的东西有什么用?”“你不要面子,我们还要呢!”甚至有的亲戚说着就要动手上房揭瓦拆房。最后,小伟无奈屈服,重新举行了所谓的有脸面的葬礼。亲戚们流着兴奋的眼泪窃窃私语:“这下可为我们争来了面子,小伟娘在九泉之下也能瞑目了。”而可怜的小伟却因此欠下了5000多元的债务。

“死要面子”似乎已经成为了穷人越穷、富人越富的最大祸端。多少家境不富裕的人,为了婚礼的盛大隆重而欠下许多的债,为要面子而一生背上沉重的负担。却也有很多富人,不计较脸面上的风光,对金钱精打细算,从而财源广进。面对这样的差异,难道打肿脸充胖子的人们还不足以反思吗?

4.卸掉人情包袱

朋友之间感情好,利用人情来办事是最正常不过的人际交往了。但是人情的利用也要讲究原则和分寸,不能过多地利用人情,一旦背上了人情包袱,不仅你难以偿还,还会给朋友造成负担,小心最后连朋友也做不成了。也就是说,想要学着厚灰做人,就不要轻易透支你的人情储蓄。

张承洋很上进,毕业参加工作后,并没有放弃自己的学业,经过努力,他考入了一家大学攻读在职工商管理硕士。兴奋不已的张承洋在拿到上课通知时,一下子变得垂头丧气了,因为学校方面安排的课程居然需要占用半个工作日。而张承洋所在的台资公司从来都没有让员工每周半天外出读书的先例。公司同事听到张承洋读书这回事后都劝他放弃这个想法。因为公司原先有位职员由于同样的情况,公司方面竟然无理由地将此人炒掉。炒人的通知上居然还如此声称:因为我们是公司,不是学校。

张承洋忽然想起去年曾在一个朋友的婚礼上与公司的副总偶然相遇,很高兴地聊了一会,记得副总当时说了一句,“以后什么事需要帮忙的,尽管找我”,并给他留了私人电话。张承洋于是决定试一试,晚上他鼓起勇气给副总打了个电话,委婉地说了他处境,请他帮忙拿主意。最终决定的结果令张承洋十分开心,公司破例批准了他的要求。这就是人情的力量,谁能说它的威力不够大呢?

虽然人情的威力很大,借助人情可以帮我们做很多原来以为不可能的事,但是人情并不是取之不尽的水,任你自由地取用。相反,人情就像银行的存款,挥霍无度也会造成入不敷出的。

当医生的向文君早在两年前曾因自己孩子转学一事曾求过教委的一个同学,而且也送了些人情钱,可对方没要。这下可好,在接下来的两年内,那位同学便多次带着亲友、朋友来医院找向文君帮忙,有些事根本不能办,像半价CT、婴儿性别鉴定、高价病房算低价等等,着实给向文君出了不少难题。还了人情的向文君,后来就想办法渐渐疏远了这位同学,再后来两人就索性不再交往了。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总是会产生情分的,这情分就是“人情”。用“人情”来办事可以,但一定要知道“人情”是有限的。它就像你在银行的存款,你存得越多,领出来的钱就越多;存得越少,领出来的钱就越少。你若和别人只是泛泛之交,你能要他帮的忙就很有限,因为他没有义务和责任帮你大忙,你更不可能一次又一次要他帮你的忙,这是因为你的人情存款只有那么一点点。过多的支取,就会像欠下巨债一样,背上人情债的包袱,想偿还都难了。

张先生毕业于某名牌大学中文系,几年来在文坛上也算小有成绩。后来接编某份杂志,由于杂志的财源并不丰裕,不仅人手少,稿费也不高,但他又不愿意因为稿费不高而降低杂志的水准,于是他开始运用人情向一些作家约稿。这些作家由于和他都有过交情,也都点头应允了。但是一次两次还好,后来次数多了,他们就开始找各种借口推辞,他也不知道是什么缘由,暗自纳闷。经过他的再三催问,其中一位终于坦白地跟他说:“我是以朋友的立场写稿,但你们的稿费太低了,错不在你,但你这样做是在透支你的人情。”如此,他才恍然大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