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传染病防治手册
5021200000002

第2章 传染病基本知识(2)

(1)潜伏期? 是病原体侵入人体起,至首发症状时间。不同传染病其潜伏期长短各异,短至数小时,长至数月乃至数年;同一种传染病,各病人之潜伏期长短也不尽相同。通常细菌潜伏期短于蠕虫病;细菌性食物中毒潜伏期短,短至数小时;狂犬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其潜伏期可达数年。推算潜伏期对传染病的诊断与检疫有重要意义。

(2)前驱期? 是潜伏期末至发病期前,出现某些临床表现的一短暂时间,一般1至2天,呈现乏力、头痛、微热、皮疹等表现。多数传染病看不到前驱期。

(3)发病期(症状明显期) 是各传染病的特有症状和体征,随病日发展陆续出现的时期,症状由轻而重,由少而多,逐渐或迅速达高峰,随机体免疫力之产生与提高趋向恢复。

(4)恢复期? 病原体完全或基本消灭,免疫力提高,病变修复,临床症状陆续消失的时间。多为痊愈而终局,少数疾病可留有后遗症。

2.特殊临床表现

(1)发热及热型 发热为传染病之共同表现,然而,不同传染病其热度与热型又不尽相同。按热度高低可呈低热、中度热、高热和超高热。按热型分为:稽留热,多见伤寒;弛张热,多见于伤寒缓解期,败血症以及化脓性感染性疾病;间歇热,见于疟疾;波状热,见于布鲁氏菌病;回归热,见回归热病;双峰热,多为黑热病;消耗热,多见于结核病。

(2)皮疹? 为传染病特征之一。不同传染病有不同的疹形,包括斑疹、丘疹、斑丘疹、红斑疹、玫瑰疹、瘀点、疱疹、脓疱疹、荨麻疹等。皮疹出现的日期、部位、出疹顺序、皮疹的数目等,各种传染病不完全相同。常见出疹性传染病有猩红热、麻疹、水痘、斑疹伤寒、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出血热、败血症等。

(3)中毒症状? 病原体及其毒素进入血循环乃至扩散全身,可出现四种形式的中毒症状。

①毒血症(toxemia) 是指病原体在局部繁殖,所产生的内毒素与外毒素进入血循环,使全身出现中毒症状者。

②菌血症(bacteremia) 是指病原菌在感染部位生长繁殖,不断入血,只作短暂停留,并不出现明显临床症状者。病毒侵入血循环者称病毒血症(Viremia),其它病原体亦然,如立克次体血征(rickettsemia),螺旋体血症(spirochetemia)等。

③败血症(sopticemia) 病原菌在局部生长繁殖,不断侵入血循环并继续繁殖,产生毒素,引起全身出现明显中毒症状及其它组织器官明显损伤的临床症状等。

④脓毒血症(pyemia) 病原体由血流扩散,到达某一或几个组织器官内繁殖,使之损害,形成迁徙性化脓性病灶者。

(4)临床类型? 为有助于诊断,判断病情变化及传染病转归等,可将传染病分为各种临床类型。根据起病缓急及病程长短,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包括迁延型);按病情轻重分为:轻型、普通型、重型及暴发型;按病情特点分为典型与非典型(非典型包括顿挫型及逍遥型:顿挫型的特征是指症状出现后,短时间内得到缓解或即行消失,如伤寒和脊髓灰质炎病人中的少数病例;逍遥型的特征是症状不明显,但病变仍在进行,突然出现并发症而加重病情,如此型的伤寒病人,常常在发生肠出血及肠穿孔时方被发现)。

五、传染病的诊断和治疗

诊断主要根据病历纪录、病理学检查以及摄影图像(例如X光),但感染症最主要的诊断工具还是微生物培养。在培养基中提供适当物质,并置入患者检体样本培养,常用来诊断葡萄球菌或链球菌的细菌性感染。部分病媒无法被人工培养,尤其是多数病毒和钩端螺旋体。过去已发展出利用血清学标记物检查患者,甚至包括运用抗体作为检查方式之一。更新的技术可直接使用血液或分泌物中所含病毒或病原相关蛋白质等,作聚合酶连锁反应,不仅检验速度快,准确率亦大幅提升。

1.鉴别病原

过去根据柯霍氏法则的验证程序,可以大致确认疾病的病原是否具有传染性,这个法则成功地验证结核分支杆菌为结核病的病原;但有许多情况下这个法则无法如期运作。

2.确认流行范围

流行病学的发展对族群中的疾病研究也相当重要,当传染病爆发时,必需仔细分细事件为偶发性(sporadic)、地方病、流行病、大流行,以利医疗团队、公共卫生部门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

当检验结果为阳性,必需尽快了解该种病原性的微生物对药物的敏感度或是抗药性(antibiotic resistance)以决定对患者施用抗生素的种类和剂量,依据抗药型(antibiogram)给予患者最有利的治疗方式,可减少广效抗生素(broad-spectrum antibiotic)的使用,进而减少可能产生之抗药性。

六、传染病的流行及防御

当一个传染性疾病影响到一个广大的地理区域,就称为大流行,中文惯称瘟疫,除可造成死亡、摧毁城市、政治、国家、瓦解文明,甚至可以歼灭族群、物种。若人类有幸得以控制疫情,则可能更加健全医疗质量、改革制度,进而提升人类福祉。

一种传染病通常首次流行时,由于医疗、公共卫生经验不足,死亡率将最为严重。但若是快速致死的疾病,宿主很可能在病原开始蔓延之前死亡,而毒力对宿主生理运作的改变,也将影响传播的结果,例如呼吸道感染可促使患者将病原咳至空气散布,霍乱则可藉由爆炸性的腹泻增加分布的面积。

传染病的预防应采取以切断主要传播环节为主导的综合措施。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必须具备3个环节,即传染源(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或动物)、传播途径(病原体传染他人的途径)及易感者(对该种传染病无免疫力者)。若能完全切断其中的一个环节,即可防止该种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各种传染病的薄弱环节各不相同,在预防中应充分利用。除主导环节外对其他环节也应采取措施,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预防各种传染病。

我国规定,责任报告单位对甲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乙类传染病中艾滋病、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的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病人,城镇应于2小时内,农村应于6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对其他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乙型肝炎、白喉、疟疾的病原携带者,城镇应于6小时内、农村于12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对丙类传染病和其他传染病,在24小时内应进行报告。

七、近年全球10大疫情

1.非典

非典型肺炎(SARS)于2003年在全球范围内爆发。

SARS疫情于2002年12月在中国广东始发,随后迅速蔓延至越南、加拿大、新加坡、美国等32个国家,到2003年7月SARS疫情得到控制时,共造成全球8437人感染、813人死亡。卫生部于2003年8月16日宣布中国非典型肺炎零病例。至此中国共确诊非典型肺炎病例 5327例,死亡349人。

2.禽流感

H5N1型禽流感病毒自2004年始横扫亚洲各国。

最早的人禽流感病例于1997年出现在香港,当时的H5N1型禽流感病毒感染导致12人发病,其中6人死亡。

据世卫组织统计,截至目前全球共有15个国家和地区的393人感染,其中248人死亡,死亡率达63%。中国从2003年至今共有31人感染,其中21人死亡。

3.手足口病

主要感染人群为儿童的手足口病(HFMD)疫情于2008年1月在安徽阜阳大规模爆发。此后迅速波及至广东、天津、宁夏等地,后得到有效控制。截至2008年5月,中国共报告手足口病17.6万余例,死亡40例。

2009年1月中国再度爆发手足口疫情。截至4月23日共累计报告病例230362人,其中79人死亡。

4.疯牛病

美国于2003年12月爆发疯牛病疫情,共造成100余人因进食染有疯牛病的牛肉死亡。

席卷欧洲的疯牛病危机一度蔓延到西班牙,造成一片恐慌,全国牛肉销量也直线下降。西班牙内阁已决定回收并销毁4000吨牛肉和牛骨粉。

5.马尔堡出血热

安哥拉于2004年10月爆发马尔堡出血热(Marburg)疫情,共造成252人感染,其中227人死亡。

6.炭疽

一名英国人在2006年因接触未经处理的动物皮革感染炭疽病毒死亡,成为英国30年来首个死于炭疽病毒的患者。

7.埃博拉出血热

刚果于2007年爆发埃博拉出血热(Ebola),造成至少160人死亡。

8.登革热

巴西里约热内卢州于2008年爆发登革热传染病,共造成12.7万人感染,是2007年的4倍多。

9.霍乱

津巴布韦于2008年爆发霍乱疫情,至少造成87,998人感染,3,975人死亡。2009年,霍乱疫情在索马里、肯尼亚、马拉维、津巴布韦等国再度爆发。

10.甲型H1N1流感

发端于北美洲的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疫情继续在全球蔓延。目前全球已有8个国家报告有人感染猪流感的确诊病例,其中墨西哥报告有死亡病例。到4月30日,墨西哥确认或疑似死于猪流感的人数已从前一天的152人上升至159人。

世界卫生组织于2009年4月29日晚在日内瓦宣布,将全球流感大流行警告级别从目前的4级提高到5级。